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Patterns and Benefit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Rural Areas in the Loess Plateau——A Case Study of Yuanzhou District of Ningxia
1
作者 Xiaoyi SUN Yong XU Qing T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10期59-65,共7页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s one of hotspots in research on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 Based 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and the field survey of Yuanzhou District in ...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s one of hotspots in research on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China. Based 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and the field survey of Yuanzhou District in the Loess Plateau,the primary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rural areas in the Loess Plateau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subjects of cultivated l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ses of a peasant household,the benefit of various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was analyzed,and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had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Loess Plateau,and 42. 5% of the investigated peasant households took part in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he benefit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was obvious after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The pattern driven by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creased farmers' income most obviously,and the annual family earnings per peasant household reached 12072. 99 yuan / a.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conducted by peasant households spontaneously were very remarkable. The pattern led by leading enterprises promoted the large-scale oper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greatly,but its benefit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was limite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the pattern guided by the government was the most balanced. Geographic environment had decisive influences on the choose of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in the Loess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Cultivated land transfer PATTERNS BENEFIT Yuanzhou district of Ningxia
下载PDF
西藏高原零碳太阳能区域供暖新模式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加平 王登甲 +2 位作者 焦青太 刘艳峰 曲磊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西藏高原冬季寒冷漫长,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近乎为零,建筑供暖挑战极大。然而,当地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具备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零碳供暖的先决条件。针对西藏高原“绿洲型”县城和乡镇,对“规模化太阳能集热+大型水体蓄热+建筑... 西藏高原冬季寒冷漫长,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近乎为零,建筑供暖挑战极大。然而,当地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具备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零碳供暖的先决条件。针对西藏高原“绿洲型”县城和乡镇,对“规模化太阳能集热+大型水体蓄热+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南北分环独立供暖”全链条零碳太阳能区域供暖模式进行了探索,阐述了规模化太阳能集热技术与产品、大型蓄热水体容量配置与高效蓄取热技术、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设计方法、南北分环双独立供暖新系统等成套关键支撑技术与方法,并介绍了供暖新模式在西藏高原的工程实践经验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太阳能 区域供暖 零碳 模式体系
下载PDF
泰国暖颂钾盐矿床粗粒岩盐沉积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龙 秦占杰 +7 位作者 石国成 李庆宽 朱登贤 李强 都永生 袁秦 张西营 山发寿 《盐湖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老挝-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床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粗粒岩盐在该钾盐矿床中普遍发育,其对水成盐转化、水体掺杂过程、钾盐富集演化等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然而,关于其成因至今仍未有详细报道。利用岩石学、显微岩相学和沉积学... 老挝-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床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粗粒岩盐在该钾盐矿床中普遍发育,其对水成盐转化、水体掺杂过程、钾盐富集演化等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然而,关于其成因至今仍未有详细报道。利用岩石学、显微岩相学和沉积学方法对呵叻高原西南部暖颂县钾盐矿床钻孔岩芯第一沉积旋回粗粒岩盐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粗粒岩盐主要有3种成因,浅水环境中蒸发浓缩阶段原生生长,浅水环境中干盐湖阶段胶结生长,埋藏环境中孔隙卤水重结晶生长;(2)根据粗粒岩盐的成因、沉积规律和钻孔岩性特征可将马哈萨拉堪组下盐层沉积演化划为5个沉积阶段:岩盐沉积稳定阶段、岩盐沉积过渡阶段、光卤石沉积初期阶段、光卤石沉积稳定阶段和次生岩盐沉积阶段;(3)研究区钾盐矿床整体的沉积环境为浅水。粗粒岩盐在矿层中的赋存特征、成因以及与其它岩相的组合特征共同表明了钾盐在沉积过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淡水稀释和埋藏后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岩盐 岩相学 钾盐 暖颂 呵叻高原
下载PDF
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彩霞 杨勤科 段建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09-1014,共6页
