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Dwarfing Genes (Rht-B1b, Rht-D1b, and Rht8) with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GA_3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of Wheat 被引量:14
1
作者 TANG Na JIANG Ying +1 位作者 HE Bei-ru HU Yin-g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28-1038,共11页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wheat dwarfing genes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is crucial for the proper utilization of dwarfing gen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wheat yield.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combined...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wheat dwarfing genes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is crucial for the proper utilization of dwarfing gen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wheat yield.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edigree information were used to classify wheat cultivars widely planted in major wheat growing regions in China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dwarfing genes they carried. The effects of the dwarfing genes with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ns (GA3)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and plant height were analyzed. Screening of 129 cultivars by molecular mark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58 genotypes of wheat contained the dwarfing gene Rht-B1b, 24 genotypes of wheat contained Rht-D1b gene and 73 genotypes of wheat possessed Rht8 gene. In addition, among these 129 cultivars, 35 genotypes of wheat cultivars contained both Rht-B1b and Rht8 genes and 16 genotypes of wheat cultivars contained both Rht-D1b and Rht8 genes. Wheat cultivars with the dwarfing genes Rht-B1b or Rht-D1b were insensitive to GA3, while the cultivars with the dwarfing gene Rht8 were sensitive to GA3. Most of the wheat genotypes containing combination of Rht8 gene with either Rht-B1b or Rht-D1b gene were insensitive to GA3. The plant height was reduced by 24.6, 30.4, 28.2, and 32.2%, respectively, for the wheat cultivars containing Rht-B1b, Rht-D1b, Rht-B1b + Rht8, and Rht-D1b + Rht8 genes. The plant height was reduced by 14.3% for the wheat cultivar containing GA3-sensitive gene Rht8. The coleoptile length was shortened by 25.4, 31.3, 28.4 and 31.3%, respectively, in the wheat cultivars containing Rht-B1b, Rht-D1b, Rht-B1b +Rht8 and Rht-D1b + Rht8 genes, while the coleoptile length was shortened only by 6.2% for the wheat cultivar containing Rht8 gene. We conclude that GA3-insensitive dwarfing genes (Rht-B1b and Rht-D1b)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wheat improvement in dryland because these two genes have effect on reducing both plant height and coleoptile length. In contrast, GA3- sensitive dwarfing gene (Rht8) is a relatively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wheat improvement since i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lant height of wheat, but has less effect on the coleoptile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d wheat dwarfing genes Rht-B1b Rht-D1b Rht8 coleoptile length plant height
下载PDF
Effect of Dominant Semi-Dwarf Gene on Plant Height and Its Related Traits and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c Acid in Rice
2
作者 LIU Bin-mei CHENG Can +4 位作者 Wu Yue-jin TONG Ji-ping WU Jin-hua ZHANG Ying YUAN Qin 《Rice science》 SCIE 2006年第3期179-184,共6页
