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for a Vortex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June 2008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论 张人禾 温敏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97-808,共12页
Based on the final analyses data (FNL) of the 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 of the NCEP and the obser- vational radiosonde data,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an eastward-moving low-level vortex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Based on the final analyses data (FNL) of the 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 of the NCEP and the obser- vational radiosonde data,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an eastward-moving low-level vortex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June 2008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vortex was related to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northwesterly over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westerly zone and the southerly from the Bay of Bengal at 500 hPa, and also to the divergence associated with the entrance re- gion of the upper westerly jet at 200 hPa. Their dynamic effects were favorable for ascending motion and forming the vortex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Q1) is discussed based on a transformed potential vorticity (PV) tendency equation. By calculating the PV budgets, we showed that Q1 had a great inffuence on the intensity and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vortex. In the developing stage of the vortex, the heating of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Q1 was centered to the east of the vortex center at 500 hPa, increasing PV tendency to the east of the vortex. As a result, the vortex strengthened and moved eastward through the verticall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Q1. In the decaying stage, the horizontally uneven heating of Q1 at 500 hPa weakened the vortex through causing the vortex tubes around the vortex to slant and redistributing the vertical vorticity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low-level vortex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PV tendency equation
下载PDF
The response of lake change to climate fluctuation in north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last 30 years 被引量:8
2
作者 边多 边巴次仁 +2 位作者 李林 王伟 扎西央宗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limate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topographic map in 1975, the TM and CBER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aterials from the 1980s to 2005 as well as th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evapo...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limate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topographic map in 1975, the TM and CBER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aterials from the 1980s to 2005 as well as the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rate, maximum depth of snow and the biggest depth of frozen soil in the past 45 years, the water level area of four lakes at the southeast of Nagqu, Tibet including Barn Co, Pung Co, Dung Co and Nuripung Co show a distinct trend of expansion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2005, the water level area of the above four lakes increased by 48.2 km^2, 38.2 km^2, 19.8 km^2 and 26.0 km^2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1975, with the respective increase rate of 25.6%, 28.2%, 16.2% and 37.6%.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rming and humidified climate change in the recent years such as rise of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 of the evaporation rate 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Nagqu Area LAKE water level change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Surface-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using Sentinel-1 data 被引量:2
3