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正确计算坡度坡向、提取流域地形特征、进行水文分析的前提。本文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例,基于大比例尺(1:10000)数字化地形图和专业化DEM插值软件ANUDEM,探讨了ANUDEM在应用中的几个重... 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正确计算坡度坡向、提取流域地形特征、进行水文分析的前提。本文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例,基于大比例尺(1:10000)数字化地形图和专业化DEM插值软件ANUDEM,探讨了ANUDEM在应用中的几个重要参数的取值,建立厂高分辨率DEM,并对拟合DEM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最佳分辨率为等高线间距的一半,一般为5m或2.5m,第二糙度系数为0.8,计算迭代次数为20~30次。ANUDEM建立的DEM表面光滑,回放等高线与原等高线符合度高,能真实地表现地形起伏,由其提取的水系与流域沟谷完全吻合且连续完整,适宜水文分析,是一种建立高质量DEM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ANUDEM 参数率定 质量评价 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昆明市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邱俊 张茂镕 +3 位作者 龚鹤琴 鄢志梅 李云涛 杨昭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了解昆明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 ,以指导开展COPD预防控制工作。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 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5 791人 ,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 ,了解居民COPD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情... 目的 了解昆明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 ,以指导开展COPD预防控制工作。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 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5 791人 ,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 ,了解居民COPD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情况等。 结果 调查人群COPD患病率为 2 .0 0 % ,其中 ,男性患病率为 2 .74% ,女性患病率为1.45 %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而且城市居民COPD患病率远高于郊县城镇居民 ;吸烟、饮酒、超重肥胖、年龄等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有必要在社区卫生和保健工作中重新重视COPD预防控制 ,避免和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预防控制COP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平山造地工程环境效应浅析——以延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茂省 谭新平 +3 位作者 董英 孙萍萍 董鹏伟 卢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9-1421,共13页
黄土高原地区平山、填沟、造地、建城工程备受各界关注,大规模改造黄土沟壑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会引起哪些环境效应成为讨论的热点.以延安新区北区为例,通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监测、模拟等手段,从地质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 黄土高原地区平山、填沟、造地、建城工程备受各界关注,大规模改造黄土沟壑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会引起哪些环境效应成为讨论的热点.以延安新区北区为例,通过地质调查、地面物探、监测、模拟等手段,从地质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社会经济与人文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全球城镇化、后现代城市兴起视角下如何看待平山造地工程.研究表明,适度的、严控质量的平山造地建城工程总体上拓展了建设空间,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基本社会服务,有利于城市治理和发展.同时指出,平山造地改变了国土空间结构及其利用模式,对沿沟峁居住的窑洞文化、黄土山水文化特征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区北区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面对新塑造的巨型岩土工程体也应居安思危,科学应对,对改造后的场地要分类有序建设,并加强监测;按照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原则,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做到新城老城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造地 环境效应 监测预警 黄土高原 延安新区
下载PDF
高原地区股骨颈骨折212例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江涛 李秋明 +1 位作者 王云兵 马国治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39-340,共2页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损伤,治疗方法很多。由于我院地处海拔2808m的青藏高原,是进藏物质、人员转运枢纽,道路交通及工伤事故多,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212例,以青壮年为主,根据患者伤情、骨折分型并结合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损伤,治疗方法很多。由于我院地处海拔2808m的青藏高原,是进藏物质、人员转运枢纽,道路交通及工伤事故多,自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212例,以青壮年为主,根据患者伤情、骨折分型并结合高原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高原地区
下载PDF
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次区域反向演变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毅荣 张存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6-190,共5页
对黄土高原1961~2000年近40a气候生产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南北部有反向变化趋势,其演变过程在1984年明显转变,南部转向降低、北部升高;东西变化过程在1982年存在变点,有东部减少、西部增多的趋势;生产力在时间... 对黄土高原1961~2000年近40a气候生产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南北部有反向变化趋势,其演变过程在1984年明显转变,南部转向降低、北部升高;东西变化过程在1982年存在变点,有东部减少、西部增多的趋势;生产力在时间演变中以2~4a和8a左右的年际振荡为主,4a左右的振荡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生产力 次区域 反向演变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与(超)大型矿集区的形成:科学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5
9