Six pairs of tall and dwarf near-isogenic lines derived from a dominant semi-dwarf mutant (Y98149) were selected to study height expression and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c acid (GA3). The lengths of the 4-5th inter... Six pairs of tall and dwarf near-isogenic lines derived from a dominant semi-dwarf mutant (Y98149) were selected to study height expression and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c acid (GA3). The lengths of the 4-5th internode, the 3rd, 2nd, 1st internodes from the top and the panicle length in the six dwarf near isogenic lines were 97.2%, 53.3%, 65.1%, 61.9% and 94.7% of those in the six tall one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dominant semi-dwarfing ge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ternode elongation. Moreover, Y98149 (mutant type) was more sensitive to GA3 than Y98148 (wild type), and had a lower GA3 concentration in plant, about 78% of Y98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dwarf gene near isogenic lines plant height internode length sensitivity gibberellic acid RICE
下载PDF
谷子不同发育时期株高性状的变化及动态QTL定位
3
作者 刘得隆 李世如 +7 位作者 王传星 郭淑青 马智秀 武泳江 韩慧冰 李玉洁 张盼盼 杨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33-3550,共18页
【目的】株高是对谷子产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的性状。研究不同生育时期谷子株高的动态变化,鉴定控制株高QTL位点及效应,为谷子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个含有215份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YRRIL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5月分别在陕西... 【目的】株高是对谷子产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的性状。研究不同生育时期谷子株高的动态变化,鉴定控制株高QTL位点及效应,为谷子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个含有215份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YRRIL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5月分别在陕西榆林和陕西米脂2个环境下种植YRRIL群体并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5个时期测定各家系的株高性状表型值,结合YRRIL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对谷子株高性状在不同生育时期进行遗传分析和动态QTL定位,鉴定控制谷子株高的非条件QTL和条件QTL。在此基础上,以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方法对重要QTL进行候选基因预测。【结果】在整个生育期谷子株高增长趋势呈“S”型曲线,拔节期至孕穗期,株高生长速度较快,是株高发育的关键阶段。2个环境下,不同时期群体各家系株高均表现连续分布。2个环境5个时期共检测到86个与株高相关的QTL,分布在谷子基因组全部9条染色体上。包含48个非条件QTL和38个条件QTL,非条件QTL表型贡献率为1.13%—17.49%,其中6个能够在2个生育时期重复检测到,其余均只在一个生育时期检测到;条件QTL表型贡献率为1.97%—14.69%,其中1个能够在2个生育阶段重复检测到,其余均只在一个生育阶段检测到。非条件QTL和条件QTL分析中均不存在能够在3个及以上时期均能检测的QTL。2个环境下非条件QTL和条件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主效QTL,其中6个QTL为本研究新发现的主效位点。对主效QTL区间内的基因结合同源基因功能注释预测分析,筛选出14个可能与谷子株高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Seita.1G242300.1、Seita.6G110200.1和Seita.7G143300.1等均能直接调控株高发育。【结论】2个环境下,谷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检测到大量QTL参与株高性状的表型调控,79个(91.86%)在其中1个时期起作用,7个(8.14%)在其中2个时期起作用,不存在3个及以上时期均检测到的QTL,有12个主效QTL。利用非条件和条件分析方法检测到的QTL各占55.81%和44.19%,16个(18.60%)既是非条件QTL又是条件QTL。不同时期控制株高发育的QTL效应不同,其中苗期较小,拔节期至抽穗期普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重组自交系群体 株高 株型 QTL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糜子GRF转录因子全基因组鉴定及在茎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4
作者 韦恒 刘天鹏 +6 位作者 何继红 董孔军 任瑞玉 张磊 李亚伟 郝子义 杨天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5,共14页
为了解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信息及其在营养生长阶段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转录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糜子GRF基因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 为了解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GRF(growth-regulating factor)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信息及其在营养生长阶段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转录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糜子GRF基因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在营养器官茎分生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糜子GRF基因家族包含21个成员,家族成员含有1~4个内含子和2~5个外显子,编码蛋白长度为224~61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93~9.69;PmGRF基因不均等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除PmGRF13定位于细胞核和叶绿体外,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糜子21个GRF基因分为4个亚族(A、B、C和D)。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在糜子GRF基因上游2000 bp序列中,普遍存在数目不等、种类不同的参与光响应、激素响应、干旱诱导、低温和其他环境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对糜子高秆品种陇糜12号和矮秆品种张778拔节期节间和节部分生组织分别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及qRT-PCR分析,结果发现:PmGRF3、PmGRF12在矮秆品种张778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秆品种陇糜12号,而PmGRF4、PmGRF16和PmGRF21的表达特征与之相反;PmGRF2和PmGRF5在张778节间分生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陇糜12号,其余GRF基因不表达或差异表达不显著,表明PmGRF2、PmGRF3、PmGRF4、PmGRF5、PmGRF12、PmGRF16和PmGRF21等7个基因与糜子株高的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GRF基因 转录组 株高
