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李玲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2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例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予以rhTPO治疗,分为对照组(未行rhTPO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例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予以rhTPO治疗,分为对照组(未行rhTPO治疗)和观察组(行rhTPO治疗),每组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次数、单采血小板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恶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rhTPO治疗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可促进血小板提升,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单采血小板数量,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PO AML化疗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次数 单采血小板数量
下载PDF
三孩政策下孕妇血小板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缪小龙 郑艳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4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329例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结果,探讨血小板抗体与妊娠次数和流产史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29例住院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妊... 目的分析329例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结果,探讨血小板抗体与妊娠次数和流产史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29例住院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妊娠次数和流产史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329例孕妇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15.198%;经产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9.431%)高于初产妇(7.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不同阳性率不同(1次7.627%,2次17.582%,>2次20.833%),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趋势χ^(2)检验显示妊娠次数和血小板抗体有线性趋势(P<0.05);有流产史的孕妇抗体阳性率(23.529%)大于无流产史(13.02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无影响(P>0.05)。结论孕妇妊娠次数和流产史与血小板阳性率密切相关,妊娠孕妇应该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特别是有妊娠史和流产史的孕妇更应重视,这对于预防和减少孕期流产和胎儿/新生儿同种异体免疫血小板减少症(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FNAI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小板抗体 妊娠次数 流产史
下载PDF
胱抑素C、MPV/PLT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玉豪 丁建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胱抑素C、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心内科已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3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 目的探讨胱抑素C、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LT)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心内科已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3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胱抑素C、MPV/PLT。再依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组分为3个亚组:<30分为低分组(74例)、30~60分为中分组(48例)、>60分为高分组(41例),比较各亚组胱抑素C、MPV/PLT及冠状动脉狭窄数量;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和冠心病组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冠心病组MPV/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不同亚组胱抑素C、冠状动脉狭窄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不同亚组MPV/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水平、冠状动脉狭窄数量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96、0.506,P<0.05),胱抑素C及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胱抑素C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冠心病的病情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数量
下载PDF
血小板与白细胞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向东 郭伟 +3 位作者 阿曼古 曹丽 闫鹏 张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3期149-151,共3页
目的评价血小板(PLT)与白细胞(WBC)比值(PWRI)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同时检测血小板与白细胞,计算PWRI。比较肝纤维化者与携带者之间的PWRI。通过PWRI的受试... 目的评价血小板(PLT)与白细胞(WBC)比值(PWRI)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同时检测血小板与白细胞,计算PWRI。比较肝纤维化者与携带者之间的PWRI。通过PW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肝纤维化的准确率。结果PWRI在肝纤维化患者明显低于携带者(P<0.01)。其预测HBV感染者出现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PWRI<30为肝纤维化的最优截断点,其阳性预测值为87.83%、阴性预测值为80.39%。结论PWRI可作为预测HBV感染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感染者 肝纤维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与白细胞比值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瑞 钟祝雅 +3 位作者 李邦松 张明 李体成 周农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VBI患者47例,年龄(63.84±10.82)岁;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8例,年龄(63.00±13.01)岁。对VBI患者组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及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VBI患者47例,年龄(63.84±10.82)岁;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8例,年龄(63.00±13.01)岁。对VBI患者组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VBI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的数量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VBI组与对照组相互之间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3)VBI组与对照组间"血小板团块"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VBI患者发病早期发生血小板变化,此种变化对VBI发病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小板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表达和输血次数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秀凤 颜沛云 +2 位作者 江燕 庄大造 黄清灏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表达和输血次数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32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输血3次,统计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并比较不同血...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表达和输血次数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32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输血3次,统计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并比较不同血小板抗体表达情况及输血次数患者的PTR发生率。结果:322例血液病患者PTR发生率为41.61%(134/322),血小板抗体阴性156例,阳性166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PTR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计输注次数>6次患者PTR发生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累计输注次数3~6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及输血次数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时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PT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输血次数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CRRT中不同治疗剂量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丰燕 葛国平 +1 位作者 项美姣 祝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4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在CRRT治疗中不同治疗剂量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方法对36例需行CRRT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治疗剂量组和低治疗剂量组,选择相同的滤器,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的数量、肾功能的指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不同治疗... 目的探讨在CRRT治疗中不同治疗剂量对血小板数量的影响。方法对36例需行CRRT治疗的患者分为传统治疗剂量组和低治疗剂量组,选择相同的滤器,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的数量、肾功能的指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不同治疗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有否差异。结果低治疗剂量组对血小板数量影响比传统治疗剂量组小,且能降低肌酐及尿素氮,但不能降低C-反应蛋白。结论 CRRT中低治疗剂量对血小板数量影响小,可用于肾功能衰竭伴血小板减少需行CRRT治疗的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T 低治疗剂量 传统治疗剂量 血小板数量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抗体、巨核细胞数量对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立 秦晓铧 +1 位作者 谢晓玲 陈国枢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1期96-97,105,共3页