作者 ZhenMing Wu Lin Zhao +6 位作者 Lin Liu Rui Zhu ZeShen Gao YongPing Qiao LiMing Tian HuaYun Zhou MeiZhen Xie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 SAR)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measure surface deform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the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D-In SAR method are not well...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 SAR)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measure surface deform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the accurac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D-In SAR method are not well estimated due to the lack of in-situ validation. In this paper, we mapped the seasonal and long-term displacement of Tanggula(TGL) and Liangdaohe(LDH) permafrost regions with a stack of Sentinel-1 acquisitions using the Small Baseline Subset In SAR(SBAS-In SAR) method. In the TGL region, with its dry soils and sparse vegetation, the In SAR-derived surface-deformation trend was consistent with ground-based leveling results; long-term changes of the active layer showed a settlement rate of around 1 to 3 mm/a due to the melting of ground ice, indicating a degrading permafrost in this area. Around half of the deformation was picked up on monitoring, in contrast with in-situ measurements in LDH, implying that the D-In SAR method remarkably underestimated the surface-deformation. This phenomenon may be induced by the large soil-water content, high vegetation coverage,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factors in this reg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urface deformation could be mapped accurately for a specific region with Sentinel-1 C-band data, such as in the TGL region.Moreover, although the D-In SAR technology provides an efficient solution for broad surface-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 permafrost regions, it shows a poor performance in the region with high soil-water content and dense vegetation co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PERMAFROST SBAS-InSAR levelING Sentinel-1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Greatest lake period” 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7
4
作者 LI Bing-yuan, ZHU Li-p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1期34-42,共9页
The “greatest lake period” means that the lakes are in the stage of their maximum areas. As the paleo lake shorelin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lake basi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lake areas during the “gre... The “greatest lake period” means that the lakes are in the stage of their maximum areas. As the paleo lake shorelin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lake basi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lake areas during the “greatest lake period” may be inferred by the last highest lake shorelines. They are several, even tens times larger than that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tens of lakes on the Plateau, most dating data fell into the range of 40-25 ka BP, some lasted to 20 ka BP. It was corresponded to the stage 3 of marine isotope and interstitial of last glaciation. The occurrence of maximum areas of lakes marked the very humid period on the Plateau and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stronger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a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greatest lake period highest lake levels interstitial of last glaciation paleo-monsoon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QINGHAI LAKE LEVEL DESCENDING AND ARTIFICIAL WATER-CONSUMPTION
5
作者 彭敏 陈桂琛 周立华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5年第1期44-55,共12页
