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东、西坡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
1
作者 晁鑫艳 卫玺玺 +4 位作者 郑景明 唐可欣 李怡淼 万龙 周金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贺兰山不同气候类型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以贺兰山东、西坡沿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植物叶片N、P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与海拔的关系,并通过构建零模型,探究沿海拔梯度贺... 为了研究贺兰山不同气候类型群落植物叶N、P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以贺兰山东、西坡沿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植物叶片N、P质量分数的加权平均值与海拔的关系,并通过构建零模型,探究沿海拔梯度贺兰山东、西坡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贺兰山东坡植物叶片N质量分数和N、P质量分数比的群落加权平均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海拔1600~2000 m处最高;东、西坡叶片P质量分数均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贺兰山东坡群落叶片N质量分数在中海拔(2000 m左右)处发散,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收敛;叶片P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最收敛,叶片N、P质量分数比在中低海拔(1700 m左右)处最发散。而贺兰山西坡植物叶片N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600 m左右)处最发散,叶片P质量分数在中高海拔(2700 m左右)处最发散。环境因子不是贺兰山东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是贺兰山西坡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土壤N、P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叶片N、P化学性状的群落加权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海拔 群落植物 叶片n质量分数 叶片p质量分数 群落构建 种间变异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毛竹扩张的响应
2
作者 王琳 欧阳明 +6 位作者 宋述望 曾小霞 宋庆妮 刘骏 方熊 栾丰刚 杨清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7-1746,共10页
为从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角度解释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植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的生存响应差异性,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选取典型毛竹-常绿阔叶林界面,依次设置毛竹林、... 为从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角度解释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植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的生存响应差异性,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毛竹扩张方向选取典型毛竹-常绿阔叶林界面,依次设置毛竹林、竹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样地,比较分析了毛竹扩张方向上样地内不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叶片及土壤N、P含量及比例。结果表明:(1)从毛竹林到阔叶林,土壤N含量上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乔木层树种[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及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叶片P含量下降,N∶P上升(P<0.05);除灌木层的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外,各林分中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N、P含量及比例变化较小。(2)土壤N∶P与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N∶P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与不相关。(3)在各林分中,毛竹叶片N、P含量及比例较稳定。综上认为,毛竹通过改变土壤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扩张,引起植物体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发生变化。灌木及草本植物受土壤异质性影响较小,但是乔木层植物N、P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却因此失衡,这可能是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存亡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植物多样性 生态化学计量内平衡 土壤np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Features on N/P ratio of plant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between two types of steppe in semi-arid area
3
作者 YueDan Zhao XingDong He +4 位作者 Lei Chen XinFeng Ding MengQi Li PingYi Xu YuBao Ga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9年第5期371-381,共11页
The differences in nitrogen/phosphorus(N/P)ratio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in ecology are more helpful in explaining species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cs.Based on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t growth type... The differences in nitrogen/phosphorus(N/P)ratio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in ecology are more helpful in explaining species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cs.Based on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plant growth type,carbon metabolism pathway,root type and phylogenetic type,we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N/P ratios of 77 species in Sanggendalai(typical grassland zone)of Zhenglan Banner,Inner Mongolia,China and 91 species in the Habah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desertified grassland zone)in Yanchi County of Ningxia,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P ratio(16.91)of C3 plants in the desertified stepp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12.72)in the typical steppe,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P ratios of C4 plants in the two