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蜀立国策略与荆州之争考论
1
作者 陈思瑞 桂珍明 《孙子研究》 2024年第3期87-99,共13页
从地理形势上看,吴国和蜀国在立国之战略规划方面存在重叠的部分,这是二者矛盾集中的焦点。从短时期看,孙、刘集团皆对荆州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故而集中争夺此地。从长远的策略来看,吴国企图占据包括益州在内的长江上游的战略规划难以实... 从地理形势上看,吴国和蜀国在立国之战略规划方面存在重叠的部分,这是二者矛盾集中的焦点。从短时期看,孙、刘集团皆对荆州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故而集中争夺此地。从长远的策略来看,吴国企图占据包括益州在内的长江上游的战略规划难以实现,而蜀国从荆州北伐的策略亦在荆州争夺失败后无从执行。这一切的转折点即以蜀国失去其所占荆州部分为标志。总之,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吴、蜀二国基于立国之策的冲突,导致二者对曹魏攻势减弱。而占据北方广阔地域的曹魏,在长期与吴、蜀的征战之中,削弱了对手的实力。曹魏灭蜀后,西晋代魏而占据益州地利,利用处于长江上游的军事地理优势征伐孙吴,最终统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 蜀国 曹魏 立国之策 荆州之争 三国时期
下载PDF
魏蜀吴襄阳争战论略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新伟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5-9,共5页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襄阳
下载PDF
朝鲜崔淑精汉诗用韵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航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4-78,共5页
崔淑精是朝鲜李朝初期一位重要诗人,其汉诗集《逍遥斋集》鲜有学者研究。通过与《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韵部比较,发现崔淑精汉诗用韵与两部韵书相合率非常接近。我们认为崔淑精作诗用韵主要依据《洪武正韵》,同时也受到《东国正韵... 崔淑精是朝鲜李朝初期一位重要诗人,其汉诗集《逍遥斋集》鲜有学者研究。通过与《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韵部比较,发现崔淑精汉诗用韵与两部韵书相合率非常接近。我们认为崔淑精作诗用韵主要依据《洪武正韵》,同时也受到《东国正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汉诗 崔淑精 《逍遥斋集》 《东国正韵》 《洪武正韵》
下载PDF
近年来三国历史研究状况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满仓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1-14,共4页
三国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热点。关于三国史研究的状况,成果极其丰富,因此只能讲讲近年来的状况。近年的概念,具体地说,只能限制在近五六年,也就是2005年以来。即使这样,也还要做进一步限制,即仅限制在概括整体研... 三国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热点。关于三国史研究的状况,成果极其丰富,因此只能讲讲近年来的状况。近年的概念,具体地说,只能限制在近五六年,也就是2005年以来。即使这样,也还要做进一步限制,即仅限制在概括整体研究和国外(日本)研究方面,在具体介绍成果时,只以2010年以来的成果为限。之所以如此,因为第一,成果太多而时间有限。第二,201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所研究的领域和问题是以以往的研究为基础的,能反映近年来的整体面貌。第三,这些代表了史学界三国研究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楼吴简 曹魏政权 蜀汉政权 孙吴政权 三国人物
下载PDF
建安诗歌繁兴而蜀吴诗歌凋敝原因探析
5
作者 傅正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三国时期,魏诗一花独放,掀起了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并以"建安风骨"、"汉魏风骨"享誉诗史,而蜀、吴则"吟咏靡闻",一片凋敝。学界对此有所关注,但大多点到即止或附带言及。从文化传承、领导学养、用人标准... 三国时期,魏诗一花独放,掀起了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并以"建安风骨"、"汉魏风骨"享誉诗史,而蜀、吴则"吟咏靡闻",一片凋敝。学界对此有所关注,但大多点到即止或附带言及。从文化传承、领导学养、用人标准及教育状况四方面探析并揭示蜀、吴文人诗落后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诗歌 繁兴 蜀吴诗歌 凋敝
下载PDF
西晋时期南人之北迁及其遭遇
6
作者 王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1,共5页
