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r behavior and off-fault damage of saw-cut smooth and tension-induced rough joints in granite
1
作者 Fanzhen Meng Feili Wang +4 位作者 Louis Ngai Yuen Wong Jie Song Muzi Li Chuanqing Zhang Liming Zh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216-1230,共15页
The damage of rock joints or fractures upon shear includes the surface damage occurring at the contact asperities and the damage beneath the shear surface within the host rock.The latter is commonly known as off-fault... The damage of rock joints or fractures upon shear includes the surface damage occurring at the contact asperities and the damage beneath the shear surface within the host rock.The latter is commonly known as off-fault damage and has been much less investigated than the surface damage.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direct shear tests conducted on saw-cut planar joints and tension-induced rough granite joints under normal stresses ranging from 1 MPa to 50 MPa.The shear-induced off-fault damages are quantif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Our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planar joints slip stably under all the normal stresses except under 50 MPa,where some local fractures and regular stick-slip occur towards the end of the test.Both post-peak stress drop and stick-slip occur for all the rough joints.The residual shear strength envelopes for the rough joints and the peak shear strength envelope for the planar joints almost overlap.The root mean square(RMS)of asperity height for the rough joints decreases while it increases for the planar joint after shear,and a larger normal stress usually leads to a more significant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RMS.Besides,the extent of off-fault damage(or damage zone)increases with normal stress for both planar and rough joints,and it is restricted to a very thin layer with limited micro-cracks beneath the planar joint surface.In comparison,the thickness of the damage zone for the rough joints is about an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lanar joints,and the coalesced micro-cracks are generally inclined to the shear direction with acute angles.The finding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frictional behavior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joints or fractur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ar joint Rough joint Shear behavior Off-fault damage MICRO-CRACKS
下载PDF
ADJACENT MARTIX METHOD OF IDENTIFYING ISOMORPHISM TO PLANAR KINEMATIC CHAIN WITH MULTIPLE JOINTS AND HIGHER PAIRS 被引量:2
2
作者 SONG Li HUANG Yong CHENG L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05-609,共5页
The adjacent matrix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somorphism to planar kinematic chain with multiple joints and higher pairs is presented. The topological invariants of the planar kinematic chain can be calculated and compa... The adjacent matrix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somorphism to planar kinematic chain with multiple joints and higher pairs is presented. The topological invariants of the planar kinematic chain can b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y adjacent matrix. The quantity of calculation can be reduced effectively using the several divisions of bars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adjacent matrix. As two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djacent matrix, the number of division and division code are presented. It can be identified that two kinematic chains are isomorphic or not by compar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adjacent matrixes using a method called matching row-to-row. This method may be applied to the planar linkage chain too. So,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isomorphism are unified in the planar kinematic chain that has or hasn't higher pairs with or without multiple joints. And it has some characters such as visual, simple and convenient for processing by computer,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ar kinematic chain Higher pair Multiple joint Adjacent matrix Identifying isomorphism
