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草甸功能群组成及营养品质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正义 胡逸 +3 位作者 张振豪 苗百岭 侯扶江 程云湘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对牦牛长期放牧活动的响应,选择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对象,调查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变化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探讨植被功能群组成变化及牧草品质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禁牧处理下的植物...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对牦牛长期放牧活动的响应,选择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对象,调查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变化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探讨植被功能群组成变化及牧草品质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禁牧处理下的植物群落生物量最高,但植物群落生物量在有放牧的样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基本呈单峰变化,中度放牧下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轻牧和重牧;3)植物粗蛋白与粗灰分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上升;4)放牧强度增加,豆科、毛茛科和杂类草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禾本科占比降低,禾本科与莎草科呈此消彼长的关系;5)功能群组成变化与牧草营养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粗蛋白含量随禾本科比例下降而下降,但与豆科、毛茛科及菊科占比呈负相关关系,莎草科占比与中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比禁牧,轻度放牧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有最优的促进作用,中度放牧有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适度放牧可以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 放牧强度 植被群落特征 功能群 多样性指数 牧草营养
下载PDF
暖季补饲对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效应
2
作者 伪玛张 次仁曲宗 +8 位作者 汪诗平 杨智永 张渊 南吉 谢正新 措色 杨颖 张国太 斯确多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类,但其对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青藏高原牧区大多相对干旱,天然草地植物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预测补给多汁饲料,可能也会提高泌乳期牦牛维生素以及水分的摄取,提高泌乳性能。本研究于2021年暖季(7月-10月)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区筛选了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带犊泌乳牦牛24头,随机分4组,在天然草地传统放牧基础上分别设蛋白质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1 kg·(d·head)^(-1)]、多汁饲料[萝卜(Raphanus sativus):1 kg·(d·head)^(-1)]、蛋白质加多汁饲料[萝卜和苜蓿各0.5 kg·(d·head)^(-1)]补给和不补给饲料(对照)处理,探讨暖季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期牦牛乳产量和品质(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乳固体率、乳糖率、灰分率、密度、冰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蛋白质饲料补给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P<0.05),提高率达22%,延缓了泌乳期牦牛产乳量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多汁饲料补给显著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降低率为6%(P<0.05)。与对照比较,单独补给蛋白质饲料或蛋白质加多汁饲料均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的乳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乳糖率、乳灰分以及乳密度,显著降低了乳冰点,同时补给蛋白质加多汁饲料显著降低了乳脂率。另外,与对照比较,仅补给多汁饲料显著提高了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和灰分率,显著降低了乳冰点。但3种补饲处理对泌乳牦牛和犊牛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即使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天然草地仍无法满足泌乳牦牛营养需求。且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均有效提高泌乳牦牛产乳潜能。因此对缓解草畜矛盾,加速当地畜牧业发展以改善当地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 传统放牧 蛋白饲料 多汁饲料 产乳量 乳品质
下载PDF
2012—2021年青藏高原牦牛源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
3