Qinghai Lake is the largest inland lake in China. It is a closed-drainage saline lake located at 3194m above sea level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Qinghai Lake region, about 36°15' -38... Qinghai Lake is the largest inland lake in China. It is a closed-drainage saline lake located at 3194m above sea level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Qinghai Lake region, about 36°15' -38°20' N and 97°50, - 101°20' E,is a closed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human activities LAKE level CHANGE climatic CHANGE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玛不错湖面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建恩 邵兆刚 +5 位作者 张雪锋 余苇 孟庆伟 余佳 王津 朱大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玛不错湖位于印度夏季风和西风影响区内,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年份相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反映了湖面的变化特征,是探究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湖岸堤和湖成阶地沉积物记录了湖面水位变化的历史,可帮助认识区... 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玛不错湖位于印度夏季风和西风影响区内,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年份相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反映了湖面的变化特征,是探究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湖岸堤和湖成阶地沉积物记录了湖面水位变化的历史,可帮助认识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和定量重建湖面波动。本文运用ArcGIS遥感解译、AMS ^( 14)C测年和DEM等方法确定玛不错北岸湖岸堤的高程和湖岸阶地的年代,结合湖成阶地剖面的沉积序列指示的湖面变化过程,重建晚更新世以来玛不错湖面的变化过程。S_(7)-S_(4)湖岸堤阶段,14256~13984 a BP之前,玛不错与其南侧的嘎拉错、多庆错为一体,是一个统一的大湖。S_(7)→S_(4),湖平面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玛不错与多庆错、嘎拉错先后分离形成独立湖泊。S_(4)→S_(3)阶段,湖面逐渐上涨,分离的玛不错与嘎拉错重新连为一体,但这个过程持续时间比较短暂。S_(3)-S_(1)阶段,14256~13984 a BP之后,玛不错成为一个独立的湖泊。S_(3)→S_(1)阶段,湖面整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综合来看,晚更新世以来玛不错湖面经历了高→低→高→低的变化过程,湖面升降变化主要受区域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的控制,反映了印度季风的强弱变化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近十年来遥感解译的湖面变化显示,玛不错2013-2015年期间呈萎缩状态,2016-2018年期间呈扩张状态,反映近年来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气候有向暖湿化发展的趋势。该认识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趋势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玛不错 遥感影像 湖岸堤 湖平面 古环境变化
下载PDF
佳芦河流域设计年径流和设计洪水的广义可加模型
7
作者 莫淑红 杨金来 +2 位作者 梁伟佳 张高锋 吕婧妤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9,共16页
受气象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序列的一致性常遭到破坏,需要直接针对非一致性水文序列进行研究。本文以黄土高原区佳芦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AMLSS),优选气温、降水和库坝控制下的流域... 受气象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序列的一致性常遭到破坏,需要直接针对非一致性水文序列进行研究。本文以黄土高原区佳芦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和年最大洪峰流量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可加模型(GAMLSS),优选气温、降水和库坝控制下的流域有效产流面积作为协变量进行模拟分析,并采用平均设计寿命水平法(ADLL)与等效可靠性法(ER)估算非平稳序列的设计年径流及洪峰流量。结果表明:两个水文序列均具有非一致性,所构建的多协变量年径流模型的低分位数曲线和高分位数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洪峰流量模型整体模拟效果均较好;GAMLSS模型及相应的ADLL和ER方法在特定重现期或概率区间能提供更高精度的洪峰流量及年径流量设计值,且较好地体现了水文序列变化趋势对设计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序列 黄土高原 非一致性 平均设计寿命水平 广义可加模型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藏羊肌纤维类型转化及肉质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吴振岭 周力 +5 位作者 张峰硕 曲杨昂毛 季秋蓉 何婷莉 侯生珍 桂林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0-1220,共11页
选取体重(15.40±0.81)kg相近的2月龄高原型藏羔羊90只,随机将其分为3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各30只,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0.20%(L组)、11.58%(M组)和13.03%(H组)的饲粮,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藏羊肉品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选取体重(15.40±0.81)kg相近的2月龄高原型藏羔羊90只,随机将其分为3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各30只,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0.20%(L组)、11.58%(M组)和13.03%(H组)的饲粮,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藏羊肉品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20%蛋白组中藏羊肌肉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11.58%蛋白组(P<0.05)。M组肌肉弹性显著高于13.03%蛋白组和11.58%蛋白组(P<0.05),11.58%蛋白组肌肉咀嚼性和胶着性显著低于10.20%蛋白组和13.03%蛋白组(P<0.05);13.03%蛋白组中Ⅰ、Ⅱa和Ⅱb型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10.20%蛋白组(P<0.05),11.58%蛋白组中Ⅰ、Ⅱa和Ⅱb型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13.03%蛋白组(P<0.05);11.58%蛋白组氧化型肌纤维数量、面积比例显著高于10.20%蛋白组(P<0.05);10.20%蛋白组MyHCⅠ表达量显著高于11.58%蛋白组与13.03%蛋白组,11.58%组MyHCⅡa表达量显著高于10.20%蛋白组,10.20%蛋白组MyHCⅡb表达量显著高于11.58%蛋白组与13.03%蛋白组(P<0.05)。MyHCⅠ、MyHCⅡa基因表达量与咀嚼性显著负相关(P<0.05)。MyHCⅡ基因表达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显著负相关(P<0.05),与咀嚼性与硬度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本试验中,当饲粮中蛋白水平为11.58%时,可改善藏羊背最长肌肌纤维特性,加强肌纤维从酵解型肌纤维向氧化性转化,提高氧化型面积比例,从而利于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高原型藏羊 抗氧化能力 质构品质 肌纤维类型 MyHCs基因