下载PDF
A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Kinematic Analysis to a Planar Mechanism with a Multiple Joint and Prismatic Pair
3
作者 NIE Song-hui LIAO Ai-hong SO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1年第2期89-96,共8页
A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kinematic analysis to a planar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joint and prismatic pair is presented. The breadth ( or depth ) first search spanning tree can b... A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kinematic analysis to a planar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joint and prismatic pair is presented. The breadth ( or depth ) first search spanning tree can be obtained based on an adjacency matrix of the mechanism. Then the kinematic chain (or mechanism)'s basic loops can b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basic loop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kinematic analysis can be established and solved automatically. In the sense of a calculative mechanism,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kinematic chain relates to the kinematic analysis of a mechanism. Thus, an effective way is supplied to the given mechanism's kinemat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modeling and solving, and a method is supplied to the structural type to optimize kinematic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hiple joint prismatic pair planar mechanism model of kinematic analysis automatic modeling
下载PDF
改良Lapidus截骨术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李大成 王青松 +2 位作者 宋传航 付莹 靳晓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3-57,63,共6页
目的分析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在改良Lapidus术中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采用改良Lapidus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共27例(34足)。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负重X线、术后1周非... 目的分析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在改良Lapidus术中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采用改良Lapidus截骨术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共27例(34足)。所有患者均拍摄术前负重X线、术后1周非负重X线和术后随访足负重位X线,测量第1跖骨长度(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oid position,TSP),第1跖骨基底距离地面高度和第1跖骨与地面角度,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前足评分量表(American Orthope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与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以上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并获得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23.71±8.05)个月。在FML方面,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VA、IMA及TSP方面,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跖骨基底距离地面高度、第1跖骨与地面角度及VAS评分方面,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减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AOFAS评分方面,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转移性疼痛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表现为影像学资料角度增加。结论第1跖楔关节单平面截骨联合第1跖骨下移不仅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预防传统Lapidus双平面截骨并发第1跖骨短缩及成角加大引起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楔关节 拇外翻 Lapidus术 单平面截骨
下载PDF
圆钢管空间相贯节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3
5
作者 陈以一 陈扬骥 +2 位作者 詹琛 林颍如 董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4-30,共7页
