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Health Benefits of a Structured Forest Therapy Program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1
作者 Namyun Kil Jin Gun Kim +1 位作者 Emily Thornton Amy Jerane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3年第10期1117-1125,共9页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an be improved by slow mindful nature connection known as forest therapyor bathing.Forest therapy has recently received growing attention as an enabler of relaxati...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an be improved by slow mindful nature connection known as forest therapyor bathing.Forest therapy has recently received growing attention as an enabler of relaxation and preventive health care withdemonstrated clinical efficacy.However,it is not well-known that forest therapy also decreases mental health issues amongindividuals with mental health disorder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health benefits of structuredforest therapy program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health disorders.A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wasemployed for our study participants.Twelve participants(aged 9–14 years)engaged in two one-hour guided standard sequenceforest therapy experiences.A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Connectedness to Nature Scale(CNS),Profile ofMood States(POMS),place meanings(e.g.,functional,emotional,and cognitive attachment to the forest)questionnaire,andphysiological health assessment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participant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negative mood states were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at a positive mood stat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structured forest therapy programs.Also,mindfulness,nature connection,place meanings,and physiological health were significantly boosted after theinterventio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substant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health and well-being outcomes ofstructured forest therapy for similar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therapy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MINDFULNESS mood states place meanings physiological health
下载PDF
城市剩余空间更新对社区日常生活影响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卓哲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41-44,共4页
城市剩余空间不仅是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地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本研究基于相关城市更新理论和已有案例的整理与分析,从老旧社区在地居民日常生活视角切入,对城市剩余空间与在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城市... 城市剩余空间不仅是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地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本研究基于相关城市更新理论和已有案例的整理与分析,从老旧社区在地居民日常生活视角切入,对城市剩余空间与在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城市剩余空间的更新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和价值。经分析,本研究得出,城市剩余空间更新在物质上可为日常生活提供更便捷、更有意义和更多样的场所;在精神上使在地居民与空间构成熟人关系,提升双向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空间 在地居民 社区更新 利用价值 意义场所
下载PDF
实际空间与意义空间——论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场所感” 被引量:5
3
作者 尹银怀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图书馆场所与图书馆的实际空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读者通过在图书馆场所中活动而获得场所感,这种场所感具有帮助读者确定自我同一性、激发想象力、改变个体世界观的力量。在数字图书馆中,读者对符号的理解过程及意义的产生过程与传统图... 图书馆场所与图书馆的实际空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读者通过在图书馆场所中活动而获得场所感,这种场所感具有帮助读者确定自我同一性、激发想象力、改变个体世界观的力量。在数字图书馆中,读者对符号的理解过程及意义的产生过程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没有本质区别,即意义空间的场所感是伴随对实际空间的知觉而同时产生出来的。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传统图书馆中实际空间与意义空间之间的关系,而是扩展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场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场所(感) 实际空间 意义空间
下载PDF
经验视角下乡村日常景观的价值感知研究——以盐城八灶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卞梧 张云 都铭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3,共6页
乡村环境中存在一类日常而平凡的景观,和专家视角下具有突出价值的景观一样,它们同样是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表征空间。在新型城镇化中,这类景观对形成以人为本的、完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解读。以江苏盐城普通村... 乡村环境中存在一类日常而平凡的景观,和专家视角下具有突出价值的景观一样,它们同样是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表征空间。在新型城镇化中,这类景观对形成以人为本的、完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解读。以江苏盐城普通村落八灶村为典型案例,分析八灶村村民对日常景观的价值感知及其时空分布情况,识别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场所类型,包括惯常行为空间、主题活动空间、个人所属领地,其意义产生于不同物质空间基础上村民多样的日常活动中。发现意义场所的分布存在一定边界,其热区由住宅区向周边扩散,密度级别逐渐降低。意义场所的感知具有时间特征,主要集聚在明代、人民公社时期和2000年前后,是村落集体记忆的体现。最终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重视日常景观中意义场所的识别,并在村落的更新和重建中予以响应和重塑,藉此延续村落的内在活力和乡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经验视角 乡村日常景观 价值感知 意义场所
下载PDF
一种思想的实践──谈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及幼儿园创作
5
作者 林云 《时代建筑》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根据建筑师自身的生活经历,并结合建筑现象学的理论,总结了在本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创造一个富有意义的场所,并继续介绍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的实践产物──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小学幼儿园.
关键词 场址 场所 小学校 幼儿园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