下载PDF
展颖野生稻株高性状的遗传与SD1基因的等位变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先冬 刘伟 +3 位作者 曹利霞 李孝辉 陆怡 傅雪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了探究SSSL-B50和华粳籼74(HJX74)株高差异的原因,利用SSSL-B50与HJX74回交构建F2群体进行株高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为高秆;260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株高出现分离,高秆植株与半矮秆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χ^(2)=... 为了探究SSSL-B50和华粳籼74(HJX74)株高差异的原因,利用SSSL-B50与HJX74回交构建F2群体进行株高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为高秆;260个单株组成的F2群体株高出现分离,高秆植株与半矮秆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χ^(2)=0.18<3.84),说明SSSL-B50高秆性状为显性性状,受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利用IciMapping软件对F2进行连锁分析,将SSSL-B50携带的高秆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代换片段上的标记S18和X161之间38.38~39.07 Mb。候选基因筛选分析发现,定位区间内存在着“绿色革命”基因座位SD1。对展颖野生稻、SSSL-B50及HJX74进行SD1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发现HJX74的CDS序列与展颖野生稻、SSSL-B50相比有280 bp的缺失,导致氨基酸编码提前终止。qRT-PCR结果表明,SD1表达量在SSSL-B50茎秆的第2,3,4节均显著高于HJX74。此外,与前人报道结果相比,展颖野生稻SD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2处改变(E100G、Q339R)。研究结果弄清楚了展颖野生稻单片段代换系SSSL-B50高秆性状受SD1调控,同时从展颖野生稻鉴定到了SD1的新等位型SD1G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颖野生稻 株高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基因定位 等位型
下载PDF
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主要矮秆基因型及其育种利用进展
6
作者 赵永萍 何瑞 +2 位作者 袁俊秀 马瑞 倪胜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333,共11页
适当降低株高,增强品种抗旱性,提高品种丰产性是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新策略。为了明确近20年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中矮秆基因的分布以及株高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6个主要矮秆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92份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 适当降低株高,增强品种抗旱性,提高品种丰产性是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新策略。为了明确近20年甘肃冬小麦品种(系)中矮秆基因的分布以及株高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6个主要矮秆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92份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矮秆基因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中均含有Rht-D1b基因,其次是Rht8、Rht13和Rht5(分布频率分别为59.8%、29.3%和10.9%),但并未检测到Rht-B1b和Rht12。Rht5和Rht13基因主要分布在陇南(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山旱地品种(系)中,频率分别为16.7%和36.7%,Rht8主要分布在陇南川区品种(系)中,频率为77.4%。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39份,分布频率为42.4%,其中Rht-D1b+Rht8的分布频率最高(33.7%);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的材料有25份,分布频率为27.2%,其中Rht-D1b+Rht8+Rht13的分布频率最高(19.6%);同时含有4个矮秆基因Rht-D1b+Rht5+Rht8+Rht13的材料只有1份,分布频率为1.1%。含多矮秆基因组合的品种(系)在陇南川区的分布频率最高。结合表型鉴定,陇南山旱地、川区和陇东(平凉市和庆阳市)区域推广应用品种(系)的平均株高分别是96.8、80.9和98.9 cm,变异范围分别在80.5~111.0、60.0~105.0和80.0~115.0 cm。对不同年份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系)株高分析发现,自2000年至2022年陇南山旱地、陇南川区和陇东区域推广应用品种(系)的株高分别下降了16.9%、15.2%和6.7%。不同矮秆基因组合在品种(系)中的降秆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Rht-D1b+Rht5+Rht8(20.5%)>Rht-D1b+Rht5+Rht8+Rht13(20.3%)>Rht-D1b+Rht8+Rht13(15.0%)>Rht-D1b+Rht5+Rht13(14.8%)>Rht-D1b+Rht8(10.1%)>Rht-D1b+Rht5(6.4%)>Rht-D1b+Rht13(1.1%)。多样化的矮秆基因在甘肃冬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说明近年来旱地冬小麦育种在适当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品种丰产性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适当降低甘肃冬小麦品种株高的同时保持生产品种的抗旱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株高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体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7
