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 inside overlying strata under high-intensity mining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Wenbing Guo Gaobo Zhao +1 位作者 Gaozhong Lou Shure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HFZ) at the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afety analysis of coal mining under bodies of water. This paper described definitions of the highintensity minin...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HFZ) at the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afety analysis of coal mining under bodies of water. This paper described definitions of the highintensity mining. The processes of overburden failure transfer(OFT) were analyzed,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termination stage.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limited suspension-distance and the limited overhanging distance were proposed to judge the damage of each stratum. Mechanical models of strata suspended integrity and overhanging stability were established.A theoretical method to predict the HFZ at the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ocesses of OFT. Taking a high-intensity longwall mining panel(No. 11915 panel)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method proposed, the engineering analogy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Regulation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HFZ.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ngineering analogies' result and empirical formulas' result. The ration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 proposed i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intensity MINING OVERBURDEN failure HEIGHT of fractured zone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下载PD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study of strata behaviour and gas flow dyna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30
2
作者 Hua Guo Liang Y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1期12-21,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dvanced and integrated research approach to longwall mining-induced strata move- ment, stress changes, fractures, and gas flow dynamics with actual examples of its application from recent studi...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dvanced and integrated research approach to longwall mining-induced strata move- ment, stress changes, fractures, and gas flow dynamics with actual examples of its application from recent studies for coextraction of coal and methane development at Huainan Mining Group in China, in a deep and multi-seam mining environment. The advanced approach takes advantage of the latest techniques in Australia for mine scal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ation, field measurement,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Key techniqu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coal mine site 3D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ation methods, surface deep downhole multi-point extensometers and piezometers for overburden displacement and pore pressure measurements during mining, tracer gas tests for goal gas flow patterns, and advanced numerical modelling codes for coupled coal mine strata, water and gas simulations, and longwall goaf gas ttow investigations.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dynamic imeraction between strata, groundwater, and gas during mining at Huainan Mining Group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lindings from the extensive field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studies, a three-dimensional annular-shaped over-lying zone along the perimeter of the longwall panel was identified for optimal methane drainage during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extraction of coal and gas strata behaviour Pore pressure Gas flow Annular overlying zone COSFLOW CFD
下载PDF
Mining-induced movement properties and fissure time-space evolution law in overlying strata 被引量:10
3
作者 Xu Xingliang Zhang Nong Tian Such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6期817-820,共4页
