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靳学颜诗拟魏晋的语言表征与精神承继
1
作者 宋京航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靳学颜是明中叶文学家,曾与李攀龙、李先芳、殷士儋、谢榛等人于京城结社酬唱,其文学思想受到“前七子”复古运动影响,诗作古风浓郁。靳学颜的五古诗歌多借助字比句拟、拟古创作、引譬连类魏晋名士典故的方式追摹魏晋风习:语言结构继承... 靳学颜是明中叶文学家,曾与李攀龙、李先芳、殷士儋、谢榛等人于京城结社酬唱,其文学思想受到“前七子”复古运动影响,诗作古风浓郁。靳学颜的五古诗歌多借助字比句拟、拟古创作、引譬连类魏晋名士典故的方式追摹魏晋风习:语言结构继承建安诗风的简练刚健,意象苍茫悲凉,效仿以曹植为代表的魏晋文人诗作;在寄托情志时多追慕魏晋人格,抒发对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魏晋隐士的景仰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学颜 诗歌复古 字比句拟 魏晋典故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仿乐府《燕歌行》创作及其艺术追求
2
作者 崔钰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魏晋南北朝仿乐府《燕歌行》创作,从曹丕父子开始,到陆机与谢灵运的继续,再到南朝萧梁统治时期萧子显、王褒、梁元帝、庾信四人的仿作。至此,《燕歌行》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列性艺术模仿现象。立足其时诸多《燕歌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仿乐府《燕歌行》创作,从曹丕父子开始,到陆机与谢灵运的继续,再到南朝萧梁统治时期萧子显、王褒、梁元帝、庾信四人的仿作。至此,《燕歌行》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列性艺术模仿现象。立足其时诸多《燕歌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学艺术思潮,再从作品本身及作者艺术追求的角度考察分析,可以见出:不同出身、不同时代和不同生活境遇的作家,因为环境和生活状况的作用,受着所在时代艺术风气的影响,尽管他们模仿着同一个《燕歌行》样板,却产生了风貌各异的《燕歌行》作品;在此过程中,仿作虽然很少突破作为样板《燕歌行》的基调与内容框架,但不同的仿作却又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作家词采华美艳丽、韵律婉转清新、意境缠绵悱恻等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仿作《燕歌行》 艺术追求 审美情趣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律化倾向
3
作者 孙亚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中国古代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了律化的流程,这个流程通过两个路径进行,最后在“永明体”新诗体上实现了统一:一条路径是诗歌文字的骈俪化趋势,即对偶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条路径是对音韵的讲究,逐渐健全了声律规则。到了南朝齐永明... 中国古代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了律化的流程,这个流程通过两个路径进行,最后在“永明体”新诗体上实现了统一:一条路径是诗歌文字的骈俪化趋势,即对偶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条路径是对音韵的讲究,逐渐健全了声律规则。到了南朝齐永明年间,二者合而为一,于是近体格律诗的雏形出现了,为唐代格律诗的定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律诗 诗歌律化 对偶 音韵
下载PDF
飞鸟意象穿翔魏晋诗赋的衍变历程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33,共9页
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文学的群鸟乱飞,衍变为阮籍苦闷的模糊鸟,再发展到个性化的陶诗田园自由鸟。飞鸟意象由先秦两汉诗的群体性、类别性,至此成为带有诗人明显的主体性。其间诗赋的交流,则使飞鸟意象别开生面。
关键词 建安文学 阮籍 魏晋诗歌 陶渊明
下载PDF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尼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 夫余国建立于西汉武帝时期,最盛时分布在西流松花江流域到嫩江下游地区。最迟西汉末年夫余国已与西汉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夫余王谨守朝贡制度规则,得到汉朝授予藩属王的印绶和玉匣。汉魏晋时期夫余朝贡活动先后由汉朝的玄菟郡、辽东郡,魏晋王朝的幽州、护东夷校尉府管辖,在夫余国强盛时期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亚朝贡体系。两晋时期,在东北朝贡成员之间发生战争时,世守忠孝的夫余国得到晋朝的扶持和保护,但当晋朝内乱,夫余国失去中央王朝的保护后,迅速衰落乃至亡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余国 两汉 魏晋 朝贡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葛春蕃 邱玉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的自觉意识使这一时期的飞鸟意象出现了与先秦两汉不同的特点。战乱不断、国家分裂让这个时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诗人们借飞鸟意象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建安文坛的悲凉感慨,正史年间的沉重哀伤,东晋陶氏平淡宁...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的自觉意识使这一时期的飞鸟意象出现了与先秦两汉不同的特点。战乱不断、国家分裂让这个时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诗人们借飞鸟意象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建安文坛的悲凉感慨,正史年间的沉重哀伤,东晋陶氏平淡宁静下隐藏着的深沉,南北朝寄于山水下的心意,以及鲍照之悲人生无常,庾信之悲身世坎坷。