作者 班马泽郎 李天娇 +9 位作者 周赛赛 吴丹 卢姊豪 宋仁德 罗晓林 赵索南 马进寿 参木友 石红梅 索朗斯珠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6,共5页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感染沙门菌(SE)情况,该研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1725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725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体总阳性率为23.54%(406/1725),西藏...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感染沙门菌(SE)情况,该研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1725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725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体总阳性率为23.54%(406/1725),西藏地区牦牛SE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2—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血清SE抗体年阳性率分别为7.35%、46.02%、15.31%、17.68%、8.79%、19.84%、6.04%、23.64%、14.81%、74.64%;牦牛在不同海拔感染SE的阳性率分别为13.67%(2900~3400 m)、14.61%(3400~3900 m)、28.62%(3900~4400 m)、34.72%(4400 m以上);不同性别牦牛感染SE平均阳性率分别为公(25.61%)、母(21.99%);4省牦牛感染SE阳性率分别为西藏(27.67%)、青海(13.50%)、甘肃(13.33%)、四川(1.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牦牛SE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 沙门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关联性
4
作者 丁维芹 祁增源 +3 位作者 刘亚倩 韩银仓 李文浩 孙永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5,共8页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不同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的关联性。【结果】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上存在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 3个SNP位点,其中g.732195A>G上存在2种基因型(AA,AG),g.732091C>G和g.732373G>A上各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G、GG和GA、AA、GG);卡方检验表明,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且g.732195A>G为低度多态(PIC<0.25),g.732091C>G和g.732373G>A为中度多态(0.25<PIC<0.50)。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高原型牦牛的体质量和胸围,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732091C>G和g.732373G>A的GG以及g.732195A>G的AA。对合并基因型分析发现,合并基因型GG-AA-GG个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体斜长表现最佳。【结论】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有3个SNP位点,因其与青海高原型牦牛的部分生长性状相关,可作为牦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GHR基因 SNP位点 基因多态性 合并基因型
下载PDF
西藏牦牛绒原绒细度和伸直长度及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5
作者 孙建平 阿旺 +4 位作者 吕汪汪 刘云霞 贾跃凤 斯确多吉 汪诗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2,共5页
为了解藏北高原牦牛绒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明晰该区域牦牛绒品质及市场开发前景,采集藏北高原12个县1107头牦牛的牦牛绒样品,采用光学投影显微镜和钢尺分别测量牦牛绒的细度和伸直长度,并分析其与牦牛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藏北高... 为了解藏北高原牦牛绒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明晰该区域牦牛绒品质及市场开发前景,采集藏北高原12个县1107头牦牛的牦牛绒样品,采用光学投影显微镜和钢尺分别测量牦牛绒的细度和伸直长度,并分析其与牦牛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藏北高原牦牛绒的平均细度和伸直长度分别为17.88μm和47.2 mm,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随着牦牛年龄的增长,牦牛绒的细度显著增加,而伸直长度变化不显著;牦牛性别并不影响牦牛绒细度和伸直长度的变化,为藏北高原乃至我国牦牛绒等级评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牦牛绒 细度 伸直长度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犊牦牛腹泻病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丁中 滕焯 +3 位作者 程玉婷 任云鑫 岳华 汤承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为调查青藏高原地区引起犊牦牛腹泻的主要病原,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共21个场的239份腹泻犊牦牛粪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A群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ovine viral ... 为调查青藏高原地区引起犊牦牛腹泻的主要病原,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共21个场的239份腹泻犊牦牛粪便,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A群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A,BRVA)、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of genotype 1,BVDV-1)、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传染性鼻气管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6种腹泻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39份腹泻样品的个体阳性率为64.44%,场阳性率为42.86%~90.48%;BRVA、BVDV-1、BCoV、IBRV、ETEC、沙门氏菌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8.87%、26.78%、5.44%、28.45%、17.57%、16.32%,青海省样品中BRVA(35.29%)与BVDV-1(30.88%)个体阳性率较高,西藏自治区样品中IBRV(93.75%)与ETEC(75.00%)个体阳性率较高,四川省样品中BRVA(24.46%)、IBRV(22.30%)与BVDV-1(27.34%)个体阳性率较高;混合感染率为62.99%,二重、三重、四重感染率分别为42.86%、15.58%、4.55%,未见五重及以上混合感染,以BRVA、BVDV-1、IBRV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为主。结果表明:上述6种病原在青藏高原地区腹泻犊牦牛中广泛流行,不同地区的病原流行情况存在差异,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建议加强青藏高原地区BRVA的检测与控制,推进BVDV-1和IBRV灭活疫苗在牦牛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腹泻病原 青藏高原地区 检测