Mining-induced fracture zone will be produced in the overlying strata after the coal was mined.In this article,the mining-induced deformation of overlying strata and the time-space evolution law of fissure were studie... Mining-induced fracture zone will be produced in the overlying strata after the coal was mined.In this article,the mining-induced deformation of overlying strata and the time-space evolution law of fissure were studied by the methods of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bed separation fissure and vertical fissure will appear in the overlying strata above mining face,which form the wedge-shaped fissure zone.The open degree of fissure depends on the size of uncoordinated deformation between neighbor layers,and the absolute strata sinking controls both the width of bed separation zone and the open degree of vertical breakage fissure.At last,the calculating formula was deducted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induced MOVEMENT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property Evolution of FRACTURE WEDGE-SHAPED FRACTURE zone
下载PDF
基于采空区刚度演化的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杨 许广辉 +1 位作者 李鹤鹤 宋高峰 《陕西煤炭》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研究采空区刚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采空区刚度数值模型,其中模型Ⅰ的采空区刚度最大,模型Ⅱ最小,模型Ⅲ居中,研究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直接顶下沉量、覆岩垂直位移和工作面支承压力... 为研究采空区刚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采空区刚度数值模型,其中模型Ⅰ的采空区刚度最大,模型Ⅱ最小,模型Ⅲ居中,研究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直接顶下沉量、覆岩垂直位移和工作面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150 m时,3种采空区刚度下的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宽度分别为2.08 mm、3.56 mm和3.13 mm,采空区刚度越大,工作面煤体塑性区宽度越小;模型Ⅰ、Ⅱ和Ⅲ的直接顶最大下沉量分别为38.8 mm、106.6 mm和96.8 mm,覆岩垂直位移最大值为44.9 mm、148.3 mm和137.4 mm;随着工作面推进,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先增大后稳定,模型Ⅰ、Ⅱ和Ⅲ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峰值依次为2.1、3.7和3.4。分析认为,增大采空区刚度有利于降低工作面支承压力,提高采场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刚度演化 应力分布 岩层移动 煤体塑性区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火成岩顶板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特征分析
5
作者 马腾飞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8期71-74,78,共5页
随着采深的增大,部分矿区或采区存在火成岩侵入现象,形成坚硬厚顶板,极大地增加了开采难度和危险性。针对某煤矿火成岩顶板工作面强矿压明显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火成岩顶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应力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火... 随着采深的增大,部分矿区或采区存在火成岩侵入现象,形成坚硬厚顶板,极大地增加了开采难度和危险性。针对某煤矿火成岩顶板工作面强矿压明显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火成岩顶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应力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火成岩顶板由于承载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层的作用,使得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较大,导致工作面初次来压时顶板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71,且顶板塑性区急速扩展。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火成岩顶板达到极限跨距,接近储能极限,处于极限应力状态,火成岩顶板的破断导致弹性能瞬间释放是诱发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工作面推进至一次见方以后,由于火成岩顶板已经断裂,塑性区继续向上发育,断裂区域破坏形态以拉破坏为主。根据模拟确定合理的切顶爆破区域,实施切顶预裂爆破后,经过钻孔窥视,顶板内部产生了多条纵横相间的裂缝,纵向裂缝尤为明显,且未出现冲孔现象,卸压效果良好,且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顶板 覆岩运移 垂直应力 塑性区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申宝宏 孔庆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共3页
综放覆岩破坏规律 ,特别是近松散层开采区的实测数据现在还很少。兖州杨村煤矿采用瞬变电磁法对同一工作面的岩柱厚度大于 69m的深部开采区和岩柱厚度 2 8~ 69m的浅部开采区分别进行了采后覆岩破坏两带高度探测 ,探测结果表明浅部裂缝... 综放覆岩破坏规律 ,特别是近松散层开采区的实测数据现在还很少。兖州杨村煤矿采用瞬变电磁法对同一工作面的岩柱厚度大于 69m的深部开采区和岩柱厚度 2 8~ 69m的浅部开采区分别进行了采后覆岩破坏两带高度探测 ,探测结果表明浅部裂缝带高度比深部降低 1 7%~2 7% ,冒落带高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综放工作面 冒落带 覆岩破坏规律
下载PDF
土体力学参数随隧道施工动态变化对地层扰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喆 何平 +1 位作者 张安琪 王秀英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136,共6页
文章基于土的三相体系,并依据隧道施工对土体扰动区域的划分,推导得出土体孔隙比与体应变的关系;运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区域的体应变,参考土体力学参数与孔隙比的关系,计算扰动土体力学参数在隧道开挖前后的变化,进而研究考虑土体力学参... 文章基于土的三相体系,并依据隧道施工对土体扰动区域的划分,推导得出土体孔隙比与体应变的关系;运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区域的体应变,参考土体力学参数与孔隙比的关系,计算扰动土体力学参数在隧道开挖前后的变化,进而研究考虑土体力学参数变化与否对地层扰动的影响差异。计算实例分析表明:相对于假设隧道开挖过程中土体力学参数恒定的情况,在考虑土体力学参数改变情况下地表最大沉降增大8.1%,塑性区域范围面积增大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土体力学参数 地层变形 强度准则 塑性区域
下载PDF
软岩隧道施工中超挖问题的处理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明 陈寿根 霍晓龙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1,共4页
软岩隧道具有变形大和稳定性差等特点,超挖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应用FLAC3D分析软件对软岩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探讨了超挖未回填、未超欠挖、超挖时采用土石碴回填以及超挖时采用C40混凝土回填等工况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软岩隧道具有变形大和稳定性差等特点,超挖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应用FLAC3D分析软件对软岩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探讨了超挖未回填、未超欠挖、超挖时采用土石碴回填以及超挖时采用C40混凝土回填等工况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超挖、超挖时采用强度较高材料密实回填对隧道稳定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岩隧道 超挖 数值模拟 围岩 塑性区
下载PDF