西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蜀、吴两地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两地再次发生割据的危险,将原蜀、吴两国的宗室、大臣及土著名士悉数迁往中原。这些人入北后虽然受到一定优待,但身为亡国之士,他们在生活中、官场上备受北人的排抵。北迁南士... 西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蜀、吴两地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两地再次发生割据的危险,将原蜀、吴两国的宗室、大臣及土著名士悉数迁往中原。这些人入北后虽然受到一定优待,但身为亡国之士,他们在生活中、官场上备受北人的排抵。北迁南士为了在仕途上谋求发展,以乡曲之情为纽带,相互提携,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域群体意识。但纵观西晋时期北迁南士的遭遇会发现,他们在政治上并无多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蜀汉 孙吴 南人北迁
下载PDF
三国时期西部农业开发述论
7
作者 惠富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农业开发 西部地区 农业经济史 屯田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论前后蜀诗坛的形成原因
8
作者 张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8-62,共5页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诗坛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与南唐诗坛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前后蜀诗坛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当时前后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国力较为强盛,为其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巴蜀地区自古便崇尚文德,前后蜀统治者对文化礼...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诗坛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与南唐诗坛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前后蜀诗坛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当时前后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国力较为强盛,为其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巴蜀地区自古便崇尚文德,前后蜀统治者对文化礼教也十分重视,不仅广纳贤才,兴办学校,而且沿袭唐制,恢复科举取士,这对前后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大量的入蜀诗人、少量的蜀中诗人和一些皇室成员共同努力,造就了前后蜀诗坛的繁荣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前后蜀 诗歌 崇尚文德 学校教育 科举取士
下载PDF
从吴蜀“交分天下”看孙权的战略构想
9
作者 张寅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5-29,123,共6页
孙权称帝后与蜀国订立的盟约是吴、蜀两国基于双方共同利益而约定的攻守同盟,盟约不仅规定了两国的共同目标和军事义务,而且对曹魏领地也进行了事先分割。作为吴蜀“交分天下”的主导者,孙权却舍弃相对富庶的兖州,而将地处边远的幽州划... 孙权称帝后与蜀国订立的盟约是吴、蜀两国基于双方共同利益而约定的攻守同盟,盟约不仅规定了两国的共同目标和军事义务,而且对曹魏领地也进行了事先分割。作为吴蜀“交分天下”的主导者,孙权却舍弃相对富庶的兖州,而将地处边远的幽州划归己有,试图以其地出产的良驹弥补自身骑兵不足的短板,同时,也为避免日后陷入被蜀国包围的不利局面。而在对司州的划分上,孙权主动将大部分领地让与蜀国的做法实则以退为进,希冀借助函谷关的天然屏障封锁西侧蜀军,从而保证东部战场的顺利进行。孙权在与蜀国“交分天下”时的良苦用心,充分显示了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吴蜀 约盟 孙权 幽州
下载PDF
论唐代的咏东吴诗
10
作者 唐海宏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唐代众多咏叹东吴历史人物的诗作中,诗人对东吴集团人物的崇拜与向往较之蜀汉集团人物要少得多。但在唐代诗人的眼中,周瑜却被赋予了英武豪迈文武双全的勇力,而且还具有俊逸儒雅的外形;而雄霸一方伟业的孙权,轻财重义、力主抗操的鲁肃... 在唐代众多咏叹东吴历史人物的诗作中,诗人对东吴集团人物的崇拜与向往较之蜀汉集团人物要少得多。但在唐代诗人的眼中,周瑜却被赋予了英武豪迈文武双全的勇力,而且还具有俊逸儒雅的外形;而雄霸一方伟业的孙权,轻财重义、力主抗操的鲁肃,战功赫赫的甘宁,大智大勇的陆逊也成为了士人们争相歌颂的人物。而这些咏东吴诗对后世的诗歌、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东吴诗 论述
下载PDF
论唐代的咏蜀汉诗
11
