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t Type and Its Effects on Canopy Structure at Heading Stage in Various Ecological Areas for a Two-lin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Liangyoupeijiu 被引量:3
1
作者 LU Chuan-gen Hu Ning +2 位作者 YAO Ke-min XIA Shi-jian QI Qing-ming 《Rice science》 SCIE 2010年第3期235-242,共8页
A two-lin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iangyoupeijiu, was used to estimate several factors of plant type,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for these factors at the heading stage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data of eight ecologic... A two-lin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iangyoupeijiu, was used to estimate several factors of plant type,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for these factors at the heading stage we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data of eight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ites in 2006 and 2007. According to climatic data from 1951 to 2005, the differences in those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plant canopy were analyzed for four rice cropping areas in China, including South China,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chuan Basin, and river valley in Yunnan, China. The thickness of leaf layer (the distance from pulvinus of the third leaf from the top to the tip of flag leaf) and distribution of leaf area could be used as candidate indices for the plant type of a rice can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ice plant type model ecological area canopy structure INDEX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d Analysis of a Model for Describing Layered Leaf Area Index of Rice 被引量:4
2
作者 LU Chuan-gen YAO Ke-min HU 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Layered leaf area index (LAIk) is one of the major determinants for rice canop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ttain rice LAI k using morphological traits especially leaf traits that affected plant type. A theo... Layered leaf area index (LAIk) is one of the major determinants for rice canop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ttain rice LAI k using morphological traits especially leaf traits that affected plant type.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rice geometrical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LAI k of rice with leaf length (Li), width (Wi), angle (Ai), and space (Si), and plant pole height (H) at booting and heading stages. In correlation with traditional manual measurement, the model was performed by high R2-values (0.95-0.89, n=24) for four rice hybrids (Liangyoupeijiu, Liangyou E32, Liangyou Y06, and Shanyou 63) with various plant types and four densities (3 750, 2 812, 1 875, and 1 125 plants per 100 m2) of a particular hybrid (Liangyoupeijiu). The analysis of leaf length, width, angle, and space on LAI k for two hybrids (Liangyoupeijiu and Shanyou 63) showed that leaves length and space exhibited greater effects on the change of rice LAI k .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show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xponential relation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AI k , which agreed to the coefficient of light extinction (K).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lant type regulates radiation distribution through changing LAI k . The present model would be helpful to acquire leaf distribution and judge canopy structure of rice field by computer system after a simple and less-invasive measurement of leaf length, width, angle (by photo), and space at field with non-dilapidation of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py structure layered leaf area index (LAI k model plant type RICE
下载PDF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研究
3
作者 徐新朋 丁文成 +1 位作者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2-812,共11页
