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园神话与诗意想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
1
作者 余月秋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总体上呈现为一种清新、唯美、浪漫的美学风格。其诗意想象与家园神话的生成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是对照城市经验而建构出来的想象物。怀旧与乡愁是乡村乌托邦建构的情感结构。自然风光、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总体上呈现为一种清新、唯美、浪漫的美学风格。其诗意想象与家园神话的生成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是对照城市经验而建构出来的想象物。怀旧与乡愁是乡村乌托邦建构的情感结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道德人伦是乡村电影诗意想象的重要媒介,使乡村成为诗意栖居的理想家园,形成了中国电影独具民族特色的诗意空间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电影 诗意空间 怀旧 乡愁 家园神话
下载PDF
余光中乡愁情结的诗性空间 被引量:3
2
作者 傅天虹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余光中的乡愁诗是台湾乡愁诗人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中既包含对祖国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包含对中华民族的归依认同;更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挚爱归宿。本文尝试从地理乡愁情结、历史乡愁情结和文化乡愁情结等三个方面,阐析其诗歌中所呈现的... 余光中的乡愁诗是台湾乡愁诗人的典型代表,他的诗歌中既包含对祖国家乡的深切思念;也包含对中华民族的归依认同;更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挚爱归宿。本文尝试从地理乡愁情结、历史乡愁情结和文化乡愁情结等三个方面,阐析其诗歌中所呈现的纵横交错、历史现实水乳交融的诗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乡愁 历史乡愁 文化乡愁 诗性空间
下载PDF
空间诗学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建设——基于廊坊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申朝晖 吴岩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被认为是我国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亟待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从空间诗学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有意义的“空间生产”,承载着当代人的“乡...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被认为是我国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亟待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从空间诗学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有意义的“空间生产”,承载着当代人的“乡愁”,寄托着人们“诗意栖居”的情感和想象,而文化的挖掘与培植是实现“特色”小镇与其产业发展共荣互惠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诗学 特色小镇 乡愁 空间生产
下载PDF
草原晨曲,故乡恋歌——评刘霄新作《阿Q的微信朋友圈》
4
作者 刘伟 《语文学刊》 2017年第5期159-162,共4页
刘霄君从事报业传媒多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能够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入生活,因而其所见所感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其新书《阿Q的微信朋友圈》是一部乡情与哲理并融的佳作。该书乡情厚重,关注现实社会,作者思考人生困... 刘霄君从事报业传媒多年,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能够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入生活,因而其所见所感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其新书《阿Q的微信朋友圈》是一部乡情与哲理并融的佳作。该书乡情厚重,关注现实社会,作者思考人生困境,以诗化之笔对各种社会弊病进行深刻批判。该书语言幽默诙谐,批判辛辣,深刻警醒,读之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情 批判 人生哲学 诗意
下载PDF
形式的内容:论“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
5
作者 杜丽丽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以《法国中尉的女人》《占有》和《从此以后》为例,分析英国当代"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阐释这一文类"以形式为内容"的重要叙事特征。首先论述元历史罗曼司叙事如何终结了小说的形式与... 以《法国中尉的女人》《占有》和《从此以后》为例,分析英国当代"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阐释这一文类"以形式为内容"的重要叙事特征。首先论述元历史罗曼司叙事如何终结了小说的形式与内容之争,然后分析作为"形式的内容"的元历史罗曼司,探讨新维多利亚小说在形式上所呈现出的杂糅性叙事美学特征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后现代作家矛盾性和不确定性的叙事立场。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元历史罗曼司叙事一方面将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放逐为"遥远的异国他乡",另一方面也深刻阐释了其"诗性历史"的后现代叙事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维多利亚小说 元历史罗曼司 怀旧与反讽 诗性历史
下载PDF
叶舟诗歌“乡愁”主题的多维度解析
6
作者 陈晓彤 王大桥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5-27,共3页
叶舟作为西部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以通透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述说了拥有古老历史和丰富故事的西北大地。本文试图从其诗文集《大敦煌》出发,探究诗人于其中所要阐述的"乡愁"。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诗歌形式展现的乡愁,主要... 叶舟作为西部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以通透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述说了拥有古老历史和丰富故事的西北大地。本文试图从其诗文集《大敦煌》出发,探究诗人于其中所要阐述的"乡愁"。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诗歌形式展现的乡愁,主要是对谣曲这种古老形式的继承与创新;诗歌总体意象"敦煌"所体现的乡愁;由地域性出发而指向的某种对"北"的追逐或回归,这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乡愁,因为其最终指向的是全人类的救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诗歌意象 方向性 乡愁