下载PDF
基于SWOT卫星模拟数据的青藏高原湖泊水位与面积测量精度评估
9
作者 韩潇然 柯樱海 +2 位作者 于金媛 赵孟杰 张国庆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3-834,共12页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山湖泊,其湖泊数量与面积约占我国湖泊的一半。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气候与环境的“指示剂”,在时间序列上监测这些湖泊的水位与水量变化至关重要。2022年12月发射的地表水与海洋地形(SWOT)卫星...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密集分布着众多高山湖泊,其湖泊数量与面积约占我国湖泊的一半。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气候与环境的“指示剂”,在时间序列上监测这些湖泊的水位与水量变化至关重要。2022年12月发射的地表水与海洋地形(SWOT)卫星将以前所未有的高时间分辨率和面状测高模式监测近乎全球的地表水动态。在数据正式向科学界公开前,有必要对SWOT卫星的性能及测量精度进行评估。本文使用SWOT卫星模拟观测生成器,实现了青藏高原部分湖泊水位与面积的模拟观测,并结合水位计数据,对SWOT卫星在时间失真、测高误差和面积误差方面的测量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数据采集间隔的时间失真平均百分比误差小于4.1%,测高误差平均小于3 cm,面积误差小于湖泊面积的7%。该研究的开展为SWOT卫星在青藏高原湖泊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将更好地理解未来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卫星 湖泊水位 湖泊面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班戈错富锂盐湖水位月际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胜群 叶传永 赵元艺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705,共15页
锂在新能源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其需求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其列为关键矿产。西藏盐湖锂资源丰富,水位变化是锂资源动态评价的重要环节,班戈错是典型富锂盐湖,极具代表性。本文以2016—2023年班戈错现场实测水文及气象观测... 锂在新能源领域的独特优势使其需求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其列为关键矿产。西藏盐湖锂资源丰富,水位变化是锂资源动态评价的重要环节,班戈错是典型富锂盐湖,极具代表性。本文以2016—2023年班戈错现场实测水文及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水位月际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以2018年6月、2021年12月为界,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班戈错水位月际变化剧烈,经历下降—上升—下降波动变化过程,且水位上升速度远大于水位下降速度。(2)蒸发量增大是班戈错两次水位波动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蒸发量降低和温度升高是驱动水位波动上升的动力。(3)温度及降水是控制湖泊年内变化的主导因子,且温度主要通过控制蒸发来实现影响。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月际尺度气候变化的盐湖区域响应和班戈错将来开采过程中锂资源保障程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盐湖 水位 月际变化 驱动因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1985—2021年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水文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
11
作者 张嘉琪 张会兰 刘雪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目的]青藏高原的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其扩张或缩减亦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方法]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子区的3个典型湖泊(青海湖、羊卓雍错、乌兰乌拉湖),采用遥感监测手段,研究3个典型湖泊1985—2021年水文... [目的]青藏高原的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其扩张或缩减亦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方法]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子区的3个典型湖泊(青海湖、羊卓雍错、乌兰乌拉湖),采用遥感监测手段,研究3个典型湖泊1985—2021年水文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关键气候因子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冰川和冻土对典型湖泊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青海湖的面积和水位呈显著上升趋势,面积增长238.68 km^(2),水位增长1.32 m,空间上则向东西方向扩张;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呈先波动上升后减少趋势,面积和水位分别减少16.31 km^(2)和3.25 m,在空间上整体由四周向中心的萎缩态势;乌兰乌拉湖面积和水位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增长125.57 km^(2)和8.12 m,扩张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结论]在暖湿化环境下,降水增多和冰川冻土加速融化导致的湖泊扩张是青藏高原最为突出的环境变化特征,其中,降水量变化是影响青海湖和羊湖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且面积变化和降水量具有滞后性;而乌兰乌拉湖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引起冻土的季节融化。探索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变化,对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及地表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 面积变化 水位 冰川冻土
下载PDF
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血脂合适水平的建立
12
