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into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LIPS-200 ion thruster plume 被引量:1
1
作者 Xinwei CHEN Bijiao HE +7 位作者 Zuo GU Hai GENG Ning GUO Yong ZHAO Kai SHI Kai TIAN Tao CHEN Yifan MA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3-34,共12页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ermal effects of the ion thruster plume are essential for estim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uster plume, improving the layout of the spacecraft, and for the thermal shielding of critical s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ermal effects of the ion thruster plume are essential for estim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uster plume, improving the layout of the spacecraft, and for the thermal shielding of critical sensitive component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heat flow distribution in the plume of the LIPS-200 xenon ion thruster,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thermal effects of the plume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is work,with a total heat flow sensor and a radiant heat flow sensor over an axial distance of 0.5–0.9 m and a thruster angle of 0°–60°. Combined with a Faraday probe and a retarding potential analyzer, the thermal accommod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ensor surface in the plume is availabl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xenon ion thruster plume heat flow is mainly concentrated within a range of15°. The total and radial heat flow of the plume downstream of the thruster gradually decreases along the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11.78 k W m^(-2) and 0.3 k W m^(-2) for the axial 0.5 m position,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position, the radiation heat flow accounts for a very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heat flow, approximately 3%–5%. The thermal accommodation factor is0.72–0.99 over the measured region. Furthermore, the PIC and DSMC methods based on the Maxwell thermal accommodation coefficient model(EX-PWS) show a maximum error of 28.6% betwee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for LIPS-200 ion thruster plume heat flow, which, on the one hand,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on thruster and the spacecraft, and on the other hand provides optimization of the ion thruster plume simula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S-200 ion thruster plume thermal effects thermal accommodation factor PIC-DSMC
下载PDF
建筑热羽流影响下空气污染物跨楼层扩散特性
2
作者 王佳齐 杨锋 +2 位作者 赵青霞 黄远东 崔鹏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平风力占主导,建筑2/3高度以下迎风面有明显的下行及向两侧的流动,1层释放的污染物对2层及以上楼层几乎没有影响,此时归一化净逃逸速度NEV~*基本保持不变;当Ri>5.64时,壁面热浮升力作用不能被忽略,随着Ri的增大,NEV~*明显增大,表明有更多污染物从1层室内扩散出来,沿迎风面向上运动的热流对高层室内产生影响,导致污染物跨楼层传播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热羽流 污染物扩散 跨楼层传播 净逃逸速度
下载PDF
航天器发动机羽流对敏感器热效应仿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健 尚志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3期59-65,共7页
采用差分求解N-S方程与DSMC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航天器单台发动机连续工作情况下真空羽流对航天器敏感器的热效应。首先通过求解N-S方程,获得发动机喷管的内流场,然后应用DSMC方法对喷管出口外轴对称羽流场进行计算,最后将轴对称羽... 采用差分求解N-S方程与DSMC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航天器单台发动机连续工作情况下真空羽流对航天器敏感器的热效应。首先通过求解N-S方程,获得发动机喷管的内流场,然后应用DSMC方法对喷管出口外轴对称羽流场进行计算,最后将轴对称羽流场计算结果作为模拟粒子入口边界条件,在并行计算机平台上进行三维羽流场和热效应计算得到航天器单发动机连续工作情况下羽流场对敏感器的热效应。以两个敏感器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真空羽流 敏感器 羽流热效应