下载PDF
地理分界点诗歌书写的特征和意蕴——以滇南胜境关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友康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3-51,共9页
地理分界点是划分不同地理空间及文化空间的节点,跨越分界点,人们的心理往往产生微妙波动,表现于诗中,就使相关文本别具意味。滇南胜境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刺激诗人敏感神经的关键点,写滇南胜境关的诗层见叠出。胜境关书写内容有... 地理分界点是划分不同地理空间及文化空间的节点,跨越分界点,人们的心理往往产生微妙波动,表现于诗中,就使相关文本别具意味。滇南胜境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刺激诗人敏感神经的关键点,写滇南胜境关的诗层见叠出。胜境关书写内容有三个特点:一是表现其"界划滇黔"的功能,二是抒写滇人的故乡情结,三是表达对滇黔不同地理特征的感知和评价。歌咏之诗的不断增加累积,丰富了胜境关的文化内涵。吟咏滇南胜境关的诗为理解地理分界点诗歌书写的特点和意义提供了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界点 滇南胜境关 诗歌书写 故乡情结 情感倾向
下载PDF
故乡晚风吹送下的风信子——高海涛散文创作寻踪
8
作者 刘恩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1-15,共5页
高海涛的散文是辽西文明之子的诗性创作。高海涛的作品如同耐旱的植物一样,充满了浑厚深沉浓郁的家园感和念兹在兹色授魂与的故土心怀,并且充盈着东西文化深层次对接碰撞互相激发的跨越性和创造性姿态。
关键词 乡愁 诗意 精神寻踪
下载PDF
遗民诗人杜濬诗歌的故国情怀
9
作者 黄晓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1-106,112,共7页
明清易代之际,许多文人或选择逃禅,拒绝面对现实人生;或改仕新朝,陷入失节的忧惧。遗民诗人杜濬性情孤标高洁,在明清易代的动荡之中,甘隐拒仕三十年,不忘故国,坚守志节。其“以诗证史”的诗学观念、山水咏史题材的诗歌内容以及暗含深意... 明清易代之际,许多文人或选择逃禅,拒绝面对现实人生;或改仕新朝,陷入失节的忧惧。遗民诗人杜濬性情孤标高洁,在明清易代的动荡之中,甘隐拒仕三十年,不忘故国,坚守志节。其“以诗证史”的诗学观念、山水咏史题材的诗歌内容以及暗含深意的诗歌意象,皆是诗人故国情怀的展现。作为极具代表的遗民诗人,杜濬诗中的故国哀思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外化,更是一代遗民心绪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濬 诗学观念 诗歌意象 故国情怀
下载PDF
李商隐后期咏史怀古诗的抒情特征
10
作者 李若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58-363,共6页
唐宣宗大中元年至大中十二年(847-858),属于李商隐人生后期。他经历幕府沉浮,接连遭遇丧偶、失友等重大变故,其咏史怀古诗呈现出更加成熟的内容,发生了抒情方式的嬗变。在诗歌内容层面,李商隐咏史怀古诗的地域色彩极为浓厚,同时注入了... 唐宣宗大中元年至大中十二年(847-858),属于李商隐人生后期。他经历幕府沉浮,接连遭遇丧偶、失友等重大变故,其咏史怀古诗呈现出更加成熟的内容,发生了抒情方式的嬗变。在诗歌内容层面,李商隐咏史怀古诗的地域色彩极为浓厚,同时注入了明显的兴亡讽喻之情;在抒情方式与诗歌风格层面,其咏史怀古诗的感伤诗风最终成熟、身世之感尤为明显。对李商隐后期咏史怀古诗进行分析考察,有利于探究李商隐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性及抒情方式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咏史怀古诗 地域色彩 诗歌风格 身世之感
下载PDF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原乡意识与诗意怀乡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明明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5年第4期19-24,共6页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20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伊·阿·布宁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标志着作家原乡图谱构建之路的成功开启。小说借助于三重时间交织、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并行的架构模式、诗化小说的体裁形式、纯艺术派与民粹派文学传...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20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伊·阿·布宁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标志着作家原乡图谱构建之路的成功开启。小说借助于三重时间交织、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并行的架构模式、诗化小说的体裁形式、纯艺术派与民粹派文学传统的糅合完成了对原乡形象的诗意建构,体现了作家对自然与生命、历史与现实、民族精神内涵与文化心理等问题的思考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伊·阿·布宁 《安东诺夫卡苹果》 原乡意识 诗意怀乡
原文传递
杜甫晚年的家国情怀与诗歌艺术创新——以寓居夔州之初的诗歌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芳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32,共13页
自代宗大历元年(766)晚春至大历三年(768)正月寓居夔州的一年零九个多月,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严重的消渴、肺病等疾病影响,杜甫此时的健康状况堪忧,致每有大命将至之虞,由此也使追忆往事与思念故国成为他夔州初居时诗... 自代宗大历元年(766)晚春至大历三年(768)正月寓居夔州的一年零九个多月,是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由于严重的消渴、肺病等疾病影响,杜甫此时的健康状况堪忧,致每有大命将至之虞,由此也使追忆往事与思念故国成为他夔州初居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杜甫这类主题的诗歌,大致呈现为以围绕个人生活经历为主的回忆与围绕国家盛衰变迁为主的回忆两种情形,而在诗歌体制上,则以五古长篇以及五古、七律组诗为主。其中五古组诗《八哀诗》与七律组诗《秋兴八首》是这类诗歌中的精心结撰之作,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蕴涵,而且也体现了诗人晚年致力于诗歌艺术创新的锐意追求。只是《秋兴八首》以其出色的成就深得后人赞赏与推许,而《八哀诗》则因种种原因而未臻于尽美尽善之境,因此也就未由其“一家之则”而成为“诗人之通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居夔州 往事追忆 故国之思 诗歌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