作者 顾雪祥 唐菊兴 +2 位作者 王成善 陆彦 王乾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49,共6页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中国唯一的一块具有世界规模级的成矿富集区 ,迄今所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在时间抑或空间上均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反映了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青藏高原周边及内部岩石圈...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中国唯一的一块具有世界规模级的成矿富集区 ,迄今所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在时间抑或空间上均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反映了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的青藏高原周边及内部岩石圈薄弱地带的壳幔置换过程、层圈交换作用、流体活动及其地球化学分馏过程 ,是控制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成矿大陆动力学研究是阐明该区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进一步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 (矿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 矿集区 青藏高原 成矿作用 矿产资源 流体作用
下载PDF
西藏高原灌区氮素迁移转化特性及模拟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玉庆 张存 +1 位作者 张文贤 冯晓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5-755,共11页
针对西藏高原灌区的水文和氮素迁移转化特性,于2014年和2015年青稞种植期在西藏林芝市丹娘灌区测定了土壤-松散岩体介质中径向渗流和地表排水过程中的流量、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变化过程。发展了分段连续演算方法描述径向通量过程,基于集... 针对西藏高原灌区的水文和氮素迁移转化特性,于2014年和2015年青稞种植期在西藏林芝市丹娘灌区测定了土壤-松散岩体介质中径向渗流和地表排水过程中的流量、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变化过程。发展了分段连续演算方法描述径向通量过程,基于集总式一阶动力学方法计算径向渗流及排水过程中氮素的转化过程,构建了西藏高原灌区水文及氮素迁移转化模型。结果表明:灌区径向通量分别占降雨量和灌水量的26.2%和40.9%。进入排水沟的NH+4-N和NO-3-N通量分别占深层渗漏量的20.2%和25.1%。流量、NH+4-N和NO-3-N浓度模拟结果的系统偏差、Nash-Sutcliffe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和累积偏差分别为0.043、0.694、0.081和0.242,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模拟了西藏高原灌区水文及氮素的迁移、转化和入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灌区 农田氮素 通量叠加 径向渗流过程
下载PDF
黄土高原城市化过程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啸 甘枝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由此带来的城市水土流失的新形式和其危害.提出在黄土高原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积极应对城市化过程造成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市建设中要建成新的城市功能和体系,要将生活污水、工业污... 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由此带来的城市水土流失的新形式和其危害.提出在黄土高原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积极应对城市化过程造成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市建设中要建成新的城市功能和体系,要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排沙分为3大系统,设立环城防护林带,兴建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并要完善城市水土保持执法体系,以法规制度来监管防治城市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城市化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源 城市功能区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地区区域化探扫面试点测量及其外围找矿前景地球化学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少平 刘华忠 +3 位作者 刘应汉 张学君 张华 孔牧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选择地处羌塘高原腹地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核心区段的多不杂地区,开展了区域化探扫面试点测量。水系沉积物不同采样粒级成果对比研究表明,-10^+40目是该区的最佳采样粒级;抽稀试验研究表明,1个点/4 km^2的采样密度对于找寻大型以... 选择地处羌塘高原腹地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核心区段的多不杂地区,开展了区域化探扫面试点测量。水系沉积物不同采样粒级成果对比研究表明,-10^+40目是该区的最佳采样粒级;抽稀试验研究表明,1个点/4 km^2的采样密度对于找寻大型以上矿床是有效的。根据-10^+40目水系沉积物试点测量结果,预测在多不杂矿区外围具有找到大型以上规模铜矿床的潜力,特别是在荣那沟上游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多不杂铜矿区 区域化探扫面 试点测量 找矿前景预测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的发展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晗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382-387,共6页
由一些概念,阐述了黄土高原植被发展的特点及其背景条件和依据。表明植被建设是植被发 展的前提,它其实和生态修复是一致的。植被建设具有多种环节,需要既突出植被的个性,又要强调 植被的整体性。在大面积的植被建设中,自然植被是基础,... 由一些概念,阐述了黄土高原植被发展的特点及其背景条件和依据。表明植被建设是植被发 展的前提,它其实和生态修复是一致的。植被建设具有多种环节,需要既突出植被的个性,又要强调 植被的整体性。在大面积的植被建设中,自然植被是基础,而人工植被是对它的补充、改良或完善,适 当而合理的配置是允许的。以农田为代表的人工植被有其正面积极意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以及 生态型植被和经济型植被,并非非此即彼,它们之间的中间类型植被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植被建设 最终是要形成生态型植被为框架的景观格局。农区应当是人类生产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黄土高 原山区及城镇、工矿相比,农区是植被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建设 发展 特点 区域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法的昆明五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白光顺 杨雪梅 +5 位作者 朱杰勇 张世涛 祝传兵 康晓波 孙滨 周琰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适合云南高原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论文选择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典型研究区,选择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构造线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坡面曲...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适合云南高原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论文选择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典型研究区,选择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构造线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坡面曲率、距公路线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因素,应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证据权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因素各分级(分类)综合证据权重的近似学生化检验(Student-T)优化了各因素的分级(分类)方案。