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氨甲环酸使用时间有助于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燕 吴凡 +4 位作者 李红 万盛钰 何瑾 朱宾仁 江从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58-5864,共7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可以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目的:评估延长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自...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可以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目的:评估延长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急诊收治入院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62例,均在牵引床上闭合牵引复位后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根据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在切开皮肤前15-30 min给予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3 h后追加1 g;试验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再追加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3,5天均复查血常规,统计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理论总失血量采用Gross方程计算,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出血量相差较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围术期血红蛋白下降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术后第1,3天的红细胞压积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为最低值,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值为最低值,然后开始回升;⑤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术后延迟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可能有助于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并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隐性失血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即刻种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固定种植体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龈沟液骨桥蛋白的影响
2
作者 付钰 束明阳 杨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即刻种植联合使用患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固定种植体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龈沟液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缺失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即刻种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究即刻种植联合使用患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固定种植体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龈沟液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缺失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即刻种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F。对比两组总有效、OPN、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唇腭向骨厚度、唇腭向骨高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OPN、ALP、OP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0d,观察组OPN、ALP水平及软垢、龈沟出血、菌斑指数较对照组降低,而OPG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术后6、12周,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唇腭向骨厚度、唇腭向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使用PRF在前牙缺失即刻种植中具有较为理想疗效,有利于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前牙缺失 骨桥蛋白 龈沟液 疗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檀龙海 王俊霞 陈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分入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0例女性型脱发患者分入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B组采用米诺地尔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C组采用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观察记录各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满意度、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油腻、瘙痒、头屑、脱发)、毛发镜指标(平均毛发密度、平均毳毛比例、平均毛干直径)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B组(73.33%)、C组(6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油腻、瘙痒、头屑、脱发主观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A组油腻、瘙痒、头屑、脱发主观症状评分低于B组、C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毳毛比例均降低,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均升高(P<0.05),且A组毳毛比例低于B组、C组,毛发密度、毛干直径高于B组、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B组(76.67%)、C组(73.33%)(P<0.05),但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2 940 nm点阵铒激光治疗女性型脱发能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头皮症状,增加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2940 nm点阵铒激光 女性型脱发 疗效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毛发移植术后脱落期毛发脱落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滕晓颦 潘新元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803-809,共7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毛发移植术后脱落期毛发脱落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机制。方法搜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毛发移植联合PRP注射治疗病例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15例,PRP组分别在术中和术后1、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毛发移植术后脱落期毛发脱落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机制。方法搜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毛发移植联合PRP注射治疗病例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15例,PRP组分别在术中和术后1、2、3、4个月头皮注射PRP,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1、3、6、10个月计算成活率。术后10天进行取材,分析血管密度值(MVD),免疫印记实验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激活水平。