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study of the awning measure to obstruct solar radia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3
1
作者 WenJie Feng ZhiZhong Sun +3 位作者 Zhi Wen GuoYu Li Ze Zhang WenBing Y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With globe warming, road safety will change dramatically, especially with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permafrost regions. Because of higher elevation and better almospheric transparency,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 With globe warming, road safety will change dramatically, especially with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permafrost regions. Because of higher elevation and better almospheric transparency,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stronger radiation than other regions, which can change the daily variation of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on the Plateau. The awning measure (shading board) is one of the actively protected permafrost measures, which was adopted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and highway and the Qing-Kang Highway in China. Fiel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embankment surface month mean net radiation is 60-130 W/m2, but the value is below 20 W/m2 under the shading board, and the reducing level of naRn-al net radiation is 80%-90%. The shading board reduced the heat flow entering into the embankment by 80%,90% or more, with heat entering into the soil on the common embankment, but emitting from the embankment under the shading board. At the same time,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under the shading board is 6-8 ℃ lower than the exposed embankment.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ding board measure can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reduce net radiation and heat flow into the embankment, decrease embankment surface and interior temperature, effectively delay increase rate of soil temperature under globe warming, ensur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embankment, and guarantee unblocked road projects in cold and permafros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sunshading awning measure EMBANKMENT net radiation heat flow
下载PDF
Copy number variation of B1 controls awn length in wheat
2
作者 Jinlong Li Xin Xin +11 位作者 Fangyao Sun Zhenzhen Zhu Xiangru Xu Jiatian Yang Xiaoming Xie Jiazheng Yu Xiaobo Wang Sen Li Shilin Tian Baoyun Li Chaojie Xie Jun Ma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817-824,共8页
Wheat awns contribute to photosynthesis and grain production.In this study,an F2population and F2:3families from a cross between the awned line 7D12 and the Chinese awnless variety Shiyou 20(SY20)were used to identify... Wheat awns contribute to photosynthesis and grain production.In this study,an F2population and F2:3families from a cross between the awned line 7D12 and the Chinese awnless variety Shiyou 20(SY20)were used to identify loci associated with awn length.Bulked-segregant RNA sequencing and linkage mapping identified a single dominant locus in a 0.3 cM interval on chromosome 5AL.Five genes were in the interval,including the recently cloned awn inhibitor B1.Although a single copy of the B1 gene was detected in 7D12,SY20 carried five copies of the gene.Increased copy number of B1 in SY20enhanced gene expression.Based on sequence variation among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five B1 gene copies in SY20,two dominant markers were developed and found to cosegregate with B1 in a population of 931 wheat accessions.All 77 awnless accessions harbored sequence variations in the B1 promoter regions similar to those of SY20 and thus carried multiple copies of the gene,whereas 15 randomly selected awned wheats carried only one copy.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increase in copy number of the B1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awn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awn awnless B1 gene Copy number vari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rmosiphon, Awning and Insulations Board on Permafrost Roadbed
3