作者 高郡茹 权弘羽 +3 位作者 袁刘珍 李钦颖 乔磊 李文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目的]株高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挖掘株高控制基因并解析其分子功能,可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更多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EMS诱变水稻日本晴获得的矮化突变体d1-11为材料,进行表型和细胞学观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d1-11基因并对... [目的]株高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挖掘株高控制基因并解析其分子功能,可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更多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EMS诱变水稻日本晴获得的矮化突变体d1-11为材料,进行表型和细胞学观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鉴定d1-11基因并对基因表达、激素含量和抗旱性进行了分析。[结果]d1-11突变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叶片变短变宽和籽粒形态变圆表型;d1-11突变体叶片中脉萎缩,大脉和小脉数量和面积减少,导致叶片形态变异。d1-11基因被定位到水稻5号染色体R5M15.2和R5M15.8两个分子标记之间;图位克隆结果表明d1-11突变体中D1基因第11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单碱基替换导致基因功能缺失。D1基因在苗期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从分蘖期开始表达量降低;外源脱落酸(ABA)处理24 h后诱导D1基因表达,外源赤霉素(GA)处理抑制D1基因表达,盐胁迫处理24h诱导D1基因剧烈上调表达。d1-11突变体植株GA、油菜素内酯(BR)和生长素(IAA)等激素含量均上升,叶片相对含水量上升、叶片失水速率降低,植株对干旱胁迫抗性显著增强。[结论]鉴定到水稻D1基因新等位突变d1-11,发现d1-11突变体多种内源激素水平上升、叶片含水量增加、植株对干旱胁迫抗性增强。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水稻矮化基因资源并揭示D1基因新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高 矮化 D1基因 d1-11突变体 植物激素 干旱胁迫
下载PDF
陆地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Gh4CL30的功能分析
8
作者 巩隽铭 熊显鹏 +3 位作者 张彩霞 邵东南 程帅帅 孙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1309,共9页
【目的】研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家族基因Gh4CL30的生物学功能,为棉花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h4CL30沉默和编辑植株,测定该基因抑制及敲除植株的黄酮和木质... 【目的】研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家族基因Gh4CL30的生物学功能,为棉花株型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种质资源。【方法】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获得Gh4CL30沉默和编辑植株,测定该基因抑制及敲除植株的黄酮和木质素含量,调查棉花田间表型性状、种子大小和纤维品质。【结果】Gh4CL30基因沉默和敲除植株中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含量显著减少,茎秆中木质素含量显著降低,其株高、种子大小和纤维长度显著降低。【结论】Gh4CL30通过调控棉花木质素生物合成功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 木质素 基因编辑 株高
下载PDF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9
作者 阳世杰 王华智 +5 位作者 潘怡敏 黄蕊 侯森 秦慧彬 穆志新 王海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84-2997,共14页
适宜的株高能够有效增强谷子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能力。本研究以313份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为关联群体,在5个环境下调查谷子株高,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深度重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后得到均匀分布于谷子9条染色体的3,160,066个SNP标记,... 适宜的株高能够有效增强谷子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能力。本研究以313份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为关联群体,在5个环境下调查谷子株高,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深度重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后得到均匀分布于谷子9条染色体的3,160,066个SNP标记,进行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定位到8个与株高显著关联的QTL位点,单个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7.13%~12.08%。在8个稳定QTL位点上下游各25 kb的置信区间内共发现40个候选基因,结合基因注释信息等筛选到6个候选基因,主要参与激素合成、细胞分裂调控、信号转导和糖类物质代谢等途径,并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候选基因Millet_GLEAN_10031852的一个优异单倍型Hap2可以有效降低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株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倍型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矮秆基因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遗传解析
10
作者 李晓德 杨宇昕 +6 位作者 朱宸甲 李俣佳 陈树林 殷贵鸿 董纯豪 王道文 张坤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7,共7页