下载PDF
关于高原牦牛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爱萍 张晓舂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0期61-63,共3页
高原牦牛酸奶营养丰富、口感好,是人们日常补充营养的重要物质。牛奶中添加剂超标、重金属污染及抗生素残留等安全风险因素已然成为人们关注乳制品安全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对生鲜乳制品、乳制品的加工生产及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 高原牦牛酸奶营养丰富、口感好,是人们日常补充营养的重要物质。牛奶中添加剂超标、重金属污染及抗生素残留等安全风险因素已然成为人们关注乳制品安全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对生鲜乳制品、乳制品的加工生产及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控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安全风险因素的管控方法,为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牦牛酸奶 质量安全 管理控制
下载PDF
未来情景羌塘高原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魏子谦 徐增让 +3 位作者 乔添 邹秀萍 靳茗茗 多布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17-3328,共12页
近30年来,羌塘高原野牦牛(Bos mutus)种群数量虽缓慢恢复,但仍为野生有蹄类中仅有的易危物种。由于其对人为活动规避明显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和质量数据仍很匮乏。把野外调查与最大熵(Maxent)、土地利用模拟模型(FLUS)... 近30年来,羌塘高原野牦牛(Bos mutus)种群数量虽缓慢恢复,但仍为野生有蹄类中仅有的易危物种。由于其对人为活动规避明显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和质量数据仍很匮乏。把野外调查与最大熵(Maxent)、土地利用模拟模型(FLUS)、InVEST三种模型相结合,系统分析羌塘高原野牦牛栖息地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未来气候、未来土地覆被和未来食物情景构建2050年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浓度(RCPs)情景下羌塘高原生境状况,预测栖息地变化状况,以期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撑。结果发现:2020年前后野牦牛栖息地总面积为25.1万km^(2),集中分布在那曲市北部,阿里地区分布零散。栖息地以草原和荒漠为主,部分位于冰川区,野牦牛对气候条件反应敏感,偏好生活在暖季降雨量约在200mm,冷季降雨量约10mm,年最低温度-30℃的区域,坡度耐受性高。约92%的野牦牛栖息地位于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仅有南部约1.2万km^(2)栖息地与人类活动交叠明显。2050年前后羌塘高原暖湿化明显,草原面积增加,野牦牛栖息地将向西北部无人区扩张,目前栖息地分布较零散的阿里地区也将出现大面积高质量栖息地,三种RCPs情境下栖息地面积分别为28.2万km^(2)(RCP2.6)、28.4万km^(2)(RCP4.5)和28.0万km^(2)(RCP8.5),新增栖息地以极重要栖息地为主,边界与羌塘自然保护区范围更加吻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将有力支撑野牦牛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牦牛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栖息地模拟 人为干扰 羌塘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高原牦牛酸奶中微生物污染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爱萍 张晓舂 《现代食品》 2024年第5期188-190,共3页
目的:为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传统高原牦牛酸奶污染状况,选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对样品中菌落总数的量进行计算,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测定出大肠菌群,用平板计数法及革兰氏染色... 目的:为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传统高原牦牛酸奶污染状况,选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对样品中菌落总数的量进行计算,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测定出大肠菌群,用平板计数法及革兰氏染色法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原牦牛酸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菌群检出率均为0%,菌落总数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传统高原牦牛酸奶生产加工过程安全可靠,符合食用安全标准且满足人们对酸奶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牦牛酸奶 微生物 分析研究
下载PDF
阿里野血牦牛与家养牦牛血液代谢组比较分析
10
