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Eliot
1
作者 O.J.Enright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7-48,共2页
In1939 a new poetry magazine appearedin Japan with the title Arechi,meaning’Waste Land’;the name,the editor said later,expressed‘our mental elimate’.In describinghis immediate response to Eliot’s The WasteLand,an... In1939 a new poetry magazine appearedin Japan with the title Arechi,meaning’Waste Land’;the name,the editor said later,expressed‘our mental elimate’.In describinghis immediate response to Eliot’s The WasteLand,another Japanese observed that tohis youthful eyes the world depicted there‘seemed to reflect our own sad and disillu-sioned world’.Other countries,some ofthem equally remote in space from the os-tensible setting of the poem,have reactedin similar ways.Rather differently,Eliot’searly essay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Talent proved of timely interest in coun-tries where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rypractices had impinged on the native litera-ture:far from being inert or burdens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AZINE editor tensible timely Japanese poetry essay T.s.Eliot IMMEDIATE IMMENsE
下载PDF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福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是赋文体的包容性、依附性所致,如赋长期依附于诗文之间,同时又受到古代"杂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古代文章学的体用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诗文理论 互渗
下载PDF
以美学视角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中数词的英译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清贵 唐静 +2 位作者 黄玉蓉 于洪波 赵英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18,89,共5页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李白诗歌 数词 再现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邓运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9-44,56,共7页
毛泽东诗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民族精神视域下把毛泽东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它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毛泽东诗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民族精神视域下把毛泽东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它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改革实施效果,我们要充分认识毛泽东诗词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瓶颈,选择适宜的教学改革方法与路径,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论严羽的诗学体系——回归《沧浪诗话》的文本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三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严羽《沧浪诗话》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尤其是禅宗理论为基础,对一系列诗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继承并发展了"以禅喻诗"的理论模式,并在此之上建构了一个涵盖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的诗学体系,对后世王士祯等... 严羽《沧浪诗话》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尤其是禅宗理论为基础,对一系列诗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继承并发展了"以禅喻诗"的理论模式,并在此之上建构了一个涵盖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的诗学体系,对后世王士祯等人的诗学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诗缘情 兴趣说 妙悟说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
6
作者 胡建次 李国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情感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层面上展开了对词之体制的推尚,将传... 我国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情感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层面上展开了对词之体制的推尚,将传统词学批评中尊体论的基本面目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词学 批评视野 尊体论 维面展开 线索承衍
下载PDF
蒲风诗论在其诗歌创作中的演绎
7
作者 杨俏凡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9-102,共4页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骨干人物。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的白话新诗,还积极探讨诗歌理论。蒲风诗论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完美的演绎,既贯穿着"捉住现实"的精神,也不断地创造着诗歌的新形式。他以自己丰厚的诗歌创作实绩为20世纪30年代...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的骨干人物。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的白话新诗,还积极探讨诗歌理论。蒲风诗论在其诗歌创作中有着完美的演绎,既贯穿着"捉住现实"的精神,也不断地创造着诗歌的新形式。他以自己丰厚的诗歌创作实绩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增添了光彩,也为新诗走向大众化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风诗论 蒲风诗歌 演绎
下载PDF
试论进入新时代的新诗的变革与走向
8
作者 张兴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9-102,共4页