利用4个主要矮秆基因[Rht1(Reduced height 1)、Rht2、Rht8和Rht24]的分子标记对219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 利用4个主要矮秆基因[Rht1(Reduced height 1)、Rht2、Rht8和Rht24]的分子标记对219个周8425B衍生品种(系)进行检测,研究矮秆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株高、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为骨干亲本周8425B的持续遗传研究、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矮秆基因Rht1、Rht2、Rht8和Rht24在周8425B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4.52%、100.00%、42.01%和97.26%。在219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单独存在某一矮秆基因的类型,各矮秆基因均以组合形式存在,4个矮秆基因的组合类型共有7种,分别为Rht1+Rht2、Rht2+Rht8、Rht2+Rht24、Rht1+Rht2+Rht8、Rht1+Rht2+Rht24、Rht2+Rht8+Rht24和Rht1+Rht2+Rht8+Rht24,以Rht1+Rht2+Rht24组合分布频率最高,为53.42%;Rht2+Rht8组合分布频率最低,为0.46%。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8基因的降秆作用最强,Rht1基因最弱;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1+Rht2组合降秆作用最强,Rht1+Rht2+Rht8组合最弱。对于单个矮秆基因,Rht2基因型小麦产量最高,株高为77.38 cm;Rht8基因型小麦产量最低,株高为76.71 cm。对于矮秆基因组合,Rht2+Rht8组合产量最高,株高为78.21 cm;Rht1+Rht2组合产量最低,株高为75.85 cm。产量相关性状与4个矮秆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升株高有利于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增加收获指数,实现产量增加。筛选出3份产量较高的小麦材料,分别是郑麦103、存麦13和中育1220,其株高分别为82.79 cm、78.71 cm和82.50 cm,矮秆基因组合均为Rht1+Rht2+Rht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株高 周8425B 衍生品种(系) 遗传解析 产量
下载PDF
辣椒株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欣 郭勤卫 +5 位作者 张婷 刘慧琴 刘佳 俞佳虹 宋秋平 万红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6,共7页
株高是辣椒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辣椒的抗倒性和丰产性。为明确辣椒株高的遗传规律,以株高较矮的B1-2和株高较高的D50为亲本,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 株高是辣椒重要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辣椒的抗倒性和丰产性。为明确辣椒株高的遗传规律,以株高较矮的B1-2和株高较高的D50为亲本,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的株高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株高最适合遗传模型符合E-1模型,即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株高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均为3.408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3698和-0.7346。B1、B2和F2分离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4.18%、67.48%、66.4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84%、12.85%、21.99%。试验结果表明,辣椒株高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株高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小麦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降秆效应及株高相关QTL挖掘 被引量:2
12
作者 单宝雪 刘秀坤 +9 位作者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5-1114,共10页
株高是决定小麦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农艺性状,为验证已克隆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降秆效应、并发掘新的株高相关QTL位点,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285份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20-2021年(济南)和2021-2022年(济南和济阳)... 株高是决定小麦抗倒伏能力的重要农艺性状,为验证已克隆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降秆效应、并发掘新的株高相关QTL位点,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285份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20-2021年(济南)和2021-2022年(济南和济阳)在试验基地种植并调查每个家系的株高。利用已开发的Rht-B1b和Rht-D1b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群体内家系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间株高差异,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检测并构建了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株高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85份RIL家系中,82份材料含有Rht-B1b基因,78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29份材料同时含有Rht-B1b和Rht-D1b基因。根据基因检测结果,Rht-B1b可降低株高6.76~8.83 cm(8.10%~10.75%),Rht-D1b可降低株高11.68~16.60 cm(14.68%~17.36%),Rht-B1b和Rht-D1b基因同时存在可降低株高8.85~35.80 cm(11.05%~34.82%)。2344个骨架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标记平均密度为1.43/cM。株高性状QTL分析共检测到6个QTL,分布于1A、1B、2B、4B和4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以解释0.81%~32.32%的表型变异,检测到2个在3个环境及BLUE值下稳定存在的主效的QTL,为已克隆的Rht-B1b和Rht-D1b基因,分别可以解释10.40%~20.12%和22.25%~32.32%的表型变异。此外,Qph.saas-4D.1和Qph.saas-2B.2可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其中Qph.saas-4D.1与多个前人的研究得到的QTL位点相近,可能为同一QTL位点,Qph.saas-2B.2未发现与前人研究的结果重合,可能为株高新QTL位点,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矮秆基因的精细定位和矮化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矮秆基因 QTL SNP芯片