作者 洛桑顿珠 俄广鑫 +4 位作者 张强 平措占堆 王洪壮 次旦央吉 巴桑旺堆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质谱技术鉴定野血牦牛与家养牦牛血清中化学衍生物的差异,以明确长期受到高原生态环境自然选择下,野血牦牛更优环境适应性的代谢机制。本研究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西藏阿里改则县的5头野血牦牛和5头家养牦牛的血清进行代谢... 本研究旨在利用质谱技术鉴定野血牦牛与家养牦牛血清中化学衍生物的差异,以明确长期受到高原生态环境自然选择下,野血牦牛更优环境适应性的代谢机制。本研究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西藏阿里改则县的5头野血牦牛和5头家养牦牛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功能分析,共鉴定到574个代谢相关化学衍生物质,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1种代谢物质差异显著,较家养牦牛,野血牦牛有7类化学代谢物(邻甲氧基苯甲酸、9,12-十八碳二烯酸、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等)显著上调,14类化学代谢物(前列腺素E2、氧化三甲胺、羟基二十碳五烯酸等)显著下调。其中7类化学衍生物(5-羟基吲哚-3-乙酸、鸟苷、尿素、前列腺素E2、皮质醇、5-甲氧基色胺、3-甲基吲哚)富集于31个KEGG信号通路,包括组织系统(Organismal Sysyems)、代谢(Metabolism)、人类疾病(Human Disease)、环境信息过程(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本研究通过代谢组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野血牦牛优异的环境适应性代谢基础,同时鉴定到野血牦牛中富含一系列(鸟苷、5-甲基-2-脱氧饱苷、邻甲基苯甲酸等)已明确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的化学衍生物,为今后开发抗高原病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代谢组 化学衍生物 高原适应性 质谱技术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探究不同海拔牦牛心肌细胞通讯和基因表达差异
11
作者 黄娜婷 陈一博 +3 位作者 宋娜 李静怡 魏青 陈家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最重要的器官在动物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肌细胞是心脏主要的功能细胞,然而高海拔地区牦牛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及细胞间通讯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高海拔地区牦牛(青海祁连,海拔4000 m)和低海拔地区牦...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最重要的器官在动物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肌细胞是心脏主要的功能细胞,然而高海拔地区牦牛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及细胞间通讯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高海拔地区牦牛(青海祁连,海拔4000 m)和低海拔地区牦牛(青海循化,海拔2600 m)为研究对象,基于心脏组织10×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对心肌细胞和心脏其他细胞进行细胞通讯及配体-靶基因调控预测,同时对高、低海拔牦牛心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以期探究心肌细胞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牦牛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的关联最强,心肌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心肌细胞-巨噬细胞两个“细胞对”中CD74_COAP和CD74_APP配受体表达量相对较高;配受体活力在TNF信号通路中相对较强;在免疫相关通路发挥重要作用的配体PTPRC、PECAM1、ITGB2、ANXA1、BDNF等对所有“细胞对”影响明显,且PI3K-Akt信号通路在配体-靶基因调控中潜力分值最高;高、低海拔牦牛心肌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其中氧化磷酸化、糖酵解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本研究结果提示,牦牛可通过加强心肌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联系及调节免疫作用相关过程维持自身稳态;同时高海拔牦牛可通过增强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进而获取更多能量以适应高海拔严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心肌细胞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高原环境适应
下载PDF
高原牦牛脑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12
作者 索朗白姆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8-70,共3页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原牦牛容易感染疾病,如果其在患病的时候,未能被及时地发现与治疗,就会容易使得高原牦牛的病情愈发严重,直到走向死亡。而且,高原牦牛如感染疾病,还会加重其疾病的诊治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牦牛养殖人员的...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原牦牛容易感染疾病,如果其在患病的时候,未能被及时地发现与治疗,就会容易使得高原牦牛的病情愈发严重,直到走向死亡。而且,高原牦牛如感染疾病,还会加重其疾病的诊治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牦牛养殖人员的养殖动力,严重阻碍牦牛养殖行业的良好发展。脑包虫病在牦牛的养殖期间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寄生虫病,会对牦牛养殖行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原牦牛脑包虫病进行预防与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对高原牦牛的脑包虫疾病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并且深度探究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为高原牦牛养殖行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牦牛 脑包虫病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肝脏在牦牛对高原环境适应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13
作者 宋娜 黄娜婷 +3 位作者 王舒闻 李静怡 魏青 陈家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7-123,132-134,共10页