针对圆钢管空间相贯节点,进行了三种类型大尺寸足尺试件的试验。具体介绍了试件和加载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主要试验结果,并根据变形极限概念,提出了确定试件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对试件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节点区焊缝刚度过大延性不... 针对圆钢管空间相贯节点,进行了三种类型大尺寸足尺试件的试验。具体介绍了试件和加载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主要试验结果,并根据变形极限概念,提出了确定试件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对试件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节点区焊缝刚度过大延性不足的特征,可能阻碍钢管节点管壁极限强度的充分发挥。根据试验结果,对空间相贯节点强度计算公式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结构 空间相贯节点 足尺试验 破坏机理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宗平 徐金俊 +3 位作者 占东辉 陈宇良 王妮 薛建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41,52,共13页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以柱截面配钢形式、轴压比、水平加载角度及有无楼板参与工作为变化参数,进行4个平面和7个空间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能力、...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滞回性能,以柱截面配钢形式、轴压比、水平加载角度及有无楼板参与工作为变化参数,进行4个平面和7个空间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位移延性以及层间位移角等抗震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平面节点和空间节点的破坏形态分别为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和梁端出现塑性铰,带楼板工作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空间节点出现板的弯曲破坏以及梁底出现塑性铰的破坏模式;配实腹式型钢试件的滞回曲线比配空腹式型钢试件的饱满;平面节点的承载能力比空间节点的大,但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及抗倒塌能力均不及空间节点;楼板的存在对节点承载能力的提高和维持刚度的稳定均具有有利作用;轴压比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L形柱框架节点的层间变形能力大于规范规定的层间位移角限值。通过引入加载角度,提出了型钢混凝土L形柱-梁空间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其能较好地反映节点核心发生剪切破坏的传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L形柱 平面节点 空间节点 拟静力试验 滞回性能
下载PDF
圆柱铰间隙运动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3
7
作者 尉立肖 刘才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7,共9页
含关节间隙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精细的仿真计算必须依赖于对关节处2相对运动体的运动学描述。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圆柱铰关节,建立了识别间隙铰处碰撞接触模式的运动学关系。该运动学关系直接基于间隙铰关节的几何构形来确定运动过程中潜在碰... 含关节间隙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精细的仿真计算必须依赖于对关节处2相对运动体的运动学描述。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圆柱铰关节,建立了识别间隙铰处碰撞接触模式的运动学关系。该运动学关系直接基于间隙铰关节的几何构形来确定运动过程中潜在碰撞接触点对之间的最小距离,避免了一般多体系统确定碰撞接触点的搜索过程。基于Hertz接触刚度并考虑阻尼效应的影响建立法向接触模型,采用修正的库仑模型考虑关节处的摩擦作用。针对一曲柄机构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空间间隙、摩擦系数、杆件的柔性等因素对系统动力学特性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间隙 空间间隙 碰撞模型 赫兹接触 库仑摩擦
下载PDF
含复铰平面闭式运动链型综合的组合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宋黎 杨坚 曹惟庆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1,共5页
提出了运动链型综合的组合法。利用已知的闭式运动链和开式链,通过开式链上的连接铰链将闭式运动链和开式链组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构件数较多的运动链型。同时提出了型综合组合法的基本算法。研究表明,该方法通过递推可以得到完整的运... 提出了运动链型综合的组合法。利用已知的闭式运动链和开式链,通过开式链上的连接铰链将闭式运动链和开式链组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构件数较多的运动链型。同时提出了型综合组合法的基本算法。研究表明,该方法通过递推可以得到完整的运动链的各种类型,也可以选定已知闭链和开链进行组合,得到给定构件数和其他条件的部分运动链类型,具有综合过程简便、直观性好和便于计算机处理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闭式运动链 数学模型 型综合组合法 结构图 拓扑缩图法
下载PDF
空间复杂多支管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浩 李正良 +2 位作者 刘红军 钱秋羽 陈远川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8,共10页
对钢管塔架中空间多支管柱节点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试验装置采用自平衡框架,共制作了2个试验试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二者吻合良好,表明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并进行了有限元参数分析.结... 对钢管塔架中空间多支管柱节点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试验装置采用自平衡框架,共制作了2个试验试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二者吻合良好,表明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并进行了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模型节点主要发生主管压曲的变形破坏,且未出现支管和焊缝的破坏;加载至设计荷载值时,节点所有测点基本处于线弹性状态,表明节点设计较安全.主管径厚比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显著,主管直径较大时,承载力随主管壁厚增大而上升较快;主管直径较小时,承载力随主管壁厚增大而上升较慢.受压支管直径及壁厚较小时,易发生自身弯曲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管节点 极限承载力 足尺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空间圆钢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迎春 郝际平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7,63,共4页