下载PDF
大豆株高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海洋 侯立龙 +4 位作者 曹富斌 魏茹茹 谢建国 蒋洪蔚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大豆株高(plant height,PH)对理想株型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为筛选株高相关候选基因,以包含208个株系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群体为材料,对大豆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2个与大豆株高相关... 大豆株高(plant height,PH)对理想株型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为筛选株高相关候选基因,以包含208个株系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群体为材料,对大豆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2个与大豆株高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PH7-1、qPH12-1和qPH16-1在不同年份被重复检测到。对3个QTL区间进行基因注释得到35个基因。根据基因注释、双亲序列比对和qRT-PCR,最终预测Glyma.16G198800和Glyma.16G199000为调控大豆株高的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lyma.16G198800中SNP-4034在双亲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株高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 株高 QTL 候选基因
下载PDF
高粱骨干系株高基因Dw1、Dw2、Dw3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晗 张旷野 +5 位作者 邹剑秋 朱凯 张飞 卢峰 马作斌 段有厚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高粱产业亟需利用矮化基因实现轻简栽培。株高适当降低,增强抗倒性已成为高粱育种的重要方向。目前已确定了Dw1、Dw2、Dw3和Dw44个非连锁独立位点矮化基因,其中Dw1、Dw2和Dw3基因已成功克隆,但其在我国高粱骨干系中的分布情况尚不明确... 高粱产业亟需利用矮化基因实现轻简栽培。株高适当降低,增强抗倒性已成为高粱育种的重要方向。目前已确定了Dw1、Dw2、Dw3和Dw44个非连锁独立位点矮化基因,其中Dw1、Dw2和Dw3基因已成功克隆,但其在我国高粱骨干系中的分布情况尚不明确。试验利用PCR结合一代测序技术,检测了40份高粱骨干种质资源Dw1、Dw2和Dw3的基因型。发现了纯合dw1/dw1基因型材料34个;纯合dw2/dw2材料2个;纯合dw3/dw3基因型材料27个;“三矮”基因型材料dw1/dw1;dw2/dw2;dw3/dw3一份(编号30052);初步明确了Dw1、Dw2和Dw3基因在骨干系中的分布情况。表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0个品系中,dw1可能对高粱株高降低的贡献较大;dw2作用不明显;Dw3/Dw3纯合型株高略高。试验鉴定评价了高粱骨干系中的株高基因,为矮化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三矮”基因型材料30052可用于进一步Dw4基因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矮化基因 株高基因 DW
下载PDF
秋播冬麦区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频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凯 兰素缺 +4 位作者 金京京 张颖君 彭晓慧 李杏普 张业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为给小麦株高和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Rht-B1b、Rht-D1b基因的STS分子标记BF/MR1和BF/WR1、DF1/MR2和DF2/WR2,以及Rht8基因的微卫星标记Xgwm261,对237份不同生态区秋播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分析Rht-B1b、Rht-D1b和Rht... 为给小麦株高和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Rht-B1b、Rht-D1b基因的STS分子标记BF/MR1和BF/WR1、DF1/MR2和DF2/WR2,以及Rht8基因的微卫星标记Xgwm261,对237份不同生态区秋播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分析Rht-B1b、Rht-D1b和Rht8对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分布频率方面,Rht-B1b、Rht-D1b和Rht8在秋播冬小麦中的频率较高,其中携带Rht-B1b、Rht-D1b和Rht8的小麦材料分别占比16.5%、47.9%和44.1%;聚合两个矮秆基因(Rht-D1b+Rht8、Rht-B1b+Rht8和Rht-B1b+Rht-D1b)的小麦材料占比25.4%;聚合三个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的小麦材料占比2.1%;(2)在分布特点方面,不同冬麦区存在一定偏好性: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均以Rht-D1b、Rht8和Rht-D1b+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Rht-B1b、Rht-D1b和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Rht-B1b、Rht-D1b和Rht8为主;(3)在降秆效应方面,降秆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Rht-B1b+Rht-D1b+Rht8)>(Rht-D1b+Rht8)>(Rht-B1b+Rht8)>Rht-D1b>Rht-B1b>Rht8;(4)在产量结构特点方面,携带Rht-D1b和Rht8的材料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携带Rht-B1b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穗粒数,但矮秆基因本身与产量因子间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STS标记 株高 地区分布
下载PDF
基于Super-GBS的高粱株高和节间数QTL定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建霞 丁延庆 +5 位作者 冯周 曹宁 程斌 高旭 邹桂花 张立异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5-194,共10页
