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改编重刊与词学阐释
1
作者 陈水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明代中后期有一股改编重刊《草堂诗余》的浓厚风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从歌词作品集向文学作品集的转变,还藉此形塑了一个分类、储存、加工古今词作的知识空间。围绕《草堂诗余》的改编重刊,明代中后期形成了采用不同策略(或分类,... 明代中后期有一股改编重刊《草堂诗余》的浓厚风气,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它从歌词作品集向文学作品集的转变,还藉此形塑了一个分类、储存、加工古今词作的知识空间。围绕《草堂诗余》的改编重刊,明代中后期形成了采用不同策略(或分类,或分调)的词学阐释群体,他们通过选词、考调、校勘、笺注、评点等方式,构筑了一个个不同的集词选、词谱、词评于一体的唐宋词阐释系统,对文本施加或预设其特有的阐释意图,或溯源诗乐传统以尊体,或揭示言情特质以别体。《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改编重刊不但为唐宋词在明代的传播作了突出贡献,而且也为词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打下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词学 草堂诗余 阐释群体 知识体系
下载PDF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清代诗话的破体观念论析
2
作者 任竞泽 李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2,共15页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 清代诗话是清代文体史料及文体批评的渊薮,其中破体观念在清诗话文体理论中又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目前学界整理的煌煌16册174种清诗话中论及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为律及其对立范畴以诗为文、以词为诗、以律为古等破体批评的诗话就多达63部,贯穿整个清代诗话史和诗学史。清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学者诸如王夫之、叶燮、王士祯、沈德潜、赵翼、翁方纲、潘德舆等,在对相关破体范畴进行文体批评时,往往褒贬倾向不一,或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争鸣,并在演进递嬗中形成了系统的破体观念体系,堪称中国古代破体理论的集大成和总结者。这对于纵向观照和比较研究宋元明诗话破体观念具有重要的文体批评史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话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以古为律 破体观念
下载PDF
《全清词·嘉道卷》辑补43首
3
作者 陆勇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文章从总集、别集、诗话、地方志、剧本、书画录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3首,涉及黄承增、孙尔准、周介福、陈怀彦、段驯、鲍樾、来其鉴、孙赓南等27位词人。凡《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 文章从总集、别集、诗话、地方志、剧本、书画录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3首,涉及黄承增、孙尔准、周介福、陈怀彦、段驯、鲍樾、来其鉴、孙赓南等27位词人。凡《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籍、科第、仕历、著述及其他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 嘉道卷 辑考
下载PDF
清代诗学批评视野下王昌龄诗歌接受的新变
4
作者 张金梅 张中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清代是王昌龄诗歌接受史链条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第一,清人首次提出王昌龄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歌特质及地位更加突出;第二,清人突破明代“王不及李(白)”的观点,将唐人绝句“王李”并称的主张推向新阶段且渐成定论;... 清代是王昌龄诗歌接受史链条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第一,清人首次提出王昌龄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歌特质及地位更加突出;第二,清人突破明代“王不及李(白)”的观点,将唐人绝句“王李”并称的主张推向新阶段且渐成定论;第三,清人辩证评价王昌龄古体诗,走出了唐宋首推王昌龄五古、明代侧重王昌龄七绝之偏,兼重王昌龄古体与绝句。清人尤推崇王昌龄以极为精赡的七言绝句展现边塞大漠风貌和戍边军旅“意态雄健”、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以及善于捕捉或创造典型场景、善于表现情绪微妙变化的高超诗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王昌龄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新变
下载PDF
学海堂与晚清岭南词坛考论
5