目的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不同,探讨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132例ITP患者及48例非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 目的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不同,探讨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观察132例ITP患者及48例非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ITP患者中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者35例,增多者78例,77例ITP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58例。结论由于血小板抗体生成使ITP患者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因此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中是必要的检查,血小板抗体与巨核细胞数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相关抗体 巨核细胞数量
下载PDF
三子补血汤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TNF-α和TGF-β1血清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蔺彩娟 甘欣锦 《山西中医》 2014年第11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三子补血汤治疗小鼠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并在细胞因子水平阐述其作用机理。方法:将48只SPF级昆明小鼠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6组,将除A组以外的其余各组小鼠用CTX造模。给各治疗组0.3 m L不同浓度的三子补血汤或升板胶囊... 目的:观察三子补血汤治疗小鼠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并在细胞因子水平阐述其作用机理。方法:将48只SPF级昆明小鼠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6组,将除A组以外的其余各组小鼠用CTX造模。给各治疗组0.3 m L不同浓度的三子补血汤或升板胶囊液及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至化疗后第14天。于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4天和化疗后第14天观察小鼠血小板数目;化疗后第14天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TNF-α和TGF-β1血清水平。结果:化疗后第14天,与B组相比,D、C和A组小鼠的血小板均明显增多(P<0.01);与D组相比,F、B组小鼠血小板均有所减少(P<0.05)。与B组相比,除F组外,其余各组小鼠TNF-α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B组相比,除F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组相比,F、B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剂量三子补血汤和升血小板胶囊均能明显提升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的血小板,且疗效相当,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TNF-α和TGF-β1的产生,进而促使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增生,或促进某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进而促使血小板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子补血汤 化疗后 血小板减少 TNF-Α TGF-Β1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谢卫民 周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1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测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脑梗死、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PLT明显减少 ,MPV明显增大 ;脑出血组MPV、...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测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脑梗死、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PLT明显减少 ,MPV明显增大 ;脑出血组MPV、PLT均减少。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血小板参数 临床意义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缓释滴眼剂中匹罗卡品含量
11
作者 吴正中 张一萍 +1 位作者 龙恩武 曾明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6-277,279,共3页
用 H P L C 法测定匹罗卡品缓释眼液含量,并探讨 p H 值、流动相比例对保留时间(t R)的影响。色谱柱用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含 0.05% H3 P O4,p H 为 3~4;检测波长 217 nm ;外... 用 H P L C 法测定匹罗卡品缓释眼液含量,并探讨 p H 值、流动相比例对保留时间(t R)的影响。色谱柱用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5∶25)含 0.05% H3 P O4,p H 为 3~4;检测波长 217 nm ;外标法定量。最低检出限为 5 ng,0.64~3.2 μg/m 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 989%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 2.8% 和 2.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罗卡品 高效液相色谱 缓释滴眼液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与不良妊娠及妊娠次数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九菊 张丽洁 +2 位作者 赵舒祺 魏绪仓 李文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266例孕妇外周血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探讨血小板抗体与不良妊娠及妊娠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66例孕妇,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有无不良妊娠分为2组,比较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同时,根据妊娠次数分为A组(1次)、B组(... 目的分析266例孕妇外周血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探讨血小板抗体与不良妊娠及妊娠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66例孕妇,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有无不良妊娠分为2组,比较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同时,根据妊娠次数分为A组(1次)、B组(2次)、C组(≥3次),比较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有不良妊娠组与无不良妊娠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31.81%vs 14.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不同的3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A组:9.09%;B组:21.62%;C组:2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趋势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显示,妊娠次数和血小板抗体有线性趋势(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与不良妊娠有关,有不良妊娠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无不良妊娠组;血小板抗体与妊娠次数有线性趋势,妊娠次数越多,抗体阳性率越高。将血小板抗体检测作为妊娠期常规检测项目,有利于临床对不良妊娠孕妇的早发现,以及对胎儿/新生儿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不良妊娠 妊娠次数
下载PDF
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唐俊海 杨波 熊高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析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小板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5例均给予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重症ITP患儿作为治疗组,观察和比较治... 目的探析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血小板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5例均给予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重症ITP患儿作为治疗组,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与同期来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5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的PLT、MPV、PCT和PDW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PLT、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MPV和PDW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并不会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该治疗方案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血小板/脾双径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屈淑平 刘韵 +2 位作者 杨平华 翟健 吴东 《肝脏》 2015年第8期597-601,共5页
目的评估无创指标血小板/脾双径(PSR)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55例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腹部超声、内镜及病理资料,并计算PSR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结果胃镜... 目的评估无创指标血小板/脾双径(PSR)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55例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腹部超声、内镜及病理资料,并计算PSR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结果胃镜检查发现,255例患者中129例(50.6%)有食管静脉曲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降低、脾肿大是食管静脉曲张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发现,PSR具有最好的诊断精确性(PSR:0.86,APRI:0.79,脾脏长径:0.77,血小板计数:0.75)。在临界值为931.0时,PSR对食管静脉曲张预测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0.1%,诊断精确度为80.8%。结论 PSR是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有无静脉曲张的一个简单、无创、诊断精确性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乙型肝炎 血小板/脾双径 食管静脉曲张
