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狄金森第754首诗的语境与哲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史迹 兰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5-10,共6页
狄金森诗歌以隽永、精练、含蓄、深刻而著称,但因词义难以确定,因此就有了解读和研究狄金森诗歌的种种困惑。从语境、语言与哲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第754首诗,可知该诗最后一节的悖论实际上蕴含着"人"与"枪"的... 狄金森诗歌以隽永、精练、含蓄、深刻而著称,但因词义难以确定,因此就有了解读和研究狄金森诗歌的种种困惑。从语境、语言与哲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第754首诗,可知该诗最后一节的悖论实际上蕴含着"人"与"枪"的哲理关系,即"人"具有胜过"枪"的威力。可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阐释狄金森的诗歌也是揭示其诗歌内涵的一种解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金森第754首诗 语境 语义 哲理
下载PDF
军社之祀与《诗经》军征之诗的生成语境 被引量:7
2
作者 曹胜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祭祀社稷山川;同时烹庖于宗庙,以祭祀先公先祖。《诗经》中诸多军征之诗,当为军社祭祀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社 《诗经》 军征诗 生成语境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 被引量:8
3
作者 熊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6,共4页
本文从五四时期的"革命"语境、传播媒介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新青年》译诗热潮兴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翻译数量、原作国别、诗歌形式、译者队伍等方面论述了《新青年》译诗的特征,并由此突出了译诗与新诗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新文化语境 《新青年》 译诗
下载PDF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拉妮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古诗词也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本...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古诗词也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文主要从多样美读、创设意境、抓诗眼问题导入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教学 诗眼 意境
下载PDF
论张先对词境的拓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7-53,共7页
张先词题材类型丰富,除前人所常写的艳情词、闺情词、愁别词之外,还写了不少感怀词、宴饮词、咏物词、节令词、写景词。这些从日常琐事、身边景物感发而写成的词作,情感抒发直接真实,思想亲切自然,给当时香粉充溢的词坛带来一片清新,将... 张先词题材类型丰富,除前人所常写的艳情词、闺情词、愁别词之外,还写了不少感怀词、宴饮词、咏物词、节令词、写景词。这些从日常琐事、身边景物感发而写成的词作,情感抒发直接真实,思想亲切自然,给当时香粉充溢的词坛带来一片清新,将词境引向了日常生活的空间。张先词的创作视野面向人生、面向社会,抒写自我生活场景,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提升词的地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先 词境 拓展
下载PDF
徘徊于诗境与词境之间的义山情诗与白石情词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1-35,共5页
唐宋两代的末世文学大家李商隐与姜夔在他们的情诗、情词创作中 ,都存在着文体变异的因素 ,出现了文体之间抒写功能、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出位互动 ,使得他们的情诗、情词呈现出特异风姿 ,而且相互之间有了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关键词 唐诗与宋词 李商隐与姜夔 文体变异 诗境与词境
下载PDF
试论徐志摩散文的诗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肖灵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41-43,共3页
徐志摩的散文具有浓厚的“诗化”特征 ,这不仅表现在其散文所营造的诗境上 ,还表现在他的艺术趣味和文体风格上 ,注重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的运用 ,讲究音乐美。
关键词 徐志摩 散文 诗化 诗境 形式美 音乐美
下载PDF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被引量:2
8
作者 方长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5,共12页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 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臧克家选编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它是新中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新诗选本。作为"代序"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从新中国文学建设出发,重构出以1919年"五四"为起点的现代新诗发展史,这是一个反帝反封建主题不断彰显、现实主义成为主潮的历史;《中国新诗选(1919—1949)》以此为历史框架和话语依据,打破既有的新诗知识体系,重新遴选诗人、诗作,通过取与舍而拼构出一个全新的新诗地图,生产出满足那个时代要求的现代新诗知识。该选本发行量大,曾经是一代人阅读、了解新诗最重要的读本,但长期以来学界未能对其进行客观而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它对诗人、诗作的取与舍,既是遮蔽也是敞开,将其放在现代新诗百年选本史上考察,放在20世纪20年代至今仍在延续的现代新诗经典化历史中理性审视,则不难发现其对于现代新诗经典遴选、塑造具有独特的历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选(1919-1949)》 编选语境 新诗史重构 知识生产 经典化功能
