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贾安奎 刘彦轩 +3 位作者 张国林 仲华 林志强 许光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以28 d为终点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外周血PLA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严重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升高,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L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PLA可能在脓毒症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 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 ( pla) platelet-neutrophil aggregates ( PNA)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 ( PMA)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43
2
作者 臧宝霞 金鸣 +3 位作者 司南 张彦 吴伟 朴永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96-699,共4页
目的 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放射受体结合试验观察HSYA抑制 [3 H]PAF与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特异性结合的作用 ,以比浊法观察HSYA抑制PAF介导的WRP及兔多型核白细胞 (PMNs)聚集的作用... 目的 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放射受体结合试验观察HSYA抑制 [3 H]PAF与家兔洗涤血小板 (WRP)特异性结合的作用 ,以比浊法观察HSYA抑制PAF介导的WRP及兔多型核白细胞 (PMNs)聚集的作用。结果 HSYA可浓度依赖地抑制 1 ,2及 4nmol·L-1 [3 H]PAF与WRP受体的结合 ;HSYA抑制PAF介导的WRP及兔PMNs聚集 ,均具明显的量效关系 ,其IC50 分别为 0 99及 0 70mmol·L-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作用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小板活化因子 红花 受体结合试验 血小板聚集 多型核白细胞聚集
下载PDF
芪龙胶囊抗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及溶栓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彦 孙建宁 +2 位作者 吴金英 贾占红 张硕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观察芪龙胶囊的抗试验性血栓形成和溶栓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模型 ,电刺激颈总动脉形成血栓模型 ,并使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抗血栓形成和溶栓试验 ;用比浊法测定ADP及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 :芪龙胶囊 0 .6g... 目的 :观察芪龙胶囊的抗试验性血栓形成和溶栓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模型 ,电刺激颈总动脉形成血栓模型 ,并使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抗血栓形成和溶栓试验 ;用比浊法测定ADP及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 :芪龙胶囊 0 .6g·kg- 1、0 .3g·kg- 1组明显降低动静脉环路血栓湿重 (P <0 .0 5;P <0 .0 1) ,且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栓干重(P <0 .0 5;P <0 .0 1) ;芪龙胶囊 0 .6g·kg- 1、0 .3 g·kg- 1对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形成的血栓长度明显减少 ,血栓重量明显减轻 (P <0 .0 5,P <0 .0 1) ;芪龙胶囊 0 .12 6mg·mL- 1、0 .0 42mg·mL- 1、0 .0 2 1mg·mL- 1浓度下及 0 .6g·kg- 1、0 .3g·kg- 1、0 .15g·kg- 1饲药后含药血清对体外新鲜形成血块具有明显溶解作用 (P <0 .0 1) ;芪龙胶囊 0 .6g·kg- 1、0 .3 g·kg- 1、0 .15g·kg- 1对ADP所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 .6g·kg- 1、0 .3g·kg- 1组对胶原所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龙胶囊 血栓形成 溶栓 血清药理学 血小板聚集 大鼠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莹 雷小峰 +1 位作者 程炎 李志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入院时以及入院后24、48、72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记录END发生情况,据此分为END组、非END组。依次对两组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7例ACI患者中,发生END者49例,END发生率为24.87%。根据AR的判定标准,END组AR 23例、阿司匹林半抵抗(ASR) 15例、阿司匹林敏感(AS) 11例,非END组AR 17例、ASR 29例、AS 102例。经单因素分析,END组AR、ASR及PL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均高于非END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及PLA、PMA、PNA、PLyA均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AR及PLA、PMA、PNA、PLyA水平越高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AR和血小板活化可能都是ACI患者发生END的重要危险因素,AR联合PLA检测对于预测END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据此及时调整抗血小板策略,有望减少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CI)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阿司匹林抵抗(AR)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 预测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国忠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达百分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8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病组)、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正常晚孕组)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的...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表达百分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8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病组)、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正常晚孕组)和3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表达百分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病组PNA(60.3413.25)%、PMA(67.9211.22)%均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NA(49.0515.26)%、PMA(60.3112.81)%和正常非孕组PNA(45.2713.69)%、PMA(47.8213.01)%,差异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正常晚孕组PMA表达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晚孕组PNA表达百分率与正常非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高度活化,聚集功能明显增强,血液呈血栓前或血栓状态。检测PNA、PMA的表达百分率对其病情观察、诊断和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病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变化观察
6
作者 王升 李新刚 赵继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探讨全麻手术患者深部静脉栓塞发生的机理。方法对112例全麻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后、术后3 d采集标本,利用流式术检测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单核...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探讨全麻手术患者深部静脉栓塞发生的机理。方法对112例全麻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后、术后3 d采集标本,利用流式术检测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观察PNA和PMA的变化。结果 11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PNA为(19.32±3.48)%,PMA为(26.86±5.05)%;手术结束后PNA为(19.48±3.20)%,PMA为(31.86±5.31)%;术后3d PNA为(21.85±2.84)%,PMA为(77.69±5.72)%。麻醉诱导前的PNA和PMA与手术结束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手术对患者PNA和PMA均有影响,尤其对PMA影响明显,因此PNA和PMA可以作为判断血小板活化程度和预防术后栓塞的敏感性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白细胞聚集体 全麻手术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应华 洪宝建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5期802-804,共3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0例正常健康女性和40例正常妊娠者外周血血小板上的血小板P选择素...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40例正常健康女性和40例正常妊娠者外周血血小板上的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表达,以及单核细胞、粒细胞的CD61表达百分率,即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CD62p、PAC-1、PMA、PNA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和正常妊娠组(t值分别为3.422、3.710、4.014、3.743和3.636、3.427、3.270、3.425,均P<0.01),且随病情加重越明显。结论外周血活化血小板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有一定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活化血小板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微血管病变部位及区域数量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安奎 刘彦轩 +3 位作者 仲华 张国林 林志强 许光霞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改变。方法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改变。方法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DR、CKD及DN患者PNA、P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LA水平升高,PLA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PLA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