作者 钟培英 廖山莹 +2 位作者 高琪 王磊 李广权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建立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合适水平,为该地区藏族成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 目的 建立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合适水平,为该地区藏族成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藏族人群2 262例,其中男1 322例,女940例,20~69岁,检测其血脂指标(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对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离群值剔除,依据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及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相关要求,建立TC、TG、HDL-C、LDL-C的合适水平。结果 该人群中,纳入研究的血脂指标均存在男女之间的差异,TC、LDL-C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TG、HDL-C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该人群中,T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3.03~6.60mmol/L、2.84~6.09mmol/L;TG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0.56~3.94mmol/L、0.45~2.64mmol/L;HDL-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0.66~1.49mmol/L、0.80~1.71mmol/L;LDL-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1.51~4.56mmol/L、1.29~3.88mmol/L。结论 初步建立了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血脂指标合适水平,实验室应针对此类人群建立自己的合适水平,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四川地区 藏族 合适水平 高原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藏羊屠宰性能、脏器发育和体尺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何婷莉 吴振岭 +3 位作者 张峰硕 季秋蓉 曲杨昂毛 桂林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藏羊屠宰性能、脏器发育和体尺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且体重相近(15.4±0.81)kg的2月龄左右的高原型藏羊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3组藏羊分别饲喂低(12%,Ⅰ组)、中(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藏羊屠宰性能、脏器发育和体尺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且体重相近(15.4±0.81)kg的2月龄左右的高原型藏羊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3组藏羊分别饲喂低(12%,Ⅰ组)、中(14%,Ⅱ组)和高(16%,Ⅲ组)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粗饲料由燕麦干草和燕麦青贮组成,按照干物质1∶1混合,日粮精粗比为7∶3。试验分为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90 d。试验结束时,分别从3组中选择5只藏羊进行屠宰。结果显示:(1)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藏羊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藏羊的肺脏重量和肺脏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Ⅰ组的肺脏重量和肺脏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Ⅲ组(P<0.05)。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藏羊的皱胃和瓣胃重量,瘤胃、皱胃和瓣胃占复胃的比例,皱胃和瓣胃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Ⅲ组的数值最高。(3)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藏羊的体斜长、体高和体长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Ⅲ组的体斜长和体长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体斜长和体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为16%日粮对高原型藏羊的生产性能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水平 高原型藏羊 屠宰性能 体尺指标 器官发育
下载PDF
青海省高程基准网建设
14
作者 赵利江 李鑫 省天琛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青海省高程基准点分布十分不均匀,尤其是距离国道、省道较远的县城,缺少高精度二等水准点,极大地制约了全省测绘成果的共享使用。为了减少高原地质气候条件给二等水准测量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尝试采用了各种技术方法完成了全省二等水准... 青海省高程基准点分布十分不均匀,尤其是距离国道、省道较远的县城,缺少高精度二等水准点,极大地制约了全省测绘成果的共享使用。为了减少高原地质气候条件给二等水准测量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尝试采用了各种技术方法完成了全省二等水准网的建设工作。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方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可为其他高原地区开展高程基准网建设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等水准 高原 高程基准 三角高程
下载PDF
拉萨贡嘎机场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分析
15
作者 丁魅理 拉巴卓嘎 +1 位作者 旦增卓嘎 洛桑扎西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3期5-8,共4页
本文利用VAISALA自动观测站、多普勒气象雷达、EC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资料对拉萨贡嘎机场2023年6月的一次典型低空风切变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求提高高高原机场对风切变天气的监测与预警能力。结果表明,EC数值预报产品能较好地预报出高空风... 本文利用VAISALA自动观测站、多普勒气象雷达、EC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资料对拉萨贡嘎机场2023年6月的一次典型低空风切变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求提高高高原机场对风切变天气的监测与预警能力。结果表明,EC数值预报产品能较好地预报出高空风动量下传及本场出现的西南-偏南大风;多普勒气象雷达的0.5°仰角径向速度产品能提前4 min探测到本场西侧附近可能出现低空风切变的区域,该研究对今后类似天气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高高原机场 动量下传 径向速度