作者 Liu Jiankun Qian Zhengyu Liu Fengxi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6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thermosiphon, insulation board and awning in cooling the permafrost roadbed base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The computed results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some practical conclusion w...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the thermosiphon, insulation board and awning in cooling the permafrost roadbed base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The computed results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some practical conclusion we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冻结带 热对流 温度场 路基 隔热板 青藏铁路
下载PDF
高粱芒基因Awn3.1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2
4
作者 翟国伟 王华 +2 位作者 邹桂花 邵健丰 陶跃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6-490,共5页
为了确定高粱有、无芒表型的遗传特性,以无芒高粱品种Btx623和有芒品种7361为亲本做杂交,分析了F1植株和F2分离群体中的1 155个单株的芒性基因遗传规律,结果显示有芒性状是受1个隐性单基因Awn3.1控制的质量性状。利用覆盖高粱10条染色... 为了确定高粱有、无芒表型的遗传特性,以无芒高粱品种Btx623和有芒品种7361为亲本做杂交,分析了F1植株和F2分离群体中的1 155个单株的芒性基因遗传规律,结果显示有芒性状是受1个隐性单基因Awn3.1控制的质量性状。利用覆盖高粱10条染色体的自行开发的250对SSR引物在两亲本间筛选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和22个表型有芒的F2隐性单株对芒性基因进行初定位,将目标基因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SSR标记sm03100和sm03108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4 cM和4.5 cM。为了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对亲本7361的相关区段进行了测序,与已公布的Btx623序列比对后设计了InDel标记,并把定位群体扩大到214个F2隐性单株。通过扩大群体和开发新的标记,将目的基因Awn3.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1和InDel-2之间的约115 kb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awn3 1 SSR标记 基因定位 awn3 1
下载PDF
大麦芒型突变基因cal-d的遗传定位
5
作者 赵雪芳 张仁旭 +2 位作者 高爱农 张京 王春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20,共8页
芒是麦类作物穂部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籽粒产量、促进种子传播和防御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麦具有丰富的芒型突变体,加之其二倍体的特性,成为麦类作物芒器官形态建成研究的理想作物。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大麦芒型突变体材料calc... 芒是麦类作物穂部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籽粒产量、促进种子传播和防御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麦具有丰富的芒型突变体,加之其二倍体的特性,成为麦类作物芒器官形态建成研究的理想作物。本研究报道了一个大麦芒型突变体材料calcaroides,表现为外稃顶端或是稃芒基部异形凸起,形成呈钩状不完全花器结构,属基部钩芒类型。突变体芒较短并伴随抽穗期推迟,株高、穗长和穗粒数显著降低等表型。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芒型突变性状受单隐性基因cal-d控制。前期利用cal-d导入系BW106×Bowman的F_(2)群体,结合简化基因组测序(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分析,将cal-d基因初步定位于3H染色体。进一步利用来自F_(2)的杂合单株,包括13000株单株的F_(2:3)群体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将cal-d基因定位于3H染色体153~329 Mb区间的近着丝粒区域。通过转录组混池测序分析结合大麦基因组和表达谱资源数据库,初步筛选了9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大麦芒型突变基因cal-d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对于解析麦类作物芒的遗传发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cal-d 基因定位 穗发育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的智能除草机模糊避障研究
6
作者 项清华 李立君 +1 位作者 范子彦 吴泽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针对南方丘陵山区复杂林地除草作业环境,对智能除草机避障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原有除草机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应于油茶林除草避障作业的智能应用系统,采用双目摄像头LeTMC-520与AJ-SR04M超声波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感知周边作业环境,以Jets... 针对南方丘陵山区复杂林地除草作业环境,对智能除草机避障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原有除草机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应于油茶林除草避障作业的智能应用系统,采用双目摄像头LeTMC-520与AJ-SR04M超声波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感知周边作业环境,以Jetson Nano为上位机、STM32F405RGT6为下位机组成控制系统核心,引入模糊控制算法,并改进灰狼算法(IGWO)对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优化;其次,在MatLab软件进行改进的算法仿真验证;最后,在油茶林试验地进行除草测试,验证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避障功能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模糊控制对比,此控制方法控制更加精确,能够满足南方非结构化林地的除草作业避障需求,可为机器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机 林间避障 灰狼算法 模糊控制
下载PDF
浅谈广西芒编传统技艺数字化
7
作者 薛珂 《丝网印刷》 2024年第4期91-93,共3页
广西芒编传统技艺是一种极具地方文化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因时代发展、市场经济的影响而产生的异变和消亡。文章建议及早展开对广西芒编传统技艺数字化工作,在确定方法和形式内容的基础上,使芒编传统技艺数字化形象形成社会影响... 广西芒编传统技艺是一种极具地方文化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因时代发展、市场经济的影响而产生的异变和消亡。文章建议及早展开对广西芒编传统技艺数字化工作,在确定方法和形式内容的基础上,使芒编传统技艺数字化形象形成社会影响力,达成传播芒编文化、广泛传承芒编技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编传统技艺 数字化 非遗保护
下载PDF
超大悬臂钢结构飘雨篷系统施工技术改进研究
8
