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形成机理及灯影组沉积新格局
1
作者 周刚 罗冰 +9 位作者 张新 徐少立 张本健 马奎 梁艺苇 严威 钟原 张自力 兰才俊 李堃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8,共16页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凹槽两侧陡坎带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是盆地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该凹槽的形成机理、形成期次及沉积新格局,进一步指导灯影组气藏的深化勘探,采用最新大连片三维地震成果、结合钻井等资料,分析了各期陡坎之间、陡坎与台缘带之间的空间展布关系,探索了陡坎的演化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天然气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凹槽陡坎总体表现为侵蚀谷特征,同沉积小断层的作用不明显;②灯影组二段(以下简称灯二段)发育Ⅰ、Ⅱ两个陡坎,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四段)发育一个陡坎,分别在桐湾Ⅰ和Ⅱ、Ⅲ幕侵蚀作用形成,这些陡坎与灯二段、灯四段台缘带无关;③灯二段沉积时期,受控于基底垒堑格局,发育由南向北进积的4~5排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其中蓬莱地区发育两个大型台缘带,台缘带丘滩体被陡坎Ⅱ截断,叠加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结论认为:①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与灯二段的陡坎叠合区发育灯四段陡坎型台缘带,而在灯四段槽上带,丘滩体仍呈北东向发育,表明该地区受陡坎Ⅱ与北东向古地貌双重因素控制;②蓬莱地区陡坎Ⅱ坡度变小,对灯四段台缘带控制作用减弱直至消失,主要发育2排北东向展布的缓坡型台缘带,即蓬莱①、②台缘带,蓬莱地区可作为今后天然气勘探重点关注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凹槽 震旦系灯影组 台缘带 侵蚀谷 阶地 沉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地质体资源潜力
2
作者 李强 王显东 +5 位作者 闫博 刘洋 张斌 钟拥 曹阳 邓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4,共12页
大庆油田塔东探区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台盆过渡区满西台缘带,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勘探主要集中在古城地区,未获规模突破。近年来通过老井复查、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明确了台缘带油气基础地质条件,落实了成藏有利区带,拓展了塔里木... 大庆油田塔东探区主体位于塔里木盆地台盆过渡区满西台缘带,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大。勘探主要集中在古城地区,未获规模突破。近年来通过老井复查、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明确了台缘带油气基础地质条件,落实了成藏有利区带,拓展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勘探新类型。结果表明:塔东探区发育玉满裂陷、玉都裂陷槽盆相,斜坡陆棚相等多套烃源岩;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台缘带高能礁滩继承发育,多组走滑断裂控储、控藏、控富集;“黑被子”泥岩、“白被子”膏岩2套区域盖层分布广泛,源、储、盖紧密配置,具备规模成藏条件;纵向上,油气受走滑断裂及区域盖层控制,主要分布在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横向上,以玉满、玉都裂陷槽为中心,油气规模富集;玉满奥陶系鹰山组上段断溶体、鹰山组下段礁滩-断溶复合体成藏条件优越,发育凝析气藏,是塔东最现实的效益勘探领域;寒武系盐下礁滩体、断控丘滩带源、储、盖配置好,资源潜力大,可作为增储上产的接替领域。塔东探区多领域均展现出万亿立方米的气资源规模,有望快速建成大庆油田稳油增气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满西台缘带 烃源岩 台缘礁滩 走滑断裂 奥陶系
下载PDF
Sinia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Yangtze regio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YANG Yu WANG Zecheng +3 位作者 WEN Long XIE Wuren FU Xiaodong LI Wenzh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2期272-284,共13页
Based on outcrop, drill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reservoir forming model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ultra-deep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 Based on outcrop, drill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reservoir forming model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ultra-deep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at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region were examined.(1) This area is in craton rifting stage from Sinian to Early Cambrian, characterized by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rapid subsidence, significant sedimentary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 of Dengying Formation platform marg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ft.(2) The Sinian–Cambrian in this area has two sets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Doushantuo Formation and Maidiping-Qiongzhusi Formation;of which, the latter has a thickness of 150–600 m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tensity of(100-200)×10;m;/km;.