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南黄泛区耕地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刘知霏 黎家作 +3 位作者 李文龙 魏文杰 郭丰凯 张荣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9,共9页
[目的]探讨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m高分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和《菏泽市统计年鉴》,采用遥感解译、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9—2022年鲁... [目的]探讨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m高分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和《菏泽市统计年鉴》,采用遥感解译、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9—2022年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空间分布、重心迁移、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2019—2022年鲁西南黄泛区耕地面积占区域60%以上,每年均存在耕地流失现象,流失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郓城县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18.28 km^(2),鄄城耕地动态度变化最大,达-2.26%;耕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2)耕地流出面积高于流入面积,主要流出方向和流入方向均为建设用地和林地,耕地变动最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曹县南部。(3)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强的单因子是农村从业人员(X_(5)),最强的双因子交互组合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数(X_(4))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X_(6))。[结论]鲁西南黄泛区2019—2022年耕地流失是经济社会因子为主的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鲁西南黄泛区
下载PDF
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浅层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
2
作者 徐雄 肖培平 +2 位作者 孙艳亭 李敏 董应尚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为构建鲁西南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预警监测体系,以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2008年—2015年地下水专项调查及例行监测174个点位、14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首次在综合分析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径流特征等基础上,进行地下水环境单元分区,并... 为构建鲁西南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预警监测体系,以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2008年—2015年地下水专项调查及例行监测174个点位、14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首次在综合分析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径流特征等基础上,进行地下水环境单元分区,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单元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特征值,对不同指标背景值进行了比较,对溶解性总固体(TDS)、F-、I-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组分浓度与地下水环境单元,特别是地下水动力学特征、沉积环境等密切相关。冲湖积平原区的Na^(+)、TDS、总硬度、SO^(2-)_(4)、Cl-、F-、I-,以及冲洪积平原区的F-、I-、总硬度均具有原生劣质性,其集中值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以背景值域下限对该区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地下水处于较差水平。此结果可为该地区今后进行地下水污染状况分析、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 冲积平原 地下水 环境背景值 数理统计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庞绪贵 张帆 +2 位作者 王红晋 胡雪平 曾宪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670,共4页
在鲁西南地区1.08×104km2的范围内以1点/36km2的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299件,测试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10项指标。研究这些指标的含量变化,发现区内土壤中停用20多年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土壤中六六... 在鲁西南地区1.08×104km2的范围内以1点/36km2的采样密度采集表层土壤299件,测试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10项指标。研究这些指标的含量变化,发现区内土壤中停用20多年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仍有较高的检出率。土壤中六六六(HCH)4种异构体β-HCH含量最高,P,P'-DDE和P,P'-DDD为滴滴涕(DDT)的主要存在形式;进一步研究α-HCH/γ-HCH、β-HCH/γ-HCH和(P,P'-DDE+P,P'-DDD)/P,P'-DDT值的变化规律,得出调查区内仅滴滴涕(DDT)在局部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输入,而大部分地段六六六(HCH)、滴滴涕(DDT)农药使用时间较长,其组分已经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污染是过去形成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土壤质量能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残留 六六六(HCH) 滴滴涕(DDT) 土壤环境质量 鲁西南
下载PDF
山东省环渤海平原区粮食产出潜力与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武兰芳 柏林川 +1 位作者 欧阳竹 王春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2-689,共8页