结果术后第1、3、6个月,PRP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天PRP组MVD值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RP治疗可有效改善毛发移植术后脱落期毛发的脱落,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ERK1/2通路的激活来促进早期血运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毛发生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移植 富血小板血浆 毛发脱落 血管新生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计数用于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输注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庞辉 王小影 张健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1595-159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小板计数(PC)用于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输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创伤性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联合血小板计数(PC)用于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输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创伤性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PC监测指导对患者输注血浆,种类包括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浮液及血小板三种血制品,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TEG监测指导输注血浆。比较两组输注血浆时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浮液及血小板三种血制品的用量;比较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比较患者输注血浆后1d内的出血量情况及出血时间。结果输注血浆后,联合组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浮液及血小板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3,9.998,17.323,P<0.05);输注血浆后,两组的APTT、PT、TT水平均低于输注血浆前,FIB水平均高于输注血浆前,且联合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0,4.973,8.251,11.242,P<0.05);联合组患者输注血浆后1d内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71,P<0.05)。结论TEG联合血小板计数(PC)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血浆输注效果优于单用PC指导,且患者输注血浆后出血量较少,对于临床指导创伤性失血患者的血浆输注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计数 创伤性失血 血浆输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清开灵注射液保存血小板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洁 张雪睿 +2 位作者 陈忠如 陈荣华 兰炯采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88-96,共9页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保存血小板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方法取机采血小板8(人)份(≥250mL/份),每份等分成2×125mL;添加终浓度为1%清开灵注射液约1.25mL/份作为实验组22℃振荡保存;同时设对照组:取与实验组等量(份)机采血小...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保存血小板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方法取机采血小板8(人)份(≥250mL/份),每份等分成2×125mL;添加终浓度为1%清开灵注射液约1.25mL/份作为实验组22℃振荡保存;同时设对照组:取与实验组等量(份)机采血小板,不加清开灵注射液,同样保存条件。采用血液稀释法(全血∶生理盐水=1∶9)制备体外大失血模型,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对比、研究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与清开灵注射液保存血小板(简称实验组血小板)或对照组血小板按1∶1∶1比例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结果血小板保存至1、3、5d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在对相同血样制备的体外大失血模型进行纠正,PLT(×10^(9)/L)从19~20分别升至68~72 vs.57~64(P<0.05),TEG-MA值(mm)由9.6~11.4分别升至49.1~58.3 vs.48.1~55.1(P<0.05),TEG-R值(min)由7.1~8.2降至3.9~4.6 vs.3.7~4.0(P>0.05);保存7~14d,实验血小板组:PLT(×10^(9)/L)从18纠正至56~62,TEG-MA值(mm)由10.4~12.1纠正至43.3~47.9,TEG-R值(min)由8.2~8.9纠正至3.6~5.5(P<0.05)。结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清开灵注射液保存血小板能够纠正体外大失血模型,提示清开灵注射液保存10 d的血小板具有纠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血小板 大失血模型 失血纠正 止血
下载PDF
免疫炎性指标在突发性耳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天红 罗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炎性指标在突发性耳聋(SSNHL)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0例SSNHL患者作为突聋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 目的分析免疫炎性指标在突发性耳聋(SSNHL)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0例SSNHL患者作为突聋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SNHL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免疫炎性指标对SSNHL的诊断价值。结果突聋组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均高于对照组(P<0.05)。NLR诊断SSNHL的AUC为0.694,灵敏度及特异度为51.00%、85.00%;PLR诊断SSNHL的AUC为0.551,灵敏度及特异度为30.00%、82.00%;SII诊断SSNHL的AUC为0.673,灵敏度及特异度为50.00%、84.00%。NLR+PLR诊断SSNHL的AUC为0.703;PLR+SII诊断SSNHL的AUC为0.703;NLR+SII诊断SSNHL的AUC为0.694;NLR+PLR+SII诊断SSNHL的AUC为0.710。NLR、PLR和SII升高是SSNH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PLR和SII升高均是SSNHL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肌肉量减少 被引量:2
8
作者 倪培萍 陈丽 +2 位作者 吴优 吕沐瀚 汪敏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原发性肝癌发生肌肉量减少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肌肉量减少通过计算机断层扫...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原发性肝癌发生肌肉量减少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肌肉量减少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第三腰椎横截面骨骼肌指数(SMI)判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肌肉量减少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PLR最佳截止点,利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肌肉量减少的预测效应。结果3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269例,女59例)中,总体肌肉量减少发生率为61.89%,ROC曲线显示NLR与PLR最佳截止点分别为4.04和163.01,AUC值分别为0.629(95%CI=0.569~0.690,P<0.001)、0.608(95%CI=0.546~0.670,P=0.001),NLR联合PLR预测原发性肝癌肌肉量减少的AUC值为0.643,优于两者单独预测AUC值。NLR联合PLR评分(0分:NLR≤4.04且PLR≤163.01;1分:NLR>4.04或PLR>163.01;2分:NLR>4.04且PLR>163.01)能够进一步分层原发性肝癌患者肌肉量减少情况,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2,P<0.001)。结论NLR、PLR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肌肉量减少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联合更易识别原发性肝癌发生肌肉量减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肌肉量减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探讨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应用氨甲环酸、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液回输联合干预对患者的隐性失血情况以及其临床疗效
9