(3) The mounds and shoals in the platform margin of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controlled by faults are thick and distributed in rows and zones;they are reformed by contemporaneous–quasi-contemporaneous and supergene karstification jointly, forming pore-type reservoirs with a thickness of 200-400 m.(4) The two sets of source rocks enter oil generation windows from Permian to Early Triassic, and the oil migrates a short distance to the lithologic traps of mounds and shoals to form a huge scale paleo-oil reservoir group;from Late Triassic to Jurassic, the oil in the paleo-oil reservoirs is cracked into gas,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present natural gas reservoirs.(5) The mound-shoal body at the platform margin of De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two sets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combine into several types of favorable 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s, which, with the advantage of near-source and high-efficiency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can form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The Mianyang-Jiange area is a potential large gas field with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reserves. According to seismic prediction, the Laoguanmiao structure in this area has the Deng-2 Member mound-shoal reservoir of about 1300 km^(2), making it a ultra-deep target worthy of explor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ton rift Dengying Formation source rock fault-controlled platform margin belt lithologic petroleum reservoir northwest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region
下载PDF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红星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跃明 白晓亮 +8 位作者 易海永 刘冉 马华灵 韩嵩 闫柯 彭思桥 陈延贵 王尉 钟佳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探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基于该井所获丰富的钻探资料,重建了推覆体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恢复了龙门山前山带构造模式,进而剖析了川西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逆掩推覆、直立倒转、原地系统”3段叠加式地质结构,前山带推覆冲断带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受断层控制,具有重复倒转的特征;(2)推覆体下盘栖霞组钻遇地层和岩性组合与山前带双鱼石地区特征相同,均为台缘滩相沉积,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原地构造带台缘相带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连片大面积分布;(3)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具备“多源供烃—断裂输导—侧向对接—隐伏保存”的油气成藏条件,红星1井测试结果证实,该复杂构造带前山带和山前带均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1井 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 推覆带下盘原地构造 中二叠统栖霞组 工业气流 台缘带 孔隙型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大探1井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文龙 谢继容 +6 位作者 张本健 赵容容 王文之 周刚 武鲁亚 汪华 马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8,I0001,共13页
近期,部署实施于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以下简称裂陷西侧)的风险探井大探1井,在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二段、灯四段)分别测试获天然气42×10^(4)m^(3)/d、81×10^(4)m^(3)/d,取得了裂陷西侧天然气勘探... 近期,部署实施于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以下简称裂陷西侧)的风险探井大探1井,在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二段、灯四段)分别测试获天然气42×10^(4)m^(3)/d、81×10^(4)m^(3)/d,取得了裂陷西侧天然气勘探的重大战略突破。为了评价裂陷西侧灯影组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测试资料等进行分析,重新厘定了区内老井地层、沉积格局、有利区带展布特征,深化了裂陷西侧灯影组油气成藏地质认识,指导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陷西侧震旦系地层完整、序列齐全,灯影组地层广泛分布,灯四段与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桐湾Ⅱ幕位于麦地坪组顶部,因此灯影组未遭受到广泛剥蚀;②裂陷西侧灯二段、灯四段丘滩体面积分别约为3000 km^(2)、4000 km^(2),丘滩相储层特征与裂陷东侧基本一致,储集岩均以凝块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差异主要体现在西侧灯影组渗透性更高,并发育大量晚期网状缝,此与该区受晚期强烈挤压密切相关;③川西南地区发育中元古界峨边群、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3套烃源岩,受晚期构造挤压,通源断裂发育,3套烃源岩与灯影组形成下生上储、侧生旁储、上生下储高效天然气成藏组合;④大探1井所在的大兴场构造具备双层构造体系特征,保存条件好,而且关键成藏期位于古构造高部位,早期普遍成藏,晚期调整定型,具备规模成藏的含油气地质条件;⑤提出了非继承性构造演化区,在正向地质单元寻找规模化的滩带,在负向地质单元寻找烃源岩的勘探思路,并建立了“滩带—断层—烃源”跨时空配置成藏新模式。结论认为,大探1井在裂陷西侧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展示了该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且该区有可能成为继安岳气田之后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开发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裂陷西侧 大探1井 灯影组 台缘带 成藏组合 勘探重大突破
