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动态 被引量:29
1
作者 郝虎东 田青松 +2 位作者 石凤翎 卞晓燕 李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著高于公农无芒雀麦(P〈0.05)。随生育期的推进,营养枝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先降低后升高,生殖枝茎和花序生物量分配先升高后降低,生殖枝叶生物量分配逐渐降低,立枯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枝生物量分配占57%~90%。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中,生殖枝茎占较大比例为21%~53%,花序占3%~30%。在同一生育期,相同构件生物量分配4份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在植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花序生物量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地上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植株构件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地区芦苇地上部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鲍志娟 盖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4,共4页
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芦苇地上部生物量的动态、生物量增长速率、植株的生长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地上部生物量的动态曲线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式,可用3次曲线拟合,其方程为YG=-12.035-2.3158X+0.195 7X2-0.0009X3,YF=0.418 8-1.493 ... 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芦苇地上部生物量的动态、生物量增长速率、植株的生长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地上部生物量的动态曲线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式,可用3次曲线拟合,其方程为YG=-12.035-2.3158X+0.195 7X2-0.0009X3,YF=0.418 8-1.493 2X+0.082 7X2-0.0004X3,YC=-11.623-0.821 5X+0.113X2-0.000 5X3。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与植株的生长速率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部 生物量 季节动态 芦苇 植株生长速率 吉林 西部地区 牧草 盐碱地
下载PDF
燕麦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对盐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韩博 李广 +2 位作者 卓玛草 邵倩雄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2497-2506,共10页
探究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C、N、P分配及化学计量的影响,可为燕麦作为河西地区盐渍土壤改良的生物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5个盐浓度胁迫下燕麦地上及地下部分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燕麦地上及地下部分C... 探究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C、N、P分配及化学计量的影响,可为燕麦作为河西地区盐渍土壤改良的生物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5个盐浓度胁迫下燕麦地上及地下部分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燕麦地上及地下部分C、N、P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NaCl浓度为150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2)燕麦主要通过改变自身N、P利用效率来适应逆境,且盐胁迫下燕麦地上部分C∶N、C∶P均低于地下部分;燕麦N∶P(2.5~10.6)均小于14,与P相比,N在河西地区限制燕麦生长的能力更强。3)盐胁迫下燕麦地上和地下部分养分的转换及利用显著相关(P<0.05),其中N表现最敏感。研究结果表明,150 mmol·L^−1为燕麦在河西地区的最大耐盐阀值,合理的施加氮肥,更有利于燕麦作为河西地区盐渍草地改良和修复的生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上部分 植物根系 河西走廊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有机碳
下载PDF
荒漠草原植被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梁晓谦 李建平 +2 位作者 张翼 尉剑飞 黄绪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4-875,共12页
利用遮雨棚技术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分析了不同降水梯度[33%、66%、100%(正常降水)、133%和166%]下植物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以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探讨不同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 利用遮雨棚技术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分析了不同降水梯度[33%、66%、100%(正常降水)、133%和166%]下植物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以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探讨不同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碳(C)随降水的增加逐渐减少,氮磷比(N꞉P)在正常降水下显著(P<0.05)高于降水量增加的处理;植物群落地下部分C、氮(N)、磷(P)随着降水梯度增大而先减后增,且地下部分C、C꞉N、C꞉P均在66%降水处理下显著(P<0.05)高于其他梯度。2)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增水梯度下,表层土壤的SOC、TN和TP显著(P<0.05)高于深层土层。3)土壤SOC与植物群落地上部分P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群落其他部分和土壤C、N、P无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可改变植物养分分配,增加土壤养分积累,但降水变化过程下荒漠草原植物与土壤间元素耦合关系整体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控制 荒漠草原 生态化学计量 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 土壤元素
下载PDF
云雾山不同恢复方式下草地植物与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方瑛 安韶山 马任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8,共9页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间P的联系比N紧密,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N的联系比P紧密,而土壤与枯落物、根系与枯落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恢复方式间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总体的C、N储量无显著差异,P储量差异显著且以撂荒地最大(0.49 g·m^(-2))禁牧地最小(0.29 g·m^(-2)).禁牧年限对植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较小;耕地撂荒恢复12年后土壤C、N(分别为9.98和1.07g·kg^(-1))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分别为14.27和1.55 g·kg^(-1)),两者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由撂荒地各植物组分P浓度高引起;由于根系生物量的稀释作用,天然草地根系N、P浓度最低(分别为6.25和0.57 g·kg^(-1));灌草地地上部分N、P浓度偏低(分别为12.77和0.98g·kg^(-1)},但根系N、P浓度偏高(分别为9.30和0.77 g·kg^(-1)).物种组成是影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恢复方式间群落相似度高则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物地上部分 枯落物 根系 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