以塔桅工程中空间圆钢管相贯节点为背景,应用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轴向拉、压极限状态的数值模拟.分析节点在荷载作用下局部应力分布、主管鞍点的荷载变形关系,对支管搭接的影响、应力集中系数和节点极限承载力进行探讨,提出在节点区局部... 以塔桅工程中空间圆钢管相贯节点为背景,应用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轴向拉、压极限状态的数值模拟.分析节点在荷载作用下局部应力分布、主管鞍点的荷载变形关系,对支管搭接的影响、应力集中系数和节点极限承载力进行探讨,提出在节点区局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改善受力条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相贯节点 极限承载力 空间节点
下载PDF
基于有限质点法的含间隙铰平面机构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延丰 杨超 +1 位作者 刘磊 罗尧治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7,共10页
间隙的存在使得铰节点的轴承和轴颈易发生碰撞,从而使带间隙机构的动力响应与理想机构不同。基于有限质点法,对含间隙铰的平面机构开展动力分析。首先给出有限质点法的质点运动控制方程和平面梁单元的内力计算公式。然后引入Lankarani-N... 间隙的存在使得铰节点的轴承和轴颈易发生碰撞,从而使带间隙机构的动力响应与理想机构不同。基于有限质点法,对含间隙铰的平面机构开展动力分析。首先给出有限质点法的质点运动控制方程和平面梁单元的内力计算公式。然后引入Lankarani-Nikravesh模型和修正库仑摩擦模型,来计算间隙铰中轴承和轴颈碰撞过程中的接触力和摩擦力。对平面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开展了动力分析,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间隙铰对机构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影响不大,但使加速度有较大振荡;相比于理想铰,间隙铰的接触力峰值也有较大的增加;相比于刚性机构,柔性机构中间隙铰导致的动力响应要小;而相比于单个间隙铰,多个间隙铰将增大机构的动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质点法 平面机构 铰节点 间隙 动力分析
下载PDF
钢梁-混凝土剪力墙直交节点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连光 刘鑫 +1 位作者 陈勇 赵唯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8-1005,共8页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钢梁-混凝土剪力墙直交节点的受力性能,提出可靠的构造措施.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锚板厚度、锚筋截面面积、锚筋布置方式、轴压比、...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钢梁-混凝土剪力墙直交节点的受力性能,提出可靠的构造措施.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锚板厚度、锚筋截面面积、锚筋布置方式、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的梁墙节点进行计算,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锚板厚度、锚筋布置方式对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锚筋直径和混凝土强度对其影响不大;较高的轴压比对其有不利的影响.结论改变锚板厚度和锚筋分布方式可明显提高节点的受力性能,该节点形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梁-混凝土剪力墙 直交节点 受力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考虑摩擦和参数不确定的平面五杆机构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仁军 刘宏昭 李鹏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8-201,共4页
建立了机构运动副摩擦的数学模型,将关节接触面间的作用力转换为理想约束力与摩擦力矩。将摩擦力矩视为外加非保守力,应用简化模型法建立了包含关节非线性摩擦的平面并联五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设计了该模型考虑参数... 建立了机构运动副摩擦的数学模型,将关节接触面间的作用力转换为理想约束力与摩擦力矩。将摩擦力矩视为外加非保守力,应用简化模型法建立了包含关节非线性摩擦的平面并联五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设计了该模型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轨迹跟踪控制器,并证明了其稳定性。实验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动力学模型正确,所设计的控制器对机构中的非线性摩擦力有较好的补偿效果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并联机构 关节摩擦 滑模变结构控制 鲁棒性
下载PDF
二维和三维视觉传感集成系统联合标定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琳 张旭 屠大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73-2479,共7页
为了解决激光雷达三维深度与摄像机二维图像信息融合的关键问题,建立二者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实体特征匹配的三维激光雷达与摄像机集成系统的联合标定方法。首先在三维激光雷达与摄像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取靶标平面在激光... 为了解决激光雷达三维深度与摄像机二维图像信息融合的关键问题,建立二者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实体特征匹配的三维激光雷达与摄像机集成系统的联合标定方法。首先在三维激光雷达与摄像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取靶标平面在激光雷达和摄像机坐标系中的平面特征,利用平面特征约束求解两坐标系之间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的初值,为了降低噪声影响,使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优化结果。分别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在自制的集成传感系统上的标定实验,残差深度比达到0.2%,并使用标定结果对激光点云和摄像机图像进行数据融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雷达 信息融合 联合标定 平面特征
下载PDF
基于结构特征的含复铰和高副的平面运动链分类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黎 成玲 杨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提出了基于结构特征的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的分类方法。定义了度谱、阶谱、复铰谱、多阶杆连接铰链谱和高副谱作为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的结构特征。通过结构类型综合获得运动链的构件邻接矩阵后,就可以计算这些结构特征。据此得... 提出了基于结构特征的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的分类方法。定义了度谱、阶谱、复铰谱、多阶杆连接铰链谱和高副谱作为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的结构特征。通过结构类型综合获得运动链的构件邻接矩阵后,就可以计算这些结构特征。据此得到了从八杆以下平面连杆运动链生成的全部独立的含复铰和高副平面运动链共174类39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征 平面运动链 复铰 高副
