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 被引量:23
1
作者 许江 王维忠 +1 位作者 杨秀贵 王鸿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0-62,共3页
通过对细粒砂岩在不同位移速率、不同载荷水平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的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相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且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次循环起几乎不发生变化。... 通过对细粒砂岩在不同位移速率、不同载荷水平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的演化规律的实验研究发现,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相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且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次循环起几乎不发生变化。同时还发现,从第2次循环起,每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产生的残余位移量也几乎接近于零。另外,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还发现,随着位移速率的增大,载荷-位移曲线的斜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载荷水平的提高,第1次循环加、卸载完成后所残余的位移量将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载荷 变形特性 塑性滞回环 细粒砂岩
下载PDF
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砂岩变形损伤的能量演化规律 被引量:25
2
作者 许江 张媛 +1 位作者 杨红伟 汪金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砂岩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损伤过程,并探讨在这一变形损伤过程中的能量吸收与释放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个循环过程中岩石的滞回曲线分为4个阶段,同时单个循环过程中能量吸收与释放也分为4个阶段。在加载...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砂岩在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损伤过程,并探讨在这一变形损伤过程中的能量吸收与释放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个循环过程中岩石的滞回曲线分为4个阶段,同时单个循环过程中能量吸收与释放也分为4个阶段。在加载段,单位体积吸收能和单位体积释放能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趋向于稳定,孔隙水压力循环下限值越大,单位体积吸收能和单位体积释放能均越大;能量吸收与释放分界点对应的轴向有效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卸载段,单位体积释放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体积吸收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孔隙水压力循环下限值越大,单位体积吸收能越小;能量吸收和释放分界点对应的轴向有效应力随着循环次数变化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单位体积塑性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即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岩石在单个循环孔隙水压力后的损伤变形逐渐减小;在循环初期阶段,孔隙水压力循环上限值相同的情况下,下限值越大,单位体积塑性能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循环荷载 孔隙水压力 滞回曲线 能量吸收与释放 单位体积塑性能
下载PDF
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塑性滞回环的演化规律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鸿 许江 杨秀贵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2,共3页
通过对循环载荷条件下细粒砂岩在不同载荷水平、不同位移速率时的变形特性及其塑性滞回环演化规律的分析发现:1)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的加、卸载曲线不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循环起将趋于稳定;2)不同载荷水平... 通过对循环载荷条件下细粒砂岩在不同载荷水平、不同位移速率时的变形特性及其塑性滞回环演化规律的分析发现:1)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的加、卸载曲线不重合,将形成一封闭的塑性滞回环,该塑性滞回环从第2循环起将趋于稳定;2)不同载荷水平和不同位移速率下第1循环时的各拟合参数值与第2循环相比存在有较大变化,但从第2循环曲线起,各拟合参数均将逐渐趋于恒定;3)随着位移速率和载荷水平的变化,其拟合参数将随之而发生变化;4)在相同位移速率和相同载荷水平条件下,同一次循环时岩石变形曲线的加载段与卸载段的相应拟合参数值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载荷 塑性滞回环 细粒砂岩
下载PDF
负压吸引套扎法治疗内痔 被引量:5
4
作者 龚连生 张阳德 刘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6,共2页
该科使用负压吸引套扎法治疗Ⅱ期以上内痔186例,疗效好,并发症少。对负压吸引套扎法治疗内痔的操作要领。
关键词 痔疮 胶圈套扎 负压吸引 治疗
下载PDF
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砂岩变形滞回环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成杰 徐颖 +2 位作者 娄培杰 冯明明 郑志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9-143,共5页