为了探讨肝脏在牦牛(Bos grunniens)高原环境适应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机制,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低海拔(海拔2000 m)牦牛、黄牛及高海拔(海拔4000 m)牦牛的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筛选牦牛相对于黄牛及高海拔牦牛相对... 为了探讨肝脏在牦牛(Bos grunniens)高原环境适应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相关机制,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低海拔(海拔2000 m)牦牛、黄牛及高海拔(海拔4000 m)牦牛的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筛选牦牛相对于黄牛及高海拔牦牛相对于低海拔牦牛表达趋势一致的上调和下调基因,并对表达趋势一致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牦牛相对于黄牛、高海拔牦牛相对于低海拔牦牛表达趋势一致的上调表达基因有174个,下调表达基因有169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倍数变化(fold change,FC)>1或<1,且P<0.05]在蛋白酶体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proteasomal protein catabolic process)、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ubiquitin-dependent protein catabolic process)、修饰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modification-dependent protein catabolic process)、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endoplasmic reticulum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细胞对拓扑错误蛋白质的反应(cellular response to topologically incorrect protein)、细胞内蛋白质转运(intracellular protein transport)、蛋白酶体介导的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proteasome-mediated ubiquitin-dependent protein catabolic process)和蛋白质运输(protein transport)等与蛋白质降解、修饰、转运及细胞对异常蛋白质的响应功能相关的GO条目上,同时显著富集在蛋白酶体(proteasome)、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自噬(autophagy-animal)、蛋白质输出(protein export)、丙酮酸代谢(pyruvate metabolism)和三羧酸循环(TCA cycle)等与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清除、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及能量代谢功能相关的KEGG信号通路上;下调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血管形态发生(blood vessel morphogenesis),血管发育(blood vessel development),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等与血管的形成和发育功能相关的GO条目上,同时显著富集在Apelin信号通路(Apelin singnaling pathway),cGMP-PKG信号通路(cGMP-PKG signaling pathway)和AMPK信号通路(AMPK signaling pathway)等与能量代谢和血管生成功能相关的KEGG信号通路上。说明牦牛肝脏能够通过增强自身纠错系统加速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水解,从而增强自身损伤细胞的清除能力,并通过增强三羧酸循环和丙酮酸代谢来获得更多的能量,同时减弱代偿性能量代谢。此外,血管生成不是牦牛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低氧 肝脏 高原 转录组 受损蛋白
下载PDF
2012—2021年青藏高原牦牛源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班马泽郎 李天娇 +9 位作者 周赛赛 吴丹 卢姊豪 宋仁德 罗晓林 赵索南 马进寿 参木友 石红梅 索朗斯珠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211,共6页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SE)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1907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907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原总阳性率为22.55%(430/1907),西...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SE)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1907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907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原总阳性率为22.55%(430/1907),西藏地区牦牛SE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2~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血清SE抗原年阳性率分别为7.35%、46.02%、15.31%、17.68%、8.79%、19.84%、6.04%、23.64%、14.81%、39.69%;牦牛在不同海拔感染SE的阳性率分别为13.67%(2900~3400 m)、14.61%(3400~3900 m)、28.62%(3900~4400 m)、34.72%(4400 m以上);犊牛感染SE阳性率(33.33%)低于成年牦牛(40.91%);不同性别牦牛感染SE平均阳性率分别为公(23.67%)、母(21.68%);4省牦牛感染SE阳性率分别为西藏(25.88%)、青海(13.50%)、甘肃(13.33%)、四川(1.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 沙门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和白牦牛营养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
15
作者 周睿 花立民 +4 位作者 王志鹏 唐燕青 唐燕花 邹小玉 杨志财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2-18,共7页