作者 莫岸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学海堂词人群体指的是学海堂师生或因地缘、血缘、学缘而参与学海堂词学活动的词人集团。由于其成员之间在地缘、血缘、学缘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学海堂崇尚“实学”的词学价值观,注重朴学课业的词学养成和稼轩词风的受容与宗奉先贤的审美导... 学海堂词人群体指的是学海堂师生或因地缘、血缘、学缘而参与学海堂词学活动的词人集团。由于其成员之间在地缘、血缘、学缘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学海堂崇尚“实学”的词学价值观,注重朴学课业的词学养成和稼轩词风的受容与宗奉先贤的审美导向,使学海堂词人群体的词作和词学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创作上继承岭南先贤崔与之、李昴英等词家创辟的“雄健”岭南词风,拓展词体纪史言志的功能,也因为受浙派和常派词风的影响,呈现“清雅”和“雄健”并存的特色;理论上“推尊词体、重视词律”,在词作和词学上具有浓郁的词史意识和学人本色。学海堂词人群体人数众多,在晚清传承流衍不断,成就卓著,在晚清词史上起到引领粤词及岭南词学的兴盛与转向的作用,其对晚清词坛及整个近代词坛的功绩不可磨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堂 词人群体 晚清 岭南词坛
下载PDF
清代砚田赋的耕读文化意蕴
6
作者 陈莜烨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先秦以后半耕半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常态,并发展出影响至今的耕读文化。随着耕读文化的成熟与发展,在元末明初真正形成了由读书之“砚”与耕种之“田”结合而成的“砚田”意象。清代出现的砚田赋展现了丰富的耕读...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先秦以后半耕半读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常态,并发展出影响至今的耕读文化。随着耕读文化的成熟与发展,在元末明初真正形成了由读书之“砚”与耕种之“田”结合而成的“砚田”意象。清代出现的砚田赋展现了丰富的耕读文化意蕴,其运用“以田喻砚”的书写策略,在砚田与农田、读书与耕种的两相对比下,推崇士人勤学入仕。同时,清代砚田赋还强调士人在耕读生活中应当注重修身养性,固穷守节,传承家族文化,推动家族兴盛。清代砚田赋可视为耕读文化在文学领域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耕读文化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辞赋 砚田赋 砚田意象 耕读文化
下载PDF
谫论明清小说家词作的通俗化特质
7
作者 王帆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之词,可以发现这一群体之词的通俗化特质有题材世俗和语言俚俗两种特殊表现。前者受小说创作原则、时代文化背景、小说故事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后者受“游戏体”的创作意图、随意的创作态度、习惯... 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之词,可以发现这一群体之词的通俗化特质有题材世俗和语言俚俗两种特殊表现。前者受小说创作原则、时代文化背景、小说故事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后者受“游戏体”的创作意图、随意的创作态度、习惯性的小说用语以及明清词谱的广泛使用等方面的影响。以上内容体现了明清词坛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及文人之间世俗交往的文化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文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把握明清词坛整体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群体 小说家词 通俗化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8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民国时期桐城诗派的诗学承变与风格追求
9
作者 王春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桐城诗派源远流长,甚受学人推重,在晚清民国亦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从地域渊源上看,清代桐城诗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特色无疑是民国桐城诗派取法的诗学资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吴闿生、曾克耑等人采取较为保守的文学立场,除了通过教... 桐城诗派源远流长,甚受学人推重,在晚清民国亦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从地域渊源上看,清代桐城诗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特色无疑是民国桐城诗派取法的诗学资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吴闿生、曾克耑等人采取较为保守的文学立场,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桐城诗派的传承与扩散外,尤其着力于对桐城派诗人谱系的建构。而在诗歌创作上,民国时期的桐城派追求雄放奇崛的诗歌风格,这丰富了民国旧体诗的多样性,展示了古典诗歌在艰危苦难中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诗派 民国 吴闿生 曾克耑 《晚清四十家诗钞》
下载PDF
王逸《楚辞章句》的“楚辞”思想
10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1期4-17,共14页