zon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P ratios between C3 plants and C4 plants in the same zone.Similarly,the N/P ratio(16.60)of dicotyledons in desertified stepp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12.98)in typical steppe,while differences in N/P ratios between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of the two zones was not significant,and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P ratios between dicotyledonous and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in the same zone.The N/P rati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amineous and non-gramineous plants in the typical steppe but not in the desertified steppe,but there exis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P ratios among different root types of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s in the same type of steppe or between two types of steppe.Thus,different features on the N/P ratios of C3 plants and dicotyledonous plants between typical steppe and desertified steppe may lead to different growth status of plants,and the N/P ratio stoichiometric of the same plant functional group may be a foundation of the changes of a plan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RID region plant n/p ratio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desertified STEppE TYpICAL STEppE
下载PDF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of a Mixed Oak Forest in Linnebjer, Sweden
4
作者 Folke O. Andersson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4年第5期570-580,共11页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were studied in a mixed deciduous forest (Quercus robur L., Tilia cordata L. and Corylus avellana L.) in southern Sweden. Plant biomass amount above and below grou...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neral cycling were studied in a mixed deciduous forest (Quercus robur L., Tilia cordata L. and Corylus avellana L.) in southern Sweden. Plant biomass amount above and below ground was 201 and 37 t&middotha-1, respectively. Primary production above and below ground was an estimated 13.3 and 2.3 t&middotha-1, respectively. Carbon was the dominant element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comprising 133 t&middotha-1. Other major elements were: N > Ca > K > Si > Mg > S > Mn > P > Fe and Na (range 1123 to 18 kg&middotha-1), followed by some trace elements. Yearly litterfall restored 6.0 t&middotha-1 organic matter or 2.3 t&middotha-1 carbon. Approximately 45% decomposed and returned to the soil during the year. Monitoring of other el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ecosystem received inputs through dry and wet deposition, in particular 34.4 kg&middotha-1 S and 9.4 kg&middotha-1 of N yearly as throughfall. Determination of yearly biomass increase showed that the oak forest ecosystem was still in an aggradation or accumulation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BIOMASS pRIMARY production LITTERFALL DEpOSITIOn CYCLInG of C n p K S
下载PDF
贵州石灰岩和砂岩地区C_4和C_3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对N/P比值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朴河春 刘丛强 +1 位作者 朱书法 朱建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2-560,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元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已有的证据表明营养元素的相对丰度将控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文章提出如下假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具有可伸缩性地调整营养元素含量的能...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元素氮(N)和磷(P)的可利用性的限制。已有的证据表明营养元素的相对丰度将控制生态系统的营养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文章提出如下假设: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具有可伸缩性地调整营养元素含量的能力,也就是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值变化的能力,植物N/P比值波动的影响不仅来源于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的变化,也来源于其他营养元素化学计量的变化,尤其是与Ca的化学计量的变化。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利用3种C4植物和11种C3植物,研究了植物N/P化学计量比值的波动随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的变化模式:对C4植物来说,N/P比值的波动主要受生物量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影响;而对C3植物来说,则同时受N与Ca和P与Ca化学计量变化的控制,它们之间的相对控制能力的大小将决定植物N/P比值波动的变化梯度,C4植物和C3植物的N/P比值的波动都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本研究对了解物种丰度和N对P的相对可利用性、N与Ca,以及P与Ca的化学计量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草本植物 C3植物 n/p比值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pH值 石灰岩地区 砂岩地区
下载PDF
植物N/P与土壤pH值对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徐治国 何岩 +1 位作者 闫百兴 宋长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49,共4页
