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planar GaAs Gunn diode for millimeter wave application
1
作者 黄杰 杨浩 +3 位作者 田超 董军荣 张海英 郭天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451-455,共5页
GaAs-based planar Gunn diodes with A1GaAs hot electron injector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o be used as a local oscillator of 76 GHz in monolithic millimeter-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We designed two kinds of s... GaAs-based planar Gunn diodes with A1GaAs hot electron injector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o be used as a local oscillator of 76 GHz in monolithic millimeter-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We designed two kinds of structure diode, one has a fixed distance between the anode and cathode, but has variational cathode area, the other has a fixed cathode area, but has different distances between two electrodes. The fabrication of Gunn diode is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operations: cathode defining, mesa etching, anode defining, isolation, passivation, via hole and electroplating. A peak current density of 29.5 kA/cm^2 is obtained. And the charavteristics of negativ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and the asymmetry of the current-voltage curve due to the A1GaAs hot electron injector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maller size of active area corresponds to the smaller current, and the shorter distance between anode and cathode also corresponds to the lower threshold voltage and higher peak current, and hot electron injector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radio frequenc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output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 planar Gunn diode hot electron injector millimeter generation
下载PDF
Novel Field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with Dynode
2
作者 Meiso YOKOYAMA LI Chi-Shing SU Shui-hsia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This work presents novel field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FEOLEDs) with dynode,in which an organic EL light-emitting layer is used instead of an inorganic phosphor thin film in the field emission display(F... This work presents novel field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FEOLEDs) with dynode,in which an organic EL light-emitting layer is used instead of an inorganic phosphor thin film in the 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The proposed FEOLEDs introduce field emission electrons into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which exhibit a higher luminous efficiency than conventional OLED.The field emission electrons emitted from the carbon nanotubes(CNTs) cathode and to be amplified by impact the dynode in vacuum.These field emission electrons are injected into the multi-layer organic materials of OLED to increase the electron density.Additionally,the proposed FEOLED increase the luminance of OLED from 10 820 cd/m2 to 24 782 cd/m2 by raising the current density of OLED from an external electron source.The role of FEOLED is to add the quantity of electrons-holes pairs in OLED,which increase the exciton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OLED.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urrent density,the FEOLED exhibits a higher luminous efficiency than that of O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emission diode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electronS
下载PDF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nano-antenna hybrid structure for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application
3
作者 Mohammad Javad Rabienejhad Mahdi Davoudi-Darareh Azardokht Mazaher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606-617,共12页