下载PDF
航天器发动机羽流对太阳电池板力及热效应仿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健 石泳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8年第6期533-537,497-498,共5页
文章将差分求解N-S方程与DSMC方法相结合,研究了航天器单台发动机连续工作时的真空羽流对航天器太阳电池板的力效应和热效应。通过求解N-S方程,获得发动机喷管的内流场;再以内流场计算结果作为模拟粒子入口边界条件,应用DSMC方法,在并... 文章将差分求解N-S方程与DSMC方法相结合,研究了航天器单台发动机连续工作时的真空羽流对航天器太阳电池板的力效应和热效应。通过求解N-S方程,获得发动机喷管的内流场;再以内流场计算结果作为模拟粒子入口边界条件,应用DSMC方法,在并行计算机平台上进行三维羽流场和力及热效应计算,得到航天器单发动机连续工作情况下羽流场对太阳电池板的力效应和热效应。文章以太阳电池板处于斜45°状态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羽流 太阳电池板 羽流力效应 羽流热效应
下载PDF
离子推力器羽流热效应仿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华 李晶华 +1 位作者 尤凤仪 郑鸿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28-2034,共7页
离子推力器工作时向外喷出的羽流与航天器表面碰撞,会引起敏感材料热变形等热效应,严重时会导致航天任务失败。针对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LIPS-200型离子推力器羽流热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中,使用粒子网格(PIC)方法处理等离... 离子推力器工作时向外喷出的羽流与航天器表面碰撞,会引起敏感材料热变形等热效应,严重时会导致航天任务失败。针对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LIPS-200型离子推力器羽流热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中,使用粒子网格(PIC)方法处理等离子体运动,使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处理粒子间碰撞,使用Maxwell模型处理粒子与壁面的能量交换,对电推进羽流热效应测量中的部分测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离子推力器出口轴线上滞止热流仿真值与实验测量值误差小于17.0%。此外,热流计对流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热流计附近0.1 m范围内,对整体流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羽流 热效应 PIC-DSMC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型液氮液氦热沉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侠 张延宾 《真空》 CAS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介绍了大型液氮液氦一体化热沉主要性能指标、设备结构和特点。针对热沉使用温度能够保持在低于10 K的使用要求,对热沉总体布置、管板结构形式、壁板结构形式、翅片管间距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热沉材料选择和焊接进行了论述。该热沉能够... 介绍了大型液氮液氦一体化热沉主要性能指标、设备结构和特点。针对热沉使用温度能够保持在低于10 K的使用要求,对热沉总体布置、管板结构形式、壁板结构形式、翅片管间距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热沉材料选择和焊接进行了论述。该热沉能够进行航天发动机羽流效应试验,同时能够兼顾航天器热真空和热平衡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液氮热沉 液氦热沉 羽流效应 热真空试验
下载PDF
地外天体起飞过程真空羽流导流力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贺卫东 党海燕 +2 位作者 许明艳 马艳丽 赵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1-1156,共6页
为研究地外天体起飞真空羽流对探测器分离产生的力热扰动,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洛(CFD-DSMC)耦合计算模型对锥面导流的真空羽流场进行了计算。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三维连续流场,并获取当地的克努森数作为判断连续流和离散... 为研究地外天体起飞真空羽流对探测器分离产生的力热扰动,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洛(CFD-DSMC)耦合计算模型对锥面导流的真空羽流场进行了计算。采用组分输运模型计算三维连续流场,并获取当地的克努森数作为判断连续流和离散流的依据。使用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DSMC)计算离散流场,采用可变软球(VSS)碰撞模型和Larsen and Borgnakke传能模型计算离散流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将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A器受到的侧向干扰力矩为62N·m,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为100Pa,最大热流密度为100k W/m2;B器受到的侧向干扰力矩为558 N·m,表面最大压力为8k Pa,最大热流密度为600k W/m2,喷口与导流装置顶面距离为400mm时,激波已移出喷管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洛耦合方法 真空羽流 地外天体起飞 力热效应
下载PDF