通过人工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植物中全氮与全磷之比(植物N/P)和土壤pH值与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物种丰富度与植物N/P之间呈单峰变化关系,当2.0〈N/P〈9.5,物种丰富度随着N/P的增加而增加;当N/P约等于9.5时,氮、磷... 通过人工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植物中全氮与全磷之比(植物N/P)和土壤pH值与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物种丰富度与植物N/P之间呈单峰变化关系,当2.0〈N/P〈9.5,物种丰富度随着N/P的增加而增加;当N/P约等于9.5时,氮、磷的有效性达到平衡,物种丰富度最高;N/P〉9.5时,氮、磷供应平衡系统可能被破坏,湿地物种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与土壤pH值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526),当pH值为5.6~6.8时,物种丰富度随着土壤pH值增加而增加.通过方差分析,土壤pH值和植物N/P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分别为37.96%和1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营养物质 土壤pH值 植物n/p 沼泽湿地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施肥对羊草割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白玉婷 卫智军 +3 位作者 代景忠 闫瑞瑞 刘文亭 王天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0-627,共8页
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天然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肥量处理,探讨植物群落生产力、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图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草地生长的施肥种类与施肥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 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天然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肥量处理,探讨植物群落生产力、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图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草地生长的施肥种类与施肥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2014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H3(尿素10.5 g·m^(-2)+过磷酸钙5.1 g·m^(-2))的生物量最高(505.8 g·m^(-2));2015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施肥水平H2(尿素7.0 g·m^(-2)+过磷酸钙3.4 g·m^(-2))生物量最高(264 g·m^(-2))。2014年和2015年不同施肥处理下植物群落C、N和P含量差异不显著。2014年不同处理间植物群落C:N差异显著,H3施肥水平的C:N(29.28)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而2015年C:N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C:N变化趋势完全相反,2014年、2015年群落的C:P和N:P均随施肥水平增加而减少。2014年与2015年不同处理下土壤全C、全N和全P中,除2014年0~10 cm土层H2和H3的全N、H1的全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2014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受施肥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8.31~19.42、64.06~102.51、3.38~5.19。2015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变化范围为11.33~12.51、25.59~53.49、2.17~4.41。对比2年比值的变化,2015年C:P和N:P较2014分别下降了47.8%~59.7%和15.0%~35.8%。研究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化学计量比角度来看,N可能是本地区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P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未来的N、P混施管理中,需降低或不添加磷肥,适量添加N素,才能使群落呈现适中的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场 施肥 生物量 植物C∶np计量比 土壤C∶np计量比
下载PDF
中国草地样带植物根系N、P元素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樊江文 张良侠 +1 位作者 张文彦 钟华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6,共8页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长达4000km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20个植物根系样品,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元素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物根系N、P元素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地...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长达4000km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20个植物根系样品,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元素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物根系N、P元素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根系P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N元素,而青藏高原地区植物根系N、P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内蒙古地区。植物根系N和P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同时,P与N/P的相关关系比N与N/P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在草地类型上,高寒草甸类植物根系的N含量最低,而温性草原最高。在与生境因子的关系上,草地植物根系N含量具有随着海拔增加而降低,随年均温的增加而增加,随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其相关程度都较弱,这说明植物根系的元素含量可能受到植被组成、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对草地植物根系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的C、N、P元素循环研究以及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相关生态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植物根系 氮和磷元素 气候因子
下载PDF