王逸眼中的楚辞,与今天的普遍认知差距较大。他认为楚辞“依托《五经》以立义”,有着与《五经》同样的性质。因此,王逸在注释《楚辞》时,采用经学“章句”的体例,以揭示《楚辞》的“讽谏”“教化”意义为其思想核心。一言以蔽之,王逸持... 王逸眼中的楚辞,与今天的普遍认知差距较大。他认为楚辞“依托《五经》以立义”,有着与《五经》同样的性质。因此,王逸在注释《楚辞》时,采用经学“章句”的体例,以揭示《楚辞》的“讽谏”“教化”意义为其思想核心。一言以蔽之,王逸持守的是有汉以来“诗言志”的思想传统。王逸“楚辞”思想中展露的一些理论新意——如重情、重兴,也都未能脱出“诗言志”的思想框架,都需要纳入汉代诗学思想史中去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逸 《楚辞章句》“楚辞”观 汉代诗学思想史
下载PDF
清代诗学的历史演进与诗社活动的实践价值
11
作者 郭鹏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4-78,共5页
考察清代诗社诗学的历史演进,应将其与清代主流诗学的代变沿革统合观照。清代主流诗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钱谦益与王士祯诗学对明代的反思总结及其对清代诗学格局的启创,第二阶段是叶燮与沈德潜以其“诗教极则”的主张使儒家诗道诗学达到... 考察清代诗社诗学的历史演进,应将其与清代主流诗学的代变沿革统合观照。清代主流诗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钱谦益与王士祯诗学对明代的反思总结及其对清代诗学格局的启创,第二阶段是叶燮与沈德潜以其“诗教极则”的主张使儒家诗道诗学达到了新的高度,第三阶段是纪昀与袁枚诗学的迭次勃兴。在此代变视阈中观照清代诗社可以发现,清代诗社诗学意涵持续弱化。清代诗社大体分为搢绅士大夫诗社与布衣诗社。诗社活动在庙堂诗学与基层诗学交流融漾形成某一时期诗学氛围方面的历史作用有着独特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诗学 诗社 历史意义
下载PDF
梁溪词人群体与清初词坛
12
作者 何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8-55,共8页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体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交流碰撞、交错并存,并最终走向浙派,它们共同助推了清代词学中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溪词人 性灵 花草 清词中兴
下载PDF
清代杭州诗画僧诗歌研究
13
作者 蔚然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清代杭州作为江南佛教中心之一,存在着一批能诗善画的诗画僧。根据清代画史画传、诗歌别集总集、诗话、寺志等文献中相关资料的整理,统计出杭州诗画僧群体的数量、常住寺庙、交游以及诗歌绘画创作概况。清代杭州诗画僧以诗画为缘,与当... 清代杭州作为江南佛教中心之一,存在着一批能诗善画的诗画僧。根据清代画史画传、诗歌别集总集、诗话、寺志等文献中相关资料的整理,统计出杭州诗画僧群体的数量、常住寺庙、交游以及诗歌绘画创作概况。清代杭州诗画僧以诗画为缘,与当时名士品鉴唱和,形成了士僧交游的风气,沟通了佛教、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其诗画作品是佛教与文学艺术融合的产物。清代杭州诗画僧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交游唱和、写景咏物、题画均有涉及,艺术上常以佛理入诗,体现出诗画禅交融的审美特色。清代杭州诗画僧拓展了清代诗人集群的类别,他们的诗歌创作丰富了清诗的内容,同时也推进了杭州地域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杭州 诗画僧 交游 诗歌
下载PDF
清代闺秀戴澈词的“丈夫气”探析
14
作者 孙梦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08-112,126,共6页
清代的江苏南京女词人戴澈,著有《澈道人词存》,在词坛上留下两百多首词,其中一些作品拓展了闺秀写作题材与范围,打破了传统闺房写作纤柔细腻的风格。作者笔下的咏史怀古词关心历史和政治,气蕴雄浑;赞颂英雄之词追慕武英雄,崇尚刚健骁勇... 清代的江苏南京女词人戴澈,著有《澈道人词存》,在词坛上留下两百多首词,其中一些作品拓展了闺秀写作题材与范围,打破了传统闺房写作纤柔细腻的风格。作者笔下的咏史怀古词关心历史和政治,气蕴雄浑;赞颂英雄之词追慕武英雄,崇尚刚健骁勇;行旅词寄托情志,呈现出磅礴的气势;边塞词自然浑成,风格凄清飒沓。词作一洗闺阁女性词的柔弱与纤细,呈现出一股与女性自身气质相反的阳刚之气,具有了同时期一般女性词所匮乏的“丈夫气”,成为明清时期女性词中的新元素,促进了清代女性词的繁荣,对当今学者研究女性词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读者从中得以窥见雍乾时期女词人戴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澈 清代 女性词 丈夫气
下载PDF
新型边塞观念与晚清海疆词书写
15
作者 杨祖望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3-91,共9页
晚清的新型边塞环境造就了极具特色的海疆词。晚清海疆词是指鸦片战争后,当海洋作为军事活动的发生地和交通往来的国境线之时,以这一地理空间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事件为书写对象的词作。按照其创作性质和生成语境,其内容可分为亲历者记录... 晚清的新型边塞环境造就了极具特色的海疆词。晚清海疆词是指鸦片战争后,当海洋作为军事活动的发生地和交通往来的国境线之时,以这一地理空间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事件为书写对象的词作。按照其创作性质和生成语境,其内容可分为亲历者记录的海疆战事、俯览海疆者的思索与追怀、闻听与想象中建构的文学化海疆。词中的海疆书写既呼应了清人以词存史的追求,展现海洋史、战争史的微观侧面;又呈现出一种新型边塞观念,折射时代变局下复杂的文化心态,以及时人家国认知中隐约的近代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疆词 晚清词 新型边塞观念 文化心态