下载PD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prospect belts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4
6
作者 CHEN Zhuxin LI Wei +5 位作者 WANG Lining LEI Yongliang YANG Guang ZHANG Benjian YIN Hong YUAN Baogu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413-425,共13页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region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including marine cratonic basin from the Sin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and intra-continental basin from the Late Triassic to the Cenozoic....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region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including marine cratonic basin from the Sinian to the Middle Triassic and intra-continental basin from the Late Triassic to the Cenozoic. Several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caused complicated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in the deep-buried layers. During the key tectonic periods, some characteristic sedimentary and deformation structures were formed, including the step-shaped marginal carbonate platform of Dengying Formation, the western paleo-high at the end of Silurian, and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Late Paleozoic–Middle Triassic. The Meso-Cenozoic intra-continental compressional tectonic processes since the Late Triassic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 thrusting structures surrounding and inside the northwestern basin. The northern Longmenshan fold-thrust belt has a footwall in-situ thrust structure,which is controlled by two sets of detachments in the Lower Triassic and Lower Cambrian and presents as a multi-level deform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shallow folds, the middle thin-skin thrusts and the deeper basement-involved folds. The thrust belt in front of the Micangshan Mountain shows a double-layer deformation controlled by the Lower Triassic salt detachment, which is composed by the upper monocline and deep-buried imbricate thrust structures. The interior of the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rows of large-scale basement-involved folds with NEE strike dir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geology,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reservoirs and belts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have obvious zo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layers of Dengying Formation of Upper Sinian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areas of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in which the Jiulongshan structural belt, Zitong syncline and Yanting slope are the most favorable. The Lower Paleozoic was transformed by Caledonian paleo-uplift and late Cenozoic folding, and the midwest area such as the Zitong syncline is a potential area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The favorable part of the Upper Paleozoic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Longmenshan belt and its frontal area, where the deep-buried thin-skin thrust structures in the footwall are the key exploration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fold-thrust belt multi-level DETACHMENT SINIAN PALEOZOIC platform margin paleohigh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ectonic evolutio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下载PDF
高磨台缘带灯影组气藏气井堵塞机理及治理对策
7