一场新诗的变革或许即将发生,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决定的,也是百年新诗矛盾发展的内在要求。迈入新时代,新诗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就是要沿着习近平文艺思想指明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新诗 变革 习近平文艺思想
下载PDF
“神”:杜甫诗论中的重要美学范畴
9
作者 李天道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13,共5页
杜甫的诗歌理论推崇"神"这一审美范畴,"神"既体现出诗歌审美创作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灵化加工的主客体双向异质同构的精神活动,同时,又规定着诗歌作品审美意境的创构应以"有神"为最高境界。在杜甫看来... 杜甫的诗歌理论推崇"神"这一审美范畴,"神"既体现出诗歌审美创作是诗人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灵化加工的主客体双向异质同构的精神活动,同时,又规定着诗歌作品审美意境的创构应以"有神"为最高境界。在杜甫看来,只有达到"有神"、"神妙"的作品,才是艺术杰作,因此,他把是否创构出"有神"、"神妙"审美境界作为作品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准。"有神"、"神妙"、"神",体现了杜甫的审美意趣与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论 有神 神妙 神应意会 以形传神
下载PDF
在存在与言说之间摇摆——对20世纪90年代诗歌写作向度的梳理
10
作者 李琳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3-17,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众多诗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学理念,在具体写作实践中也开始关注诗歌的本体建构,强调诗歌的叙事性因素,并建立起了一种体现个人化写作时代特征的个体诗学体系。这是90年代诗歌写作与理论阐释所出现的新变化。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学理念 “写作” 叙事策略
下载PDF
彝族诗学的理论基石
11
作者 谢会昌 陈全明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49-52,共4页
剖析彝族诗学的三块理论基石:对唯物主义哲学的朴素把握和运用;对诗文特质的认识;对辩证思维的基本理解和 使用。这三块理论基石正是彝族诗学的理论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 彝族 诗学 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思维 理论价值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勒菲弗尔意识形态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以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英译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静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菲弗尔意识形态理论 翻译策略 汉诗英译 解释力
下载PDF
废名对初期新诗三条实验路径的论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卫涛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初期新诗有三条实验路径 :白话自由诗 ;古典诗歌影响下的格律化诗 ;倾向欧化的诗歌。废名在其诗论中对这三条试验路径分别作了剖析。
关键词 新诗 废名诗论 白话自由诗 格律化诗 欧化诗歌 中国
下载PDF
论赵执信诗论——兼谈赵执信对王士禛的批评
14
作者 汪朝勇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45-48,共4页
赵执信对王士禛的批评,历来看法不一。王士禛诗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要求和统治需要,但自身也存在不足。赵执信对王士禛批评的本质在于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上,赵执信针对王士禛诗歌及其诗论缺真的现象,非常重视对诗歌本质——&q... 赵执信对王士禛的批评,历来看法不一。王士禛诗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要求和统治需要,但自身也存在不足。赵执信对王士禛批评的本质在于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上,赵执信针对王士禛诗歌及其诗论缺真的现象,非常重视对诗歌本质——"真"的认识,指出了诗之"道"的内在因子;针对当时王士禛诗论造成的负面影响,即诗坛形式主义、宗派主义风气的产生,又重视诗歌的表现形式,主张诗歌风格的多样化。从而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争 诗史契机 诗歌本质 诗歌表现形式
下载PDF
论《筱园诗话》的诗学主张
15
作者 张雅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诗学理论更是得到了系统的提升和总结。晚清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因为其生前地位低,又长期居住在偏远的云南,所以不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这部诗话为研究对象,力争探究并梳理其诗学主张,深入发掘其...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诗学理论更是得到了系统的提升和总结。晚清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因为其生前地位低,又长期居住在偏远的云南,所以不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这部诗话为研究对象,力争探究并梳理其诗学主张,深入发掘其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诗学主张
下载PDF
田湘诗歌中的镜像与自我建构
16
作者 谢媛媛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抒情是诗歌最重要的表意方式,田湘诗歌以其独特的表意方式构建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在这个自我建构的世界中,田湘实现了现实世界之所不能,并在此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反扣,进而对现实世界做出新的思索。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 抒情是诗歌最重要的表意方式,田湘诗歌以其独特的表意方式构建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在这个自我建构的世界中,田湘实现了现实世界之所不能,并在此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反扣,进而对现实世界做出新的思索。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与田湘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自我建构现象有着"不谋而合"的契合之处,从拉康镜像理论对其诗歌进行分析,可以反观田湘自我建构的精神世界,探析其形成的特有诗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 抒情 田湘诗歌 自我建构
下载PDF
辜正坤五美论视域下《柯森斯海边小湾》汉译本评析——以郑敏译本为例
17
作者 李玲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2-95,共4页
《柯森斯海边小湾》是A.R.安蒙斯生态诗的代表作。著名的九叶派诗人郑敏是我国译介安蒙斯诗歌的第一人,她早于1987年就汉译了《柯森斯海边小湾》一诗,并将此诗收录于《美国当代诗选》。文章根据辜正坤先生的五美论,分析《柯森斯海边小... 《柯森斯海边小湾》是A.R.安蒙斯生态诗的代表作。著名的九叶派诗人郑敏是我国译介安蒙斯诗歌的第一人,她早于1987年就汉译了《柯森斯海边小湾》一诗,并将此诗收录于《美国当代诗选》。文章根据辜正坤先生的五美论,分析《柯森斯海边小湾》原诗及郑敏的译文,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指出郑敏教授译文可商榷之处及可取之处,以期为诗歌翻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安蒙斯 《柯森斯海边小湾》 郑敏译本 辜正坤 五美论
