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宁对普列汉诺夫“工会中立”论的批判及其反思
1
作者 张春花 徐天娜 《工会理论研究》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20世纪初,普列汉诺夫在俄国鼓吹“工会中立”,危害俄国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列宁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精神出发,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批判了普列汉诺夫主张“工会中立”的理论基础、实... 20世纪初,普列汉诺夫在俄国鼓吹“工会中立”,危害俄国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列宁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精神出发,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批判了普列汉诺夫主张“工会中立”的理论基础、实践依据,指明“工会中立”论以放弃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原则为代价,换取工会运动的团结,会导致工会与党分离,损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列宁对普列汉诺夫“工会中立”论的批判,遏制了第二国际时期“工会中立”主义在俄国的蔓延和影响,确立了党领导工会的基本原则,使工会与党团结协作,推动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普列汉诺夫 工会中立 无产阶级政党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认识的研究述评
2
作者 时正耀 李理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2-186,共5页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认识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普列汉诺夫的相关论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广大学者对普列汉诺夫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认识的内涵、地位、影响作了深刻的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认识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普列汉诺夫的相关论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广大学者对普列汉诺夫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认识的内涵、地位、影响作了深刻的研究,但就这一命题,需从更多维度展开,并对普列汉诺夫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下载PDF
经典的流播与纠察——瞿秋白译介普列汉诺夫文艺理论的历史是非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30,共10页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史上最权威的先驱,瞿秋白在译介与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系统工程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普列汉诺夫"的工程点却留下了理论阐发与历史评估的一些误区,经典的流播与纠察发生了一些似...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史上最权威的先驱,瞿秋白在译介与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系统工程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普列汉诺夫"的工程点却留下了理论阐发与历史评估的一些误区,经典的流播与纠察发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与猜测。瞿秋白对普氏文艺理论遗产以批判性意见为主干,他认为普氏文艺理论和美学上的错误主要在于"非辩证法的方法论"。他对普氏哲学理论体系的批判是其政治上或党派立场上的选择。历史地看,瞿秋白对普氏的评价比列宁的判断左了一层,也退了一步。艺术哲学与美学思维的背景追溯和知识辨析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普列汉诺夫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艺术哲学 经典传播
下载PDF
列宁是布朗基主义者吗——答普列汉诺夫对列宁革命理论的责难 被引量:1
4
作者 包毅 田启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6,共6页
列宁与布朗基主义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经济的落后使得革命的政治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不可能相结合,无产阶级不顾客观经济条件夺取政权将是国家的最大灾难,列宁寄希望于少数人的密谋和暴力是布朗基式的&q... 列宁与布朗基主义的关系历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经济的落后使得革命的政治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不可能相结合,无产阶级不顾客观经济条件夺取政权将是国家的最大灾难,列宁寄希望于少数人的密谋和暴力是布朗基式的"民意主义"。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证明,普列汉诺夫不顾时代的变化而教条式地固守马克思的个别论断,误读了列宁的革命理论,是时代的落伍者。重温列宁的革命理论,我们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评价革命队伍内部犯了错误的同志、如何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如何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困难等,都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普列汉诺夫 布朗基主义 革命 启示
下载PDF
论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基于社会心理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涛 杨发玉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8,共4页
"社会心理"是实际存在而又无形的东西,它容易被人忽视,但其作用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思想是普列汉诺夫的重要的理论创见,他把"社会意识"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q... "社会心理"是实际存在而又无形的东西,它容易被人忽视,但其作用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思想是普列汉诺夫的重要的理论创见,他把"社会意识"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给予社会心理以应有的理论地位,并辩证地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发挥和发展。当前,合理汲取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思想,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社会心理 心理和谐
下载PDF
俄国民粹主义的资本主义观:一个历史的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怀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4,共6页
民粹主义是落后国家普遍出现过的一种反资本主义现象,用恩格斯的话说,它"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是正确的"。俄国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经过了如下的历史逻辑过程:(1)19世纪中叶民粹派先驱和革命民... 民粹主义是落后国家普遍出现过的一种反资本主义现象,用恩格斯的话说,它"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是正确的"。俄国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经过了如下的历史逻辑过程:(1)19世纪中叶民粹派先驱和革命民粹派所主张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跨越论";(2)188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前期代表所谓的"资本主义行不通论";(3)189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后期所谓的"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前途论"。19世纪末,普列汉诺夫与早期列宁主要批判了民粹主义"经济学上错误的"方面;而1905年革命之后,列宁则肯定了民粹派"世界历史上正确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之争 俄国民粹主义 普列汉诺夫 列宁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的启示——苏联解体的政治文化缘由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军甫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十月革命后不久便离开人世。但他在留给后人的《政治遗嘱》中对布尔什维克党及苏维埃政权的分析、评价及对它们未来走向的预测,与后来的事实惊人的一致。普列汉诺夫的历史洞察力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十月革命后不久便离开人世。但他在留给后人的《政治遗嘱》中对布尔什维克党及苏维埃政权的分析、评价及对它们未来走向的预测,与后来的事实惊人的一致。普列汉诺夫的历史洞察力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的总体把握,更是基于他对俄国特有的亚细亚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结构的深入考察。从这种意义上讲,苏联解体的深层根源在于俄罗斯特有的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政治遗嘱 政治文化 亚细亚社会 布尔什维克党