作者 胡盛 彭嘉杰 +2 位作者 卢敏强 黄思城 高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血液回输干预对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期间于中山市骨科医院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随机划分...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血液回输干预对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期间于中山市骨科医院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随机划分患者为参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术中参照组行氨甲环酸干预,研究组行氨甲环酸、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液回输联合干预。对比两组围术期显性、隐性失血量、Hb指标下降值、术后康复指标及纤溶、炎症因子指标、手术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围术期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失血总和及Hb最大下降值均低于参照组,术后Hb检验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血制品总输注量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纤溶、炎症因子指标均升高,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手术相关不良预后发生率为0低于参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6,P<0.05)。结论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予以患者氨甲环酸、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液回输联合干预,可积极减少患者显性失血、隐性失血,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风险,降低手术相关不良预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氨甲环酸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液回输
下载PDF
白细胞滤除对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洋 冯倩 +8 位作者 张婷 马春娅 张晓娟 葛国峰 林子林 潘纪春 汪德清 骆群 田亚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67-107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白细胞滤除对机采血小板整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20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24-96小时后使用血小板型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检测机采血小板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本研究旨在评价白细胞滤除对机采血小板整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20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24-96小时后使用血小板型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检测机采血小板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单位容量、白细胞量、pH值、乳酸脱氢酶(LDH)浓度、K+浓度、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凝血指数MA值,并计算白细胞去除率和血小板损失率。结果表明:机采血小板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残留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滤前白细胞计数(p<0.001),白细胞去除率达到了99.97%;血小板损失率为(8.1±4.2)%,明显低于20%的国家标准规定(p<0.001);与过滤前相比,过滤后MVP、机采血小板保存介质中的LDH浓度、K+浓度和pH值无明显变化(p>0.05),过滤后的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出现轻度下降(p>0.05),但滤盘灌注液内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却明显高于滤前(p<0.05);过滤后血小板MA值出现轻度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机采血小板中混杂的白细胞及部分活化血小板,使血小板损失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对于血小板凝血活性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过滤后的机采血小板达到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HLA同种免疫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白细胞过滤 残留白细胞 血小板损失
下载PDF
惠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莉莉 李明穗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探讨惠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流失原因及相关因素,针对性持续改进,构建可行的单采血小板献血工作模式,减少单采献血者流失,促进单采献血者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惠州市34299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目的探讨惠州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流失原因及相关因素,针对性持续改进,构建可行的单采血小板献血工作模式,减少单采献血者流失,促进单采献血者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惠州市34299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职业等人群分布进行分析,并采用电话回访,分析4814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流失原因。结果4814名单采血小板流失献血者中男性3273名(67.99%),女性1541名(32.01%),男性多于女性;18~30岁年龄段的献血者流失较多(1680名,34.90%),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的献血者(1432名,29.75%);初中以下学历的单采献血者流失较多(2215名,46.01%),其次是高中学历的献血者(1106名,22.97%);自由职业(893名,18.55%)、农民(813名,16.89%)、学生(714名,14.83%)及军人(692名,14.37%)等群体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较多,其次是工人(509名,10.57%);献血者流失主要原因为献血时间不合适、献血路途远不便、工作地方变动、采血时间过长,其次是自身身体状况、献血服务不满意等;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逐年增加,2016年达最高值,随后逐年下降。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主要原因与献血群体流动性大、献血时间过长、献血不方便、献血认知度、献血过程感受及自身健康等因素有关。因此优化献血服务流程,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召回招募策略,并加强献血者献血后信息回访及有效沟通,提高献血认知度,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一个健康、可行的单采血小板献血服务机制,对保障临床用血需要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流失 人群分布 流失原因 招募策略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媛媛 高小见 肖传宇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5期2434-243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化疗,观察组实施常规化疗联合重组白细胞介素-11,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最低值[(8.7±2.0)×10~9/L]与对照组[(8.8±1.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高值[(162.3±30.2)×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90.6±21.7)×10~9/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11.9±5.2)d vs(15.6±6.0)d]、血小板输入量[(7.1±3.1)U vs(10.7±4.2)U]、出血率[23.3%vs 63.3%]、不良反应率[13.3%vs 66.7%]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出血量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体外模拟大量失血模型输血前凝血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圆圆 汪德清 +1 位作者 周玲玲 庄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选择体外模拟大量失血模型的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为建立指导合理输血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2017年3月2日在解放军总医院选择8名体检合格的健康献血者采集血液标本。