下载PDF
西藏高原带(线)状工程高程拟合精度分析
16
作者 吴勇 李友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2-76,共5页
在西藏高原地区进行带(线)状工程的高程测量面临比平原地区更为复杂的挑战。为了迅速获得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精确高程数据,本文针对某具体工程案例,采用了多项式曲线拟合、最小二乘平面拟合、三次样条曲线拟合和二次曲面拟合等4种单一... 在西藏高原地区进行带(线)状工程的高程测量面临比平原地区更为复杂的挑战。为了迅速获得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精确高程数据,本文针对某具体工程案例,采用了多项式曲线拟合、最小二乘平面拟合、三次样条曲线拟合和二次曲面拟合等4种单一拟合模型,以及结合重力场模型的“移去-拟合-恢复”法混合模型计算拟合高程,分析评估各种拟合方法的精度。经对比分析,单一模型中三次样条拟合模型在高原地区带(线)状工程高程拟合精度最好,且满足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本文为类似西藏高原地区工程项目在高程拟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带(线)状工程 高程拟合 三等水准测量精度
下载PDF
面向SDGs的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时空分异及未来趋势研究
17
作者 谢欣圆 朱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45,共8页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本土化是现阶段落实SDGs的核心任务。针对现有研究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短的特点,以黄土高原地区348个县域作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及采用莫兰指数评估2000—2...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本土化是现阶段落实SDGs的核心任务。针对现有研究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短的特点,以黄土高原地区348个县域作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及采用莫兰指数评估2000—202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及时空演进特征,并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00—2020年呈波动式上升,与中国整体平均水平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各县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青海省所辖县域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各县域之间的空间正向关联性逐渐缩小,高-高聚集地区越来越多,未来1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将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 县域 SDGs 莫兰指数 灰色马尔科夫 黄土高原地区
下载PDF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96
18
作者 施雅风 贾玉连 +4 位作者 于革 杨达源 范云崎 李世杰 王云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1,共11页
40 - 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MIS3晚期 .青藏高原在岁差周期夏季高太阳辐射作用下 ,据古里雅冰芯与若干孢粉记录指示温度比现在高 2 - 4℃ ,高原及邻区众多大湖的高湖面记录指示大范围降水丰沛 .应用Kutzbach水能... 40 - 30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大间冰阶或海洋氧同位素MIS3晚期 .青藏高原在岁差周期夏季高太阳辐射作用下 ,据古里雅冰芯与若干孢粉记录指示温度比现在高 2 - 4℃ ,高原及邻区众多大湖的高湖面记录指示大范围降水丰沛 .应用Kutzbach水能平衡方程推算了封闭湖泊流域 (青海湖、扎布耶 /拉果错、阿克塞钦 /甜水海 )年平均降水可达 6 4 0mm ,5 6 0mm ,2 6 0mm ,分别是现代降水的 1.7倍 ,3倍 ,5倍 .高原及邻区包括祁连山以北和云南部分区域在内的大降水对水系河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原内部河湖串联 ,水系合并 ;如色林错、班戈错、纳木错串联为高原上最大的内陆水系 ;若尔盖古湖外流并入黄河水系 ;长江上游大水在三峡束狭形成强烈旋涡掏蚀成低于海平面的深槽 ,形成了深槽中、底部的砂砾沉积 .这次高温大降水事件是由高太阳辐射导致的由青藏高原高温热低压加强、热带洋面增暖蒸发强烈、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增强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高原特强夏季风 ,同时极地冰盖迫使西风带南移也可能加强了对高原尤其是西部的降水 .H3事件(2 7kaBP)促进了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结束 ,H4事件 (35 .5kaBP)则可能短期萎缩了夏季风 ,使高温大降水事件呈现不稳定性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湖面记录 高温 水能平衡公式 古里雅冰芯 降水事件 孢粉记录 古气候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质量及水土保持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焦菊英 王万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对水平梯田的分类,不同质量水平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以及水平梯田的质量对其抗御暴雨能力的影响3个方面的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工程质量在水土保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平梯田 水土保持 梯田质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梯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吴发启 张玉斌 +1 位作者 佘雕 宋娟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128-130,共3页
水平梯田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实现旱作区农业高产与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泥河沟流域,梯田具有比较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距田埂愈近,越靠近外部,越接近土壤表层,土壤湿度越小,土壤愈干旱,越近里面,... 水平梯田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实现旱作区农业高产与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在黄土残塬沟壑区的泥河沟流域,梯田具有比较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距田埂愈近,越靠近外部,越接近土壤表层,土壤湿度越小,土壤愈干旱,越近里面,且越向下,土壤湿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残塬沟壑区 梯田 土壤水分 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