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61、CD62p的表达和血浆vWF含量的变化及药物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雪艳 杨萍 +3 位作者 郑德明 袁志宏 周传开 郭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脂膜蛋白(CD6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关系及奥扎格雷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6例ACS患者硝酸酯+奥扎格雷钠治疗前...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脂膜蛋白(CD6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关系及奥扎格雷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6例ACS患者硝酸酯+奥扎格雷钠治疗前后静脉血CD62p、CD61和血浆vWF的表达水平,对两者在ACS时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2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ACS患者CD62p是[(89·60±6·9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40·88±7·56)%](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下降至(66·11±8·7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其水平变化与vWF、心绞痛和缺血ST-T改善一致;CD61表达量为(91·38±6·9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差性(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且与vWF和临床症状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von Willebrand 急性病 综合征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仁力 王志荣 +4 位作者 张澍 黄利军 黄涛 谢后田 孙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53-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 目的:探讨左心房重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同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临床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60例、窦性心律组(窦律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房颤组中41例患者通过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组(21例)和血栓阴性组(20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给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ial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记录以下指标:(1)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2)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情况。测定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包括(1)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和D-D;(2)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研究对象的全血中GPⅡb/Ⅲa水平。结果: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为窦律组<血栓阴性组<血栓阳性组(P<0.01);房颤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测定值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窦律组LA-D、vWF、D-D、GPⅡb/Ⅲa的检测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重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Ⅱb/Ⅲa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GMP-140、vWF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黛莉 孙晓 +1 位作者 时艺珊 张湘兰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 140 (GMP- 14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和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 ,及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 30名糖尿病无并发症、 35名糖尿病伴...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 - 140 (GMP- 14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和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 ,及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 30名糖尿病无并发症、 35名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 ,35名正常人的血浆 GMP- 140、 v WF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 GMP-140 ,v WF水平高于正常组 (P<0 .0 1) ,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上述变化更显著 (P<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加 ,易于形成血栓 ,与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膜糖蛋白-140 合并症 大血管病变 血栓形成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GPⅡb/Ⅲa、P-选择素及vWF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霞 刘雪梅 +3 位作者 柳方娥 林爱伟 段春红 杨晓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CD61)、P-选择素(CD62P)及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SP患儿...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CD61)、P-选择素(CD62P)及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SP患儿(急性期44例,缓解期40例)及健康对照儿童(18例)空腹血CD41a/CD61、CD62P及vWF水平。结果HSP患儿急性期CD41a/CD61、CD62P、vW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肾受累组CD41a/CD61、CD62P、vWF水平高于非肾受累组(P<0.01)。结论血小板的活化及血管内皮的损伤在HS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CD41a/CD61、CD62Pv、WF水平的测定有助于了解HSP患儿早期的凝血异常,为抗凝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P-选择素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儿童
下载PDF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贾红丹 国强华 +5 位作者 宋婷婷 丛洪良 王庆胜 陈洁 崔蕊 刘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undrome,ACS)患者PCI联合替罗非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64例,行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年龄分为老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undrome,ACS)患者PCI联合替罗非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64例,行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1例(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93例(年龄<65岁),采用TIMI出血标准,分析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组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3.1%vs 25.8%,P<0.05)。老年组大出血、小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4.1%vs 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404.434,95%CI:1.767~92543.210,P=0.030)、体质量(OR=0.817,95%CI:0.675~0.990,P=0.039)、肾小球滤过率(OR=1.185,95%CI:1.003~1.400,P=0.046)是老年组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CS患者PCI联合替罗非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高于非老年患者,女性、低体质量、肾功能下降是老年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出血风险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和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亮 刘雪平 +1 位作者 袁树华 郑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和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302例(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196例(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GPⅠa C807T基...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和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302例(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196例(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GPⅠa C807T基因与Ⅰbα基因HPA-2、Kozak序列多态性在2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脑梗死组GPⅠa C807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GPⅠbα基因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3% vs 10.20%,P<0.05);脑梗死组GPⅠbα基因HPA-2序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Ⅰbα基因HPA-2序列多态性与脑梗死无相关性;GPⅠa C807T等位基因和Ⅰbα基因Kozak序列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脑梗死 基因频率 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糖蛋Ⅰbα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红梅 张芹 +4 位作者 翟明 蒋雅先 朱红艳 张蕾 甸自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1682-1683,168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表达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19例ACI患者与117例健康对照者GPⅠbα的表达水平和vWF血浆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表达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19例ACI患者与117例健康对照者GPⅠbα的表达水平和vWF血浆水平,对不同类型ACI患者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I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vWF的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ACI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ACI患者(P<0.05)。既往有ACI病史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及vWF的水平与既往无ACI病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大小和是否合并高血压对ACI患者GPⅠbα及vWF的血浆水平也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和vWF的血浆水平可用于辅助诊断ACI;同时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对ACI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流式细胞术 散射测浊法和比浊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