异常热作用对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征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迪 郑朝阳 +3 位作者 王宇 周文喜 苏劲 蔡郁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59,共6页
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分析是油-油、油-源对比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会受多种次生作用的改造而改变原始面貌。二叠纪发生的地幔柱事件不仅改造了塔里木盆地早期油气的储集条件,伴随的异常热作用对油气的地... 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分析是油-油、油-源对比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会受多种次生作用的改造而改变原始面貌。二叠纪发生的地幔柱事件不仅改造了塔里木盆地早期油气的储集条件,伴随的异常热作用对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寻找TZ421井、TD2井、ZS1(ZS1c)井、TZ62井等受异常热作用改造的证据以及分析其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的变化,发现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记录了塔里木盆地存在的多种类型的异常热事件,反映了原油原始碳同位素特征经历的改造。通过分析异常热作用改造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反映了热液和岩浆热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以及热蚀变作用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征产生的差异性改造,揭示了不同类型异常热作用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在作为塔里木海相原油端元油划分的依据时还需谨慎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异常热作用 油-源对比 地幔柱 次生改造作用
下载PDF
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羽流热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熇 吴成赓 +3 位作者 刘立辉 孙洁 贺碧蛟 蔡国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0-829,共10页
考虑到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变推力发动机工作可能引发羽流热效应,通过差分求解N-S方程与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耦合的方法,针对探测器变推力发动机羽流的连续流区与稀薄流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着陆过程不同状态探测器表面的羽流气动... 考虑到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变推力发动机工作可能引发羽流热效应,通过差分求解N-S方程与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耦合的方法,针对探测器变推力发动机羽流的连续流区与稀薄流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着陆过程不同状态探测器表面的羽流气动热流密度分布,分析了探测器在不同高度及坡度受到的羽流热效应,研究了探测器因落月惯性与发动机延时拖尾等特殊工况羽流气动热的影响程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探测器受到的羽流气动热影响总体随着发动机出口与月面间距离减小而急剧增强,随着距离减小至0.434 m,热流密度最大值为429 kW/m^(2),而且月面坡度对羽流热效应有减弱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探测器关机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撑,为探测器关键部位的热防护提供输入,为探测器整体的设计优化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器 着陆过程 真空羽流 羽流热效应
下载PDF
一种卫星双组元推力器羽流热影响分析方法
10
作者 徐春生 李洋 +1 位作者 肖应廷 曹鹏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6期43-48,共6页
给出一种分析星上设备受双组元推力器羽流热影响的方法。首先,提取待分析设备三维模型的STL(stereo lithographic)数据;然后,根据STL数据中三角形网格的法向矢量选取有效的三角形网格;最后,利用STL数据和推力器羽流热流场分布函数建立... 给出一种分析星上设备受双组元推力器羽流热影响的方法。首先,提取待分析设备三维模型的STL(stereo lithographic)数据;然后,根据STL数据中三角形网格的法向矢量选取有效的三角形网格;最后,利用STL数据和推力器羽流热流场分布函数建立羽流热影响分析模型。不管设备表面能否用解析公式表达,文章提出的方法均能分析推力器羽流对其产生的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双组元推力器 羽流 热影响 STL数据
下载PDF
弥散吊顶通风系统气流相互作用原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盼弟 余涛 袁艳平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弥散吊顶通风系统是一种利用多孔吊顶板作为末端向房间送风的新型通风方式,可实现低温送风且室内人员区无冷风感。然而,该通风系统中热源羽流与送风射流的相互作用原理缺乏相关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弥散吊... 弥散吊顶通风系统是一种利用多孔吊顶板作为末端向房间送风的新型通风方式,可实现低温送风且室内人员区无冷风感。然而,该通风系统中热源羽流与送风射流的相互作用原理缺乏相关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弥散吊顶通风系统的送风射流与热羽流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了热羽流与送风气流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热羽流和送风射流会在某个高度强烈混合,混合区域内热羽流浮力作用与送风射流动量相当;相互作用面高度随热源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送风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当热源大小与送风速度一定时,热羽流所受浮力大小几乎不变,作用面高度与送风温度基本无关。本研究可为弥散吊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吊顶通风 热羽流 送风射流 浮力作用