下载PDF
还原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起源论思想——《没有地址的信》的艺术起源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求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9,2+95,共5页
《没有地址的信》全书并没有出现"艺术起源于劳动"这样的语句。说普列汉诺夫论证和坚持了"艺术起源于劳动",这显然是后来的某些理论家主观地对《没有地址的信》里有关观点和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只可以勉强地说... 《没有地址的信》全书并没有出现"艺术起源于劳动"这样的语句。说普列汉诺夫论证和坚持了"艺术起源于劳动",这显然是后来的某些理论家主观地对《没有地址的信》里有关观点和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只可以勉强地说,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功利活动。《没有地址的信》的写作目的重在宣传唯物史观和用唯物史观考察艺术的发展。普列汉诺夫表明单用"‘经济的’唯物主义"并不能圆满解决艺术的起源问题。《没有地址的信》隐约提示了艺术起源有"内因""外因"双重根源思路,艺术起源的内因是人的审美本性,外因是原始人类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 艺术的起源 唯物史观 内因外因双重根源
下载PDF
列斐伏尔《美学概论》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扬 《美育学刊》 2015年第3期32-38,共7页
列斐伏尔的《美学概论》多被中国和国际美学界忽略。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叶该书刊布的特定历史阶段,它的意义不但在于堪称此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部代表之作,而且对是时作为马克思主义阵营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qu... 列斐伏尔的《美学概论》多被中国和国际美学界忽略。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叶该书刊布的特定历史阶段,它的意义不但在于堪称此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部代表之作,而且对是时作为马克思主义阵营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有所忤逆。在美学史的回顾中他批驳康德与黑格尔,欣赏柏拉图与狄德罗,即显示出他关注哲学美学与日常生活的理论旨趣。列斐伏尔大力推崇马克思《巴黎手稿》,事实上《手稿》中开始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也成为后来列斐伏尔本人"总体人"理论的直接来源。而列斐伏尔与普列汉诺夫围绕艺术起源与功能定义的分歧,莫若说两人是双管齐下,最终分别从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层面,解释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美学 艺术 马克思 狄德罗 普列汉诺夫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研究在中国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国旗 《阅江学刊》 2014年第1期81-90,共10页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一直存在,然而,新时期以前,学术界更多的只是译介他的著作,相关研究却比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基本还带有政治的眼光,不能给予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新时期之后,由于摆脱了过去认识上的政治思维模式,人...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一直存在,然而,新时期以前,学术界更多的只是译介他的著作,相关研究却比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基本还带有政治的眼光,不能给予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新时期之后,由于摆脱了过去认识上的政治思维模式,人们对他的研究才算是真正有规模地展开。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异常丰富复杂,从"对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总体研究"、"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探讨"、"对功利和审美问题的探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批评"等几个方面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可以发现,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始终围绕并且从未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指导,他对艺术问题具有独特性的认识与主张。对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思想做庸俗化、机械化的理解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文艺思想 中国研究
下载PDF
试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鹏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13,共3页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独特的看法,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资源与语境的对接——瞿秋白对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的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中望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59-64,93,共7页
瞿秋白从文艺与政治功利、阶级本位、哲学观念等维度出发,围绕客观主义、象形论、不充分的辩证法等论题,深入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其主要成因是现实斗争的需要、苏联风潮的误导、研究视界的影响。瞿秋白的批评服务于具体历史语境,... 瞿秋白从文艺与政治功利、阶级本位、哲学观念等维度出发,围绕客观主义、象形论、不充分的辩证法等论题,深入批判了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其主要成因是现实斗争的需要、苏联风潮的误导、研究视界的影响。瞿秋白的批评服务于具体历史语境,推导逻辑的基础是政治立场、阶级身份,客观促进普列汉诺夫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话语实践与价值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普列汉诺夫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工会中立”论及卢森堡对其批驳
13
作者 方章东 刘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6-40,共5页
在社会民主党内,普列汉诺夫系统阐述了"工会中立"论,这一论点是第二国际时期关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关系的错误表达,它基于政党与工会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分工,其后果导致无产阶级政党放弃对工会的领导权。普列汉诺夫的"工会... 在社会民主党内,普列汉诺夫系统阐述了"工会中立"论,这一论点是第二国际时期关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关系的错误表达,它基于政党与工会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分工,其后果导致无产阶级政党放弃对工会的领导权。普列汉诺夫的"工会中立"论受到了卢森堡的严厉批驳。卢森堡揭示了"工会中立"论的错误的理论根源和严重的实践后果。然而,理论上的不彻底使得卢森堡无力扭转第二国际中后期社会民主党的积极性作为逐渐弱化、工人阶级运动逐渐低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卢森堡 工会中立 社会民主党
下载PDF
浅析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
14
作者 石苏谊 孙研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4期18-20,27,共4页