8
作者 谢英 李曦 +6 位作者 赵瑞祥 周玉杰 温绍君 张维君 张妍 程秀琴 刘宇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观察92例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与60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观察92例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与60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结果房颤组GMP-140和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XB2/6-k-PGF1α比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房颤组GMP-140和TXB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GMP-140水平在合并糖尿病和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房颤患者进一步升高。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处于血小板激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小板膜蛋白类 血栓烷B2 6-酮前列腺F1α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高剪切场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振岳 杨春 庄逢源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56-259,共4页
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SIPA)是动脉血栓的重要成因。在高剪切流场下血小板由膜表面膜糖蛋白(GP Ⅰb/Ⅸ/Ⅴ和GP Ⅱb/Ⅲa)与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介导发生活化、黏附和聚集。但在低剪切流... 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SIPA)是动脉血栓的重要成因。在高剪切流场下血小板由膜表面膜糖蛋白(GP Ⅰb/Ⅸ/Ⅴ和GP Ⅱb/Ⅲa)与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介导发生活化、黏附和聚集。但在低剪切流场却观察不到这种现象,因而SIPA现象是生化因素和力学因素的耦合作用的结果。作者以介导血小板聚集的蛋白质分子为线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SIPA机制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从力学环境与生化反应的耦合关系入手研究SIPA现象触发机制是今后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场 血小板聚集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突发性聋与凝血成分及凝血成分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运 詹晓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2期84-87,共4页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的急诊疾病之一,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和治疗争议颇多,主要病因假说包括病毒感染、缺血、免疫紊乱和耳蜗血供障碍。由于内耳特殊的血供系统使得内耳供血障碍导致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这种学说成为热点并被广泛认同。而...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的急诊疾病之一,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和治疗争议颇多,主要病因假说包括病毒感染、缺血、免疫紊乱和耳蜗血供障碍。由于内耳特殊的血供系统使得内耳供血障碍导致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这种学说成为热点并被广泛认同。而血管机制的异常和血液中的凝血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涉及凝血机制的凝血成分和凝血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突发性(Hearing Loss Sudden)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血小板(Blood platelets)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s) 血液凝固因子(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佳 沈杨 +1 位作者 罗平 王沪湘(编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8期1504-1505,150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本院84倒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出血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例(13.10%)ACS...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本院84倒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出血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例(13.10%)ACS患者发生出血,其中2例严重出血,9例轻度出血。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65岁)、吸烟史≥5.2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肌酐清除率≤70mL/min、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是替罗非班治疗ACS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与出血并发症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替罗非班临床应用较为安全,高龄、吸烟、急诊PCI、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功能不全为老年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时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 出血/药物疗法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治疗应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与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洪涛 冷恩仁 李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80-1181,共2页
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伤存在于临床许多疾病.肝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作为凝血活动中心环节的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可能起关键作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内皮素-1(ET-1)可作为反映肝脏血... 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伤存在于临床许多疾病.肝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作为凝血活动中心环节的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可能起关键作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内皮素-1(ET-1)可作为反映肝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通过对肝硬变患者血浆 GMP-140,ET-1的检测,探讨其在肝硬变病理生理及临床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肝炎后肝硬变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24岁~68岁,平均46岁.经病史、体检、肝功能、影象学及内镜检查确诊.并按 Child 肝功能分级 A 级18例,B 级26例,C 级14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0岁~5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放射免疫测定 血小板活化因子 微循环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文艳 王松龄 王丽萍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4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降脂稳定斑块、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降脂稳定斑块、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hs-CRP、IL-6水平及PAgT、CD62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hs-CRP、IL-6水平及PAgT、CD62p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镇肝熄风汤 替罗非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改良Rankin量表 炎症因子 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CD62p、CD6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虞冬晴 车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CD62p、CD6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表达水平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ICI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75例与预后不良组25例。根据出院后90 d内存活情况,将...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CD62p、CD6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表达水平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ICI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75例与预后不良组25例。根据出院后90 d内存活情况,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死亡组32例与存活组168例。