了解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家畜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正确认识高原鼢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科学界定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与白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稳定性同位素(13C和1... 了解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家畜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正确认识高原鼢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科学界定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与白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稳定性同位素(13C和15N)技术研究二者的营养生态位及其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鼢鼠食物源中的15N和13C稳定同位素在其肌肉中富集的时间最短,在毛发和骨骼中富集的时间最长,而白牦牛食物源中的15N和13C稳定同位素在其毛发中富集的时间最短,在肌肉和骨骼中富集的时间最长;白牦牛各组织中,肌肉组织的营养层次(NR)、摄食来源的多样性水平(CR)、δ13C/δ15N围成的总面积(TA)和校正后的总面积(SEAC)最高,其次是骨骼组织,在毛发中最低,而在高原鼢鼠各组织中,骨骼组织的上述4种生态位指标最高,其次是肌肉组织,在毛发中最低;2种食草动物只有在肌肉组织中有生态位重叠,重叠面积为0.192‰2,分别占白牦牛和高原鼢鼠生态位面积的10.15%和31.32%,毛发和骨胶原组织中无生态位重叠。综上所述,同域分布的高原鼢鼠和白牦牛的营养生态位在短时间尺度上存在重叠,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鼢鼠 白牦牛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椭圆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牦牛的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免疫保护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润波 吴丹 +11 位作者 蔡重振 黄家旗 李宇鹏 李霞 贡嘎 殷满财 孔祥颖 宋仁德 石红梅 罗晓林 普布次仁 索朗斯珠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85,共7页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一种以发热、腹泻、消化道黏膜糜烂、呼吸道感染、产奶量下降、怀孕动物流产和死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研究首先采用阻断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中国青藏高原牦牛主产区的牦牛血清样品进行牛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一种以发热、腹泻、消化道黏膜糜烂、呼吸道感染、产奶量下降、怀孕动物流产和死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研究首先采用阻断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中国青藏高原牦牛主产区的牦牛血清样品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与BVDV抗原检测,随后对牦牛接种BVDV商品疫苗进行免疫效果和免疫保护期的评估。研究表明,BVD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群中广泛流行,牦牛血清BVDV抗体总体阳性率为59.82%(271/453),血清BVDV抗原总体阳性率为4.42%(20/453),持续感染(PI)牛占比约1.55%(7/453)。牦牛接种疫苗后产生了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在(55.3±26.1)d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在110 d内牦牛体内血清BVDV特异性抗体均能检测到,在(231.0±23.4)d后血清BVDV抗体为阴性。该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牦牛群中BVDV的感染情况,证实了牦牛群中持续感染(PI)牛的存在,丰富了青藏高原地区牦牛BVD流行病学资料,为牦牛BVD综合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 牛病毒性腹泻 ELISA 流行病学调查 免疫保护期
下载PDF
不同海拔牦牛骨骼肌代谢关键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鸿楠 周娟 +1 位作者 李琳 张勤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4,共7页
为分析不同海拔牦牛骨骼肌代谢关键酶的含量及其酶活性,本试验选取3个海拔高度(4200、3200和1900 m)的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海拔牦牛作为对照,运用电镜技术观测牦牛骨骼肌的线粒体相关指标,运用ELISA方法测定骨骼肌代谢关键酶乳酸脱... 为分析不同海拔牦牛骨骼肌代谢关键酶的含量及其酶活性,本试验选取3个海拔高度(4200、3200和1900 m)的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海拔牦牛作为对照,运用电镜技术观测牦牛骨骼肌的线粒体相关指标,运用ELISA方法测定骨骼肌代谢关键酶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含量、酶活性和LDH同工酶类型。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肌红蛋白(Mb)和有氧代谢关键酶SDH含量和酶活性逐渐增强,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的Mb含量和SDH酶活性均高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牦牛SDH含量大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随海拔升高,无氧代谢关键酶LDH含量和酶活性逐渐降低,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LDH含量和酶活性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3个不同海拔牦牛5种LDH同工酶中LDH5占比最高,随着海拔升高,LDH1、LDH2、LDH4和LDH5含量逐渐下降,中海拔和高海拔牦牛LDH1和LDH2含量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高海拔牦牛LDH4和LDH5含量均低于低海拔牦牛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牦牛骨骼肌中代谢关键酶LDH和SDH的表达特点不同,牦牛骨骼肌代谢关键酶的表达量可能与低氧环境有一定联系,牦牛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其骨骼肌从结构和能量代谢水平发生了适应性变化。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牦牛的低氧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牦牛 骨骼肌 代谢关键酶 低氧适应机制