土坡悬臂式抗滑桩一种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肖世国 祝光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2-1027,共6页
在强震动力作用下,边坡常会产生较大的永久位移,且抗滑桩锚固段顶端前侧局部地层易进入塑性屈服状态,这在传统的悬臂式抗滑桩抗震设计计算中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基于Nemark滑块位移法和极限分析原理,提出了考虑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和地震永... 在强震动力作用下,边坡常会产生较大的永久位移,且抗滑桩锚固段顶端前侧局部地层易进入塑性屈服状态,这在传统的悬臂式抗滑桩抗震设计计算中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基于Nemark滑块位移法和极限分析原理,提出了考虑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和地震永久位移的作用于抗滑桩上设计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锚固段地层进入塑性屈服状态的情况提出把锚固段分为塑性区锚固段和弹性区锚固段分别计算,前者按极限地层反力法采用悬臂梁模型计算,后者按照弹性地基梁模型计算,在两者界面处需满足桩体内力和变形以及地层反力的连续条件。结合一土质边坡工程算例,给出了所提出的悬臂式抗滑桩抗震设计三段分析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和结果,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技术合理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抗滑桩 抗震设计 永久位移 塑性区锚固段
下载PDF
多工作面穿越上山开采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忠明 陈喜恩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3-506,510,共5页
为了分析平煤十二矿的己15-1717120工作面以及己煤组其它工作面穿越平煤十矿戊组上山巷道开采时,对戊组上山巷道的影响,利用岩层的强度特性以及煤层开采厚度来确定覆岩破坏高度,得出裂隙带高度最大值远远小于层间距,不会影响戊组上山通... 为了分析平煤十二矿的己15-1717120工作面以及己煤组其它工作面穿越平煤十矿戊组上山巷道开采时,对戊组上山巷道的影响,利用岩层的强度特性以及煤层开采厚度来确定覆岩破坏高度,得出裂隙带高度最大值远远小于层间距,不会影响戊组上山通风的安全.同时,利用概率积分法,对戊组上山巷道围岩移动变形进行预计,得出上山巷道在煤层倾向方向会产生局部凹凸不平现象,但巷道经过局部维修后不影响巷道的通风功能的结论.最后提出了穿越上山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上山开采 岩层移动 裂隙带 预计分析
下载PDF
地下洞室超欠挖问题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民 陈文涛 丁泰山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7年第8期70-72,共3页
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采用ANSYS10.0版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洞室超欠挖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超挖位置、超挖深度、超挖数量等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超欠挖部位应力集中数值解及塑性区产生的影响范围,为地下工程掘进施工和初... 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采用ANSYS10.0版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洞室超欠挖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超挖位置、超挖深度、超挖数量等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超欠挖部位应力集中数值解及塑性区产生的影响范围,为地下工程掘进施工和初期支护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超欠挖 非线性有限元 围岩稳定性 塑性区 位移
下载PDF
不同侧压偏角下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模拟研究
12
作者 姜宁 宁建国 +1 位作者 王军 王俊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1,共4页
以山东新河煤矿53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侧压偏角(水平合应力与工作面推进方向间的夹角)下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压系数为0.5、1.0、1.5时,随侧压偏角增大,采场覆岩塑性区高度整体... 以山东新河煤矿53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侧压偏角(水平合应力与工作面推进方向间的夹角)下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压系数为0.5、1.0、1.5时,随侧压偏角增大,采场覆岩塑性区高度整体呈升高趋势,覆岩塑性区从拱形逐渐发育为不规则的马鞍形;侧压系数为2.0和2.5时,随侧压偏角增大,采场覆岩塑性区高度先减小后增大,覆岩塑性区由拱形逐渐发育为枕形;随侧压偏角增大,采场围岩在顶板上方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区,且应力集中区的范围会随着应力偏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压偏角 导水断裂带 FLAC3D模拟 应力集中区 覆岩塑性区
下载PDF
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区段小煤柱留设尺寸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学京 王秀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90,共3页
砚北煤矿5煤为特厚煤层,煤层具有强冲击地压倾向性,为防治工作面两巷掘进时冲击地压现象发生,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的方法,研究分析工作面、区段护巷小煤柱内应力变化以及采场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以区段小煤柱变形破坏... 砚北煤矿5煤为特厚煤层,煤层具有强冲击地压倾向性,为防治工作面两巷掘进时冲击地压现象发生,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的方法,研究分析工作面、区段护巷小煤柱内应力变化以及采场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以区段小煤柱变形破坏理论为依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4种不同宽度煤柱的塑性区变化范围,最终得出适合砚北矿条件的合理区段煤柱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强矿压 小煤柱 塑性区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克南 邢楷 +3 位作者 樊林林 杨高峰 邹阳 蒋军军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近年来,综合放顶煤开采技术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针对综放工作面所具有的“加长”、“快速推进”的特点,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其矿压显现规律,模拟分析了综放工作面不同推进速度及不同长度条件下围岩的应... 近年来,综合放顶煤开采技术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针对综放工作面所具有的“加长”、“快速推进”的特点,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其矿压显现规律,模拟分析了综放工作面不同推进速度及不同长度条件下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分布与演化规律,得出了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为工作面支架的选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放顶煤开采 FLAC 3D数值模拟 塑性区 矿压显现 支架
下载PDF