作者 唐海宏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唐代众多咏叹蜀汉历史人物的诗作中,诗人对蜀汉君臣人物强烈的崇拜与向往,反映在对贤相诸葛亮的称颂与对君臣遇合的钦慕两个方面。在诗人的心目中,辅佐先主刘备、鞠躬尽瘁的军师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君爱国的道德典范;刘备... 在唐代众多咏叹蜀汉历史人物的诗作中,诗人对蜀汉君臣人物强烈的崇拜与向往,反映在对贤相诸葛亮的称颂与对君臣遇合的钦慕两个方面。在诗人的心目中,辅佐先主刘备、鞠躬尽瘁的军师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君爱国的道德典范;刘备仁德爱民、礼贤下士的情操,以及与诸葛亮的君臣遇合,也成为了士人们争相歌颂的重点。而这些作品对后世的诗歌、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蜀汉诗 论述
下载PDF
夷陵之战后统一形势的扭转——蜀汉与孙吴各自战略规划的破灭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鲁肃为孙权提出"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规划,之后,甘宁、周瑜、吕蒙都谈到类似的规划,这一规划中,孙吴的军事部署应横贯长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谈到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两路出...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鲁肃为孙权提出"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规划,之后,甘宁、周瑜、吕蒙都谈到类似的规划,这一规划中,孙吴的军事部署应横贯长江。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谈到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两路出击,是以襄阳为中心的。蜀汉章武二年(222),夷陵之战刘备战败,收复荆州失地之战以失败告终,蜀、吴对峙中心由荆州西移至永安,蜀汉镇守江北的将领黄权降魏。此前,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蜀将孟达、申耽、申仪降魏,曹魏设新城郡治房陵、上庸、魏兴三郡。孙吴"竟长江所极"的战略规划与蜀汉"跨有荆、益"的战略规划至此破灭,双方丧失了统一北方的可能性,结束三国鼎立,统一全国的任务只能由北方曹魏、西晋司马氏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陵之战 战略规划 统一
下载PDF
三国创基立业的地理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丽 蒋昭侠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8年第2期91-96,共6页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及作战规模与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纵观历史,历代区域政治、军事力量间的抗衡多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与自然基础。而魏、蜀、吴三国鼎立也概莫能外。剖析魏蜀吴创基立国的地理背景,自然基础以及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蜀吴 地理背景 地缘政治 三国创基立业
下载PDF
吴亡后“西施从范蠡作五湖之游”考辨——兼评《辞源》、《辞海》等关于西施之注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昭著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7-19,共3页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而惨死。经查阅各辞典上所举证据,前一说法实为无稽之谈。至于越沉西施于水之事,却在《墨子·亲士第一》中得到证实,更在《东周列国志》中得到合情合理的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 《吴越春秋》 《越绝书》 《墨子·亲士第一》 《杜秋娘诗》
下载PDF
记述三国史的著名史籍——《三国志》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惠康 《衡水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5-20,共6页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材谨严,剪裁得当,叙事有法,文笔简洁。《三国志》以其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材于《三国志》的戏曲小说数千计,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越出国界,流传到日本与东南亚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寿 魏书 吴书 蜀书 史传文学评论
下载PDF
吴蜀辞赋观念述论
16
作者 邓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9-53,共5页
辞赋创作历经两汉之盛后,在三国时期仍未显颓势。同时,辞赋观念在继承两汉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但目前学界对此期辞赋观念的研究重视在曹魏,而忽略了吴蜀。虽然吴蜀在辞赋观念上的整体成就不及曹魏,但它们推崇汉赋、重视辞赋的文采... 辞赋创作历经两汉之盛后,在三国时期仍未显颓势。同时,辞赋观念在继承两汉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但目前学界对此期辞赋观念的研究重视在曹魏,而忽略了吴蜀。虽然吴蜀在辞赋观念上的整体成就不及曹魏,但它们推崇汉赋、重视辞赋的文采之美和政教功用,以及追求新奇的创作观等观念,均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观念 汉赋