作者 陈林 吕亚博 +2 位作者 欧家强 张坤 李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24,共12页
高磨台缘带灯影组气藏自投产以来,多口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表现为井口、井筒及地层堵塞多种复杂形式,严重制约了气井正常平稳生产。对堵塞物样品采用酸溶、红外光谱、能谱电镜、X衍射及色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 高磨台缘带灯影组气藏自投产以来,多口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现象,表现为井口、井筒及地层堵塞多种复杂形式,严重制约了气井正常平稳生产。对堵塞物样品采用酸溶、红外光谱、能谱电镜、X衍射及色相色谱质谱等分析手段,认为堵塞物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不同气井的堵塞物成分存差异较小;同时,全面摸排地质特征、完井方式、入井液等关键基础资料,进一步确定堵塞物来源及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气井不同堵塞程度及堵塞类型,分别配套了针对井筒未完全堵塞的泵注油污清洗型有机解堵剂工艺、井筒堵死的连续油管冲洗工艺及针对地层堵塞的酸化解堵工艺措施。高磨台缘带灯影组气藏12口气井应用以上工艺技术进行了解堵作业,日恢复气量145×10^(4) m^(3),经济效益显著。形成了适用于灯影组气藏的气井堵塞治理技术系列,可在同类型含硫气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磨台缘带 堵塞 有机解堵剂 酸化解堵 连续油管解堵 捕屑器
下载PDF
四川盆地蓬探1井灯影组灯二段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82
8
作者 赵路子 汪泽成 +9 位作者 杨雨 段书府 魏国齐 罗冰 文龙 马石玉 冯庆付 刘静江 孙夕平 谢武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共12页
蓬探1井是部署在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内以震旦系灯影组为主要目的层的风险探井,探索裂陷主力烃源灶区灯影组储层及含气性。利用蓬探1井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分析了蓬探1井地层与沉积序列,探讨裂陷内灯二段台缘丘滩分布控制因素,指... 蓬探1井是部署在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内以震旦系灯影组为主要目的层的风险探井,探索裂陷主力烃源灶区灯影组储层及含气性。利用蓬探1井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分析了蓬探1井地层与沉积序列,探讨裂陷内灯二段台缘丘滩分布控制因素,指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裂陷北段灯影组地层序列表现为灯四段缺失,灯三段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假整合接触;②德阳—安岳裂陷内灯二段发育受同沉积断层控制的丘滩体,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③灯二段储层以藻砂屑云岩、藻凝块云岩为主,溶蚀孔洞发育,储层储集物性良好;④灯二段含气性良好,测井解释气层厚度为119.26m,气水界面为-5550m。研究认为裂陷内灯二段发育多排断阶控制的台缘丘滩带,与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直接接触,近源成藏条件优越,是规模勘探的重要领域。2020年5月4日蓬探1井在灯二段测试获天然气121.98×104m3/d,展示裂陷内灯二段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安岳裂陷 灯二段 断控型台缘带 同沉积断层 构造—岩性气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相演化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玺华 罗文军 +3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彭翰霖 夏茂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5,共7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勘探取得重大战略突破,颗粒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及展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思路分析龙王庙组时空沉积演化过程,明确了龙王庙组发育2期沉积旋回,龙王庙组下... 近年来,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勘探取得重大战略突破,颗粒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演化及展布规律研究至关重要。应用层序地层研究思路分析龙王庙组时空沉积演化过程,明确了龙王庙组发育2期沉积旋回,龙王庙组下旋回沉积期盆地自西向东表现为缓坡沉积特征,颗粒滩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控制,发育在川中地区。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上旋回沉积期表现为"两隆一凹"沉积格局,该时期川中地区颗粒滩大面积分布,川东地区逐步演化为台地边缘相带,发育颗粒滩白云岩,两者之间的重庆-泸州地区为低洼地貌特征,发育厚层膏岩澙湖沉积,该期龙王庙组沉积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特征。文中建立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沉积新模式,揭示了四川盆地寒武纪龙王庙组沉积期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化的过程,指出重庆-泸州膏岩澙湖沉积造就川中、川东为2个独立滩相储层发育岩性区,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台缘带滩相储层为龙王庙组油气勘探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碳酸盐岩缓坡 碳酸盐岩台地 台缘带 龙王庙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台缘带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志前 樊太亮 +2 位作者 刘典波 李尧 于美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7-443,共7页