通过对砂岩试件等荷载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了砂岩试件的变形特性及塑性滞回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加载终点与卸载终点应变值均随着循环数有所增加,每一次循环均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四次循环新产生的塑性变形远小于初始循环,且随着... 通过对砂岩试件等荷载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了砂岩试件的变形特性及塑性滞回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加载终点与卸载终点应变值均随着循环数有所增加,每一次循环均产生了一定的塑性变形,后四次循环新产生的塑性变形远小于初始循环,且随着循环数增加变形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最终试件被逐步压实,呈现出应变硬化现象。依据滞回环位置指标,发现塑性滞回环随着循环数增加逐渐右移,滞回环面积大小与应变值相关,循环加卸载终点的应变值越大,滞回环面积则越大,滞回环面积随循环数增加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应变硬化 塑性滞回环 位置指标
下载PDF
基于Jiles-Atherton理论的铁磁材料塑性变形磁化模型修正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清友 罗旭 +2 位作者 朱海燕 韩一维 刘建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6-295,共10页
Jiles-Atherton(J-A)模型在磁化建模领域应用广泛,但不同文献给出的J-A模型并不一致,致使采用不同表达式建立的塑性变形磁化模型存在多种版本,其正确性难以甄别.通过对无磁滞磁化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等效磁场强度方程的梳理与比较,发... Jiles-Atherton(J-A)模型在磁化建模领域应用广泛,但不同文献给出的J-A模型并不一致,致使采用不同表达式建立的塑性变形磁化模型存在多种版本,其正确性难以甄别.通过对无磁滞磁化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等效磁场强度方程的梳理与比较,发现原有模型中存在将磁化强度和无磁滞磁化强度混用、将不可逆磁化能量等效于全部的磁化能量、等效磁场强度中应力磁化项界定不清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方程进行了修正,推导了基于J-A模型的塑性变形磁化修正模型.将修正模型计算结果与原模型计算结果、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原有计算模型相比,修正模型计算结果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随塑性变形增加而减小,矫顽力随塑性变形增大而增大,达到饱和磁化强度时的外磁场强度随塑性变形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有所减弱,更符合试验结果,可更准确地反映塑性变形对材料磁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les-Atherton理论 磁滞回线 塑性变形磁化模型 力磁耦合
下载PDF
塑料埋地排水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玉川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15,共11页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塑料埋地排水管的性能、种类、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和相关理论 ,分析了我国塑料埋地排水管的应用现状 。
关键词 塑料埋地排水管 环刚度 双壁波纹管 中国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塑料管环刚度计算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祖贵 张松 +1 位作者 叶久洲 汤东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1,共4页
根据塑料管材环刚度计算公式绘编成计算图 ,该图显示出塑料管材的固有特性。
关键词 塑料管材 环刚度 计算图
下载PDF
注塑制品重量的闭环控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利霞 申长雨 张勤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72,共6页
基于注塑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注塑工艺特性、熔体在模腔中的状态及制品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制品质量控制环和工艺控制环串联的制品质量闭环控制理论。以该控制理论为基础,应用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策略,建立了注塑制品重量控制的理论和... 基于注塑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注塑工艺特性、熔体在模腔中的状态及制品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制品质量控制环和工艺控制环串联的制品质量闭环控制理论。以该控制理论为基础,应用神经网络内模控制策略,建立了注塑制品重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并设计了制品质量控制器和工艺控制器。根据上述理论,基于注塑数值模拟技术,在Matlab平台上开发了注塑制品质量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制品质量闭环控制仿真。对一工业产品重量的控制表明制品质量控制环和工艺控制环串联的制品质量闭环控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闭环控制 神经网络 重量控制
下载PDF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温州结构性软黏土的应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49
10
作者 郭林 蔡袁强 +1 位作者 王军 谷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49-2254,共6页
针对软黏土存在的结构性特征,在不同围压下对天然温州软黏土进行了不排水静剪和大数目(50000次)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结构性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性软黏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特性。研究表明:围压较低时,土体的结... 针对软黏土存在的结构性特征,在不同围压下对天然温州软黏土进行了不排水静剪和大数目(50000次)循环加载试验,研究了结构性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性软黏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特性。研究表明:围压较低时,土体的结构性在固结过程中没有或很少被破坏,软黏土表现为较高的归一化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归一化强度逐渐降低;当围压高于土体屈服压力时,土体结构性在固结过程中被完全破坏,此时土体的归一化强度达到稳定值,与重塑土强度相同。这种特性使得软黏土在循环加载试验中,即使在相同动应力比(qd/p0=0.45)下,不同围压下的应变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种区别表现在应力-应变滞回曲线、回弹特性和累积塑性应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结构性 应力-应变滞回曲线 回弹特性 累积塑性应变