株高及相关性状是影响高粱株型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定位影响这些性状的主效QTL,为高粱的分子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美国高粱品种BTx623和贵州酒用高粱品种红缨子杂交构建的包含20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调查... 株高及相关性状是影响高粱株型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定位影响这些性状的主效QTL,为高粱的分子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美国高粱品种BTx623和贵州酒用高粱品种红缨子杂交构建的包含20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调查株高和节间数。利用Super-GBS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建立SNP标记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开展QTL定位。结果表明,在第1、3、4、8、9染色体上一共检测到18个QTL,其中,与株高和节间数相关的QTL分别为7和11个。有10个主效QTL在多个环境中或2个性状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q PH9.1与已知的株高基因Dw1一致,而q PH1.2、qPH3.2、qIN3.2以及q IN8.1所在区间内包含了4个与影响水稻株高或节间伸长的基因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节间数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扬麦4号/偃展1号RIL群体株高QTL挖掘及其对赤霉病抗性的效应分析与验证
17
作者 赵蝶 胡文静 +4 位作者 程晓明 王书平 张春梅 李东升 高德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15-3226,共12页
小麦的株高(plant height,PH)性状与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抗性的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扬麦4号/偃展1号(YM4/YZ1)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利用55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 小麦的株高(plant height,PH)性状与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抗性的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扬麦4号/偃展1号(YM4/YZ1)杂交组合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利用55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数据,结合3年共6个环境下RIL群体及其亲本的株高数据,挖掘株高性状的遗传位点。同时利用土壤表面赤霉病麦粒抛撒法和单花滴注法鉴定株高位点对赤霉病抗侵染(Type I)和抗扩展(Type II)两种类型的效应。在染色体2D、4B、4D、5A和7D上检测到7个与株高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经过比对,QPh.yas-2D.2可能是新的株高位点。QPh.yas-2D.1、QPh.yas-2D.2和QPh.yas-5A的矮秆效应来源于扬麦4号,其余4个QTL的矮秆效应来源于偃展1号。QPh.yas-4D和QPh.yas-5A均在6个环境下被检测到,表型变异贡献率(PVE)范围分别为19.48%~44.11%和10.48%~13.71%。研究发现Rht-D1和QPh.yas-7D.2位点上的高秆等位变异(YM4等位变异)分别降低侵染型平均病小穗率(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ected spikelets,PIS)34.97%和19.09%,QPh.yas-2D.2和QPh.yas-5A位点上的矮秆等位变异(YM4等位变异)分别降低扩展型平均病小穗率(average percentage of diseased spikelets,PDS)24.73%和14.56%。QPh.yas-5A的矮秆等位变异来源于阿夫。利用小麦中国春2.1版本的参考基因组信息分析QPh.yas-5A区间,发现一共有146个有注释功能的高置信基因,主要涉及合成细胞色素P450、脱水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乙烯响应转录因子、转录因子MYC2和细胞壁受体相关激酶等。进一步将QPh.yas-5A位点紧密连锁SNP标记转化成育种可用分子标记KASP-5A,并在126份小麦品种(系)中初步验证其对株高和赤霉病抗性的效应。研究结果可为QPh.yas-5A的育种应用和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赤霉病 QTL QPh.yas-5A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雅杰 鲍建喜 +7 位作者 高悦欣 李雅楠 秦文萱 王彦博 龙艳 李金萍 董振营 万向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661,共15页
适宜的株高和穗位高可提高植株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抗倒伏性,对玉米增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854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的2795个SNP标记对4个环境下玉米株高、穗位... 适宜的株高和穗位高可提高植株的养分利用效率及抗倒伏性,对玉米增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机制,本研究以854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的2795个SNP标记对4个环境下玉米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系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共定位到81个显著关联SNP位点(P<0.0001),其中与株高显著关联的SNP为35个,单个位点表型解释率为0.02%~6.23%;与穗位高显著关联SNP为31个,单个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0.03%~3.06%;与穗位系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为24个,单个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0.03%~6.64%。进一步鉴定出15个可在2个及以上环境共定位的稳定SNP,其中6个为本研究首次发现,9个位于前人定位QTL区间或/和关联SNP位点2 Mb范围内。在15个稳定SNP位点上下游各200kb的置信区间共发现83个功能注释基因,结合文献分析筛选出了每个位点最有可能的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主要参与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糖类代谢、细胞分裂调控等途径。鉴定出6个主效SNP位点,并发现1个可同时调控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的一因多效位点。本研究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效遗传位点,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株高与穗位高相关性状基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外源柠檬酸缓解高羊茅盐胁迫的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瑶 凌宇 +1 位作者 龙江宇 范吉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0,共10页