A novel hybrid structure with high responsivity and efficiency is proposed based on an L-shaped frame nano-antenna(LSFNA)array for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application.So,two types of LSFNAs are designed and optimized ... A novel hybrid structure with high responsivity and efficiency is proposed based on an L-shaped frame nano-antenna(LSFNA)array for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application.So,two types of LSFNAs are designed and optimized to enhance the harve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imple electric dipole nano-antenna(SEDNA).The LSFNA geometrical dimensions are optimized to have the best values for the required input impedance at three resonance wavelengths ofλ_(res)=10μm,15μm,and 20μm.Then the LSFNAs with three different sizes are modeled like a planar spiral-shaped array(PSSA).Also,a fractal bowtie nano-antenna is connected with the PSSA in the array gap.This proposed hybrid structure consists of two main elements:(I)Three different sizes of the LSFNAs with two different material types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in-film metal-insulator-metal diodes that are a proper method for infrared energy harvesting.(Ⅱ)The PSSA gap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proposed by the Fowler-Nordheim theory for the array rectification.Finally,the proposed device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SA not only has an averaged 3-time enhancement in the harvesting characteristics(such as return loss,harvesting efficiency,etc.)than the previously proposed structures but also is a multi-resonance wide-band device.Furthermore,the proposed antenna takes up less space in the electronic circuit and has an eas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infrared metal-insulator-metal(MIM)diode NANO-ANTENNA photovoltaic effects RECTIFICATION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下载PDF
Electron-leakage-related low-temperature light emission efficiency behavior in GaN-based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s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大为 李丽莎 +4 位作者 任舰 王福学 杨国锋 肖少庆 顾晓峰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3-86,共4页
The typical light emission efficiency behaviors of InGaN/GaN multi-quantum well (MQW) blue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grown on c-plane sapphire substra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ulsed current operation mode in t... The typical light emission efficiency behaviors of InGaN/GaN multi-quantum well (MQW) blue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grown on c-plane sapphire substra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pulsed current operation mod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40 to 300 K. At temperatures lower than 80 K,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LEDs decreases approximately as an inverse square root relationship with drive current. We use an electron leakage model to explain such efficiency droop behavior; that is, the excess electron leakage into the p-side of the LEDs under high forward bias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jection possibility of holes into the active layer, which in turn leads to a rapid reduction in the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efficiency in the MQWs. Combining the electron leakage model and the quasi-neutrality principle in the p-type region, we can readily derive the inverse square root dependent function between the light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the drive current. It appears that the excess electron leakage into the p-type side of the LEDs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low-temperature efficiency droop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lium nitride light-emitting diode emission efficiency electron leakage
原文传递
平面二极管爆炸发射阴极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宋法伦 张永辉 +4 位作者 向飞 赵殿林 刘忠 甘延青 鞠炳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1-1515,共5页