按正常成人血容量建立失血量40%(M_1)和60%(M_2)的血液稀释模型... 目的选择体外模拟大量失血模型的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为建立指导合理输血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2017年3月2日在解放军总医院选择8名体检合格的健康献血者采集血液标本。按正常成人血容量建立失血量40%(M_1)和60%(M_2)的血液稀释模型,体外模拟大出血患者不同程度血容量丢失及输血前以晶体和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对原始标本和2个大量失血模型做血常规、基础凝血功能、主要凝血因子活性、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M_1的TEG各主要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值内,提示尚能维持稳定凝血块,但K值均值延长接近正常值上限(参考值范围1—3 min),MA值均值则落到了正常值下限(参考值范围50—70 mm);而血小板计数(Plt)降为(102. 25±15. 07)×10~9/L,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下降为(1. 18±0. 27) g/L(P<0. 01),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约为不及基线活性的一半,而PT和APTT则已明显延长至(20. 36±1. 48) s和(58. 46±4. 81) s(P<0. 01)。M_2的TEG检测只有R值尚维持正常,K值明显延长至(4. 63±0. 86) min,MA值降低至(42. 83±4. 80) mm(P<0. 05),提示需要补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制剂;而Plt降为(85. 63±15. 22)×10~9/L,Fib进一步下降为(0. 95±0. 25) g/L(P<0. 01),主要凝血因子活性不及初始(基线)活性的4成,尤其是FⅤ和FⅧ活性下降至3成左右; PT、APTT的延长更加明显(P<0. 01)。结论Plt和Fib变化符合TEG的MA、K值的变化趋势;面对大出血患者,临床应该重视Plt和Fib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失血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雪松 后农生 郝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变化,初步探讨突发性聋的可能病因。方法以40例(40耳)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突聋组),其中轻度-中重度组(听力损失25~70dB)15例(耳),重度-极重度组(听力损失...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变化,初步探讨突发性聋的可能病因。方法以40例(40耳)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突聋组),其中轻度-中重度组(听力损失25~70dB)15例(耳),重度-极重度组(听力损失≥71dB)25例(耳),另选择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水平。结果突聋组血小板计数为212.0±47.9×109/L,对照组为237.8±46.2×109/L,突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MPV为10.9±0.8fL,对照组为10.3±0.8fL,突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PDW为12.9%±2.0%,对照组为12.0%±1.3%,突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中轻度-中重度组MPV为11.0±1.1fL,重度-极重度组MPV为10.8±1.0f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V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V是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突发性聋患者MPV升高可能与内听道血管缺血或血栓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平均体积 突发性聋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Bio-Oss/Bio-Gide修复兔牙槽骨临界骨缺损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恒燕 焦鑫 +1 位作者 王洋 葛振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8期6079-6084,共6页
背景:有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软组织损伤修复,但在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复合Bio-Oss/Bio-Gide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效果,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损伤愈合中的作... 背景:有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骨、软组织损伤修复,但在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复合Bio-Oss/Bio-Gide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效果,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骨损伤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16只,手术建立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对照,随机选择一侧下颌骨以富血小板血浆/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实验侧);另外一侧以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对照侧)。分别于术后2,4,8,12周时各处死4只,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CBCT骨密度测定、组织学切片观察以及新生骨占缺损面积百分比的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牙槽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后2-12周的X射线、CBCT及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以及植骨材料的降解吸收;12周时,实验侧缺损表面可见连续的皮质骨形成,植骨区新骨形成并趋于成熟,植骨材料降解吸收明显,对照侧修复效果次之。在术后2,4,8,12周各时间点,实验侧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新生骨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侧(P<0.05)。说明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中,富血小板血浆/Bio-Oss/Bio-Gide比Bio-Oss/Bio-Gide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新骨的形成以及Bio-Oss骨粉的降解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质丢失 引导组织再生术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牙槽骨缺损 临界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 BIO-OSS骨粉 Bio-Gide骨膜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突发性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新佳 高媛 +1 位作者 董耀东 马秀岚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不同类型突发性聋(SSNHL)发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21例SSNHL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频下降型38例,高频下降型20例,平坦下降型31例,全聋...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不同类型突发性聋(SSNHL)发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21例SSNHL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频下降型38例,高频下降型20例,平坦下降型31例,全聋型32例。同时根据疗效判定又将不同类型的SSNHL患者分别分为改善和未改善。并收集相同时期1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SSNHL患者PLT、MPV、淋巴细胞绝对值、PLR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同类型SSNHL患者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类型SSNHL患者治疗后改善与未改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SSNHL患者与对照组间PLT、淋巴细胞绝对值、PL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类型SSNHL患者组间参数比较,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SSNHL患者治疗改善与未改善参数比较,PLT、MPV、淋巴细胞绝对值、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SNHL患者PLT及PLR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在SSNH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也可能是SSNHL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类型SSNHL的预后与PLT、MPV、PLR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节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诚实 曲智杰 +4 位作者 周海滨 曲向东 王怀江 杨庆国 王庚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分离回输技术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节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RP...