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五山汉诗对山谷诗法的受容与实践——以五山后期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春兰 蔡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9-48,共10页
得益于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历史环境,日本五山禅僧接触到中国传统诗歌。他们好以唐宋文学家为学习范本创作汉诗,尤其是黄庭坚的诗法理论对五山禅僧的汉诗创作有莫大的影响。五山文学中没有独立专门的诗法理论著作,并不具备汉文化背... 得益于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历史环境,日本五山禅僧接触到中国传统诗歌。他们好以唐宋文学家为学习范本创作汉诗,尤其是黄庭坚的诗法理论对五山禅僧的汉诗创作有莫大的影响。五山文学中没有独立专门的诗法理论著作,并不具备汉文化背景的异域创作者们,从黄庭坚作品中获取创作法门。在字法方面,可以发现五山诗僧特别强调对用字的锤炼,并且要求作诗字字有来处。句法的内涵包括诗歌的声律节奏、句式、修辞、语法、偶对等诗歌语言创造各个方面的因素。五山诗僧对句法的运用全在其个人理解,他们常常在诗歌中提到“句法”,并多数自觉地将学习的源头追溯至黄庭坚,而且受黄庭坚影响,其诗歌创作追求“生新”“语工”与“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山汉诗 黄庭坚 诗法 字法 句法
下载PDF
华兹华斯的《水仙》与诗歌语言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宪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9-71,90,共4页
关于诗歌语言的论述,是华兹华斯诗歌理论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华兹华斯的《水仙》一诗所用语言的具体分析,证明他是如何在诗歌里使用纯朴的、自然的、“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的。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华兹华斯倡导并实践这样的语言,... 关于诗歌语言的论述,是华兹华斯诗歌理论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华兹华斯的《水仙》一诗所用语言的具体分析,证明他是如何在诗歌里使用纯朴的、自然的、“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的。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华兹华斯倡导并实践这样的语言,因为它最贴近自然、最适合传达感情、最清楚地表达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诗歌语言 修辞手法 《水仙》 情感基础
下载PDF
再论汤沈之争及王骥德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司俊琴 赵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63,共4页
汤沈之争是戏曲批评史上关于戏曲的文与律之关系最激烈的一次论争,汤显祖与沈璟围绕剧本内容与戏曲的音韵格律孰轻孰重的问题展开了论争,二者的理论主张互不相容。王骥德则将两家的主张辩证地统一了起来,纠正了他们的偏颇,提出了剧本内... 汤沈之争是戏曲批评史上关于戏曲的文与律之关系最激烈的一次论争,汤显祖与沈璟围绕剧本内容与戏曲的音韵格律孰轻孰重的问题展开了论争,二者的理论主张互不相容。王骥德则将两家的主张辩证地统一了起来,纠正了他们的偏颇,提出了剧本内容与戏曲格律兼顾,即“必法与词两擅其极”的创作主张与辞、格俱妙的衡曲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沈之争 王骥德 音律 文辞
下载PDF
试论孟郊诗歌的尚奇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连举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1-53,共3页
中唐险怪诗派诗人孟郊以苦吟著称于世 ,而苦吟的结果使其诗歌创作吐奇惊俗新异崛峭 ,奇中见易平中见险 ,呈现出“尚奇”的个性与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其诗构思奇巧新颖 ,开合自如而出奇制胜 ;抒情奇特细腻 ,流畅自然而匠心独用 ;比喻奇妙... 中唐险怪诗派诗人孟郊以苦吟著称于世 ,而苦吟的结果使其诗歌创作吐奇惊俗新异崛峭 ,奇中见易平中见险 ,呈现出“尚奇”的个性与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其诗构思奇巧新颖 ,开合自如而出奇制胜 ;抒情奇特细腻 ,流畅自然而匠心独用 ;比喻奇妙传神 ,入情入理而生动形象 ;语言奇峭练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尚奇特色 孟郊 构思奇巧 抒情奇特 比喻奇妙 语言奇峭 中唐时期 险怪诗派
下载PDF
王夫之艺术概括论简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思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王夫之提出“含吐精微 ,锻炼高卓”的艺术观点。本文从他着眼的诗意锤炼、素材选择、文辞熔铸三个角度 ,阐发、评析王夫之的艺术概括论 ,并分析他所揭示的“居约致弘”的文学理论内涵。
关键词 王夫之 艺术概括论 诗人 创作主体性 创作素材 文学语言 创作角度 诗歌创作 文学理论
下载PDF