在电压0.6~1.0MV,脉冲重复频率为100Hz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爆炸发射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平均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阻抗、电子束能量损耗机制等特性。结果表明:阴极有效发射面积随时间呈方波变化,在脉冲开始后5ns内有效发射面积基... 在电压0.6~1.0MV,脉冲重复频率为100Hz条件下,实验研究了爆炸发射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平均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阻抗、电子束能量损耗机制等特性。结果表明:阴极有效发射面积随时间呈方波变化,在脉冲开始后5ns内有效发射面积基本达到稳定。在碳纤维、天鹅绒、石墨、不锈钢4种阴极材料中,碳纤维阴极有效发射面积最大且变化相对稳定,并且碳纤维阴极具有最大的平均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阻抗随着阴阳极间隙的增加并非呈平方关系增加,而是呈线性增长,阻抗失配是降低电子束能量传输效率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二极管 爆炸发射 阴极特性 强流电子束
下载PDF
场致爆炸发射阴极有效发射面积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国治 孙钧 +1 位作者 邵浩 杨占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通过改变阴阳极间隙,得到在不同外加电场情况下,场致爆炸发射石墨阴极有效发射面积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起始的一定时间内,阴极有效发射面积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阴极有效发射面积达到1.0的时间随阴阳极间隙内电场的增加... 通过改变阴阳极间隙,得到在不同外加电场情况下,场致爆炸发射石墨阴极有效发射面积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起始的一定时间内,阴极有效发射面积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阴极有效发射面积达到1.0的时间随阴阳极间隙内电场的增加而减小;当二极管阴阳极之间的平均电场约为 100 kV/cm时,阴极有效发射面积达到1.0的时间约为20 ns;阴极有效发射面积相对电压波形的延迟时间随电场的变化近似呈指数衰减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相对论电子束 阴极 二极管 有效面积
下载PDF
一种基于碳管场发射显示器结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田进寿 李冀 +1 位作者 许蓓蕾 牛憨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43-1348,共6页
用边界元法 (BEM )和MonteCarlo方法就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大面积彩色平面型显示器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模拟跟踪发射电子轨迹 ,证实设计的显示器结构能够满足高分辨率显示的要求 ,而且驱动电压低、工艺简单 ,尤其和日本Can... 用边界元法 (BEM )和MonteCarlo方法就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大面积彩色平面型显示器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模拟跟踪发射电子轨迹 ,证实设计的显示器结构能够满足高分辨率显示的要求 ,而且驱动电压低、工艺简单 ,尤其和日本Cannon公司的M .Okuda等人提出的表面传导型场发射显示器结构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法 MONTE CARLO方法 电子传输比 平面型场发射显示器
下载PDF
栅极和阴极的相对高度对电子传输比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田进寿 李冀 +1 位作者 李岩 牛憨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28-932,共5页
用边界元法 (BEM)和MonteCarlo方法 ,对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大面积彩色平面型显示器的电子传输比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模拟跟踪发射电子轨迹 ,证实改变阴极和栅极的相对高度 ,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电子传输比 阳极上电子的分布证实 ,... 用边界元法 (BEM)和MonteCarlo方法 ,对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大面积彩色平面型显示器的电子传输比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模拟跟踪发射电子轨迹 ,证实改变阴极和栅极的相对高度 ,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电子传输比 阳极上电子的分布证实 ,我们设计的显示器结构能够满足高分辨率、高亮度的显示的要求 ,而且驱动电压低 ,工艺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法 MONTE CARLO方法 电子传输比 平面型场发射显示器
下载PDF
高阈值场发射屏蔽材料电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伍友成 王勐 +2 位作者 杨宇 耿力东 杨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26,31,共5页
高域值场发射屏蔽材料为采用特殊工艺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表面覆盖一层绝缘薄膜,使金属表面的场致电子发射域值提高,有效防止金属材料表面局部场强过高导致电击穿的现象发生。为了检验和测试该屏蔽材料的实际性能,设计了屏蔽材料场发射... 高域值场发射屏蔽材料为采用特殊工艺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表面覆盖一层绝缘薄膜,使金属表面的场致电子发射域值提高,有效防止金属材料表面局部场强过高导致电击穿的现象发生。为了检验和测试该屏蔽材料的实际性能,设计了屏蔽材料场发射域值的测试方案,采用电流测量方法判断经过屏蔽材料处理后的阴极头是否有电子发射,并通过阴极头的电压测试确定阴极头发射电子时的电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确定阴极头的发射域值。构建了实验测试平台,采用1 MV/100 kA电子加速器作为高压脉冲功率源,以平面二极管作为负载,二极管阴极头为实验样品。实验中分别测试了普通不锈钢阴极头的场发射域值和经过屏蔽材料处理后阴极头场发射域值,结果表明,普通不锈钢阴极头的场发射域值在450 kV/cm附近,而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的阴极头场发射域值在630 kV/cm附近,场发射域值约提高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 绝缘 屏蔽材料 电击穿 高压脉冲 二极管 阴极
下载PDF
影响阳极杆箍缩二极管窗口前向辐射剂量的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勋 袁建强 +3 位作者 祁康成 刘宏伟 王凌云 姜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2,共8页
简介了杆箍缩二极管(RPD)基本物理过程,从轫致辐射方向性、二极管能量耦合、电子箍缩效率、二极管构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RPD窗口前向辐射剂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报道了相比于石墨阴极,采用LaB6爆炸发射阴极RP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使得... 简介了杆箍缩二极管(RPD)基本物理过程,从轫致辐射方向性、二极管能量耦合、电子箍缩效率、二极管构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RPD窗口前向辐射剂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报道了相比于石墨阴极,采用LaB6爆炸发射阴极RP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使得距离光源1m处辐射剂量提高12%以上的实验结果,并进一步讨论提高RPD辐射剂量的可能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X光机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 辐射剂量 爆炸发射阴极