下载PDF
地外天体起飞羽流导流气动力效应仿真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杨 蔡国飙 +3 位作者 舒燕 叶青 张明星 贺碧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5-1423,共9页
探测器自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过程中,发动机羽流作用于起飞平台后返流至起飞器表面,产生气动力效应及干扰力矩。针对圆锥形羽流导流结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罗(CFD/DSMC)耦合方法,对起飞器距离起飞平台200~700 mm,偏转角度0&#... 探测器自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过程中,发动机羽流作用于起飞平台后返流至起飞器表面,产生气动力效应及干扰力矩。针对圆锥形羽流导流结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罗(CFD/DSMC)耦合方法,对起飞器距离起飞平台200~700 mm,偏转角度0°~5°范围内的羽流导流气动力效应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上升距离增加和偏转角度增大,起飞器受到的力矩出现了反向增加现象,严重影响起飞稳定。研究发现,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偏转角度增加时,起飞器距离起飞平台较远一侧的羽流与起飞平台作用点由圆锥导流结构逐渐偏移至平面位置,导致羽流作用于起飞平台后的流动方向由贴近起飞平台向侧面流动急剧转变为反弹至起飞器底面方向流动,从而使远离起飞平台的一侧所受力矩高于靠近起飞平台一侧,产生反向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直接模拟蒙特卡罗(CFD/DSMC)耦合 真空羽流 地外天体起飞 力热效应 导流装置
下载PDF
氮氧化物羽烟在电离层局部的光热效应
13
作者 马延华 赵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6-212,共7页
在航天器羽烟一次性抛出和呈球状近似情况下,模拟了电离层E层NO羽烟与周围大气压力平衡时的最大亮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110km抛出的5molNO羽烟可使它获得瞬时夜间中等偏强极光那样的亮度,在140km抛出的同样数量的NO羽烟亮度却急剧... 在航天器羽烟一次性抛出和呈球状近似情况下,模拟了电离层E层NO羽烟与周围大气压力平衡时的最大亮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110km抛出的5molNO羽烟可使它获得瞬时夜间中等偏强极光那样的亮度,在140km抛出的同样数量的NO羽烟亮度却急剧地减弱.还模拟了白天夜间温度为1000K的NO2羽烟在190km和250km两个高度、50mol和500mol两种抛出总量所造成的局部大气温度短时间内的下降.在F层下部,夜间较大抛出量所造成的冷却效应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羽烟 羽烟亮度 光热效应 电离层
下载PDF
用于发动机羽流试验研究的液氦热沉设计 被引量:12
14
作者 凌桂龙 王文龙 +1 位作者 蔡国飙 张建华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30-2635,共6页
超低温大型卧式热沉采用液氦制冷,将在国内实现热沉表面温度低于10K,主要用于航天发动机羽流效应试验,同时兼顾卫星等热真空试验.热沉主体结构为卧式圆筒型,为减小热损失,液氦热沉去掉了骨架,外部装有液氮热沉,两者采用一体化设计,液氮... 超低温大型卧式热沉采用液氦制冷,将在国内实现热沉表面温度低于10K,主要用于航天发动机羽流效应试验,同时兼顾卫星等热真空试验.热沉主体结构为卧式圆筒型,为减小热损失,液氦热沉去掉了骨架,外部装有液氮热沉,两者采用一体化设计,液氮热沉既做液氦热沉的防辐射屏,又做液氦热沉的支撑.为增大抽速,舱体封头端设计了可拆卸的羽流吸附泵.羽流试验时液氦热沉、羽流吸附泵通液氦制冷,液氮热沉通液氮制冷,各部分热沉单独供液.对此大型热沉进行了方案设计、参数计算,对热沉预冷及稳态工况时的液氮、液氦消耗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羽流试验时热沉抽气速率随试验工质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出液氦热沉对氮气的抽气速率可以达到107 L/s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羽流效应 热真空试验 热沉 液氦热沉 液氮热沉 羽流吸附泵
原文传递
超临界流体Rayleigh-Bénard对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沈飚 张鹏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1-664,共4页
物质气液临界点附近热物理性质发生剧烈变化,会出现一种对热力学平衡有显著加速作用的热声活塞效应。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的Rayleigh-Bénard对流在活塞效应的影响下,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与普通流体相比存在较大的... 物质气液临界点附近热物理性质发生剧烈变化,会出现一种对热力学平衡有显著加速作用的热声活塞效应。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因重力作用而产生的Rayleigh-Bénard对流在活塞效应的影响下,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与普通流体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通过SIMPLE方法对超临界氮在不同临界距离下的自然对流发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流体热力学状态接近临界点时,对流作用的发生取决于边界层内热羽流的形成,并且具有明显的湍流特征,而随着离开临界点的距离加大,流场的形成逐渐过渡到一般可压缩流体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活塞效应 Rayleigh-Bénard对流 热羽流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