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CD62p、CD63及PAF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CD62p、CD63及P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CD63及PAF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CD63及PAF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CI患者的CD62p、CD63及PAF表达水平升高,检测这3项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临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活化因子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燕 朱雅梅 王志宏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2期1375-1378,1385,共5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AHD)实施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214例CAHD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通过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7...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AHD)实施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214例CAHD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通过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7例,前者对患者实施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措施,后者实施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情况、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浆溶酶体膜蛋白(CD61)、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以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α颗粒膜蛋白(CD62p)、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状况(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治疗后对照组FIB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清hs-CRP、MCP-1水平以及患者CD62p、CD61、CD63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数据分析结果差异较大,此时P<0.05,提示两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数据差异明显,表示统计学研究结果存在对比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进行对比后,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此时P<0.05,提示数据对比结果有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此时P>0.05,表示数据对比结果无意义。结论在CAHD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措施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降低炎症水平、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而且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加快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PAF-1、PCT、Lp-PLA2血清水平变化与AIS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鲁淑谨 房效莉 肖成华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2期31-34,4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1(PAF-1)、降钙素原(PCT)、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1(PAF-1)、降钙素原(PCT)、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10例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按照患者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将其分为轻度60例、中度27例、重度23例,根据患者出入院的NIHSS评分下降百分比分为预后良好组84例、预后不良组26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AF-1、PCT、Lp-PLA2水平和NIHSS评分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PAF-1、PCT、Lp-PLA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相比,预后较差AIS患者血清PAF-1、PCT、Lp-PLA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AIS患者血清PAF-1、PCT、Lp-PLA2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重度患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轻度、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F-1、PCT、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35、0.415、0.461,P<0.05)。结论血清PAF-1、PCT、Lp-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变化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进而为临床上治疗AIS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1 降钙素原 脂蛋白磷脂酶A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健康成人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繁嫱 刘蓉 +1 位作者 刘丽 田仲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65-467,共3页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血小板6 种膜糖蛋白( G P) 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静息状态与活化状态时的表达特征。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息状态下及用凝血酶受体活化肽( T R A P) 激活的血小板所结合单抗的分子数。结果 男性静...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血小板6 种膜糖蛋白( G P) 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静息状态与活化状态时的表达特征。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息状态下及用凝血酶受体活化肽( T R A P) 激活的血小板所结合单抗的分子数。结果 男性静息血小板和活化血小板中 G P Ⅱb/ Ⅲa 和 G P Ⅲa 显示随年龄减少现象,在静息血小板中 G P Ⅱb/ Ⅲa 和 G PⅢa 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 - 0 .409 和- 0 .534 ,其 P 值均< 0 .05 ;而女性中未见到类似结果。 T R A P 激活后 G P Ib 在血小板表面表达下降,而 G P Ⅱb/Ⅲa 、Ⅲa 、 P选择素均增高,其中 P选择素在激活后的升高值与激活前的基础值呈负相关。静息血小板的 G PⅠb 分子数约为30 000 ,它与 G P Ⅴ的比值约3∶1 。结论 健康人血小板 G P表达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原文传递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洪立 黄锦雄 +1 位作者 韦秀英 覃绍鹏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VWF、TM、GMP-140。结果①糖尿病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b组与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外,TM、GMP-14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血栓调节蛋白 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
原文传递
41例乳腺癌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晓群 伍治平 +1 位作者 金从国 李佳 《中国肿瘤》 CAS 2008年第10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41例术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41例术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单纯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2.04%±1.41%,CD631.64%±0.93%;黏附在细胞上的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12.54%±8.35%,CD6318.27%±14.86%;外周血血小板总的活化水平:CD62p2.58%±1.69%,CD632.21%±1.2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1.04%±0.45%,CD630.64%±0.29%;黏附在细胞上的血小板活化水平:CD62p2.19%±0.85%,CD633.23%±1.64%;外周血血小板总的活化水平:CD62p1.48%±0.40%,CD631.29%±0.35%),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腺癌患者CD62P、CD63水平变化分别受年龄、临床分期、手术与否及肿瘤有无转移等因素影响。[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可能成为监测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周血 血小板膜糖蛋白 监测指标
原文传递
血小板黏附作用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玉芬 邹励宏 +1 位作者 李辉 刘璐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27-331,共5页
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修复破损的血管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黏附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初始步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血小板黏附作用有关因子研究展开综述。相关的因子主要有... 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修复破损的血管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黏附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初始步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血小板黏附作用有关因子研究展开综述。相关的因子主要有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Ⅱa、膜糖蛋白Ⅱb-Ⅲa、P-选择素、溶酶体膜蛋白以及胞浆颗粒成分中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14C-5-羟色胺(5-Hydroxtryptamine,5-HT),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血栓烷B2(thromboxane B2,TXB2)、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和溶酶体膜蛋白1(lysosomal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Lamp1)和溶酶体膜蛋白2(lysosomal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2,Lamp2)等。血小板活化后这些黏附因子也会相应激活表达,可作为指标用于临床血液相关疾病的筛查,同时也可作为凝血功能材料筛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黏附作用 血小板膜糖蛋白 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 血小板第四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