利用最新地震、测井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构造解析和沉积演化等方法,识别塔中南坡台缘带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分析塔中南坡台缘带的结构特征及不同区段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塔中南坡台缘带是早奥陶世末期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 利用最新地震、测井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构造解析和沉积演化等方法,识别塔中南坡台缘带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分析塔中南坡台缘带的结构特征及不同区段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塔中南坡台缘带是早奥陶世末期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复合型台缘带:台缘带东段是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剥蚀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台缘带;西段为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缓斜坡台缘带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台缘带。塔中南坡台缘带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可分为构造和沉积特征各异的6段,其中第Ⅰ段和第Ⅱ段是超覆三角带和削截三角带叠合部位,岩溶和岩性储集层发育,第Ⅴ段是台缘礁滩发育区段,这3个区带是塔中南坡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带 古地理背景 地质结构 三角带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周缘构造演化、成藏与勘探领域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洪辉 邬光辉 +2 位作者 王洪江 张立平 王成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4,共8页
以寻找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接替领域为目的,在和田河气田周缘采用古构造演化的方法,结合和田河气田单井油气水分析,建立了玛南奥陶系潜山准层状成藏模式和玛北台缘带古油藏成藏模式;指出和田河气田周缘存在玛南奥陶系潜山、玛北... 以寻找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接替领域为目的,在和田河气田周缘采用古构造演化的方法,结合和田河气田单井油气水分析,建立了玛南奥陶系潜山准层状成藏模式和玛北台缘带古油藏成藏模式;指出和田河气田周缘存在玛南奥陶系潜山、玛北奥陶系台缘带和玛东奥陶系推覆构造带三大油气勘探领域,区带资源量约1万亿m3,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玛南奥陶系潜山暴露时间长,风化、淋滤作用强,形成良好的岩溶型储层,上覆石炭系泥岩和上倾位置的致密灰岩作为盖层,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同时处于有效生烃范围之内,是有利勘探领域。玛北发育奥陶系台缘带,而且与构造圈闭相叠置,可以捕获早期运移的油气,是较有利勘探领域。玛东奥陶系推覆带潜山披覆圈闭发育,规模较大,是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气田周缘 准层状油气藏 台缘带 古油藏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雨 汪泽成 +3 位作者 文龙 谢武仁 付小东 李文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基于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扬子克拉通西北缘超深层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为克拉通裂陷阶段,表现为同沉积断裂发育与裂陷快速沉降,沉积分异... 基于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扬子克拉通西北缘超深层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早期为克拉通裂陷阶段,表现为同沉积断裂发育与裂陷快速沉降,沉积分异显著,裂陷两侧灯影组发育大型台缘带;②震旦系—寒武系发育陡山沱组与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后者厚度为150~600 m,生烃强度为(100~200)×10^(8) m^(3)/km^(2);③震旦系灯影组断控台缘带丘滩体厚度大且成排成带分布,受同生期—准同生期和表生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厚度为200~400 m的孔洞型储集层;④两套烃源岩主生油期在二叠纪—早三叠世,石油近距离运移至灯影组丘滩体岩性圈闭中聚集形成规模巨大的古油藏群;晚三叠世—侏罗纪古油藏裂解成气,奠定现今天然气藏基础;⑤灯影组台缘带丘滩体与两套优质烃源岩形成多种有利源储配置关系,具备近源高效成藏的条件,可形成大型岩性气藏群。绵阳—剑阁地区是潜在的万亿立方米储量规模大气区,位于该区域的老关庙构造灯影组二段丘滩体面积约1300 km2,是近期超深层勘探值得探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裂陷 灯影组 烃源岩 断控型台缘带 岩性油气藏 扬子克拉通西北缘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63
13
作者 周进高 张建勇 +5 位作者 邓红婴 陈娅娜 郝毅 李文正 谷明峰 罗宪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1,共8页
为指导四川盆地安岳古老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从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入手,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重建了该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及其沉积模式,取得了4项研究成果:①盆地及其周缘震旦纪处于伸展... 为指导四川盆地安岳古老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从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入手,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重建了该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及其沉积模式,取得了4项研究成果:①盆地及其周缘震旦纪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强烈的伸展作用导致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形成,其最终将四川盆地分隔成"两隆四凹"的古地理格局,"两隆"演化为台地,"四凹"演化成斜坡—盆地环境;②灯二期发育大陆边缘丘滩、裂陷边缘丘滩及台内丘滩等有利储集相带,裂陷边缘丘滩沿德阳—安岳裂陷两侧发育,呈U形分布,宽5~40 km、长约500 km,向西在什邡一带、向北在广元附近与大陆边缘台缘带相接;③灯四期继承了灯二期的岩相古地理特点,但由于德阳—安岳裂陷不断向南张裂,并最终贯穿盆地南北,裂陷边缘台缘带演化成东西2条,东部台缘带分布在广元—盐亭—安岳—泸州一带,南北向展布,长约450 km、宽4~50 km,西部台缘发育在都江堰—成都—威远—宜宾—马边一带,呈向东凸出的弧状分布,长约300 km、宽4~30 km;④建立了灯影组"双台缘"镶边台地沉积模式,指导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德阳—安岳台内裂陷 岩相古地理 沉积模式 台缘带 裂陷边缘台缘带
下载PDF
台缘带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以四川盆地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武仁 杨威 +7 位作者 汪泽成 魏国齐 马石玉 郝涛 苏楠 李文正 武赛军 王小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7-883,共17页