采用文中所构建模型评价得出的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89.9%和9.1%的地灾点落入高和中易发区,对比分析显示建模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吻合度高,较好地揭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可为昆明市五华区及云南高原其它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高原低山丘陵区 证据权法 昆明市五华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模式及效益分析——以宁夏原州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晓一 徐勇 汤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31,共7页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测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并对耕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前耕地流转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迅速,有42.5%的农户参与了耕地流转,耕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合作社带动模式的农户增收效益最明显,农户家庭收益达12 072.99元;农户自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极大促进了耕地规模经营但农民增收效益有限,而政府引导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为均衡。地理环境对黄土高原地区耕地流转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耕地流转 模式 效益 宁夏原州区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热构造演化历史——来自磷灰石(U-Th)/He的证据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欢欢 宋扬 +3 位作者 DILLES John H SOUSA Francis DANI?íK Martin 杨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7-878,共12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西藏最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集区。多龙矿集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成矿后的埋藏-剥蚀历史对矿体的保存至关重要。本文运用磷灰石(U-Th)/He数据对多龙矿集区的低温热年代学进行研究。磷灰石(U-Th)/H...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西藏最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集区。多龙矿集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成矿后的埋藏-剥蚀历史对矿体的保存至关重要。本文运用磷灰石(U-Th)/He数据对多龙矿集区的低温热年代学进行研究。磷灰石(U-Th)/He年龄平均值分布在85. 1±4. 0Ma到37. 9±2. 5Ma,记录了晚白垩世到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的热-构造事件。热历史模拟显示,多龙矿集区主要经历4次冷却事件:Ⅰ) 100~75Ma,冷却速率约为4℃/Myr,剥速率约为0. 16km/Myr,与班公湖-怒江洋的闭合以及拉萨-羌塘地块的碰撞事件有关;Ⅱ) 75~45Ma,冷却速率约为0. 3℃/Myr,剥蚀速率约为0. 01km/Myr,与拉萨-羌塘地块的继续碰撞事件以及由碰撞作用引起的逆冲推覆构造事件有关;Ⅲ) 45~30Ma,冷却速率约为2℃/Myr,剥蚀速率约为0. 08km/Myr,与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抬升事件有关;Ⅳ) 30Ma至今,冷却速率约为1℃/Myr,剥蚀速率约为0. 04km/Myr,与渐新世以来印度-欧亚大陆的持续碰撞作用以及渐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发育的频繁构造事件有关。多龙矿集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形成后在强烈的隆升-剥蚀的环境下保存下来,得益于早白垩世美日切错组火山岩的覆盖,由拉萨-羌塘地块碰撞作用引起的逆冲推覆构造引起的上部地层加厚,以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事件在多龙矿集区产生的相对较弱的破坏效应。拉萨-羌塘地块碰撞作用引起的地层加厚对多龙矿集区矿床起主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地块 多龙矿集区 热-构造历史 磷灰石(U-Th)/He
下载PDF
光面爆破技术在某高原洞库施工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秀地 郑颖人 姚忠国 《地下空间》 CSCD 2001年第3期225-228,共4页
某高原洞库开挖工程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爆破器材的限制 ,对光面爆破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从工程施工的具体条件出发 ,通过合理优化爆破方案、综合运用爆破技术 ,并严格要求施工质量 ,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爆破效果。
关键词 高原地区 洞库 工程施工 光面爆破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第四纪环境与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盛海洋 樊万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论述了第四纪不同的地质阶段黄土高原的变迁,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因素,土壤侵蚀的类型及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最后提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第四纪环境 地壳运动 区域分异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云贵高原土地利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楼惠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分析了云贵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其主要土地类型以及各亚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云贵高原地区 土地利用 分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2
20
作者 龙婷 王健铭 +3 位作者 李景文 冯益民 吴波 卢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24,共8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38个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CA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38个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CA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记录植物12科29属36种,以藜科、柽柳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红砂分布频率最大,该地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为灌木和草本;2)该区域不同优势群落外貌特征不同,在植株密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植被盖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明显差异;3)经过CCA分析,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影响该区域植物物种分布;4)该地区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共同影响,三者的解释率达到51.68%,其中土壤因子的单独解释率最高,达到25.36%,剩余48.91%未解释部分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该区域植物群落结构。总而言之,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水平低,群落结构简单,其植物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戈壁区 植物群落 环境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