下载PDF
清代论词“南北宋之争”推阐
16
作者 彭志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4-76,共13页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呈炽盛情势,吴衡照、王昶、蒋方增等人不断推进相关思考。清末,“南北宋之争”趋于分流与落定,陈廷焯、姚椿、谢章铤等人贡献尤多。在清代众人的不断努力下,“南北宋之争”的边界、外延等方面都逐渐得以确立,推动了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对古典词论的拓展深化亦裨益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论 南北宋之争 词学史
下载PDF
清人对散曲的多重称谓考论
17
作者 王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7-592,共6页
清人对散曲文体的认识,因受前代词曲观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称谓。经文献考疏,相关称谓有十种,可分为从“词本位”衍生的词、词余、小令、叶儿,以及从“曲本位”衍生的乐府、散曲、散套、曲、南北曲、清曲两大类。各称谓之间的范围与所指不... 清人对散曲文体的认识,因受前代词曲观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称谓。经文献考疏,相关称谓有十种,可分为从“词本位”衍生的词、词余、小令、叶儿,以及从“曲本位”衍生的乐府、散曲、散套、曲、南北曲、清曲两大类。各称谓之间的范围与所指不尽相同,仍需具体辨析。研究结果表明:清人对散曲称谓多沿用元明两代,且没有形成共识,展现出清代散曲成熟性与灵活性并存的特点;以词称曲作为清代散曲的主流称谓,一定程度反映了清词“中兴”而清代散曲衰落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散曲 文体称谓 词曲关系
下载PDF
女性文学范式:明清闺秀花卉赋的“突围”
18
作者 李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2-74,共13页
“有烟霞想,少脂粉气”的明清闺秀花卉赋写从创作动机上表现出对赋的“讽谏”传统的突破。在具体的花卉描写中,她们以纤细的语言材质在花卉观察中将“自我”代入。赋题所选取的花卉种类之孤寒特质与她们的高洁品质追求相一致,体现出明... “有烟霞想,少脂粉气”的明清闺秀花卉赋写从创作动机上表现出对赋的“讽谏”传统的突破。在具体的花卉描写中,她们以纤细的语言材质在花卉观察中将“自我”代入。赋题所选取的花卉种类之孤寒特质与她们的高洁品质追求相一致,体现出明清女性文学新的思想境界。花卉赋“清慧”美学品貌下的女子才学与雅致心境展示,体现出“诗教”解构的意味。闺秀落花赋与荷花赋在空白、想象、幻化、叠合中实现对闺阁时空的“突围”和男性在花卉文学之“女性书写”中的外貌“凝视”的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闺秀 花卉 明清 赋体 突围
下载PDF
清代楚辞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评陈欣教授《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
19
作者 严琴 许松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2-86,共5页
陈欣教授勤奋治学,潜研于清代楚辞文献之渊薮十余年,通过多方考证、钩沉索隐,撰成《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一书。该书对清代楚辞学文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旁搜远绍,资料详实;引证博赡,考证细密;视野开阔,思路新颖。... 陈欣教授勤奋治学,潜研于清代楚辞文献之渊薮十余年,通过多方考证、钩沉索隐,撰成《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一书。该书对清代楚辞学文献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旁搜远绍,资料详实;引证博赡,考证细密;视野开阔,思路新颖。该书以新颖的视角揭橥清代楚辞学的特点与成就,不仅将清代楚辞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学术水平,并且为建构楚辞学史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 清代 楚辞学 文献
下载PDF
《词觏》《词觏续编》版本及文献价值考察
20
作者 陶风风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5-90,100,共7页
《词觏》《词觏续编》为傅燮詷先后编纂的两部清初当代词选,现存词人共575人,词作共2820首。学界对此二书的关注较少,对于它们的成书过程、版本留存情况以及文献价值有待系统论证。《词觏》在流传的过程中共产生9种版本,有二十二卷本、... 《词觏》《词觏续编》为傅燮詷先后编纂的两部清初当代词选,现存词人共575人,词作共2820首。学界对此二书的关注较少,对于它们的成书过程、版本留存情况以及文献价值有待系统论证。《词觏》在流传的过程中共产生9种版本,有二十二卷本、八卷本、六卷本之别,但均以王氏抄本为祖本。现存唯有从金天福抄本演变而来的六卷本系统,经由傅德炤、郑振铎、天尺楼等收藏与传抄而成为各具特点的不同版本,保留了较为全面的流传信息。同时,《词觏》《词觏续编》对于清代词史的构建具有重要的补辑与校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觏》 《词觏续编》 傅燮詷 清代词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