下载PDF
献血者不同献血次数间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差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燕 彭涛 +1 位作者 吴雅娟 杨俊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献血者不同献血次数间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异,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献血以及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10月本院血液科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追溯血小板来源,将其血小板献血者按献血次数,分为3组:第... 目的探讨血小板献血者不同献血次数间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异,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献血以及血小板输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10月本院血液科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追溯血小板来源,将其血小板献血者按献血次数,分为3组:第一组,为首次在本站献血小板的献血者,80例;第二组,连续献血小板献血2-9次者,32例;第三组,连续献血小板次数≥10次者,105例。统计分析数据,观察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的改变,进而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做比较。结果1)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白细胞平均值分别为(2.57±5.41)×10~9/L,(2.67±7.25)×10~9/L(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4.03%,65.38%;年龄<18岁与>18岁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3.64%,64.67%;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无差异(P>0.05);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患者有效率(84.15%)明显高于阳性(50.00%)及弱阳性(59.00%)者(P<0.05);A(58.10%)型血与B(57.81%)型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接近,O(74.7%)型血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A型和B型(P<0.05)。2)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性别,年龄段以及献血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患者有效率影响无差异(P>0.05)。3)同一患者输注不同频次献血者的血小板,各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献血者不同献血次数间血小板输注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次数 血小板输注 输注疗效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谭天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例脑梗塞患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MPV、PLT、PDW。8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MPV、PD...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例脑梗塞患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MPV、PLT、PDW。8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MPV、PDW分别为10.96±1.32、12.31±2.27,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数目为148.74±42.6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恢复期(P<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脑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越大,MPV、PDW越高,大面积组较小面积组、小面积组较腔隙性梗塞组患者的MPV、PDW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动态检测MPV、PDW、PLT等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上估计梗塞范围, 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对观察药物疗效亦有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敬波 胡旭梅 +1 位作者 王伟 吴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870-871,共2页
目的:了解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急性大出血患者122例,将单独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设为血小板组,单独输注冷沉淀的患者设为冷沉淀组,机采血小板联... 目的:了解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急性大出血患者122例,将单独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设为血小板组,单独输注冷沉淀的患者设为冷沉淀组,机采血小板联合输注冷沉淀者设为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输注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后,PT、APTT、TT较输注前明显缩短(P〈0.05),FIB、PLT较输注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机采血小板输注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冷沉淀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L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可显著提高大量输血患者血液循环中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可更好的避免凝血功能紊乱。与单独输注机采血小板或冷沉淀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冷沉淀 联合输注 大量输血 凝血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湘辉 陈颖 黄仕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血小板的有效输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地区医院首次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疾病类型、年龄、临床因素及输注次数情况对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血小板的有效输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地区医院首次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从疾病类型、年龄、临床因素及输注次数情况对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29例住院患者机采血小板输注无效123例,输注无效率为37.39%。不同疾病类型、年龄、临床因素及输注次数患者间输注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6、15.963、19.517、47.131,P=0.000、0.001、0.000、0.000)。不同性别组间输注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2,P=0.738)。结论原发病、感染、发热、多次输注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积极治疗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输注无效 影响因素 输注次数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芳云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妊娠妇女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筛查血小板抗体的19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育史、孕周、年龄及血型孕妇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初产妇的血小板抗... 目的:分析影响妊娠妇女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筛查血小板抗体的19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育史、孕周、年龄及血型孕妇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结果:初产妇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低于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0~1次的孕妇和妊娠≥2次孕妇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孕周孕妇(中位数36.1周)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大于小孕周(中位数17.9周)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孕妇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孕妇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生育史对孕妇血小板抗体生成有一定影响,应重点关注大孕周的经产妇,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以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ABO血型 妊娠次数 生育史
下载PDF
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探究
20
作者 李松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不同体质、献血情况等人群的不同献血反应,分析其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3月5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捐献血小板,收集其一般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不同体...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不同体质、献血情况等人群的不同献血反应,分析其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3月5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捐献血小板,收集其一般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循环血量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00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28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献血反应,无重度献血反应。体质量70kg以上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献血次数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血量2500mL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00mL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整体可控,体重较轻和循环血量大人群此类反应发生风险较高,应针对此类人群制定相应的预见性管理对策,实施科学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保证机采血小板献血工作有序进行,保证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献血次数 循环血量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