魏晋南北朝的飞鸟似乎也是不幸的,它们须承载着如此多的情感,在那个动荡的天空下沉重飞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诗歌 飞鸟意象 自觉时代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偶化进程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韩高年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0-114,F0003,共6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骈偶化倾向虽萌芽于周秦两汉,但从汉末魏晋始才成为诗、赋创作一种自觉的形式上的诉求,至南朝宋,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骈偶化倾向虽萌芽于周秦两汉,但从汉末魏晋始才成为诗、赋创作一种自觉的形式上的诉求,至南朝宋,诗、赋骈偶句比例发展至最高峰,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拟考察此一过程中文人创作心态上呈现出的对骈偶化的"部分趋同———过度趋同———理性认同"的阶段性特征,并揭示其对诗、赋文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诗赋 骈偶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艺术精神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欣复 纪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魏晋南北朝370年创造的文学艺术,在我国文艺史上有许多"第一"。它们的繁荣发展原因是何,有何规律,表现怎样的精神?通过对时代人文环境"新道学"和自然主义、适性主义于文艺创作的渗透性浸润的分析,可以发现道家的道... 魏晋南北朝370年创造的文学艺术,在我国文艺史上有许多"第一"。它们的繁荣发展原因是何,有何规律,表现怎样的精神?通过对时代人文环境"新道学"和自然主义、适性主义于文艺创作的渗透性浸润的分析,可以发现道家的道法自然、崇尚自然的思想导引着这时期对艺术性质的理解和创作诉求,从而可从大量艺术作品和创作实践中提升出舒气达道、玄妙忘我、游心畅神和气韵飘逸的艺术精神,回答了上述极为困难又重要的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艺术繁荣 山水诗画 自然主义 适性主义 气韵飘逸
下载PDF
天人合一:山水诗歌的最佳心灵境界——魏晋诗歌山水意象论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宝记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76-81,共6页
在魏晋诗人笔下,山川河流已不纯粹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成为了包含着诗人复杂情感的有生命、有性格的载体,其表现了诗人对茫茫宇宙的无穷探索及对个人短暂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山的崇高伟大与水的深邃绵邈融汇成了作者的主体人格意识,这... 在魏晋诗人笔下,山川河流已不纯粹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成为了包含着诗人复杂情感的有生命、有性格的载体,其表现了诗人对茫茫宇宙的无穷探索及对个人短暂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山的崇高伟大与水的深邃绵邈融汇成了作者的主体人格意识,这种物对人的异化具有异常丰富的内涵,是天人合一传统思想在诗歌领域的革新, 无论自觉与否,作者都在力图达到这种物我两融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诗歌 山水意象 天人合一
下载PDF
魏晋南朝诗歌的赋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庆丽 杨一凡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37-142,共6页
魏晋南朝时期诗赋互相影响与作用,徐公持先生在《两汉魏晋诗赋关系之寻踪》一文中将其概括为"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魏晋南朝时期诗赋两大文体相对于前代诗赋关注伦理与实用向重主观抒情与艺术审美方向转化,呈现异彩。魏晋南... 魏晋南朝时期诗赋互相影响与作用,徐公持先生在《两汉魏晋诗赋关系之寻踪》一文中将其概括为"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魏晋南朝时期诗赋两大文体相对于前代诗赋关注伦理与实用向重主观抒情与艺术审美方向转化,呈现异彩。魏晋南朝诗在"写物图貌"的艺术手法、句式排偶化、以空间铺排结构诗歌、"卒章显志"的艺术构思等方面都沾染上赋化的痕迹。魏晋南朝诗歌"赋化"特征也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演变的重要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 诗赋互融 艺术转向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摹拟的现象、成因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摹拟从反面促进了文体的新变。对于摹拟诗歌艺术性的评价,应考虑当时的历史语境,不同时代的拟诗风格不一。受才情、才性的影响,不同的诗人的诗作艺术性亦有高低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摹拟 《文选》 《诗品》
下载PDF
《娇女诗》和魏晋风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姣锋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7,共3页
魏晋时期品藻人物的风气十分兴盛,魏晋人把人物品藻由社会的实际需要转入到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人们极力追求仪表美。在魏晋风度中,魏晋人追求自然之情,追求个性。左思的《娇女诗》以喜爱的口吻描绘了两个女儿的娇美、对美的追求和无拘... 魏晋时期品藻人物的风气十分兴盛,魏晋人把人物品藻由社会的实际需要转入到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人们极力追求仪表美。在魏晋风度中,魏晋人追求自然之情,追求个性。左思的《娇女诗》以喜爱的口吻描绘了两个女儿的娇美、对美的追求和无拘无束的行为,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带着时代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娇女诗 魏晋风度 玄学
下载PDF
儒运迁转与汉晋骚体赋体式演进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宝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15,共6页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周易》与楚辞深度融合,促进了骚体赋的时代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骚体赋 儒学意蕴
下载PDF
上巳节与两晋诗歌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7-91,共5页