从“白话语词入诗”到“诗体大解放”——胡适新诗主张的形式问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黎志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35-38,共4页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创始人。胡适在尝试"白话诗"创作的动机,是为了证明"白话语词"也可以入诗。不过,后来胡适所提出"诗体大解放"的理论实质,却是"打破中国传统诗歌形式"。胡适在《白话文学史》...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创始人。胡适在尝试"白话诗"创作的动机,是为了证明"白话语词"也可以入诗。不过,后来胡适所提出"诗体大解放"的理论实质,却是"打破中国传统诗歌形式"。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之中所列举的众多传统白话诗人的诗歌作品,证明了白话语词可以入诗的观点,同时证伪(而不是证明了)他的"诗体大解放"的诗学主张。胡适不能区别"白话语词入诗"和"诗体大解放"的两种诗学主张的不同学理,源于胡适对于白话概念的模糊认识、以及他对于白话诗概念的两次不同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现代文学 白话诗 白话语词 诗体大解放 诗歌形式
下载PDF
许浑诗歌诗法艺术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欣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3-57,共5页
晚唐诗人许浑与杜牧、温庭筠、李商隐并称为“晚唐铮铮者”。其律诗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标志唐代律诗发展到了纯熟阶段。管窥许浑诗法艺术,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布局定法、整密严谨;二、结句求变、辞工句对;三、... 晚唐诗人许浑与杜牧、温庭筠、李商隐并称为“晚唐铮铮者”。其律诗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标志唐代律诗发展到了纯熟阶段。管窥许浑诗法艺术,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布局定法、整密严谨;二、结句求变、辞工句对;三、声律工巧、首句入韵;四、巧用“一”字,字响气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艺术 章法 句法 字法 格法
下载PDF
诗歌意象语言的用词特点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日常语言中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这些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诗歌中,担负一组意象语言可以是单个的意象词语,即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熟语;还可以是一个以...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日常语言中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这些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诗歌中,担负一组意象语言可以是单个的意象词语,即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熟语;还可以是一个以意象词语为主体的非名词性短语或句子等。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对担负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认为诗歌意象语言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语言 用词特点 具象性 隐喻性 民族性
下载PDF
论陈有才20世纪90年代抒情诗的嬗变
9
作者 邹建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3-96,共4页
陈有才是 2 0世纪 90年代抒情创作转变的典型代表 ,其诗歌强烈的先锋精神与闪烁的批判锋芒 ,对于江淮大地民情风俗的精致表现、多样平凡的亲情抒写、本真而丰厚的诗语运用 ,不仅是他个人艺术寻求的结果 。
关键词 陈有才 抒情诗 批判锋芒 民情风俗 亲情抒写 本真诗语
下载PDF
古代诗学概念“句法”论
10
作者 傅根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0-56,共7页
句法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一直以来关注甚少,句法概念的内涵在各种著作中也指涉不一,语法层面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句法本身的诗学意义。诗歌句法实质上是一个诗学范畴,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是指诗歌中能够获得审美意义的语... 句法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一直以来关注甚少,句法概念的内涵在各种著作中也指涉不一,语法层面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句法本身的诗学意义。诗歌句法实质上是一个诗学范畴,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是指诗歌中能够获得审美意义的语词选择与组合方法。句法既是创作方法,也是批评方法,句法的演进与诗歌体式格律变化与"诗家语"的追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句法 内涵 诗家语
下载PDF
终日言,而未尝言也——中国诗性文论语言观刍议
11