通过大量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合已钻井资料的分析,刻画了绵竹—长宁裂陷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变化,探讨了不同地区台缘带沉积模式,研究了不同类型台缘带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3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绵竹—长宁裂... 通过大量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结合已钻井资料的分析,刻画了绵竹—长宁裂陷两侧台地边缘的形态变化,探讨了不同地区台缘带沉积模式,研究了不同类型台缘带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建立了3种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绵竹—长宁裂陷两侧发育灯二段和灯四段台缘带,灯二段台缘带呈现U型展布,灯四段台缘带呈现近平行分布;2)灯影组受断裂控制,经历了灯一+二期双断裂陷及灯三+四期箕状裂陷两个阶段演化;结合台地边缘形态,可分为陡坡型和缓坡型两大类台缘带,进一步划分出陡坡带加积型、缓坡带退积型、缓坡带加积型等3种类型;3)台缘带类型差异主要与断裂发育的规模大小相关,断裂发育区,形成陡坡带台缘,断裂不发育区,形成缓坡带台缘;古隆起核部,形成加积型台缘,远离古隆起区,形成退积型台缘;4)裂陷两侧发育台缘丘滩岩溶型储层,裂陷内沉积优质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两者有机匹配,形成陡坡带、缓坡带台缘两类成藏模式。目前勘探主要集中在陡坡带台缘,缓坡带台缘分布范围广,是未来的勘探重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内裂陷 台缘带类型 形成主控因素 丘滩储层 成藏模式 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玺华 陈聪 +4 位作者 黄婕 文龙 谢忱 徐诗薇 高兆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利用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在四川盆地广元—巴中地区发现中二叠世的槽谷,为上扬子西北缘受海西期拉张作用形成的拉张槽。拉张槽的地质—地震特征明显,呈北西向展布,宽度为70~120km,面积约为2×104km2,根据其中线展布将其... 利用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研究,在四川盆地广元—巴中地区发现中二叠世的槽谷,为上扬子西北缘受海西期拉张作用形成的拉张槽。拉张槽的地质—地震特征明显,呈北西向展布,宽度为70~120km,面积约为2×104km2,根据其中线展布将其命名为广元—巴中拉张槽。拉张槽控制着中二叠统的烃源岩展布,拉张槽内为深水欠补偿沉积,充填10~30m的深水陆棚相泥质岩,TOC为2%~9%,为优质烃源岩。该拉张槽还控制着中二叠统茅口组台缘带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展布,拉张槽两侧发育台地边缘滩相沉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表明,台缘带宽度为8~10km,面积达3000km^2,受岩溶等成岩作用改造,可形成规模优质储层。广元—巴中拉张槽的发现改变了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于长兴期的传统认识,拉张槽内部优质烃源岩与其周缘规模滩相储层构成旁生侧储的源储配置关系,为有利成藏组合,是茅口组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广元-巴中拉张槽 深水陆棚相泥质岩 茅口组台缘带 成藏组合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台缘带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大兴 曾令帮 +3 位作者 张盟勃 段玉顺 刘秋良 杨志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89-94,110,共7页
区域甩开钻探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地区台缘带奥陶系发育有利的礁滩孔隙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但也面临着成藏条件复杂、深层地震资料内幕成像差、储层非均质性强等勘探难点。为了开辟鄂尔多斯盆地勘探新领域,加大了物探攻关的力度... 区域甩开钻探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地区台缘带奥陶系发育有利的礁滩孔隙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但也面临着成藏条件复杂、深层地震资料内幕成像差、储层非均质性强等勘探难点。为了开辟鄂尔多斯盆地勘探新领域,加大了物探攻关的力度,重点开展了综合静校正、多域去噪和叠前偏移等处理技术研究,提高了奥陶系内幕成像的精度。储层预测在有利沉积相带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了地震反射模式分类和属性分析技术应用,并探索应用碳酸盐岩储层叠前含气性检测技术,综合评价有利储层发育区1218km2。建议完钻的风险探井在克里摩里组获得新发现,再次证实了该区下古生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带 礁滩孔隙 岩溶洞穴 内幕成像 非均质性 沉积相 有利储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吴家坪组相控孔隙型储层勘探新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继容 赵路子 +12 位作者 沈平 张本健 张玺华 陈延贵 陈聪 岑永静 郝毅 曹华 蒋航 赵容容 高兆龙 山述娇 周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9,共9页
近期,LX1井在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钻遇滩相优质孔隙型储层,且油气显示良好,与前期"吴家坪组只发育裂缝型储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小"的认识不一致。为了进一步弄清吴家坪组天然气勘探潜力,拓展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新领域... 近期,LX1井在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钻遇滩相优质孔隙型储层,且油气显示良好,与前期"吴家坪组只发育裂缝型储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小"的认识不一致。