2种浮床植物吸收不同N/P水体中氮磷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凌悦 马宏海 +2 位作者 王晨雯 汪秀芳 王胜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选取水稻、空心菜这2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桶中设置浮床,在低、中、高3种N/P(分别为8∶1,25∶1,55∶1)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植物,研究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所选的2种试材——浮床水稻与空心... 选取水稻、空心菜这2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桶中设置浮床,在低、中、高3种N/P(分别为8∶1,25∶1,55∶1)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植物,研究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所选的2种试材——浮床水稻与空心菜能较好地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床栽培植物进行推广;②在所选的3种N/P水体中,浮床水稻对TP的净去除率均大于浮床空心菜,而浮床空心菜对TN,NH3-N的净去除率大于浮床水稻,可根据富营养化水体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浮床植物进行栽种;③在低N/P(比值为8∶1)的水体中,2种植物对TN,NH3-N,TP的吸收能力最强,浮床水稻对其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9.0%,91.4%,95.0%,浮床空心菜净去除率分别为28.2%,99.2%,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床 植物 氮磷比 去除能力
下载PDF
不同C4植物叶片N、P质量分数变化及科、种间差异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红光 郑广宇 +1 位作者 刘强 邱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53,77,共3页
为了解不同C4植物叶片中N、P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已报道的10科34种植物叶片中的N、P质量分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科、种间叶片的N、P质量分数存在差异,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N质量分数在1.5%~2.0%的植物种类最多,约占总数... 为了解不同C4植物叶片中N、P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已报道的10科34种植物叶片中的N、P质量分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科、种间叶片的N、P质量分数存在差异,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N质量分数在1.5%~2.0%的植物种类最多,约占总数的29.41%。N质量分数在1.0%~1.5%和2.0%~2.5%范围内的植物数量相近,分别占总数17.65%和20.59%。而N质量分数在3.5%~4.0%和大于4.0%的范围内的植物种类很少,分别占总数的2.94%和2.91%。叶片中P质量分数在(0.75×10-3~1.25×10-3)范围内的植物数量最多,大约占总数的23.53%,而P质量分数在小于0.25×10-3的范围内植物数量最少,约占总数的2.92%。叶片N/P比值在10~15内,植物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29.41%。不同科之间的比较发现,藜科植物叶片中N质量分数较高,达到3.33×10-2,蒺藜科和豆科植物叶片中N元素平均质量分数次之(3.0%~3.1%),最低的为禾本科,仅有1.557×10-2。叶片中P的平均质量分数在蒺藜科中达到最高,约为2.91×10-3,蔷薇科和禾本科次之,分别为2.32×10-3和1.67×10-3,最低的为莎草科,仅有0.74×10-3。藜科植物的N/P最高,达到44.85,豆科植物叶片中N/P次之,为27.45。而蒺藜科的N/P最小,为10.84。以上结果对于探讨C4植物化学计量生态学差异提供了基础统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植物 叶片n质量分数 叶片p质量分数 种间差异
下载PDF
小白河湿地土壤和植物N、P累积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剑宏 杜方圆 +4 位作者 李卫平 高静湉 王晓云 鲍交琦 樊爱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1-65,68,共6页
针对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问题,通过布设黄河湿地的小白河湿地片区4种典型植物群落,即Ⅰ区芦苇混杂区、Ⅱ区草混杂区、Ⅲ区香蒲混杂区、Ⅳ区芦苇区,研究了这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及优势植物N、P元素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影响... 针对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问题,通过布设黄河湿地的小白河湿地片区4种典型植物群落,即Ⅰ区芦苇混杂区、Ⅱ区草混杂区、Ⅲ区香蒲混杂区、Ⅳ区芦苇区,研究了这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及优势植物N、P元素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湿地土壤中N含量在5—8月呈下降趋势,之后有所回升,土壤P含量频繁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湿地植物整体N、P含量在5—10月呈下降趋势,植物整体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对P元素的;5—9月4个区植物地上部分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5—7月植物地上部分对P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经初步分析,草和芦苇对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的修复效果较好,9月左右对植物进行收割对湿地净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富集系数 n/p 黄河湿地
下载PDF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有效N、P、K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小明 曾宪楠 孙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1-695,共5页
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大豆植株对N、P、K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吉育89为材料,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N、P、K含量,研究其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取样的... 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大豆植株对N、P、K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吉育89为材料,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N、P、K含量,研究其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取样的4个时期里,植株磷素含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土壤磷素水平为30 mg·kg^(-1)时,植株磷素含量达到最大;5个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都是先下降,在收获期由于土壤自身的磷素补偿作用而有所升高;在各生育时期的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有效磷含量为30 mg·kg^(-1)处理,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0和50 mg·kg^(-1)两个处理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一直较高,说明低磷和高磷土壤对植株氮素吸收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与硝态氮相似,均是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呈单峰曲线变化。说明N、P、K肥的合理配比均能够提高肥料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硝态氮 有效钾 植株磷素含量
下载PDF
四翅滨藜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菊莹 余海龙 陈卫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21-1426,共6页