柠檬酸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已被用作外源添加物来缓解植物所受的多种胁迫。本研究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盐浓度(150与300 mmol·L^(-1)),探究外源柠檬酸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高羊茅的生长生理、相关基... 柠檬酸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已被用作外源添加物来缓解植物所受的多种胁迫。本研究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盐浓度(150与300 mmol·L^(-1)),探究外源柠檬酸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高羊茅的生长生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NaCl浓度下添加柠檬酸后,高羊茅的株高、叶片含水量及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有增加。此外,柠檬酸还通过促进叶绿素合成等改善了光合作用,并且诱导了SOS1、NHX1、ATCS的表达,进而调节了钠离子等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在300 mmol·L^(-1)盐浓度的长时间处理下,柠檬酸对高羊茅的生长生理等的调节效果不明显。这表明,当NaCl浓度≤300 mmol·L^(-1)时,添加柠檬酸可以有效缓解高羊茅受到的盐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盐胁迫 高羊茅 株高 叶片含水量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genes in GA biosynthesis and response pathways with heterosis of plant height in a wheat diallel cross 被引量:2
20
作者 WANG XiuLi1,2, YAO YingYin1,2, PENG HuiRu1,2, ZHANG Yi1,2, LU LaHu1,2, NI ZhongFu1,2 & SUN QiXin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grobio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Crop Heterosis and Utilization (MO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omic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MOA), and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2 National Plant Gene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Beijing 100193,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7期3029-3034,共6页
Heterosis in internode elongation and plant height is commonly observed in hybrid plants, but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increased internode elongation in hybrids is unknown. In this study, midparent heterosis in pla... Heterosis in internode elongation and plant height is commonly observed in hybrid plants, but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increased internode elongation in hybrids is unknown. In this study, midparent heterosis in plant height was determined in a wheat diallel cross involving 16 hybrids and 8 parents, and 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analyze alterations in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hybrids and parents. Significant heterosis of plant height and the first internode in length were observed for all 16 hybrids, but the magnitude of heterosis was variable for different cross combination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eterosis of the first internod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at of plant height (r = 0.56, P < 0.05), suggesting that the increased elongation of the first internode i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heterosis in plant height. Real-time PCR analysis exhibit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terosis of gene ex- pression was observed among all cross combinations. Moreover, heterosis of the first internode in length wa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with expression heterosis of KS, GA3ox2-1, GA20ox2, GA20ox1D, GA-MYB and GID1-1, but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with expression heterosis of GAI and GA2ox-1,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ur recently proposed model of GAs and heterosis in wheat plant height, suggesting the alteration of GA biosynthesis and response pathways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heterosis in plant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差异表达 杂种优势 杂交小麦 反应途径 生物合成 遗传算法 株高 双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