为了给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基于山东环渤海平原区目前耕地资源、种植制度及其生产力现状,估算了该区域内30个县(市、区)的粮食产出潜力。结果表明: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具有新增粮食4.034 1×109 k... 为了给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基于山东环渤海平原区目前耕地资源、种植制度及其生产力现状,估算了该区域内30个县(市、区)的粮食产出潜力。结果表明: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具有新增粮食4.034 1×109 kg的潜力,具体技术途径为:①调整种植制度,通过将一年1熟种植棉花调整为小麦/玉米一年2熟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2.364 7×109 kg;②开发利用耕地资源,通过改造治理盐碱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7.755 5×108 kg;③实施均衡增产措施,通过提高现有粮田单产水平可增加粮食产出8.938 5×108 kg。无论是扩大种植面积,还是提高单产,增粮增产潜力较大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核心技术措施是进行洗盐排盐抑制耕层土壤返盐,改土培肥提高中低田地力,筛选配置耐盐作物品种、优化耕作制度,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标准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出 增长潜力 技术途径 山东省 环渤海平原区
下载PDF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鲁西南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测度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汉卫 成杰民 孙天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以鲁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生态足迹分为生物资源足迹、化石能源足迹、生态环境污染足迹3部分进行...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以鲁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生态足迹分为生物资源足迹、化石能源足迹、生态环境污染足迹3部分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鲁西南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166 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41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2.755 hm2,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表明鲁西南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鲁西南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划分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世进 吕明英 +1 位作者 张富中 孙天柱 《山东国土资源》 2005年第9期30-34,共5页
鲁西南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组:下部为黑土湖组,中部为同期异相的巨野组、单县组、鱼台组,上部为黄河组。黑土湖组为全新世早—中期湖沼相沉积的灰—灰黑色粘土类粉砂质粘土,含大量淡水螺蚌介壳;巨野组为全新世黄河... 鲁西南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组:下部为黑土湖组,中部为同期异相的巨野组、单县组、鱼台组,上部为黄河组。黑土湖组为全新世早—中期湖沼相沉积的灰—灰黑色粘土类粉砂质粘土,含大量淡水螺蚌介壳;巨野组为全新世黄河早期沉积,由褐黄色粉砂夹棕红色粘土组成;单县组为黄河古决口扇、古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砂、粉砂;鱼台组为黄河古决口扇前缘洼地沉积,岩性为一套棕红色粘土,局部夹粉砂土。黄河组为黄河现代河床及河漫滩沉积,由灰黄色粉砂土、粘质砂土夹粘土层及砂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野组 单县组 鱼台组 全新世地层 鲁西南平原区
下载PDF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地氟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庞绪贵 王红晋 +2 位作者 边建朝 陈磊 李肖鹏 《山东国土资源》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量和群体的尿氟含量普遍较高,高氟的危害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十分严重。在分析氟元素在土壤、饮水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病 地球化学环境 相关分析 黄河冲积平原区 山东省
下载PDF
山东黄泛区农村饮水安全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翠松 孙秀玲 苗兴皓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3,共4页
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的黄泛平原区的饮水现状进行... 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的黄泛平原区的饮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农户问卷调查。对问卷中设计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山东黄泛平原区存在水源中氟、砷含量严重超标,供水保证率低、农民水价格承受能力低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饮水安全 山东黄泛区 现状 统计分析
下载PDF
济宁煤田济北矿区构造展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浩 吕大炜 +2 位作者 郭爱军 陈利敏 姜伟玲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10期6-8,14,共4页
通过对济宁北矿区区域构造特征以及区内各井田地质资料的统计研究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矿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研究发现:在区域上,研究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且规模和强度较大,褶皱强度小,均为宽缓褶皱。矿区内的主要断裂有两... 通过对济宁北矿区区域构造特征以及区内各井田地质资料的统计研究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矿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研究发现:在区域上,研究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且规模和强度较大,褶皱强度小,均为宽缓褶皱。矿区内的主要断裂有两组,一组为SN向的区域性断裂,构成井田边界,另一组为由其附生的NE向断裂,使其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化。区内NE向褶皱发育,多呈背、向斜相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构造 褶皱与断裂 鲁西南赋煤区 济北矿区 济宁煤田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地区大蒜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桂荣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7-68,共2页