下载PDF
平面钢管桁架管内加劲相贯节点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以一 陈建兴 +5 位作者 王伟 江晓峰 陈扬骥 顾嗣淳 周春 曹国峰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0-33,共4页
焊接钢管桁架有时需要在节点区设置加劲肋。对焊接钢管内加劲相贯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 ,探讨了管内加劲节点的传力路径 ,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针对节点区应力集中 ,提出有效缓解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有限元分析表明 ,... 焊接钢管桁架有时需要在节点区设置加劲肋。对焊接钢管内加劲相贯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 ,探讨了管内加劲节点的传力路径 ,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针对节点区应力集中 ,提出有效缓解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有限元分析表明 ,管内加劲节点中的加劲肋是重要的受力部件 ,为该节点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贯节点 钢管桁架 加劲肋 构造措施 传力路径 有限元分析 缩尺模型 受力 试验研究 部件
下载PDF
平面棱柱铰内考虑摩擦效应的接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晓明 齐朝晖 孔宪超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研究了多体系统中平面棱柱铰内的摩擦接触分析。在忽略铰内的碰撞效应的前提下,根据接触力系与约束反力的等效关系,以及各个角点接触力自身满足的互补关系,得到了接触力系关于摩擦力的线性互补方程。结合库仑摩擦定律,确定了铰内角点处... 研究了多体系统中平面棱柱铰内的摩擦接触分析。在忽略铰内的碰撞效应的前提下,根据接触力系与约束反力的等效关系,以及各个角点接触力自身满足的互补关系,得到了接触力系关于摩擦力的线性互补方程。结合库仑摩擦定律,确定了铰内角点处的接触反力以及摩擦合力;另外,由接触力曲线可以得到铰内的接触形式,以及各个接触形式发生改变的时刻。通过ADAMS算例验证,这些接触形式转换的时刻就是铰内发生碰撞的时刻,为高效率地研究铰内碰撞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滑移铰 摩擦接触 线性互补方程 多体系统
下载PDF
基于键合图的含移动铰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中双 赵国舜 +1 位作者 吴建华 曹建国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1,共5页
针对含有移动铰的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键合图法。基于平面移动铰的运动约束条件,阐述了建立平面移动铰键合图模型的一般方法及其动力学原理。在考虑混合因果关系情况下,推导出便于计算机自动生成的系统状态... 针对含有移动铰的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键合图法。基于平面移动铰的运动约束条件,阐述了建立平面移动铰键合图模型的一般方法及其动力学原理。在考虑混合因果关系情况下,推导出便于计算机自动生成的系统状态方程及运动副约束反力方程的统一公式,实现了含移动铰机电耦合系统一体化建模与仿真,通过实例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合图 机电耦合 移动铰 平面连杆机构 建模与仿真 混合因果关系
下载PDF
轴力下空间X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的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刚 康香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8期2249-2253,共5页
空间X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在大跨度空间桁架中得到很好地应用,但目前关于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尚不完善。在试验的基础上,对36个空间X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其极限承载力;探索了不同几何参数和加载方式... 空间X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在大跨度空间桁架中得到很好地应用,但目前关于该节点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尚不完善。在试验的基础上,对36个空间X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其极限承载力;探索了不同几何参数和加载方式对该类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并借鉴平面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提出了空间X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的承载力建议公式。采用建议公式对相关试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贯节点 有限单元法 局部屈曲 空间效应系数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平面轨迹机构时变可靠性分析的联合概率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放 李欣玲 +2 位作者 佘霞 龙宇 张均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19-124,共6页
机构运动时变可靠度用以度量机构在指定运动区间上的满足运动要求的概率,该类可靠度反映了机构运动的总体效应,其实质为机构系统可靠度。现有针对函数生成机构提出的运动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轨迹机构的可靠性分析。为此,提出一... 机构运动时变可靠度用以度量机构在指定运动区间上的满足运动要求的概率,该类可靠度反映了机构运动的总体效应,其实质为机构系统可靠度。现有针对函数生成机构提出的运动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轨迹机构的可靠性分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概率的轨迹机构运动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对于轨迹型机构,在任一坐标分量上的运动误差超过允许误差就意味着机构运动失效,因此可认为平面轨迹机构包括两种失效模式。基于此,将平面轨迹机构的系统可靠性处理为由各失效模式组成的串联系统可靠性,同时每个坐标分量也处理为N个轨迹离散点构成的串联系统,进而采用多维正态分布函数实现轨迹机构的运动可靠度求解,最后给出两个平面轨迹机构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轨迹机构 时变可靠性 联合概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