下载PDF
塑料管材环刚度计算图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祖贵 张松 +1 位作者 叶久洲 汤东林 《化学建材》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7,共3页
根据塑料管材环刚度计算公式绘编成计算图,该图显示出塑料管材的固有特性。使用该图不仅准确,而且直观,尤其方便,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塑料管材 环刚度 计算图 公式
下载PDF
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艳霞 费晨超 +1 位作者 宁广 李振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1-110,共10页
针对提出的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ABAQUS软件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与刚接框架及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的楼层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残余位移角、等效塑性应变以... 针对提出的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ABAQUS软件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与刚接框架及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的楼层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残余位移角、等效塑性应变以及结构耗能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8度多遇、设防地震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在8度罕遇地震时结构主要依靠阻尼耗能和摩擦阻尼器耗能,非弹性耗能相对较少,减少了主体结构的塑性发展和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恢复结构功能的能力。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层间位移角控制和减少主体结构塑性性能方面优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 预应力钢框架 动力弹塑性分析 双旗帜滞回模型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RC梁集中塑性铰模型参数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韩小雷 冯润平 +1 位作者 季静 吴梓楠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169,共10页
集中塑性铰模型常被用于基于构件的结构弹塑性分析,计算精度依赖于模型参数的选取,但经验公式难以表征构件受力特性与模型参数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该研究收集低周往复加载RC梁试验数据。建立构件试验数据库,采用捏拢型(pinch Ibarra-Medi... 集中塑性铰模型常被用于基于构件的结构弹塑性分析,计算精度依赖于模型参数的选取,但经验公式难以表征构件受力特性与模型参数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该研究收集低周往复加载RC梁试验数据。建立构件试验数据库,采用捏拢型(pinch Ibarra-Medina-Krawinkler,Pinch-IMK)本构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RC梁构件集中塑性铰模型参数预测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对三折线骨架特征点参数、本构滞回参数进行参数辨识,得到182组骨架特征点参数数据和91组滞回参数数据;以构件特征参数为输入,以骨架特征点参数、滞回参数为输出,建立Pinch-IMK集中塑性铰RC梁构件参数深度学习预测模型HDLM。将HDLM预测骨架特征点参数与截面分析及现有经验公式等方法的计算结果作对比,可见HDLM预测结果有更高的精度;将基于HDLM预测参数计算的滞回曲线与基于经验公式的IMK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见HDLM预测滞回曲线更为准确,能够较好地表现RC梁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捏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梁 集中塑性铰模型 深度学习 滞回曲线 骨架曲线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岩石浆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家平 彭秋凡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57,共4页
为研究循环加卸载下岩石浆体力学特性,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岩石浆体进行恒定围压下的循环加卸载轴压的岩石力学试验,对岩石浆体的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浆体随着下一级加载轴压的提高,塑性滞回环面积增加;... 为研究循环加卸载下岩石浆体力学特性,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岩石浆体进行恒定围压下的循环加卸载轴压的岩石力学试验,对岩石浆体的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浆体随着下一级加载轴压的提高,塑性滞回环面积增加;低应力状态下的循环会使岩石浆体更加致密,岩石浆体在加卸载下的强度高于常规三轴,超过临界强度时就会发生破坏,强度随岩石粒径增加而降低;在循环加卸载下,岩石浆体以剪切破坏为主,低围压和粗粒径更易形成明显的剪切带。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增高锚杆预应力和增强注浆效果的软岩注浆加固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岩石浆体 塑性滞回环 剪切破坏 岩石粒径
下载PDF
基于FluidSIM-Hydraulic的注塑机液压回路控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金玲 周钦河 黄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103,106,共4页