下载PDF
非语言语境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谭逸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26-127,共2页
语境对翻译翻译具有重要作用。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容易让译者忽视。在诗歌翻译中应注意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关键词 语境 非语言语境 诗歌 翻译
下载PDF
语境的嵌入与建构:《左传》赋诗活动的语言哲学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永寿 胡冰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5期3-9,共7页
本文通过《左传》赋诗(一种直接转述语)个案分析,梳理赋诗活动中诗歌源语境与目标语境之关联,考察赋诗活动的意义生成机制。通过构建意义生成三角论,研究发现,源语境与目标语境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藉此须对源语境进行嵌入(包括归零)处... 本文通过《左传》赋诗(一种直接转述语)个案分析,梳理赋诗活动中诗歌源语境与目标语境之关联,考察赋诗活动的意义生成机制。通过构建意义生成三角论,研究发现,源语境与目标语境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藉此须对源语境进行嵌入(包括归零)处理,同时重新建构目标语境。语境的嵌入与建构构成了《左传》赋诗活动意义生成的基本维度,从而构成汉语转述话语语言哲学研究的基础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赋诗 转述语 语境的嵌入 语境的建构 意义的生成
下载PDF
学院诗歌的中国语境及其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文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96,共10页
近十年来,伴随着"名诗人当教授"这一重要文学现象的出现,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校园诗歌写作——"学院诗歌"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诗歌力量,潜在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中国诗歌的格局与走向;然而,与之相乖违的是,"学... 近十年来,伴随着"名诗人当教授"这一重要文学现象的出现,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校园诗歌写作——"学院诗歌"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诗歌力量,潜在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中国诗歌的格局与走向;然而,与之相乖违的是,"学院诗歌"却常常被很多人等同于带有贬义色彩的"学院派"诗歌而遭受轻慢的误读与贬损。这些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学院诗歌"这一命名的意味及其与1980年代"大学生诗派"之类称呼的语境差异?文章结合近现代以来中国"学院诗歌"所处身的特殊的大学文化及其现代历史语境,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人们在理解与把握当代中国诗歌方面存在的既有误区,以有助于对中国当代"学院诗歌"历史性的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诗歌 学院派 大学 “象牙塔” 中国语境
下载PDF
唐诗六词新释
12
作者 邓昌荣 胡昭著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5-98,共4页
对王维、孟浩然、刘昚虚、韩翃、白居易、翁宏诗中6个用法比较特殊或难解的语词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从诗的意境出发,作出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唐诗 难解词语 意境 考释
下载PDF
论语境对赋诗的制约——以《左传》赋诗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 《红河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98-100,共3页
赋诗既是"微言相感"的政治交流方式,又是一种文学活动。双向的断章一方面使赋者所表达的意义更加具体、与情境更加契合,另一方面却也使表达有着多义的可能。而具体语境的限制以及比较一致的心理、文化背景和比喻修辞的使用,... 赋诗既是"微言相感"的政治交流方式,又是一种文学活动。双向的断章一方面使赋者所表达的意义更加具体、与情境更加契合,另一方面却也使表达有着多义的可能。而具体语境的限制以及比较一致的心理、文化背景和比喻修辞的使用,又限制了歧义的发生。但是,赋诗交流也有因双方文化背景和观念上的差异以及对诗的"声类"与"义类"着眼点的不同而中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诗 双向断章 语境 文化背景
下载PDF
言为心声与身世考索——以朱淑真“婚外恋”说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庭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3-76,共4页
 有论者依据言为心声的原则来考索朱淑真的"婚外恋"事实,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言为心声这一命题的成立,应有相当的限度和合适的语境。由于创作主体和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言"与"心声"常表现出不和谐...  有论者依据言为心声的原则来考索朱淑真的"婚外恋"事实,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言为心声这一命题的成立,应有相当的限度和合适的语境。由于创作主体和形式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言"与"心声"常表现出不和谐性。这一命题的合理意义更多地是在道德价值范畴里展开的,恰是身世考索的结果为它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而不是相反。诗歌尤其是抒情诗的审美特质,使得"言"、"情"、"事"三者未必环环相扣,"以诗证史"时须慎之又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为心声 身世 语境 范畴 以诗证史