【目的】水稻专家推荐系统早期版本没有区分水稻种植类型,有时会降低推荐的精准性。我们优化并建立了基于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推荐施肥方法,并采用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普遍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汇总来自于... 【目的】水稻专家推荐系统早期版本没有区分水稻种植类型,有时会降低推荐的精准性。我们优化并建立了基于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推荐施肥方法,并采用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普遍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汇总来自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团队研究以及公开发表的多年多点水稻田间试验,建立产量和养分吸收数据库。采用QUEFTS模型分析不同种植类型水稻养分吸收特征,建立水稻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内在联系,构建施肥模型,开发水稻养分专家系统。于2013—2020年在水稻主产区8个省份开展了452个田间试验对系统进行校正和改进。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农民习惯施肥(FP)、土壤测试施肥(ST)以及基于NE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处理。调查了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回收率和肥料农学效率。【结果】QUEFTS模型分析的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关系结果显示,生产1 t籽粒产量地上部所需氮、磷和钾养分一季稻分别为14.2、3.9和14.3 kg,早、中、晚稻分别为16.9、3.3、20.9 kg。我国水稻主产区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一季稻分别为3.1、1.1和1.0 t/hm^(2),早稻分别为2.3、1.0和1.0 t/hm^(2),中稻分别为2.3、0.9和1.0 t/hm^(2),晚稻分别为1.9、0.8和0.8 t/hm^(2)。氮、磷和钾化肥的平均农学效率一季稻分别为17.6、15.3和9.8 kg/kg,早稻分别为14.6、15.3和10.1 kg/kg,中稻分别为11.4、12.4和9.1 kg/kg,晚稻分别为11.5、14.8和9.2 kg/kg。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氮、磷和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了12.6%、9.6%和21.4%;与ST处理相比,NE处理氮肥用量减少了7.6%,钾肥用量减少了15.6%。与FP和ST处理相比,NE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0.5和0.3 t/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627和893元/hm^(2);氮肥回收率分别增加了13.1和9.3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4.1和2.7 kg/kg;磷肥回收率分别增加了7.8和5.0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6.6和3.3 kg/kg;钾肥回收率分别增加了14.6和9.5个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5.6和4.9 kg/kg。【结论】以田间试验大数据为支撑,优化并建立的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养分专家推荐施肥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连续多年不同种植类型水稻的田间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优化后的水稻养分专家系统具有优化肥料种类和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功能,是实现我国小农户推荐施肥行之有效的智能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养分专家系统 QUEFTS模型 水稻种植类型 产量反应 农学效率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区域差异及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川根 胡凝 +2 位作者 姚克敏 夏士健 漆庆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9-536,共8页
以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于2006年和2007年在江苏扬州、福建尤溪、湖北武汉、云南涛源、四川江油、广东广州、海南海口、广西南宁共8个生态试验点进行齐穗期株型观测,分析了各个生态点株型特征,并根据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两优培九... 以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于2006年和2007年在江苏扬州、福建尤溪、湖北武汉、云南涛源、四川江油、广东广州、海南海口、广西南宁共8个生态试验点进行齐穗期株型观测,分析了各个生态点株型特征,并根据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环境模型。依据1951-2005年的气候资料模拟,比较了华南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四川盆地稻区和云南河谷单季籼稻区齐穗期两优培九株型的特征与差异,分析了4个稻区叶片形态差异对植冠层结构的影响。提出植冠层有效厚度和叶面积密度可以作为水稻"株型产量"载体的2个群体结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株型 模型 生态区域 冠层结构 指标
下载PDF
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金峰 徐海 +7 位作者 江奕君 赵明珠 周平 杨莉 李茂柏 徐正进 陈温福 郑家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以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为试材,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 以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为试材,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出降低趋势。在辽宁,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四川,每穗粒数则显著低于四川。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表现为Cw(长剑叶、弯穗)>Cz(长剑叶、直穗)>Dw(短剑叶、弯穗)>Dz(短剑叶、直穗),穗数和每穗粒数以Dz最低,Cz和Cw较高。剑叶长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剑叶宽与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剑叶宽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穗弯曲度只在四川分别与结实率及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则表现为与大多数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株型模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高产优质中籼稻扬稻6号“理想株型”的构建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洪熙 戴正元 +9 位作者 赵步洪 孔祥斗 夏广宏 李爱宏 潘存红 周长海 王宝和 黄年生 谭长乐 朱兆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以扬稻4号/3021的F1经^60Co-γ辐射的后代为材料,运用“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个体植株“大、挺、疏、透、实、优、”及群体植株“足、强、秀、抗、立”的选择指标,对M1-M10连续选择,构建扬稻6号“理想株型”。系... 以扬稻4号/3021的F1经^60Co-γ辐射的后代为材料,运用“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个体植株“大、挺、疏、透、实、优、”及群体植株“足、强、秀、抗、立”的选择指标,对M1-M10连续选择,构建扬稻6号“理想株型”。系统分析扬稻6号株型的库容、茎系、叶系、群体以及抗逆特征,并讨论了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理想株型”构建的模式和田间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选择模式 选育指标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仿形爪式防堵清茬机构参数分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范旭辉 贾洪雷 +3 位作者 张伟汉 杨海天 顾耀权 李洪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60,共5页