在鲁西南平原地区,以大蒜为试材,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研究N肥、P肥、K肥施用量与大蒜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N、P、K 3种肥料施用量与大蒜产量极显著相关;获得了该地区大蒜产量与肥料施用量之间的三元二次关系。
关键词 鲁西南平原 大蒜 产量 施肥量 研究
下载PDF
基于GIS的鲁东南典型丘陵平原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段友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61-68,共8页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 以鲁东南丘陵平原区的某镇为例,利用采集的200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OM、TN、AN、AP和A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g/kg、0.75 g/kg、87.27 mg/kg、50.55 mg/kg和103.20 mg/kg,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属于稍缺水平,变异系数依次按大小排序为AP>AN>AK>TN>SOM,全部为中等变异程度。地统计分析表明,5种土壤养分的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通过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空间插值来绘制了养分含量等级空间分布图,总体来说研究区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都较低,其他有效组分在含量等级及分布范围相对于有机质和全氮的状况要稍好。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南丘陵平原区 农田土壤 土壤养分 GS+ 半变异函数 克里金插值 结构性变异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区的径流退水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思贝 孙凤荣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8期24-26,共3页
通过在鲁西南平原区的多次模拟人工降水实验,探究了鲁西南平原区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和各层土壤中流的出流退水特点,比较了所有的出流形式,可以看出在降水停止之后河道径流和地表径流快速消退,很快完成了退水。土壤中流的退水常常是在地... 通过在鲁西南平原区的多次模拟人工降水实验,探究了鲁西南平原区河道径流、地表径流和各层土壤中流的出流退水特点,比较了所有的出流形式,可以看出在降水停止之后河道径流和地表径流快速消退,很快完成了退水。土壤中流的退水常常是在地表径流量的退水后半段才发生,其退水时间最长,流量最小。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单位时间内的降水深度对退水数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河道径流量上,即随着单位时间内降水深度的增大,河道径流的退水数量以幂函数形势上升;各层土壤中流受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即随降水量的增加各层土壤中流的退水数量以幂函数的形势增加;降水时间对各种形式的退水数量影响都很小。这些可为研究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水文现象及流域尺度的退水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 平原区 退水过程 径流 模拟
下载PDF
鲁西北平原区浅层孔隙水Mn超标特征分析
13
作者 王宁 王晓玮 +4 位作者 杨培杰 常允新 王庆兵 吴光伟 颜井方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9期52-59,共8页
鲁西北平原区位于山东西部,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面临着地下水资源缺乏和水质不佳的问题,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超标严重。利用区内建立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络,测试浅层孔隙水中Mn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Mn含量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 鲁西北平原区位于山东西部,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面临着地下水资源缺乏和水质不佳的问题,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超标严重。利用区内建立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网络,测试浅层孔隙水中Mn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Mn含量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浅层孔隙水中Mn含量较高,平均值0.847 mg/L,最大浓度为4.91 mg/L,单指标评价结果超过Ⅲ类限值的监测点227个,超标率81.9%;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黄泛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含水层岩性和地下水径流条件是影响Mn的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受人类活动影响改变的地下水酸碱环境和海水入侵在局部地区形成了Mn高值区。从成因来看研究区锰超标属于背景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浅层孔隙水 盐效应 普通克里金 鲁西北平原
下载PDF
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14
作者 缪峰 张本光 +7 位作者 王用斌 卜秀芹 张佃波 孔祥礼 赵长磊 陈锡欣 许艳 刘新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抽取东营、潍坊、济宁和菏泽等4市24个村为研究区,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标本,并对≤12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抽取东营、潍坊、济宁和菏泽等4市24个村为研究区,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居民粪便标本,并对≤12岁儿童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50户家庭,就家庭一般情况和家庭成员寄生虫病防控知识、卫生行为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计调查8 227名常住居民,并为1 313名儿童检查了蛲虫卵。居民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55%(45例),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5%(12例)、0.06%(5例)、0.09%(7例)、1.37%(18例)和0.04%(3例)。共计采用问卷调查3 767名居民,寄生虫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28.72%(1 082例),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蔬菜洗净、不喝生水等4种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0.66%(2 285例)、50.17%(1 890例)、48.71%(1 835例)和87.07%(3 280例)。结论山东省平原地区农村居民蛔虫、钩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低,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居民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卫生行为形成率亦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寄生虫 感染 相关因素 平原地区 农村居民 山东省