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分离回输技术在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节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RP组(n=30,实施术前血小板分离并术中回输)和对照组(n=30,不实施血小板分离)。记录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收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小时及24小时)及围术期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气分析结果等,同时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分析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及自体血回收量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异体血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24)。PRP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TEG检查结果显示PRP组活化凝血时间及凝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8、0.002);PRP组血块形成最大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技术可以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异体血输注量,且对凝血功能有积极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量 凝血功能 富血小板血浆 血栓弹力图 全髋关节置换 输血 自体
下载PDF
4℃冷藏保存血小板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宇枫 杨江存 +9 位作者 马婷 孙杨 尹文 谢昕昕 王文华 宋耀军 陈萍 胡兴斌 张小乐 李淑萍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4℃冷藏保存血小板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方法手工汇集(10人份)血小板200mL等分为2×100 mL,分别于4℃冷藏保存和22℃振荡保存,共计制备5×200 mL,等分后放置4℃冷藏冰箱和22℃血小板振荡保存箱。采用血液稀释法... 目的探讨4℃冷藏保存血小板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方法手工汇集(10人份)血小板200mL等分为2×100 mL,分别于4℃冷藏保存和22℃振荡保存,共计制备5×200 mL,等分后放置4℃冷藏冰箱和22℃血小板振荡保存箱。采用血液稀释法(全血∶盐水=1∶9)制备体外大失血模型,应用TEG检测指标及血常规等指标对比、评价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与4℃冷藏保存血小板(简称4℃血小板)或22℃振荡保存血小板(简称22℃血小板)按1∶1∶1比例对体外大失血模型的纠正效果。结果保存1、3、5 d时,4℃血小板组和22℃血小板组在对相同血样制备的体外失血模型纠正,Plt(×109/L)从20-27分别升至127-161 vs 128-160(P>0.05),TEG-MA值(mm)由12.7-14.4分别升至45-51 vs 47-50,TEG-R值(min)由27.7-9.9分别升至4.4-4.3 vs 4.5-4.7(P>0.05)。保存7-14 d,4℃血小板组:Plt(×109/L)由18-27纠正到162-161,TEG-MA值(mm)由8.8-14.5纠正为46-43,TEG-R值(min)由24-13纠正为5.5-5.2(P<0.05)。结论按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4℃冷藏保存血小板作用于体外大失血模型达到了纠正效果,佐证了4℃冷藏保存10-14 d的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大失血模型 失血纠正 止血 冷藏保存 振荡保存
下载PDF
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国峰 贾玉清 王洪勃 《肝脏》 2021年第8期887-891,共5页
目的观察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因素,指导未来肝血管瘤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扬州友好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96例肝血管瘤患者,观察全... 目的观察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因素,指导未来肝血管瘤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扬州友好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96例肝血管瘤患者,观察全部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将全部可能的因素纳入分析,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找出可能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行肝切除术治疗的96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9例,发生率为9.38%;经初步基线资料比较,后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大、血小板数量低、术中失血量高均是肝血管瘤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肝血管瘤患者肝切除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肝衰竭风险,可能与肿瘤体积大、血小板数量低、术中失血量高有关,临床应重视存在上述肝衰竭风险因素的肝血管瘤患者肝切除术后的合理干预,可能对减少患者肝功能衰竭发生、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肿瘤体积 血小板 失血量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其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罗宏山 任俊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3期321-323,326,共4页
目的 探析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其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90例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组(A组,n=42)、单独机采血小板组(B... 目的 探析机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单独及其联合输注对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90例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组(A组,n=42)、单独机采血小板组(B组,n=28)及单独冷沉淀组(C组,n=20)。三组均分别于输注前1 h内及输注后24 h内采集5 ml静脉血,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a 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及PLT(血小板计数),比较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三组输注前各项指标间无明显差异(P〉0.05),输注后,三组PT、a PTT、TT均降低,Fbg与PLT升高,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输注后A组PT、a PTT、TT均为三组中最低,其次为C组,A组Fbg与PLT为三组中最高,其次为B组,三组间差异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 h红细胞的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A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B组,冷沉淀输注量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止血时间为A组最低,其次为B组及C组,三组间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A组最短,与B组及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大失血采取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可为失血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并缓解凝血障碍,实现快速止血,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同时也减少了成分血用量,为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失血 机采血小板 冷沉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