基于FluidSIM-Hydraulic软件对注塑机液压回路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介绍了注塑机的结构原理,并优化设计了液压回路及电气控制系统,通过二者有效的结合成功地将模拟仿真后的模型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FluidSIM-Hydraulic 软件 注塑机 液压回路 仿真 电气控制
下载PDF
基于环管实验的膏体流变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少勇 吴爱祥 +1 位作者 阮竹恩 陈顺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19-2525,共7页
为研究膏体的流变特性与影响因素,自主设计研发小型膏体环管实验平台,测试不同工况条件下膏体管道输送的τw-dv/dr流动曲线,并采用Hershel-Bulkey模型(简称H-B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膏体管道输送的流变参数,分析水泥掺量、尾砂颗粒粒... 为研究膏体的流变特性与影响因素,自主设计研发小型膏体环管实验平台,测试不同工况条件下膏体管道输送的τw-dv/dr流动曲线,并采用Hershel-Bulkey模型(简称H-B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膏体管道输送的流变参数,分析水泥掺量、尾砂颗粒粒径及料浆质量分数对膏体屈服应力τ0、塑性黏度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膏体流变模型属于n<1,τ0>0屈服伪塑性体,用H-B模型描述更为精确,其屈服应力τ0和塑性黏度μ都随着膏体料浆的质量分数增加呈指数增加,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膏体料浆质量分数一定的情况下,构成膏体的尾砂粒径越细,屈服应力越大,与尾砂的比表面积呈幂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管实验 膏体 流变特性 屈服伪塑性体
下载PDF
SANTONI全成形无缝内衣机LVDT参数值对织物部分结构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东伟 徐英莲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研究SANTONI全成形无缝内衣机LVDT参数值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在不同的LVDT参数设置值条件下,由18.2tex(32s)棉纱和氨纶包覆纱编织的一系列平纹添纱针织面料的线圈长度、线圈密度、塑性形变率等基本性能参数,系统研究Position值(... 为了研究SANTONI全成形无缝内衣机LVDT参数值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在不同的LVDT参数设置值条件下,由18.2tex(32s)棉纱和氨纶包覆纱编织的一系列平纹添纱针织面料的线圈长度、线圈密度、塑性形变率等基本性能参数,系统研究Position值(密度调节值)与织物的性能参数之间关系;建立Position值与线圈长度之间的数学关系,确定机器顺利编织的Position取值范围,为产品设计提供基础数据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DT 线圈长度 SANTONI无缝内衣圆机 织物线圈密度 塑性形变率
下载PDF
薄膜主动预拉伸机构闭环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立胜 王拥军 刘心孔 《轻工机械》 CAS 2009年第4期66-68,72,共4页
薄膜主动预拉伸机构,主要由大胶辊、小胶辊、压辊、张紧辊、摆臂、导向辊、弹簧、差动变压器以及两级传动系统组成。该机构采用主动拉伸方式,设计了差动变压器、摆臂、拉簧组成的张紧力速差信号的监测环节,使出膜速度与缠绕速度相等,增... 薄膜主动预拉伸机构,主要由大胶辊、小胶辊、压辊、张紧辊、摆臂、导向辊、弹簧、差动变压器以及两级传动系统组成。该机构采用主动拉伸方式,设计了差动变压器、摆臂、拉簧组成的张紧力速差信号的监测环节,使出膜速度与缠绕速度相等,增加压辊作用,从而实现薄膜的主动拉伸。调速系统采用的是闭环PWM型变频调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拉伸机构 闭环控制 变频调速
下载PDF
用旋转叶片式流变仪测定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健中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本文采用了旋转叶片式流变仪(SJL-2型)测定了混凝上的材料组成等对新拌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在剪切作用下新拌混凝土的结构破坏与滞后圈的形式。此外,还研究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参数与坍落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泵送混凝土的流变学特性。
关键词 旋转叶片式 流变仪 新拌混凝土
下载PDF
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附2100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勇 戴睿武 田伏洲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总结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在肝胆管结石中应用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100例肝胆管结石施行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均施行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其中肝门整形病灶切除术871例(41.5%)。全组... 目的总结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在肝胆管结石中应用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100例肝胆管结石施行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均施行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其中肝门整形病灶切除术871例(41.5%)。全组患者发生出血、漏胆和感染并发症共51例(2.4%),死亡6例(0.3%),术后结石复发485例(23.1%)。结论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基础。术中尽可能切除病灶,对狭窄的肝门部和二级胆管开口整形,皮下预留盲襻为结石复发做准备,以及充分发挥胆管镜的作用,将使治疗更加完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 病灶切除 肝门整形 胆管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