原文传递
农业物联网在鲁西南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 《价值工程》 2016年第12期248-249,共2页
本文立足于鲁西南地区传统农业转型智慧农业,分析传统农业现状,对农业物联网应用下转型智慧农业提出研究对策及方案。达到农作物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由农用传感器采集,并且数据被实时上传数据中心控制中心,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 本文立足于鲁西南地区传统农业转型智慧农业,分析传统农业现状,对农业物联网应用下转型智慧农业提出研究对策及方案。达到农作物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由农用传感器采集,并且数据被实时上传数据中心控制中心,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实现在农作物生产过程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为加快现代农业转型、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物联网 鲁西南 农业信息化 转型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菏泽市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林 曾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35-2251,共17页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系统认知与分类研究是乡村地域国土空间有效治理和差异化管控的基础,对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具有支撑作用,鲁西南地区相关研究时代和现实价值凸显。基于菏泽市2018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综合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多尺度多维度系统探测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多维特征耦合划分村镇聚落类型。结论如下:①菏泽市村镇聚落总体表现为点位密度较高、规模普遍偏小、形状普遍规整,国土空间集约整治潜力巨大。②村镇聚落“三维”(点位、规模、形态)空间格局特征存在尺度差异性。市域尺度“三维”分布特征均存在一定空间异质性,但分异程度不明显;县域尺度“三维”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多元复杂,表现出以乡镇为单元的局域多样性;乡镇尺度“三维”特征均趋向统一均衡,呈现单中心结构和“同质性”特征。③以乡镇为划分单元,基于“三维”特征耦合形成八种村镇聚落类型,并尝试分类提出空间优化和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空间格局 类型划分 鲁西南地区 菏泽市 北方传统平原农区
原文传递
鲁西南医院就诊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状况城乡差别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延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3-114,共2页
采用ELISA法检测1 839名鲁西南地区妇产科就诊育龄妇女静脉血中弓形虫IgM,被调查人群的弓形虫总感染率为3.10%,其中城镇育龄妇女感染率为1.66%,显著低于农村育龄妇女感染率的4.49%(P<0.05),且弓形虫感染率与宠物饲养以及动物屠宰加... 采用ELISA法检测1 839名鲁西南地区妇产科就诊育龄妇女静脉血中弓形虫IgM,被调查人群的弓形虫总感染率为3.10%,其中城镇育龄妇女感染率为1.66%,显著低于农村育龄妇女感染率的4.49%(P<0.05),且弓形虫感染率与宠物饲养以及动物屠宰加工销售等职业有关(P均<0.05)。结果提示,应根据城乡不同地区制定相对应的弓形虫病防治措施,以控制弓形虫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育龄妇女 感染 城乡差别 鲁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形态——功能视角下县域村镇聚落空间分异及耦合分析——以鲁西南单县为例
18
作者 王林 田健 +2 位作者 徐晓楠 曾坚 辛儒鸿 《地理科学进展》 2024年第9期1730-1743,共14页
寻找新的理论视角,有效识别和解析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可为谋划差异化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及乡村发展振兴路径提供基础支撑。论文以鲁西南单县442个村镇聚落单元为研究对象,构架“形态分异—功能分化—耦合分析”的论证逻辑,建... 寻找新的理论视角,有效识别和解析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可为谋划差异化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及乡村发展振兴路径提供基础支撑。论文以鲁西南单县442个村镇聚落单元为研究对象,构架“形态分异—功能分化—耦合分析”的论证逻辑,建立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的空间形态与功能量化评价方法,系统识别县域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Spearman相关、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并解析村镇聚落空间形态与功能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单县村镇聚落呈现传统平原农区典型的“均散同质”空间格局特征。聚落单元表现为“散村广布、集村零簇”的布局特征;规模等级显现以乡镇驻地为中心的圈层式和沿主要交通线的点轴式两种空间结构模式;形状多数规则,不规则聚落呈道路和微地形指向。②生活功能等级以城镇驻地为中心圈层分布;生产功能优势聚落单元绕城或沿主要交通线呈点轴式分布;生态功能较优聚落单元亲水特征明显;综合功能强势聚落单元分布存在明显的中心地和道路空间指向性,与生态功能呈负相关。③“三维”形态与各功能间以协同关系为主,权衡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维”形态与生态功能之间;规模强度与各项功能均显著相关,而聚散程度、形状规则度和各项功能相关性较弱或不相关。形态—功能协同/权衡关系存在功能导向下的空间分异规律,传统平原农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和治理需以综合功能提升为核心目标,进而加强形态和功能的协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单元 形态—功能视角 空间分异 耦合分析 传统平原农区 鲁西南单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