下载PDF
高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辉 常安碧 +3 位作者 向飞 甘延青 刘忠 周传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3-1426,共4页
介绍了一种径向绝缘的高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的结构及其磁场系统,该二极管采用爆炸发射方式,阴极为高密度热解石墨,绝缘子为氧化铝陶瓷,并采用阴极屏蔽技术,阴极尖端处的最高场强达2.470MV/cm。同时利用CHP01加速器实验平台对这种二极管... 介绍了一种径向绝缘的高发射电流密度二极管的结构及其磁场系统,该二极管采用爆炸发射方式,阴极为高密度热解石墨,绝缘子为氧化铝陶瓷,并采用阴极屏蔽技术,阴极尖端处的最高场强达2.470MV/cm。同时利用CHP01加速器实验平台对这种二极管的发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其输出电子束参数达到:电压600 kV、电流12 kA、脉冲宽度45 ns、脉冲重复频率100 Hz、阴极电子发射密度达17 kA/cm2。电压不稳定度小于3%,电流不稳定度小于5%。研究了在高发射电流密度下二极管重复频率稳定运行问题及引导磁场对二极管输出束流及特性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极管输出束流随磁场增大而有所减小并趋于稳定;特性阻抗则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大,当磁场强度达到临界磁场以上时,特性阻抗也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 重复脉冲 电子束 发射密度
下载PDF
强流电子束源阴极等离子体的粒子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启福 刘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74-2978,共5页
模拟了强流电子束源阴极表面附近区域数密度约1014 cm-3的等离子体的膨胀过程,观察到等离子体膨胀速度约为1cm/μs。通过观察不同时刻阴极附近电子和离子的相空间分布、数密度分布和轴向电场分布,分析了等离子体膨胀过程。结果表明:等... 模拟了强流电子束源阴极表面附近区域数密度约1014 cm-3的等离子体的膨胀过程,观察到等离子体膨胀速度约为1cm/μs。通过观察不同时刻阴极附近电子和离子的相空间分布、数密度分布和轴向电场分布,分析了等离子体膨胀过程。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产生使得阴极表面电场增强,进而增大阴极的电流发射密度,电流密度增加使得空间电荷效应增强,并使等离子体前沿处的电场减小,当等离子体前沿处的电场减小到零时等离子体向阳极膨胀。讨论了等离子体温度、离子质量、束流密度和离子产生率对等离子体膨胀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的膨胀速度随着等离子体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离子质量增大而减小,但膨胀速度不等于离子声速;等离子体产生率越小,等离子体膨胀速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电子束二极管 爆炸电子发射 阴极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膨胀速度 粒子模拟
下载PDF
平栅极氧化锌场致发射电子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爱 褚子航 +2 位作者 郑泳 周雄图 郭太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124-23127,共4页
采用传统的光刻技术制备平栅极场致发射阴极阵列,利用水热法原位合成ZnO发射源,并组装成平栅极ZnO场致发射电子源;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和XRD表征其微观结构,分析ZnO发射源的生长机制,并结合场发射测试系统研究其发射特性。结果表明,ZnO... 采用传统的光刻技术制备平栅极场致发射阴极阵列,利用水热法原位合成ZnO发射源,并组装成平栅极ZnO场致发射电子源;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和XRD表征其微观结构,分析ZnO发射源的生长机制,并结合场发射测试系统研究其发射特性。结果表明,ZnO发射源是平均直径为300nm的六方纤锌矿氧化锌纳米棒,且沉积在平栅极场致发射阴极阵列的阴极电极表面。场发射测试表明,平栅极ZnO场致发射电子源的发射特性完全由栅极控制。当阳极电压为2000V,器件的开启电压为150V;当栅极电压为275V时,发射电流可达345μA;在栅极电压为260V时,器件的发射电流波动范围为±5.5%左右,发光亮度高达750cd/m^2,表明该器件具有较好的场发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平栅极 场致发射 电子源
下载PDF
闭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特性对比实验研究和光谱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小龙 徐浩军 +1 位作者 林敏 苏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83-1387,共5页
ICP反应室或ICP质谱仪不同,ICP在用于衰减微波时,其腔体采用全密封石英结构,同时缺少静电屏蔽、金属衬底和磁场约束等条件,研究其内部电子密度等参数的分布对于等离子体局部隐身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光谱分析法,对两种典型ICP源(螺... ICP反应室或ICP质谱仪不同,ICP在用于衰减微波时,其腔体采用全密封石英结构,同时缺少静电屏蔽、金属衬底和磁场约束等条件,研究其内部电子密度等参数的分布对于等离子体局部隐身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光谱分析法,对两种典型ICP源(螺旋型和盘香型)在密闭石英立方体腔内H模式下稳定放电的电子密度分布展开了对比试验研究。使用Ar离子谱中476.45nm谱线相对光谱强度变化研究了不同型ICP源的E—H模式跳变和功率耦合效率,通过非H谱线(Ar)的Stark展宽法,诊断了两种源的天线垂直平面上的二维电子密度分布。实验发现ICP在H模下的电子密度分布受交变磁场产生的趋肤电流影响较大,趋肤深度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主等离子体区域体积缩小、电子密度增加,在天线的垂直面上,螺旋型源ICP电子密度呈中心轴对称型分布,盘香型源ICP呈双峰型分布。功率耦合效率受源天线形状及其容性耦合效应影响较大,光谱相对强度显示螺旋型源的功率耦合效率低于盘香型源。通过该实验方法,可以在石英立方腔体内得到最高电子密度范围为1.4×10^17~2.5×10^17 m^-3的螺旋型ICP源和范围1.8×10^17~3.0×10^17 m^-3的盘香型ICP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隐身 盘香型 螺旋型 ICP 发射光谱 电子密度
下载PDF
全密封超薄碳纳米管玻璃平板字符显示器件制造工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宏彦 刘光诒 +5 位作者 夏善红 叶久龙 杨久霞 支春义 王恩哥 戴居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6-480,共5页