下载PDF
利法代尔符号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研究
18
作者 郑远嘉 《昆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利法代尔诗歌符号学与儿童文学这一特殊文类的研究具备结合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其学说注重读者阅读体验,将符号接收端置于理论构建的中心位置;第二,其学说继承了皮尔斯符号学的精髓,但又结合文本阅读的实际,对“无限衍义... 利法代尔诗歌符号学与儿童文学这一特殊文类的研究具备结合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其学说注重读者阅读体验,将符号接收端置于理论构建的中心位置;第二,其学说继承了皮尔斯符号学的精髓,但又结合文本阅读的实际,对“无限衍义”理论进行了限定;第三,其将俗套视为文体结构部件的观点更有助于文学理论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就儿童文学研究而言,利法代尔的学说将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利法代尔 皮尔斯 诗歌符号学 俗套理论
下载PDF
Re-Contextualizing Lu Xun's Early Thought and Poetics in the Journal Henan 被引量:1
19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U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3期388-423,共36页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China was facing profound cultural changes. Part of their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way they provide us with an unabashed glimpse at what Lu Xun set out to accomplish, early on, in his new-found literary career. Although they are mainly the product of his final Lehrjahre (years of study) in Japan, the fact that he chose to include the two longest of them in the very first pages of his important 1926 anthology Fen (The grave) indicates that he considered the views expressed therein neither too immature nor too pass- to reprint at the height of his career as a creative writer. In fact, he wrote that one of his reasons for doing so was that a number of the literary figures and issues treated in these essays had, ironically, taken on an increased relevance for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The central concern of all the essays turns on questions of cultural crisis and transition. What I propose to do in this paper is to re-examine the essays withi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first appeared, i.e., the expatriate Chinese journal Henan, then published in Tokyo as an unofficial organ of the anti-Manchu Tongmenghui (Revolutionary All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Zhou Zuoren Mara poetry Henan (Journal) Tongmenghui Lu Xun's early essays Lu Xun's poetics "Wenhua pianzhi lun "Moluo shi li shuo "Po e'sheng lun"
原文传递
Collisions of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Texts, and History
20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ll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4期581-615,共35页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This article begins by articulat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rgu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three well-known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outlined by Yan Fu 严复 (1854-1921)--namely, faithfulness (xin 信), conveyance (da 达), and elegance (ya 雅)--should in fact be the one that is least often discussed, da. The author principally interprets da as "conveying" the mood and then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position is then illustrated by specific examples from Lu Xun's (1881-1936) emotive and highly allusive classical-style poetry, engaging issues regarding its annotation, exegesis, and translation which have arisen in Chinese literary and scholarly circl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since the deployment of affective images has often been designated as an essential and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etry,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into Western languages must make an effort to engage with the original images--not simply resorting to paraphrases or substitutions--and concludes that poetry in translation can and does have important and lasting effect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Lin shu Yan Fu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ory Chinese poetr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Lu Xun's poet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