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孙光宪词对北宋词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成松柳 严可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7-94,共8页
孙光宪的词创作在晚唐五代词坛是很有特色的,其最大的艺术特征便是洋溢于其中的勃勃生机。这一特质使得其词作无论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极富个人风格,并给北宋词坛以一定的影响。在遣词造句方面,孙光宪的影响... 孙光宪的词创作在晚唐五代词坛是很有特色的,其最大的艺术特征便是洋溢于其中的勃勃生机。这一特质使得其词作无论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极富个人风格,并给北宋词坛以一定的影响。在遣词造句方面,孙光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虚词、叠字、象声词及俗词的运用上;在布局谋篇方面,孙词中“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艺术特色在很多北宋词作中都能看到;而孙光宪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取得的成就更是给北宋的一些词加以极大的启示。因此,孙光宪在唐宋词发展史上应占据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光宪 北宋词坛 影响
下载PDF
由“本色”到“妙悟”: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梁道礼 汪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4,共8页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起来的诗学,由“焕发真识”的诗人论、“忘我忘象”的艺术观、“进技于道”的创作论三大理论支柱支撑。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的两宋诗学史上这次转换的灵感源泉、知识基础、理论取向、逻辑进程,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宋代诗学 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
下载PDF
宋诗学的反思与整合——刘克庄诗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宝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1-66,共6页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诗坛大家,江湖派的领袖。本文着重论述了他的整合唐宋的诗歌风格论,揭示了他在宋诗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刘克庄 诗人 南宋 诗学思想 宋诗学 诗歌本体论 唐律 唐朝
下载PDF
叶梦得交游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潘殊闲 《湘南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6-43,47,共9页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重要的政治与文化名人。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钩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与他交往的160多位各色人等,从一个侧面展示和浓缩了叶梦得的人生轨迹,对认识叶梦得及其所处两宋之交的社会历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叶梦得 两宋之交 社会交往
下载PDF
科举对南宋诗坛的影响——以诗人“身份自觉”意识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王开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宋代科举的兴盛,造就了庞大的士人群体。随着科举影响的强化,诗文创作和科举时文两种文字写作日趋疏离。在士人群体分化的大背景下,因对不同文字写作道路的自觉选择而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意识。"诗人"在"举子"的映衬... 宋代科举的兴盛,造就了庞大的士人群体。随着科举影响的强化,诗文创作和科举时文两种文字写作日趋疏离。在士人群体分化的大背景下,因对不同文字写作道路的自觉选择而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意识。"诗人"在"举子"的映衬下,显示出相当的独立性,产生了诗人"身份自觉"意识。诗学批评中"诗人"立场的强调、"诗社"的繁兴、诗集编撰社交功能的增强等文学现象背后,都可以看到这种意识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南宋诗坛 诗人 身份自觉
下载PDF
论韩国诗话中的文体史料与文体批评——兼与以宋代诗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比较
6
作者 任竞泽 《东疆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44-51,共8页
全面阅读辑录、分类评析韩国诗话中浩繁的文体史料,并与以宋代诗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整体勾勒和深入了解韩国文论中的文体学思想体系概貌,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看到韩国诗话的文体文献学价值及中韩诗话文体... 全面阅读辑录、分类评析韩国诗话中浩繁的文体史料,并与以宋代诗话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整体勾勒和深入了解韩国文论中的文体学思想体系概貌,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看到韩国诗话的文体文献学价值及中韩诗话文体学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其"和而不同"的自身特色,这对韩国诗学批评和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批评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诗话 宋代诗话 体制为先 辨体破体 得体失体
下载PDF
宋初白体诗风及成因探析
7
作者 李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4-97,共4页
"宗白"之风在宋初诗坛蔚为大观,白体诗人对白居易的学习逐渐摆脱了五代时期诗艺探究的一面,开始在精神气质方面向白诗靠拢,形成鲜明的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气度。唐诗到宋诗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诗风的变革上,宋初诗坛是其酝酿呈现... "宗白"之风在宋初诗坛蔚为大观,白体诗人对白居易的学习逐渐摆脱了五代时期诗艺探究的一面,开始在精神气质方面向白诗靠拢,形成鲜明的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气度。唐诗到宋诗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诗风的变革上,宋初诗坛是其酝酿呈现的关键时期,对白体诗人创作风格及背后成因的探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影响宋诗风格初创期的诸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诗坛 白体 闲适 讽喻 平淡 成熟
下载PDF
钱谦益倡宋诗学思想初探
8
作者 岳永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9-72,共4页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倡宋 江西诗派 诗学思想
下载PDF
清初诗坛与诗学趋向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增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55,共4页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价值功能的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主张... 清初诗坛,主要有遗民诗人、贰臣诗人、清初入仕新朝的文臣三大创作群体。清初诗学逐渐从拟"高格逸调"与"独抒性灵"中走向重诗歌的价值功能的复古——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归。这种复归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主张诗歌的怨刺功能,明显具有抗清、经世的意图,二是主张"温柔敦厚"、"主文而谲谏"的儒家诗学的审美原则的复归,诉求安定与巩固统治现状之目的。清初诗学还对"七子"、"公安""竟陵"诗学等重新审视与反思,由"拟古"之风注重诗歌的高格逸调,而走向现实,重"情"的抒发,再而趋于"神韵"说;伴随着这一进程,宋诗学便悄然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诗坛 儒家诗学的复归 审视 反思 宋诗兴起
下载PDF
爱国情结是永恒的创作动力——辛弃疾词创作动机综论
10
作者 李延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34-36,共3页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作的永恒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爱国情结 南宋 词作
下载PDF
浅论南北宋之交诗歌创作的整体过渡现象
11
作者 郝天培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9-52,共4页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祜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祜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祜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祜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人兴起,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诗坛的一个相对寂寞的阶段。在这一过渡时期内诸多中小作家在诗歌创作上承继苏黄遗韵,而又不断创新,开启中兴风骚,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并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呈现了一种整体过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宋之交 诗歌创作 整体 过渡 苏黄遗韵 中兴风骚
下载PDF
晚唐诗风对宋代诗坛影响管窥
12
作者 姜玲 《理论界》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宋代两次兴起晚唐诗风,一次在宋初,一次在宋末,中间则是代表宋诗面貌的江西诗风。一首一尾,看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但是这两次晚唐诗风在宋代诗坛复归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实则隐藏着由“道”向“技”再向“情性”转变的内在线索。宋... 宋代两次兴起晚唐诗风,一次在宋初,一次在宋末,中间则是代表宋诗面貌的江西诗风。一首一尾,看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但是这两次晚唐诗风在宋代诗坛复归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实则隐藏着由“道”向“技”再向“情性”转变的内在线索。宋初晚唐诗风对后来诗歌发展的影响侧重点在“道”,宋末则在“情性”,而“技”则是宋初晚唐诗风从“道”偏离的变态,又是宋末晚唐诗风复归于“情性”的契机。在宋代两次兴起的晚唐诗风的现象背后实则蕴含宋人的诗学观念、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与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诗风 宋代诗坛 学问 诗法 情性
原文传递
试论明初诗坛的崇唐抑宋倾向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海燕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77,共12页
本文主要分析在明初复古思潮的背景下,吴中、浙江、闽中三个地域性文人集团的诗歌理论与创作,进而论述明初诗坛的崇唐抑宋倾向及其对明中叶复古诗歌理论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诗坛 诗歌理论 倾向 复古思潮 明初 文人 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