论述了一种免耕播种防堵装置——仿形爪式清茬机构的工作原理,推导了轮爪上任一顶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并给出了相应计算机绘图,分析了该机构的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偏角δ宜在20°~40°之间选取,运... 论述了一种免耕播种防堵装置——仿形爪式清茬机构的工作原理,推导了轮爪上任一顶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并给出了相应计算机绘图,分析了该机构的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偏角δ宜在20°~40°之间选取,运动偏角δ比爪轮半径R对清茬机构工作幅宽影响大,轮爪宜采用后倾的布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 仿形 爪式 清茬机构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光合优势 被引量:38
8
作者 邓启云 袁隆平 +3 位作者 蔡义东 刘建丰 赵炳然 陈立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87-1293,共7页
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表明,具有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培矮64S/E32有以下生理优势:(1)叶面积指数前期较小,中期稳健,后期衰减缓慢、维持较高水平;(2)抽穗后剑叶和倒2叶的比叶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3)后期上3叶叶绿素含... 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表明,具有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培矮64S/E32有以下生理优势:(1)叶面积指数前期较小,中期稳健,后期衰减缓慢、维持较高水平;(2)抽穗后剑叶和倒2叶的比叶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3)后期上3叶叶绿素含量衰减缓慢,变化平稳;(4)上3叶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比对照多19.2%,达极显著;(5)群体光合生产力比对照高,耐低浓度CO2胁迫能力强;(6)抽穗后具有较快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与对照相比总干物质积累速度高18.1%,群体生长率高14.6%。对现阶段超级杂交稻育种中的有效“增源”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模式株型 光合生理优势
下载PDF
紧凑型油菜株型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俊生 田建华 +2 位作者 张继澍 李殿荣 袁志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2,共6页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主要产量性状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株型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但不同性状受基因加性和显性作用的大小不同;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与母本基因型有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对角果长度和角果宽度无显著影响,而对其余多数株型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枝夹角、千粒重、角果长和角果宽的狭义遗传率相对较高。株型性状的显性效应分析表明,显性基因对茎枝夹角具有减效作用,而对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分枝终点高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具有增效作用。大多数株型性状与单株产量以及产量构成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的大小和方向由加性相关、显性相关以及母本相关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油菜 株型性状 遗传 产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玉米株型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彭静 蔡一林 +1 位作者 徐德林 王国强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6,共8页
本文采用P_1、P_2、F_1、F_2、B_1、B_2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玉米株高、穗位高、穗三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和叶形系数等5个株型性状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 本文采用P_1、P_2、F_1、F_2、B_1、B_2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玉米株高、穗位高、穗三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和叶形系数等5个株型性状遗传模型,并进行了混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表现为负向超显性;穗位高、叶形系数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无显性,多基因无上位性.穗位高在B_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最大(46.51%),在B_1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46.71%);叶形系数在F_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最大(36.76%),在B_1世代多基因遗传率最大(2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性状 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析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的形态学优势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邓启云 袁隆平 +1 位作者 蔡义东 陈立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514-517,共4页