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以后淡出人们的视野。魏晋时期出现了大量有关上巳节的诗歌。上巳节诗歌的内容在西晋及之前以应制酬唱为主,而到东晋则侧重于阐释玄理。上巳节诗歌内容的变化跟玄学思潮影响下士人... 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以后淡出人们的视野。魏晋时期出现了大量有关上巳节的诗歌。上巳节诗歌的内容在西晋及之前以应制酬唱为主,而到东晋则侧重于阐释玄理。上巳节诗歌内容的变化跟玄学思潮影响下士人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巳节 诗歌 魏晋玄学 士人心态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祥瑞灾异的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梅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4-87,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一个祥瑞灾异发展的高峰期,祥瑞灾异也呈现出与其它时代不同的特点。祥瑞灾异多、祥瑞灾异泛化及出现有关佛教、道教的现象是这一时期祥瑞灾异的显著特点。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延续、祥瑞灾异...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一个祥瑞灾异发展的高峰期,祥瑞灾异也呈现出与其它时代不同的特点。祥瑞灾异多、祥瑞灾异泛化及出现有关佛教、道教的现象是这一时期祥瑞灾异的显著特点。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延续、祥瑞灾异特有的政治功用以及玄学、佛教、道教的发展为这一时期祥瑞灾异兴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祥瑞 灾异
下载PDF
游侠文化背景下的魏晋游侠诗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国宏 《唐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4-46,50,共4页
魏晋游侠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一、诗人精神追求的符号和象征;二、抒写个人价值的媒介;三、传统游侠精神风貌的讴歌;四、借游侠行乐的贵族生活。这一丰富多彩的内容植根于传统游侠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魏晋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交... 魏晋游侠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一、诗人精神追求的符号和象征;二、抒写个人价值的媒介;三、传统游侠精神风貌的讴歌;四、借游侠行乐的贵族生活。这一丰富多彩的内容植根于传统游侠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魏晋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交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游侠 游侠诗 文化
下载PDF
西晋洛下文士雅集对诗风的启引
17
作者 冯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3,共6页
西晋洛下文士的雅集活动,在组织者、规模、频次等方面,均具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种较为密集的文学活动对西晋诗风的形成有一整体上的启引:雅集带动西晋诗歌创作数量的提升,且对诗歌的文化特征有着潜在的影响;雅集活动直接促进了诗文品评... 西晋洛下文士的雅集活动,在组织者、规模、频次等方面,均具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种较为密集的文学活动对西晋诗风的形成有一整体上的启引:雅集带动西晋诗歌创作数量的提升,且对诗歌的文化特征有着潜在的影响;雅集活动直接促进了诗文品评,引导西晋诗人对诗歌的审美认知渐趋一致,逐渐确立起西晋诗歌的审美规范;雅集活动还促进了诗文的传播,动态性深化了西晋诗人对诗歌的审美认知,进而推动诗风的形成。这些环节相互交织、回环往复,从整体上有效地启引了西晋的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洛下文士 雅集 诗风 启引
下载PDF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释氏诗”札记六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绍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41-143,共3页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文章对其中释氏诗中六处异文作了考订。认为"忘妙"应当作"志妙"、"玉润"不当作"玉涧"、"涧生津"应当作"润生津"、"...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文章对其中释氏诗中六处异文作了考订。认为"忘妙"应当作"志妙"、"玉润"不当作"玉涧"、"涧生津"应当作"润生津"、"海沤"应当是"海区"、"闽吴"应当是"關(关)吴"、"去流"应当是"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异文 校勘
下载PDF
鲁迅与魏晋南北朝诗歌
19
作者 王吉鹏 王林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以"魏晋风度"来概括。同时,他以严谨的姿态,对魏晋诗人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尤以对陶渊明的论述最为精辟。在精神文化传承上,...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以"魏晋风度"来概括。同时,他以严谨的姿态,对魏晋诗人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尤以对陶渊明的论述最为精辟。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追求酒文化精神的核心,即自由,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诗歌与魏晋南北朝诗歌都有着沉郁、苍劲的特点,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也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呈现出率真自然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魏晋南北朝诗歌
下载PDF
论诗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大银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70-74,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论诗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人物品评之风以及诗歌赠答之风是论诗诗发展的客观条件。此时的论诗诗虽然主要以论诗诗句的形式出现,但已经能较深入地探讨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在于对强调诗歌的抒情作用以及关注诗歌"... 魏晋南北朝是论诗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人物品评之风以及诗歌赠答之风是论诗诗发展的客观条件。此时的论诗诗虽然主要以论诗诗句的形式出现,但已经能较深入地探讨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在于对强调诗歌的抒情作用以及关注诗歌"辞"与"意"的关系等方面。魏晋南北朝的论诗诗对唐代论诗诗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论诗诗 论诗诗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