复采工作面煤柱塑性区特性及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俊峰 杨栋 《山西煤炭》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在弹塑性力学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煤柱塑性区计算模型,分析得出制约煤柱塑性区宽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开采深度、煤层厚度及硬度。通过对复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及理论分析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的演化规律;得出在房... 在弹塑性力学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煤柱塑性区计算模型,分析得出制约煤柱塑性区宽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开采深度、煤层厚度及硬度。通过对复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及理论分析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的演化规律;得出在房柱式复采条件下回收底煤与上层煤柱时,回采巷道的超前支护距离为38 m;在煤柱下方回采时煤体应力、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及压力均大于采空区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区 复采 支架载荷 岩层运动规律
下载PDF
超挖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丁泰山 刘建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采用Ansys10.0版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洞室超挖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超挖位置、超挖深度、超挖数量等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超挖部位应力集中数值解及塑性区产生的影响范围,为地下工程掘进施工和初期支护... 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采用Ansys10.0版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洞室超挖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超挖位置、超挖深度、超挖数量等对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超挖部位应力集中数值解及塑性区产生的影响范围,为地下工程掘进施工和初期支护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超挖 非线性有限元 围岩稳定性 塑性区 位移
下载PDF
富水顶板大变形破坏特征及分区动态支护技术研究
17
作者 任建慧 杨森 +3 位作者 李宣良 姚士茂 宋小飞 刘耀辉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1期152-159,共8页
富水顶板对回采巷道开挖及服务期间均具有较强影响,巷道顶板吸水或失水过程都将弱化其完整性,造成巷道发生大变形,影响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以布尔台煤矿22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探测、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方法明确了不... 富水顶板对回采巷道开挖及服务期间均具有较强影响,巷道顶板吸水或失水过程都将弱化其完整性,造成巷道发生大变形,影响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以布尔台煤矿22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探测、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方法明确了不同区段巷道塑性区分布特征,认为无支护条件下含水区段塑性区发育范围约为5 m,明显大于正常区段塑性区范围2 m,且塑性区均呈明显非对称分布形态,同时提高支护强度可显著控制含水巷道塑性区半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顶板富水区段巷道进行“锚索+钢带”补强支护的分区动态支护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实践,围岩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顶板 塑性区分布形态 矿压显现特征 分区动态支护技术 工业性实践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的采厚效应
18
作者 赵洁心 尤孝娟 鲍明学 《煤》 2015年第10期9-11,共3页
为了确定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与采厚的关系,以某矿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不同采厚下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发生初次来压时覆岩垮落特征、塑性区及主应力场分布范围。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采高增加,工作面初次垮落... 为了确定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与采厚的关系,以某矿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数值模拟不同采厚下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发生初次来压时覆岩垮落特征、塑性区及主应力场分布范围。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采高增加,工作面初次垮落步距增大、覆岩垮落高度增加,塑性区及主应力场分布范围变大,同时为合理开采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覆岩移动 数值模拟 塑性区
下载PDF
深井软岩巷道预留刚隙柔层厚度的确定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冲 徐金海 +1 位作者 李明 李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510,共6页
针对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提出了预留刚隙柔层的厚度就是巷道围岩出现松动破坏前的塑性区径向位移.采用Bonaitin-Thomson模型对分区的巷道围岩进行了力学分析,推导出黏弹性区、稳定塑性区的径向位移计算式,并讨论了影响预... 针对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提出了预留刚隙柔层的厚度就是巷道围岩出现松动破坏前的塑性区径向位移.采用Bonaitin-Thomson模型对分区的巷道围岩进行了力学分析,推导出黏弹性区、稳定塑性区的径向位移计算式,并讨论了影响预留刚隙柔层厚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巷道围岩位移与时间有关,且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并最终趋于一稳定值.预留刚隙柔层厚度随巷道半径和原岩应力的增大而加大,随一次支护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受一次支护强度的影响较小.曲江矿运输大巷预留刚隙柔层37 cm,使巷道围岩充分释放变形能的同时又不损害围岩自身的支撑能力,二次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软岩巷道 预留刚隙柔层 稳定塑性区
原文传递
超长工作面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哲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在超长工作面综放开采过程中,由于工作面长度增加使采场倾向各部的矿压显现规律存在差异,以平朔井工一矿191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弹塑性理论和数值模拟对超长工作面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工作面超前支承... 在超长工作面综放开采过程中,由于工作面长度增加使采场倾向各部的矿压显现规律存在差异,以平朔井工一矿191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弹塑性理论和数值模拟对超长工作面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为18.7 MPa,峰值距煤壁距离为16 m;模拟结果工作面倾向上部、中部、下部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强度分别为18.32、18.64、17.81 MPa,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其影响范围分别为70~95 m、75~100 m、67~93 m;同时根据采场基本顶塑性区破坏范围及形式和现场实测数据,确定了顶板初次来压步距范围及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超前支承压力 矿压显现 塑性区 综放开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