以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培矮64S/E32为主要材料、以三系高产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对冠层形态性状及其群体动态和光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学优势:①上3叶叶面积较大,叶片基角、披垂角较小;②上3叶卷... 以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培矮64S/E32为主要材料、以三系高产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对冠层形态性状及其群体动态和光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学优势:①上3叶叶面积较大,叶片基角、披垂角较小;②上3叶卷叶指数较高,有利于叶片直立和改良群体内部光分布;③晴天,群体下层叶片处于光补偿点之上的时间比对照多7个多小时,有利于延长群体下层叶片的光合功能期;④群体消光系数小,可以容纳较大有效叶面积,理论最适叶面积系数比对照高66.2%。模式组合的优良形态有利于改良群体内部光分布,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增加群体“源”的供应能力。对模式组合的株叶形基础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模式组合 形态学优势
下载PDF
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垂直入射光分布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依据推导的水稻上三叶截获垂直入射光的模型,并结合叶面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经验公式对上三叶光合作用理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的直立或弯曲是决定垂直入射光在群体内分布及其对应的上三叶总光合作用的关键性状。直立穗型水稻沈农265... 依据推导的水稻上三叶截获垂直入射光的模型,并结合叶面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经验公式对上三叶光合作用理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的直立或弯曲是决定垂直入射光在群体内分布及其对应的上三叶总光合作用的关键性状。直立穗型水稻沈农265株形好,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理论值,如果将辽粳294的叶型与沈农265的穗型相结合,有可能通过密植提高上三叶光合作用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垂直入射 水稻群体 光分布 沈农265 辽粳294 经验公式 光合速率 体内分布 直立穗型 入射光 理论值 作用量 截获 叶面 株形 密植
下载PDF
基于生物气候因子聚类的植物群组划分及其中国生物群区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康有 郑卓 +5 位作者 L.Francois 管东生 R.Cheddadi 郑艳伟 魏金辉 许清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10,共12页
本研究基于10′×10′空间分辨率运用GIS软件对中国植被分布地理配准数字化,提取获得196个优势植物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内插相关的气候因子,运用分位数函数计算获得各个植物地理分布的气候阈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气候群组(BAGs)的... 本研究基于10′×10′空间分辨率运用GIS软件对中国植被分布地理配准数字化,提取获得196个优势植物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内插相关的气候因子,运用分位数函数计算获得各个植物地理分布的气候阈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气候群组(BAGs)的分类方法,对196个优势植物气候因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中国植被的地理分布特征,最后划分出29个BAG组,包括13个乔木组(6个常绿阔叶和2个落叶阔叶群组,4个常绿针叶和1个落叶针叶群组)、10个灌木组(5个常绿灌木和5个落叶灌木群组)和6个草本组。本研究的BAGs划分是建立在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定量气候因子阈值的基础上,因此,通过计算获得BAGs气候阈值(包括每日温度变化幅度、地表霜冻频率、月均温度、月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5℃年积温等),运用生物圈碳循环CARAIB模型,模拟出中国19个生物群区的现代潜在分布。模拟结果较好地表达了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尤其较详细地展示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原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地理分布格局,但由于东北地区、西部草原以及热带原生植被受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使得模拟结果比该地区的原生植被地理分布的实际面积偏大。总体而言,本研究获得的29个生物气候群组对模拟现代生物群区分布提供了理想的分类依据,其气候阈值也是进行过去和未来生物群区模拟的重要参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候群组 植物功能型 生物群区 CARAIB模型 中国
下载PDF
玉米株型的判别模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裴鑫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玉米穗上叶夹角,穗上叶叶向值与棒三叶叶向植三个指标研究了玉米株型的判别模型,并按紧凑型、近紧凑型、近松散型与松散型对玉米株型进行四级分类,由对15个自交系玉米的上述三个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 根据玉米穗上叶夹角,穗上叶叶向值与棒三叶叶向植三个指标研究了玉米株型的判别模型,并按紧凑型、近紧凑型、近松散型与松散型对玉米株型进行四级分类,由对15个自交系玉米的上述三个指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回报准确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又对3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株型判别亦收到了较好效果。说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玉米株型判别模型对玉米株型的判别是可行的,有实际应用价值,对玉米株型育种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判别模型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移栽机栽插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婷婷 罗娟 侯书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71,共4页
分析了移栽机吊杯式栽插机构的投苗过程,明确了吊杯铰接点的运动轨迹,建立了吊杯铰接点的运动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计算绘制了工作曲线,对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求出了主要参数的最优组合。并运用PRO/E建立实体模型,对栽... 分析了移栽机吊杯式栽插机构的投苗过程,明确了吊杯铰接点的运动轨迹,建立了吊杯铰接点的运动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计算绘制了工作曲线,对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求出了主要参数的最优组合。并运用PRO/E建立实体模型,对栽插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将得到的运动轨迹与数学模型进行比较,从而直观地分析其工作性能,为合理选择栽插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参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移栽机 吊杯式栽插机构 数学模型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水稻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王嘉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7-40,共4页