下载PDF
功能语法关照下的中国古诗词翻译研究
15
作者 朱桂生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探讨了中国古诗词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及原因,分析了系统功能语法中语境理论指导古诗词翻译的可行性及理论依据。以古诗《清明》的两则翻译为例,检验了功能语法在中国古诗词翻译过程中的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分析结果表明,功能语法... 探讨了中国古诗词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及原因,分析了系统功能语法中语境理论指导古诗词翻译的可行性及理论依据。以古诗《清明》的两则翻译为例,检验了功能语法在中国古诗词翻译过程中的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分析结果表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的运用不但能够品析一些译作的优劣,而且能使翻译实践整个过程更为清晰、明确,译作更能被译文读者理解并产生美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法 中国古诗 翻译 语境理论 英语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诗
16
作者 李芳 何开丽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9-132,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后现代的美国社会极度物质化,人们的情感日趋沙漠化,表现在爱情诗上,可以看到自古以来被无限讴歌的爱情已经失去了夺目光芒。后现代爱情诗通过意象的日常化、语调的零度化、视角的他化以及音乐性的缺失,体现着后...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后现代的美国社会极度物质化,人们的情感日趋沙漠化,表现在爱情诗上,可以看到自古以来被无限讴歌的爱情已经失去了夺目光芒。后现代爱情诗通过意象的日常化、语调的零度化、视角的他化以及音乐性的缺失,体现着后现代爱情日常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诗 美国后现代语境 日常性
下载PDF
唐人所述“艳诗”概念论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啸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7-101,共5页
艳诗一词最早见于梁代萧绎的《戏作艳诗》,现可见唐人对其论述共有四处,分别是《南史·江总传》、《郡斋读书志》引李康成论《玉台新咏》语、《大唐新语》及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其所述对象各有不同,然对其加以分析整理,则可发现... 艳诗一词最早见于梁代萧绎的《戏作艳诗》,现可见唐人对其论述共有四处,分别是《南史·江总传》、《郡斋读书志》引李康成论《玉台新咏》语、《大唐新语》及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其所述对象各有不同,然对其加以分析整理,则可发现艳诗的内涵在唐人论述的语境中已基本完备,其外延亦趋于清晰,后世与艳诗相关的一些独特现象如戏作、溯源以大其体、赋以教化意义等在此时也已出现,艳诗暧昧的形象遂逐渐形成。唐人的论述对艳诗形象在后代的接受及演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诗 宫体诗 唐代 语境
下载PDF
古诗用典之预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恒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11,24,共4页
运用语用学理论研究古诗用典,认为将诗语语境和典故语境进行比照,是解读古诗典故预设以及诗歌文本意义的一个可行办法。
关键词 神典故预设 古诗解读 语境对照
下载PDF
唐诗句法修辞对语境的创造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曹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9-63,共5页
唐诗句法修辞的运用争创新的过程,其实也是为自己创造接受语境,从而为获得理解和接受、产生修辞效应准备基础和条件的过程。作为唐代诗人们的一种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借助句法修辞对语境进行创造,对诗歌句法修辞的理解和接受、创新和发... 唐诗句法修辞的运用争创新的过程,其实也是为自己创造接受语境,从而为获得理解和接受、产生修辞效应准备基础和条件的过程。作为唐代诗人们的一种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借助句法修辞对语境进行创造,对诗歌句法修辞的理解和接受、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句法修辞 语境创造 接受语境 修辞理解
下载PDF
浅析语言结构棱镜下的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兼谈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鲁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33-137,共5页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语言也会折射出文化的特质。在文化研究中,EdwardT.Hall历史性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认为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在从语言结构及诗词方...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语言也会折射出文化的特质。在文化研究中,EdwardT.Hall历史性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认为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在从语言结构及诗词方面论证EdwardT.Hall观点的同时,指出其对翻译、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语言结构 诗词 翻译 语言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