为了进一步弄清吴家坪组天然气勘探潜力,拓展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新领域,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钻井—地震标定,落实了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沉积相展布,利用岩石薄片、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吴家坪组的储层特征,并结合勘探、研究新进展指出了该层系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吴家坪期发育大型台缘带,面积为3600 km2,台缘带内发育高能台缘滩相沉积;(2)受台缘滩相控制,吴家坪组发育滩相孔隙型储层,储层岩性为亮晶生屑石灰岩、云质石灰岩、灰质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生物铸膜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孔隙度介于3.3%~4.8%;(3)川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孤峰段、吴家坪组和大隆组发育的烃源岩直接与吴家坪组台缘滩相储层接触,形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的最佳源储组合,海槽西侧吴家坪组台缘带紧邻烃源岩生烃中心,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吴家坪组发育台缘滩相孔隙型储层,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二叠系天然气勘探的又一重要层系,该认识对拓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上二叠统 吴家坪组 台缘带 滩相孔隙型储层 白云岩 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下载PDF
贵州拉丁晚期扬子台地边缘地表暴露带的特征及裂隙中微型钟乳石的成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加飞 魏家庸 胡瑞忠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贵州中三叠世拉丁晚期扬子台地边缘地表暴露带 ,经历的时间长 ,约 1Ma(2 33~ 2 32Ma) ;形成的厚度大 (一般 10 0~15 0m左右 ,最厚可达 180m左右 )。暴露特征清楚 ,渗流豆石、窗格 (鸟眼 )构造、中 大型帐篷构造、喀斯特化角砾岩非常... 贵州中三叠世拉丁晚期扬子台地边缘地表暴露带 ,经历的时间长 ,约 1Ma(2 33~ 2 32Ma) ;形成的厚度大 (一般 10 0~15 0m左右 ,最厚可达 180m左右 )。暴露特征清楚 ,渗流豆石、窗格 (鸟眼 )构造、中 大型帐篷构造、喀斯特化角砾岩非常发育 ,这显然是潮湿 半潮湿气候条件下 ,在古隆起区形成的钙质风化壳。暴露带裂隙中的微型钟乳石 ,有覆水石、滴水石、流水石 3种类型。其18O同位素组成一般在 - 10‰ (PDB)左右 ,13 C的同位素组成一般在 1.5‰~ 2‰ (PDB)左右。18O同位素组成表明 ,钟乳石是淡水成因的 ,但13 C的同位素组成为略高于淡水成因的沉积物的值 ,这可能是不饱和的大气降水溶解了基岩 ,而获得13 C的缘故。上述 3种形态的微型钟乳石的岩石学特征也表明 ,是典型的淡水成因形成。由此可见 ,暴露带裂隙中的微型钟乳石为淡水成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拉丁晚期 扬子台地 地表暴露带 微型钟乳石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下载PDF
塔北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台缘带展布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永立 李国蓉 +2 位作者 何钊 田家奇 李肖肖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91,共12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层序延续时间分析、沉积相划分、地层叠置结构分析,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勾绘了其台地边缘相带的展布,明确了其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可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自...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层序延续时间分析、沉积相划分、地层叠置结构分析,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勾绘了其台地边缘相带的展布,明确了其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可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为SQ1—SQ10,下寒武统SQ1—SQ2时期发育缓坡沉积,为Ⅰ型层序;SQ3—SQ5时期发育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均为Ⅱ型层序;中寒武统SQ6时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为Ⅱ型层序;中上寒武统SQ7—SQ10时期发育碳酸盐岩镶边台地,SQ7和SQ9为Ⅰ型层序,SQ8和SQ10为Ⅱ型层序。(2)研究区SQ3层序的台地边缘相带分布范围广,在柯坪隆起—沙雅隆起一线呈近东西向展布,自沙雅隆起—顺托果勒近南北向展布;SQ4—SQ10台缘相带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台地边缘不断向斜坡—盆地推进,有明显的前积特征;SQ3—SQ10时期台缘高能礁滩相带展布较宽,台缘礁滩相储层面积大。(3)研究区塔深2井以东呈南北向延伸的台缘相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与寒武系主烃源岩具备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层序 层序地层格架 碳酸盐岩 潮坪相 礁滩相 潟湖相 台缘带 寒武系 塔北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层序划分及多期台缘带的发现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文之 文龙 +5 位作者 姚军 李堃宇 和源 周红飞 聂晶 李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4期46-54,共9页
四川盆地中部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勘探成效显著,但台内钻探以中-低产为主,亟待攻关有利区带预测办法。以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为研究基础,利用测井数据建立灯影组可容纳空间模型,可间接反映古海平面升降规律,并以此作... 四川盆地中部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台缘带勘探成效显著,但台内钻探以中-低产为主,亟待攻关有利区带预测办法。以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为研究基础,利用测井数据建立灯影组可容纳空间模型,可间接反映古海平面升降规律,并以此作为地震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沉积横向上的沉积趋势,发现台内"隐蔽"的有利相带。结果表明:①灯影组发育2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②首次发现灯二期及灯四期内各发育1次区域性海退,即灯影期共有4次区域性海退,而非前期认为的2次海退;③4期海退在高磨地区形成了4期台缘带。结论认为:由于新发现的灯二早期及灯四早期台缘带尚未有钻探证实,台内多期台缘带应是下一步风险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磨地区 晚震旦世 层序 多期台缘带 隐蔽相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