以宁夏平罗西大滩四翅滨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N添加的野外实验,研究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在生长季旺期(8~9月)... 以宁夏平罗西大滩四翅滨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N添加的野外实验,研究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四翅滨藜叶片C、N、P化学计量比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在生长季旺期(8~9月)较低。(2)N添加提高了绿叶N浓度和N∶P比,降低了绿叶C∶N、N回收度(NRP)和P回收度(PRP),对其他指标的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3)N回收效率(NRE)和NRP均与枯叶C∶N比显著正相关;P回收效率(PRE)与绿叶P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枯叶P浓度显著负相关;PRP分别与绿叶P浓度和枯叶C、N、P化学计量比显著正相关,与枯叶C浓度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N添加促进了四翅滨藜绿叶N摄取,降低了叶片从枯叶中回收N和P的能力,改善了枯叶N分解质量;未来大气N沉降增加会改变干旱半干旱区植物N吸收、分配和回收等策略,促进枯叶中N的释放速率,直接影响N循环,进而间接影响到植被-土壤系统C和P的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翅滨藜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 n p计量平衡 n沉降增加 植被-土壤系统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连伟 陈静文 邓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4-540,共7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最早应用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中,但最近20年来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关于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我们对陆地植物包括生态系...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最早应用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中,但最近20年来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也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关于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我们对陆地植物包括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认识。就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90周庆为契机,总结我们关于南亚热带森林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工作,进而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发展重点,以期促进和推动我园和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陆地植物 n/p
下载PDF
中国南方5个地区木本植物根及叶片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宏典 靳冰洁 +5 位作者 钟全林 马玉珠 郭炳桥 郑媛 李曼 程栋梁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1-488,共8页
氮(N)、磷(P)是维系植物生长发育的两种重要的基础营养元素。区域尺度范围的N、P元素化学计量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格局变化。同时,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之间(如根叶之间)的N、P含量密切相关,使其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 氮(N)、磷(P)是维系植物生长发育的两种重要的基础营养元素。区域尺度范围的N、P元素化学计量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格局变化。同时,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之间(如根叶之间)的N、P含量密切相关,使其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调节生长速率,使生物体达到最适生长。选取西双版纳、贡嘎山、鼎湖山、武夷山和尤溪5个中国南方地区的木本植物(以乔木为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根、叶器官内部以及器官之间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上述5个地区相同器官的N、P含量变幅较大,造成地区间养分含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土壤养分、温度和降水。同一地区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都是叶大于根。根或叶内部的N-P、N-N:P以及P-N:P基本呈现等速比例关系,表明在各器官内部N、P含量相互促进的作用明显。根、叶之间的N含量、P含量以及N:P则呈现异速比例关系。说明不同器官之间对某种养分的分配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含量 p含量 氮磷比 生态化学计量学 木本植物 器官
下载PDF
摩天岭北坡常绿阔叶林带主要优势种叶片C、N、P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桂萍 田青 +3 位作者 李宗杰 宋玲玲 张守昊 曹雪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6,143,共9页
【目的】研究植物叶片的C、N、P元素含量特征,揭示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方法】以摩天岭北坡常绿阔叶林带23种主要优势种的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本植物叶片中C、N、P计量特征以及相关性.【结果】23种植物叶片C、N、... 【目的】研究植物叶片的C、N、P元素含量特征,揭示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方法】以摩天岭北坡常绿阔叶林带23种主要优势种的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本植物叶片中C、N、P计量特征以及相关性.【结果】23种植物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383.68~628.29、10.87~41.91、0.83~3.23 mg/g,C/N、C/P、N/P范围为10.48~41.09、143.50~538.72、5.34~22.76,其中C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46%,C/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7.15%.乔灌植物叶片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乔木的C/N>灌木,而其他几个指标均小于灌木.相关性分析表明,23种植物叶片中C、N、P计量参数间有7对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乔木植物有5对,灌木有6对,说明木本植物元素含量间相关性是普遍存在的.其中,N-C/N、P-C/P在两个尺度上相关性一致,都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这两组相关性是较为稳定的.【结论】研究区木本植物叶片C含量较低且最稳定,N、P含量较高,变异较大,但养分利用效率较低(C/N和C/P较低).乔灌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特征虽有所不同,但差异不明显.两个不同尺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木本植物元素含量间相关性是普遍存在的,且N-C/N、P-C/P较为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带 乔灌植物 C、np含量 化学计量
下载PDF
降水量及N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植被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朱湾湾 王攀 +3 位作者 樊瑾 牛玉斌 余海龙 黄菊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3-44,共12页