下载PDF
三国吴蜀宗室政策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符丽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7-22,共6页
三国吴蜀宗室政策是以皇族为宗室的两国封建诸侯的分封制及任用皇族的政策。吴蜀宗室政策的分封制为虚封,可能是基于管辖区域变小、当时人口锐减、需统一人力物力对抗他国的现实。蜀汉宗室政策做到了君臣较为和谐的共处;孙吴宗室政策没... 三国吴蜀宗室政策是以皇族为宗室的两国封建诸侯的分封制及任用皇族的政策。吴蜀宗室政策的分封制为虚封,可能是基于管辖区域变小、当时人口锐减、需统一人力物力对抗他国的现实。蜀汉宗室政策做到了君臣较为和谐的共处;孙吴宗室政策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合理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蜀 宗室政策 分封 虚封 效用
下载PDF
论三国时期人才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贾海鹏 《天中学刊》 2021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人才最多,主要包括谯沛良将和颍川谋士。孙吴政权的人才数量次之,主要包括以淮泗武人为代表的北方流寓地主和以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及孙氏宗亲为代表的江东土著地主。蜀汉政权的人才最少,主要包括荆州集团、东州...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人才最多,主要包括谯沛良将和颍川谋士。孙吴政权的人才数量次之,主要包括以淮泗武人为代表的北方流寓地主和以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及孙氏宗亲为代表的江东土著地主。蜀汉政权的人才最少,主要包括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三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较复杂,政治因素包括国家分裂、用人政策、人口南迁和政治联盟等,而经济因素则涉及对江东、荆州和巴蜀等地区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孙吴 蜀汉 人才地理
下载PDF
孙吴钱币的出土情况与“蜀钱吴用”现象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翼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4,65-70,共11页
孙吴政权是三国中货币流通程度最高的政权,近几十年来,孙吴时期的考古发现中有大量的货币实物和铸钱遗迹。通过对30座孙吴时期墓葬的钱币出土情况和22座六朝墓葬中出土的孙吴铸币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孙吴时期的货币流通主力仍然是前... 孙吴政权是三国中货币流通程度最高的政权,近几十年来,孙吴时期的考古发现中有大量的货币实物和铸钱遗迹。通过对30座孙吴时期墓葬的钱币出土情况和22座六朝墓葬中出土的孙吴铸币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孙吴时期的货币流通主力仍然是前代货币特别是汉五铢钱,同时孙吴和蜀汉铸币也进入了流通领域。在孙权废止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新铸大钱之后,孙吴铸币仍未退出民间,直到东晋时期的墓葬仍时有出土;不过,孙吴铸币在其全部流通货币中的占比极小,甚至远低于孙吴境内蜀汉铸币的数量,出现了"蜀钱吴用"的独特现象。《晋书》和《通典》中关于东晋时期江东"仍用孙氏旧钱"的说法需要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三国 货币 蜀钱吴用
原文传递
孙吴的江防部署与作战方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杰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7-62,共26页
三国时期,孙吴施行的江防战略是"临江塞要",即固守江北的西陵、沔口、江陵、濡须等要地,封锁敌军进入长江的水运干道,以阻敌东进或南下。在此战略之下,孙吴在沿江要地构筑了石头城与濡须坞,武昌城,夏口城与鲁山城,邾城,乐乡城... 三国时期,孙吴施行的江防战略是"临江塞要",即固守江北的西陵、沔口、江陵、濡须等要地,封锁敌军进入长江的水运干道,以阻敌东进或南下。在此战略之下,孙吴在沿江要地构筑了石头城与濡须坞,武昌城,夏口城与鲁山城,邾城,乐乡城,江陵城,西陵的步骘城与步阐城等城垒坞堡,以提高其军队的防御能力;同时还采取筑堤堰遏水的防御战术,即构筑东兴堤、堂邑涂塘、江陵大堰等以阻断魏军南侵的水陆通道。孙吴的整个长江防线分为荆州西部、荆州东部和扬州三个战区,并在这些战区设置了西陵与乐乡,武昌与夏口,濡须与牛渚等都督辖区,并派有军队驻守以御敌。孙吴的江防部署与作战方略总体上比较成功,屡次挫败了魏、蜀等强敌的进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曹魏 蜀汉 长江 临江塞要 边防战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