利用自制的场助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不锈钢电极的部分选取表面上,摸索出了直接生长碳纳米管(CNT s)勿须涂敷催化剂的新方法。利用得到的高定向多壁碳纳米管薄膜,研究出一种制造大面积实用碳纳米管阵列场发射(CNT s/FEA)阴极的新方... 利用自制的场助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在不锈钢电极的部分选取表面上,摸索出了直接生长碳纳米管(CNT s)勿须涂敷催化剂的新方法。利用得到的高定向多壁碳纳米管薄膜,研究出一种制造大面积实用碳纳米管阵列场发射(CNT s/FEA)阴极的新方法。经真空条件下的发射特性测量及SEM等检测手段肯定了这种CNT s/FEA阴极的实用性。从工艺流程角度出发,初步探讨了静态工作制式下,采用碳纳米管做电极后,实现一种全密封超薄碳纳米管玻璃真空字符(或图像)显示器件的可能性。10多只封离管共显示过3种类型的字型(图像),全部管厚仅为2·7mm。实验结果不仅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阴极在玻璃真空平板型器件内应用的方法,也摸索出了一条实现小尺寸双色(或多色)字符(图像)静态(或动态)显示的廉价、节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阵列场电子发射电子源 平板型字符显示器件 场助(或偏置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二极管 荧光粉
下载PDF
长脉冲二极管绝缘子真空表面闪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春霞 谭杰 +3 位作者 张永辉 向飞 王淦平 常安碧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23-1126,共4页
在长脉冲强流无箔二极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绝缘子沿面闪络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认为是屏蔽环与绝缘子距离过近造成了屏蔽环边缘高场强,从而产生场致发射电子。电子在强电磁场作用下撞击绝缘子表面引起了二次电子雪崩从而导致真空表面闪络... 在长脉冲强流无箔二极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绝缘子沿面闪络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认为是屏蔽环与绝缘子距离过近造成了屏蔽环边缘高场强,从而产生场致发射电子。电子在强电磁场作用下撞击绝缘子表面引起了二次电子雪崩从而导致真空表面闪络。运用静电场模拟和粒子束模拟,改进屏蔽环结构。改进后的二极管工作电压500 kV,电流12 kA,在1 T引导磁场下稳定运行,没有再发生真空表面闪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脉冲二极管 径向绝缘 真空表面闪络 二次电子雪崩 粒子模拟
下载PDF
工业X光二极管重复频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勋 袁建强 +2 位作者 刘宏伟 王凌云 姜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工业X光二极管型"单焦点"高重复频率闪光X光机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基于光导开关脉冲驱动源开展了金属阴极工业X光二极管重复频率运行实验,采用烘烤处理方法研究阴极表面吸附特性对重复频率发射特性... 工业X光二极管型"单焦点"高重复频率闪光X光机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基于光导开关脉冲驱动源开展了金属阴极工业X光二极管重复频率运行实验,采用烘烤处理方法研究阴极表面吸附特性对重复频率发射特性的影响;以二极管阻抗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重复频率实验获得的二极管电压维持时间和阻抗特性分析等离子体扩散过程。研究表明:对于高阻抗结构工业X光二极管,金属阴极为表面吸附杂质或气体解吸附形成等离子体发射机制,一次放电后阴极表面对气体的再吸附过程限制了其在高重复频率条件下的电流发射能力,同时由于阴极等离子体扩散过程变慢使得二极管电压脉宽变长。具有高重复频率电流发射能力的阴极是发展"单焦点"重复频率X光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X光机 工业X光二极管 金属阴极 电子发射机制 重复频率
下载PDF
模拟研究常闭和常开工作模式下的平面栅极型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文辉 张帅 +5 位作者 邵乐喜 刘贵昂 薛书文 张军 宋航 金亿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3-596,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性地研究了常闭和常开工作模式下平面栅极型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静电场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常闭工作模式下该电子源中阴极电极的表面电场分布不均匀,边缘处的高电场易导致其上的碳纳米管烧毁,从而引起场发射...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性地研究了常闭和常开工作模式下平面栅极型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静电场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常闭工作模式下该电子源中阴极电极的表面电场分布不均匀,边缘处的高电场易导致其上的碳纳米管烧毁,从而引起场发射电流衰减。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将常开工作模式用于该电子源,并证实常开工作模式能够用于该电子源,并有利于解决电流衰减问题。因此,相对于常闭工作模式,常开工作模式更适合平面栅极型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栅极型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 数值模拟 常闭工作模式 常开工作模式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进寿 李冀 +1 位作者 王俊锋 牛憨笨 《纳米科技》 2004年第1期-,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的全彩色大面积平板显示器模型,该显示器的阴极和栅极位于同一个平面上,阴极和栅极之间的沟槽用激光束刻蚀形成,工艺简单,实验得到的电子传输比可以提高到29.3%。
关键词 平面型场发射显示器 碳纳米管 电子传输比
下载PDF
平面底栅型真空场发射三极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胜利 龙铭刚 +2 位作者 贾东波 张劲涛 王晓 《真空电子技术》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真空场发射三极管(VFET)是一种真空微电子器件,采用纳米缝隙真空沟道实现电子的传输,兼具真空管和半导体晶体管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VFET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平面底栅型VFET结构,对其电子发射特性和栅极调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 真空场发射三极管(VFET)是一种真空微电子器件,采用纳米缝隙真空沟道实现电子的传输,兼具真空管和半导体晶体管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VFET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平面底栅型VFET结构,对其电子发射特性和栅极调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极管真空沟道中的电子发射为场致电子发射,栅极具有调制作用。所制备的VFET可在0.1Pa条件下工作,如进一步减小真空沟道尺寸,有望实现大气环境下工作,展现出潜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场发射三极管 平面底栅结构 电子发射特性 栅极调控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