在应用水稻株形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进行虚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在非自然群体中进行的田间试验以及穗重模型,分析了水稻叶片对穗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剑叶、倒二叶对穗重的贡献率相同,均为15%,倒三叶,倒四、... 在应用水稻株形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进行虚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在非自然群体中进行的田间试验以及穗重模型,分析了水稻叶片对穗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剑叶、倒二叶对穗重的贡献率相同,均为15%,倒三叶,倒四、五叶对穗重的贡献率同为8%,但随着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中下部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可通过重塑株形,使光能在群体中相对均匀分布,进而通过促进中下部叶片光合能力而提升产量水平。其中,倒三叶的形态、位置可能在株形设计中处于关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形 冠层 三维模型 叶片 穗重
下载PDF
油菜株型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伟欣 吴茜 +15 位作者 孙传亮 李红 张玲玲 岳延滨 梁万杰 宣守丽 曹静 张美娜 尹迎军 韩旭杰 潘月 吴菲 丁昊迪 葛道阔 曹宏鑫 张文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9-557,共9页
株型结构是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油菜株型研究不仅有助于定量化株型评价,选育高光效、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也有利于提高油菜生长模型的机理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针对当下国内外作物株型研究现状,重点从传统作物株... 株型结构是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油菜株型研究不仅有助于定量化株型评价,选育高光效、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也有利于提高油菜生长模型的机理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针对当下国内外作物株型研究现状,重点从传统作物株型和作物株型模拟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归纳总结,并着重综述了油菜株型相关研究进展,最后概要评述了当前在油菜株型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展望了未来油菜株型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株型 功能-结构作物模型模拟
下载PDF
水稻株型因子对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的影响与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凝 姚克敏 +1 位作者 张晓翠 吕川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543,共9页
以3个具有代表性株型的杂交稻为材料,并结合上位2叶伸长期施用氮肥以调节上部叶片的形态,于齐穗期、齐穗后10d、齐穗后25d平行测定了株型元素-分层叶面积-冠层光分布。用试验数据验证了由水稻株型因子计算分层叶面积的解析模型,并用该... 以3个具有代表性株型的杂交稻为材料,并结合上位2叶伸长期施用氮肥以调节上部叶片的形态,于齐穗期、齐穗后10d、齐穗后25d平行测定了株型元素-分层叶面积-冠层光分布。用试验数据验证了由水稻株型因子计算分层叶面积的解析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了3个材料株型因子对冠层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根据作物群体光分布模型,验证了分层叶面积与冠层内光分布的数值关系,并用该模型分析了3个材料株型因子对冠层内辐射分布的影响。实现了由水稻株型因子估算冠层结构和冠层内光分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分层叶面积 辐射分布 模型
下载PDF
玉米几个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与穗粒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蔡一林 王久光 +1 位作者 孙海燕 王国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9-834,共6页
以 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 4× 6组配的 2 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玉米 5个株型性状的杂种优势 ,遗传模型 ,遗传相关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结果表明 ,雄穗分枝数的平均杂种优势最大 ,叶面积次之 ,叶形系数、叶夹... 以 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 4× 6组配的 2 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玉米 5个株型性状的杂种优势 ,遗传模型 ,遗传相关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结果表明 ,雄穗分枝数的平均杂种优势最大 ,叶面积次之 ,叶形系数、叶夹角、叶向值则较小。叶形系数、叶夹角的遗传符合加性遗传模型 ;叶向值、雄穗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前者为部分显性 ,减效等位基因显性 ,后者为超显性 ,增效等位基因显性 ;叶面积的遗传受加性上位性效应控制。株型性状间相关性较大的有 :叶面积与叶形系数 (rg=- 0 .7881) ,叶面积与雄穗分枝数 (rg=0 .70 47) ,叶形系数与叶向值 (rg=- 0 .42 81) ,叶形系数与雄穗分枝数 (rg=- 0 .6 5 6 2 ) ,叶夹角与叶向值 (rg=0 .7388)。株型性状与穗粒性状组间的关联性主要是由叶面积、叶向值与穗长、行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 玉米 株型性状 穗粒性状 遗传模型
下载PDF
Grime的植物对策思想和生态学研究理念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志民 赵晓英 范世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03-608,共6页
以Grime教授编写的《植物对策、植被过程和生态系统特性》(PlantStrategies,VegetationProcessesandEcosystemProperties;第二版)一书的主要内容为主,介绍了Grime植物对策思想的核心及其价值,阐述了Grime植物生态学研究理念。
关键词 CSR对策 功能类型 植被过程 生态系统特点 比较生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