普列汉诺夫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之间的过渡环节。普列汉诺夫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唯物史观方面不仅把马恩著作的基本原理具体化,而且独具匠心地... 普列汉诺夫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之间的过渡环节。普列汉诺夫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唯物史观方面不仅把马恩著作的基本原理具体化,而且独具匠心地提出了新的见解和主张。例如将历史观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提出"五项因素公式"等。然而,普列汉诺夫在历史观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缺陷,到了晚年在政治上又犯了严重错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值得肯定的是,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确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应该辩证的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唯物史观 贡献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宗教思想研究简要述评
15
作者 郝瑞斌 郝保英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1-43,共3页
学界对普列汉诺夫宗教思想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主要集中于普列汉诺夫对宗教定义的探讨、对"寻神论"与"造神论"的批判以及关于宗教的起源与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中又偏重于归纳与梳理。本文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 学界对普列汉诺夫宗教思想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主要集中于普列汉诺夫对宗教定义的探讨、对"寻神论"与"造神论"的批判以及关于宗教的起源与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中又偏重于归纳与梳理。本文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述作了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人们对此项研究的了解,并给予相应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宗教 述评
下载PDF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承继关系解析——兼论普列汉诺夫的历史地位
16
作者 刘红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14,共5页
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普列汉诺夫是俄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他与列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俄国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传播到俄国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奠定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的历史... 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导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普列汉诺夫是俄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他与列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俄国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传播到俄国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奠定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的历史地位。列宁在早期对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有吸收继承,到后来由于普列汉诺夫教条化了马克思主义,断裂了其在俄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历史使命,而随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加深以及同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的结合,列宁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的分歧及争论,并没有否定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历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普列汉诺夫 使命 承继 历史地位
下载PDF
论普列汉诺夫的文化思想
17
作者 陆扬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32-38,共7页
普列汉诺夫是第二国际最有代表性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虽然文化的理解还相当宽泛,用普列汉诺夫自己的话说,它是一个很不"精确"的词,但普列汉诺夫坚持立足生产力状态来解释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细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普列汉诺夫是第二国际最有代表性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虽然文化的理解还相当宽泛,用普列汉诺夫自己的话说,它是一个很不"精确"的词,但普列汉诺夫坚持立足生产力状态来解释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细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中介环节,都展现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特别是其对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强调,足以使他有别于一切对经济决定论唯物史观的机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文化 唯物主义 生产力
下载PDF
矛盾的启示——普列汉诺夫政治立场和文艺批评关系简析
18
作者 阚小琴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2-93,101,共3页
从1903年开始,普列汉诺夫的政治立场游移不定,但文艺批评却成果卓著。对这种政治立场和文艺批评矛盾关系的关注,给我们如下的启示:选择科学的哲学观作为开展文艺批评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开展文艺批评的前提保障;相对于政治立场选择的可变... 从1903年开始,普列汉诺夫的政治立场游移不定,但文艺批评却成果卓著。对这种政治立场和文艺批评矛盾关系的关注,给我们如下的启示:选择科学的哲学观作为开展文艺批评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开展文艺批评的前提保障;相对于政治立场选择的可变性,文艺批评思想呈现理论发展过程的稳定性;把握批评家政治立场和文艺批评的关系,要置于广阔的背景中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政治立场 文艺批评 关系 启示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9
作者 周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普列汉诺夫是第二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其理论生涯中,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论述和发挥。这些论述和发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评价不一。从总体看,普列汉诺夫的论述和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普列汉诺夫是第二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其理论生涯中,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论述和发挥。这些论述和发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评价不一。从总体看,普列汉诺夫的论述和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而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缺陷主要是对科学实践观点的忽视,这是他那个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普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实践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唯物辩证法视域中的意识形态
20
作者 戈士国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阐发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普列汉诺夫制定了"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中性概念,阐明了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艺术。在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构成了由马克思通往列宁的逻辑中介。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意识形态 现代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