作者 陈倩倩 徐瑞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为解决超大悬臂钢结构飘雨篷系统施工技术难题,该文以某高校体育场看台为例,建立三维BIM模型,对劲性混凝土柱中的型钢及悬挑钢梁整体加工和吊装技术、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柱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劲性混凝土柱混凝土浇筑技术、劲性混凝土... 为解决超大悬臂钢结构飘雨篷系统施工技术难题,该文以某高校体育场看台为例,建立三维BIM模型,对劲性混凝土柱中的型钢及悬挑钢梁整体加工和吊装技术、大截面劲性混凝土柱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劲性混凝土柱混凝土浇筑技术、劲性混凝土构件复杂钢筋节点深化技术、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抗风防漏技术和超大悬挑结构施工安全技术进行改进.可以有效地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减少项目成本,推进智慧工地创建,使传统施工与高新技术接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钢结构 飘雨篷 BIM 型钢 技术研究
下载PDF
大麦芒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健 江谧 +3 位作者 刘廷辉 谢世刚 张英 詹瑞林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芒是大麦外稃顶端的针状延续,属于叶的变态,是大麦长期适应环境并进化的产物。大麦芒表型变异丰富,在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等方面存在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提升大麦产量的主要靶点之一。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大麦芒的形态、结构、... 芒是大麦外稃顶端的针状延续,属于叶的变态,是大麦长期适应环境并进化的产物。大麦芒表型变异丰富,在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等方面存在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提升大麦产量的主要靶点之一。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大麦芒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大麦芒对提升大麦产量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大麦芒光合作用研究中仍需解决的难点和需要关注的重点,为大麦品种选育过程中芒型的选择以及高产大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光合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wn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meta-analysis
10
作者 CUI Hai-ling LI Yan-jv +4 位作者 CHEN Xing-sheng WANG Min-jun LI Liao-yuan HU Ling WU Zi-jia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24期62-70,共9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wn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rough meta-analysis.Methods:In CNKI,Wanfang Data,PubMed,VIP and other databases,we searched the clinical observ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wn needl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rough meta-analysis.Methods:In CNKI,Wanfang Data,PubMed,VIP and other databases,we searched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awn needle.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evaluated using Cochrane 5.1.0 bias risk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Jadad scale.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4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olving 1186 patients were included,with 595 in the awn needle treatment group and 591 in the control group.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wn needl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RR=1.17;95%CI(1.12,1.22);Z=6.66;P<0.00001];the awn needl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ameliorating VAS score[WMD=-1.07,95%CI(-1.19,-0.95),Z=17.87,P<0.00001];the awn needl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ameliorating JOA score[WMD=3.18,95%CI(2.64,3.71),Z=11.57,P<0.00001];the awn needl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melioration of ADL score[SMD=2.44,95%CI(0.54,4.35),Z=2.52,P=0.01];the awn needl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mprovement of SLRT angle[WMD=12.71,95%CI(3.21,22.21),Z=2.62,P=0.009].Conclusion:Awn needl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improve the straight leg elevation angle of patients,alleviate the disease development,relieve the symptom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wn needl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利用KASP标记定位小麦群体中的无芒位点Awn-4A.1
11
作者 蒋钰婕 王君哲 +1 位作者 赵佳男 许盛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9-1156,共8页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是小麦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的产物,对小麦产量和逆境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芒的发育及芒长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小麦无芒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和有芒品系MK147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与F5代重...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是小麦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的产物,对小麦产量和逆境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芒的发育及芒长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小麦无芒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和有芒品系MK147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与F5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无芒位点进行了标记和定位。遗传分析表明,群体中的无芒性状受半显性单基因控制;采用Wheat660K SNP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在F2群体构建的无芒、有芒混池中检测到一个多态性SNP标记的富集区,初步将QTL定位于4A染色体上。在该QTL区间开发了58个KASP标记,并将定位区间缩小至KASP标记SNP-1537与SNP-4195之间,遗传距离为0.81 cM,对应中国春参考基因组(IWGSC.Ref.V1.0)4A染色体上9.23 Mb(100.56〜109.79 Mb)的区间,将该位点命名为Awn-4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集群分离分析法 中国春 KASP