作者 李建中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终日言”与“未尝言”,“有言”与“无言”,形成一种巨大的语言张力,中国诗性文论的语言观在此张力中生成。在儒家,是“慎乎辞”与“非文辞不为功”的联缀;在道家,是“忘言”与“与之言”的契合;在佛禅,则是“终日言”之后对“未尝言... “终日言”与“未尝言”,“有言”与“无言”,形成一种巨大的语言张力,中国诗性文论的语言观在此张力中生成。在儒家,是“慎乎辞”与“非文辞不为功”的联缀;在道家,是“忘言”与“与之言”的契合;在佛禅,则是“终日言”之后对“未尝言”的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文论 语言观 终日言 未尝言 慎乎辞 非文辞不为功 忘言 与之言
下载PDF
为杜诗“熟精《文选》理”进一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泉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在唐代因科考而重《文选》的普遍风气下 ,杜甫在其《宗武生日》诗中督责其子研习《文选》 ,却主要是为了绍述家学和继承传统的目的。对于“熟精《文选》理”的“理”字 ,其基本内涵应在“使字”和“诗法”两项。前者指向形象意境 ,后者... 在唐代因科考而重《文选》的普遍风气下 ,杜甫在其《宗武生日》诗中督责其子研习《文选》 ,却主要是为了绍述家学和继承传统的目的。对于“熟精《文选》理”的“理”字 ,其基本内涵应在“使字”和“诗法”两项。前者指向形象意境 ,后者偏于形式技巧 ,杜甫以此为研习《文选》着手之处。但抉取其中的精髓 ,关键还在对于前人遗产必须采取分析的方法和“乐取于人以为善”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基于杜甫所持的文学发展观念 ,同时也可以从其创作实践得到验证。作为诗歌革新家 ,杜甫实行“以文为诗”和“援古入律”等措施 ,都离不开对《文选》的学习和借鉴。据此可知 ,“熟精《文选》理”实为老杜一生心得之言。其中“熟精”二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使字” “诗法” 别择 熟精
下载PDF
《李长吉歌诗解读》前言
13
作者 黄世中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9-45,共7页
李长吉诗非“无理”、“少理”、“无补于用”,实乃辞理兼胜、理在言外。长吉处元和新、旧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之时,绝去翰墨畦径,呕心不经人道语,骨劲而神秀,奇不入诞,丽不入纤。然初读长吉诗,每喜其才,而感其涩,盖未谙长吉诗之艺术创... 李长吉诗非“无理”、“少理”、“无补于用”,实乃辞理兼胜、理在言外。长吉处元和新、旧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之时,绝去翰墨畦径,呕心不经人道语,骨劲而神秀,奇不入诞,丽不入纤。然初读长吉诗,每喜其才,而感其涩,盖未谙长吉诗之艺术创新:一用字用词多以生语替代习熟之辞;二多以冷僻奇诡之意象入诗;三诗句之间或离合跌宕,或翻转透跃,脉络婉曲;四立意谋篇多比兴暗示,诗义多重旨复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吉诗 辞理兼胜 艺术创新
下载PDF
人文精神在莎翁十四行诗和多恩诗歌中的体现
14
作者 黄一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9-84,共6页
英国诗歌的主流是人文主义。分析威廉·莎士比亚和约翰·多恩这两位大师在文风上看似迥然不同,却在人文主义思潮上有着共同的贡献。他们在诗歌措辞和内容主题上十分相似,以莎士比亚的第二首十四行诗和多恩的《跳蚤》为例,我们... 英国诗歌的主流是人文主义。分析威廉·莎士比亚和约翰·多恩这两位大师在文风上看似迥然不同,却在人文主义思潮上有着共同的贡献。他们在诗歌措辞和内容主题上十分相似,以莎士比亚的第二首十四行诗和多恩的《跳蚤》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位文学巨匠在诗歌措辞上的标新立异、在内容主题上的勇闯禁区、大胆革新的精神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深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诗歌 人文主义 诗歌措词 主题 莎士比亚 多恩
下载PDF
英诗汉译中语词、形式与意境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继华 段汉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4-52,共9页
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营造意境,乃是中外诗人在创作时苦心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转移、转达和保留这一境界,也是经常困扰诗歌翻译工作者的问题之一。在英语诗歌汉译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词害意、因形损意的现象。文章就英诗汉译中语词... 意境是诗歌的生命,营造意境,乃是中外诗人在创作时苦心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转移、转达和保留这一境界,也是经常困扰诗歌翻译工作者的问题之一。在英语诗歌汉译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因词害意、因形损意的现象。文章就英诗汉译中语词和形式的选择与意境再现关系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语词 形式 意境
下载PDF
炼字琐议
16
作者 石世华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4-65,共2页