下载PDF
SGM模型牦牛子模型生长发育模块校验及应用
18
作者 刘海波 BEHRENDT Karl +6 位作者 吴建平 杜文华 KEMP David BADGERY Warwick 宫旭胤 刘立山 金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63-3176,共14页
基于前期构建的Sustainable Grassland Model(SGM)模型框架,选用并改进GRAZPLAN动物模型和不完全小区模拟方法,在MATLAB平台对SGM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牦牛子模型生长发育模块,以期为青藏高原可持续放牧生产体系的构建提供研究工具及... 基于前期构建的Sustainable Grassland Model(SGM)模型框架,选用并改进GRAZPLAN动物模型和不完全小区模拟方法,在MATLAB平台对SGM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牦牛子模型生长发育模块,以期为青藏高原可持续放牧生产体系的构建提供研究工具及决策支持。采用局部敏感度分析法,筛选并计算敏感度系数确定牦牛子模型生长发育模块下放牧采食量和体重变化模拟中的敏感参数,以已发表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敏感参数校准模型并完成模块校准,校准后运行模型,得到的增重模拟结果与前人发表的研究数据比对后进行统计分析,完成模型检验。检验后的模型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甸典型牦牛牧户(草地中度退化)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示范。结果表明:经参数校验后的SGM牦牛子模型在模拟牦牛放牧采食量和增重方面切实可行。示范结果证明SGM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粗放型生产管理下放牧压力的降低对高寒草甸牦牛放牧生产体系草地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功能组成、家畜放牧采食量和体重变化的长期影响,说明SGM模型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模拟放牧压力对放牧生产体系的长期影响具有可行性。该模型采用不同的参数,基于同一套数学公式实现对放牧牛羊生长发育的模拟,在未来牛羊放牧系统模型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要针对模拟对象的实际实施校准,且对牦牛产奶量和放牧采食量的模拟仍需进一步开发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模型 放牧生产体系 模拟 青藏高原 牦牛 干物质采食量 增重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牦牛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基于那曲市的调研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鸣鸣 张烨 +2 位作者 王昊 刘长全 赵无忌 《中国乳业》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牦牛奶产业是青藏高原巩固脱贫攻坚、实现畜牧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选择,政府、企业和牧户等多元主体在推动产业链建设上发挥着不同作用。本研究以那曲市色尼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龙头企业成为牦牛奶价值增值的关键主体,养殖合作社成... 牦牛奶产业是青藏高原巩固脱贫攻坚、实现畜牧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选择,政府、企业和牧户等多元主体在推动产业链建设上发挥着不同作用。本研究以那曲市色尼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龙头企业成为牦牛奶价值增值的关键主体,养殖合作社成为牧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补充,牧户在牦牛奶产业发展中显著受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当前,那曲牦牛奶产业存在产业发展初级、产品同质竞争、草原过载过牧、合作社管理不规范、行政干预过多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等问题。基于牦牛奶产业对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下一步应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投入、积极引育管理人才、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厘清多元主体职责定位等,推动当地牦牛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奶产业 龙头企业 合作社 牧户
下载PDF
牦牛缺氧敏感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20
作者 李志莲 李亚兄 +3 位作者 马永贵 韩银仓 宋道光 陈志 《青海草业》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具有低氧、低温、强紫外线等环境特征。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因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得以适应高原地区寒冷和低氧环境并生存和繁衍。近年来,高原特有动物形态、生理、生化及遗传适应机制探究已成为热点...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具有低氧、低温、强紫外线等环境特征。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品种,因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得以适应高原地区寒冷和低氧环境并生存和繁衍。近年来,高原特有动物形态、生理、生化及遗传适应机制探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围绕青藏高原牦牛缺氧敏感组织(心脏和肺脏)的形态解剖学及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深刻解读牦牛的独特高原低氧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青藏高原 缺氧 敏感组织 适应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