下载PDF
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李志刚 刘旭卓 +5 位作者 刘竹 包瑞 王鸿旭 申意伟 张杰 霍丽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究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芒针围刺组(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口... 目的:探究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芒针围刺组(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口服三七活骨丸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黏度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根据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3/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黏度及血浆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疼痛,对血脂、血液流动学有明显改善作用,可缓解坏死股骨头周围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围刺针法 股五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气滞血瘀型
下载PDF
芒针透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13
作者 刘艳琴 喻禄洪 +4 位作者 胡中平 杨佐琴 张玲霖 邓淑芳 吴勇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9期125-127,共3页
目的:比较芒针透刺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透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115例。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次,疗程为4周。分别于入组0周、2周、4周、12... 目的:比较芒针透刺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透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115例。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次,疗程为4周。分别于入组0周、2周、4周、12周对比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PI),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在入组2周、4周、12周的VAS、PRI、PPI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均有效;芒针透刺组VAS、PRI、PPI评分降低幅度大于普通针刺组(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芒针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8.2%(111/113),高于普通针刺组的79.5%(89/112,P<0.05)。结论:芒针透刺疗法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芒针 透刺 普通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短芒型老芒麦种质形态变异及遗传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静菠 陈仕勇 +4 位作者 桑杰多吉 张昌兵 叶莉 姬文琴 李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87-2795,共9页
本研究开展了短芒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的筛选和综合评价,以筛选优质种质。基于55个形态学指标和SCoT分子标记对川西北地区24份短芒型老芒麦种质以及两份老芒麦对照材料进行形态变异及遗传亲缘关系分析。形态学指标在26份... 本研究开展了短芒型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的筛选和综合评价,以筛选优质种质。基于55个形态学指标和SCoT分子标记对川西北地区24份短芒型老芒麦种质以及两份老芒麦对照材料进行形态变异及遗传亲缘关系分析。形态学指标在26份材料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66~2.01;变异系数(CV)范围为4.62%~45.93%,聚类分析将26份老芒麦资源分为5个大类。基于SCoT分子标记,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96条,多态性比率为67.6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平均Shannon’ s多样性指数为0.38,供试材料的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7~0.87。通过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可将26份材料分为四大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两个类群,Q2类群来源单一,Q1类群拥有混合来源。Esdm24,Esdm6,Esdm22这3份种质的芒等相关性状具有优异的性状,可以作为短芒型老芒麦的选育的后备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短芒型 形态变异 SCoT 聚类分析 遗传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路面亮度曲线的公路隧道敞开式遮阳棚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群峰 杨雅茗 +1 位作者 郭朝阳 武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279-9286,共8页
公路隧道出入口常设置两侧敞开式遮阳棚以改善隧道接近段的亮度过渡和通风问题。基于不同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下的遮阳棚内路面亮度曲线的分析,研究了遮阳棚的侧向敞开高度、敞开位置以及顶棚玻璃透光率等设计参数对棚内路面亮度曲线的... 公路隧道出入口常设置两侧敞开式遮阳棚以改善隧道接近段的亮度过渡和通风问题。基于不同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下的遮阳棚内路面亮度曲线的分析,研究了遮阳棚的侧向敞开高度、敞开位置以及顶棚玻璃透光率等设计参数对棚内路面亮度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向敞开高度对遮阳棚内路面亮度曲线的影响最为显著,敞开高度越小,遮阳棚内平均路面亮度越小;当敞开高度一定时,通过调节敞开位置和改变顶棚玻璃透光率可进一步优化路面亮度曲线,使其更接近人眼视觉适应曲线。基于合理的参数化设计,对3种减光方式的敞开式遮阳棚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可为改进类似敞开式遮阳棚的减光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敞开式遮阳棚 太阳辐射 路面亮度曲线 敞开高度
下载PDF
20个小黑麦品系的芒性分析
16
作者 马军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9-36,共8页