作诗为文 ,讲究炼字。炼字首先要注意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可从表意准确入手 ,从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去提炼 ;还可以从增添情趣方面入手 ,也可以从多种修辞方法入手。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语言 炼字 修辞方法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论主流诗学对翻译的影响——以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为例
17
作者 杨帆 YANG Fa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原著的文学光芒与艺术生命想要在目的语境中得以再现和延续,迻译过程势必受到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基于勒菲弗尔操纵论中诗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研究,探讨其文本翻译时译... 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原著的文学光芒与艺术生命想要在目的语境中得以再现和延续,迻译过程势必受到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基于勒菲弗尔操纵论中诗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研究,探讨其文本翻译时译入语社会的主流诗学,从诗学的两类表现形式——措辞和句式——两个方面对译本进行分析,证实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为保证译介活动顺利进行,译者受主流诗学观的影响,改写操控原文,使译作符合译入语主流诗学的追求和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诗学 操纵 傲慢与偏见 措辞 句式
下载PDF
A Formalistic Analysis of Poe's Poem-"Annabel Lee"
18
作者 张慧慧 《海外英语》 2011年第9X期318-319,共2页
Edgar Allan Poe is one of the few 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ho develops not only good novels and poems but also excellent critic theories.In Poe's criterion,the poem should be short,and produc... Edgar Allan Poe is one of the few 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ho develops not only good novels and poems but also excellent critic theories.In Poe's criterion,the poem should be short,and produce a feeling of beauty in the reader."Annabel Lee" is a perfect illustration of Poe's poetic theories.The essay analyzes the poem in detail from the formalistic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NCHOLY love BALLAD RHYTHM image diction poetic devices
下载PDF
让诗歌教学更“有味”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菁菁 姚淑婵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还原诗歌之美,品出诗歌之味。本文将从诗歌的韵味、意味、情味及未竟之余味四个方面来论述"诗之味",从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和结合意象分析,并对语言进行赏析...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还原诗歌之美,品出诗歌之味。本文将从诗歌的韵味、意味、情味及未竟之余味四个方面来论述"诗之味",从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和结合意象分析,并对语言进行赏析,再结合想象来挖掘"诗之味",使诗歌教学更有诗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朗读 意象 语言 想象
下载PDF
试论韩诗中的虚词运用及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振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7,共10页
韩诗雄直劲健的风貌、拗折奔放的气势、瘦硬妥帖的语言与虚词运用有重大关系。虚词具有衔接照应的组织语言功能和咏叹性情的表情功能。韩诗运用虚词的主要艺术特点:(一)“语助余声”,以增咏叹;(二)“弥缝文体”,衔接照应;(三)“顿折逆转... 韩诗雄直劲健的风貌、拗折奔放的气势、瘦硬妥帖的语言与虚词运用有重大关系。虚词具有衔接照应的组织语言功能和咏叹性情的表情功能。韩诗运用虚词的主要艺术特点:(一)“语助余声”,以增咏叹;(二)“弥缝文体”,衔接照应;(三)“顿折逆转”,表达拗峭的情绪;(四)“调整节奏”,舒缓节奏、生新句法。虚词的运用是形成韩愈“以文为诗”诗法的关键因素,对后代(尤以宋代为甚)诗歌创作规范的重建及诗歌语言的革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诗 虚词运用 后代诗歌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