为了解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N)沉降增加背景下土壤碳(C)∶N∶磷(P)平衡关系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组成,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降水量减少50%、降水量减少30%、自然降水量、降水量增加30%和降水量增加50%)... 为了解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N)沉降增加背景下土壤碳(C)∶N∶磷(P)平衡关系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组成,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降水量减少50%、降水量减少30%、自然降水量、降水量增加30%和降水量增加50%)、N添加(0和5 g·m^-2·yr^-1)及其交互作用的野外试验,初步分析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植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降水量降低了土壤有机C、全N和N∶P。N添加及其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对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小;适量增加降水量刺激了多数植物生长,提高了群落多样性。过量增加降水量导致猪毛蒿种群生物量急增,且N添加对降水量效应有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全N、有机C和N∶P与种群生物量关系较为密切,土壤含水量、有机C、C∶P和C∶N与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以上结果意味着降水量会通过调控土壤水分有效性,改变土壤与植物之间N和P的满足程度,从而对植物生长策略和群落多样性产生影响;短期N添加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较小。因此,还需通过长期的原位试验,对N添加及其与降水量交互作用下土壤C∶N∶P计量平衡与植物群落组成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格局改变 大气n沉降增加 植物群落多样性 土壤C∶np
下载PDF
阴坡-阳坡梯度上的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霞 马建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4,177,共7页
通过对甘南亚高山草甸不同生境的18个植物样地的调查,研究了物种叶片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结合分析土壤养分,探讨了它们与土壤N、P含量、有机质、水分及N∶P比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甘南亚高山草甸植物叶片N含量在不同... 通过对甘南亚高山草甸不同生境的18个植物样地的调查,研究了物种叶片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并结合分析土壤养分,探讨了它们与土壤N、P含量、有机质、水分及N∶P比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甘南亚高山草甸植物叶片N含量在不同坡向之间的变化范围为4.46~26.59 mg.g-1,平均为16.24 mg.g-1;P含量变化范围为0.71~1.98 mg.g-1,平均为1.37 mg.g-1;N∶P比值变化范围为6.43~17.75,平均为11.60。叶片N含量及N∶P在不同坡向梯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叶片P含量在不同生境下差异显著。物种之间叶片N、P含量及N∶P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物种与生境的交互作用对叶片N、P含量及N∶P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限制性因子的N∶P阈值判断,该地区植物生长受N限制,这也体现了该地区植物对其生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np 化学计量 阴坡 阳坡 亚高山草甸
下载PDF
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及优势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颖 王保林 沈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00-1206,共7页
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直接关系。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21、16、11、9、5、3、2年)草地为研究对象,... 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直接关系。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不同退耕年限(21、16、11、9、5、3、2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赖草(Leymus secalinus)、早熟禾(Poa annu)等优势植物及植物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植物群落地上部C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全N含量大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P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C∶N、C∶P、N∶P整体表现为21年退耕地最大,9年退耕地最小;优势植物C含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地下部,全P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大于地上部;植物群落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优势植物N∶P值和全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N∶P均小于14。典型草原区植物群落和优势植物在整体水平上均受到N素的限制,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原的退化和恢复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典型草原区 退耕草地 植物群落 优势植物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牛玉斌 余海龙 +3 位作者 王攀 樊瑾 王艳红 黄菊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462-8471,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P添加是否有助于缓解N沉降增加引起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宁夏盐池县长期围封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连续两年(2015—2016年)5 g/m2/a的N水平下,P添加对植物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P添加是否有助于缓解N沉降增加引起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宁夏盐池县长期围封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连续两年(2015—2016年)5 g/m2/a的N水平下,P添加对植物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C∶N∶P比及其他关键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少量N添加下,增施P肥促进了植物生物量积累,但中高量P添加抑制了多数植物生长,使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物种重要值降低;随着P添加量增加,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先增加后降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逐渐增加,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幅度较小;随着P添加量增加,土壤C∶P和N∶P比逐渐降低;土壤N∶P比、C∶P比、全P含量、速效P浓度以及微生物量C∶P比与植物群落多样性关系密切,意味着N沉降增加下趋于解耦的土壤元素平衡关系可能会影响到植物群落组成。综合以上结果,适量P添加可以通过提高土壤P有效性、增加凋落物归还量和刺激微生物P释放等途径,调节土壤P供给和植物P需求间的压力,从而缓解N添加引起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系统 大气n沉降增加 p添加 p受限性 植物群落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