【目的】筛选无芒或短芒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系,为无芒小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大1号小黑麦为对照材料,研究供试小黑麦的穗及其芒等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参试材料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个小黑麦品系顶... 【目的】筛选无芒或短芒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系,为无芒小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大1号小黑麦为对照材料,研究供试小黑麦的穗及其芒等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参试材料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个小黑麦品系顶芒、侧芒、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顶芒最短的为L6(4.15 mm),侧芒最短的为L9(4.37 mm),穗长、小穗数与穗粒重最大的均为L14,其值分别为17.40 cm、38.20个、3.67g,穗粒数最多的为L5,其值为67.00个。17个品系的顶芒长于侧芒或两者差异不大,3个品系的侧芒长于顶芒。相关性分析表明,芒长与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有芒或无芒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无显著相关性;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6、L9、L8、L13品系均可作为选育无芒小黑麦新品种的备选材料。L14芒长较短,穗部性状较好,综合评价较高,可作为培育短芒小黑麦品种的潜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选育 穗部性状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探析临床新型针具治疗痹证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丽丽 张红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文章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同针具和刺法治疗痹证的论述进行总结,探讨痹证的症状及古今不同针具用治痹证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痹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重点,整理和分析《内经》... 目的:文章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同针具和刺法治疗痹证的论述进行总结,探讨痹证的症状及古今不同针具用治痹证的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痹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重点,整理和分析《内经》中有关痹证及其不同针刺治疗的论述条文,并对其进行系统归纳。结果:“痹”证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且《内经》论述其治疗主要侧重于针灸疗法,所用针具以“九针”为主;“九针”亦是现代针刺工具的基础,现代临床所用毫针、针刀、芒针等新型针具均可溯源于《内经》,用治痹证疗效显著。结论:临床新型针具治疗痹证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高、对机体损伤小、无其他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毫针 针刀 火针 芒针 员利针 痹证
下载PDF
高空长悬臂雨篷结构深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之华 《建筑技术》 2023年第11期1344-1346,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公共建筑常见的屋面高空长悬臂雨篷结构,对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采用传统工艺时的施工成本、安全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长悬臂钢筋混凝土构件支撑脚手架搭设过程烦琐、施工成本高、安全系数低,发生的措施...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公共建筑常见的屋面高空长悬臂雨篷结构,对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采用传统工艺时的施工成本、安全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长悬臂钢筋混凝土构件支撑脚手架搭设过程烦琐、施工成本高、安全系数低,发生的措施费远高于相应的工程实体项目费用。通过长悬臂雨篷结构的深化设计,优化其材质、施工工艺,得出了最佳建设方案,在确保建筑物使用功能、外立面观感效果不变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悬臂 雨篷结构 深化设计
下载PDF
大麦钩芒突变体的遗传解析
19
作者 安朝丹 高广奇 +2 位作者 杨平 程小毛 蒋枞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5-1735,共11页
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芒是其穗部小花的外稃上端延伸出的针状特化结构,内部有绿色组织细胞和维管组织。芒在大麦的防御、光合作用、籽粒自然脱落后在土壤中的固着和萌发出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在禾谷类作物中,大麦是少数仍保... 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芒是其穗部小花的外稃上端延伸出的针状特化结构,内部有绿色组织细胞和维管组织。芒在大麦的防御、光合作用、籽粒自然脱落后在土壤中的固着和萌发出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在禾谷类作物中,大麦是少数仍保留着芒结构的栽培作物,在自然群体中其形态变异丰富。研究大麦芒形态的遗传调控与变异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研究鉴定了1个大麦的钩芒突变体M7966,通过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证实该突变由单个显性遗传位点控制;随后利用遗传群体的分离单株混池测序分析,定位和克隆了引起钩芒表型的目标基因HvKNOX3。在突变体中,该基因第4内含子中的一处305 bp序列原位重复与钩芒突变表型共分离;HvKNOX3为homeobox类转录因子,在发育早期1~1.5 cm长的幼穗及播种后35 d的穗轴中特异性表达,在大麦泛基因组包含的20个品种间保守性高,仅在其外显子区域发现少数核苷酸序列变异,其余序列变异均位于非编码区域。通过设计共显性分子标记对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238份栽培大麦地方品种进行了基因型鉴定,结果发现该305 bp突变在西藏地方品种中具有较高的分布比例,为钩芒突变起源于喜马拉雅地区的理论假设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麦 突变体 极端单株混合池分析 地方品种
下载PDF
针灸治疗新发压力性尿失禁验案1则
20
作者 杨雪 杨霖轩 +1 位作者 吴林纳 赵晓峰 《光明中医》 2023年第8期1564-1566,共3页
传统的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经典术式,作为一种损伤性的治疗手段往往会再次损害患者的盆底、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可能会造成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即患者术前没有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但术后新产生的压力性尿失禁,这严重影响了... 传统的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经典术式,作为一种损伤性的治疗手段往往会再次损害患者的盆底、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可能会造成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即患者术前没有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但术后新产生的压力性尿失禁,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以再次手术、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盆底康复治疗为主,临床应用尚存在局限。赵晓峰教授在治疗妇科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临床发现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针灸治疗接受度高,效果显著。现整理赵晓峰教授运用针灸治疗新发压力性尿失禁验案1则,并介绍教授对疾病的认识、取穴经验、治疗手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压力性尿失禁 治神 针灸良性双向调节 芒针 温针灸 验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