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疲劳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亚军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7年第11期563-565,共3页
介绍了S-N曲线的一般数学表达形式。将最常用的幂函数表达式Sm.N=C变换成了标准幂函数形式S=C1/m.N-1/m,用该式和标准幂函数式S=C.Nn拟合处理了三种材料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数据。对处理结果的比较发现,拟合处理方法不同,得到的S-N曲线... 介绍了S-N曲线的一般数学表达形式。将最常用的幂函数表达式Sm.N=C变换成了标准幂函数形式S=C1/m.N-1/m,用该式和标准幂函数式S=C.Nn拟合处理了三种材料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数据。对处理结果的比较发现,拟合处理方法不同,得到的S-N曲线的具体表达式也完全不同。按前式拟合得到标准离差比后者普遍偏大,根据该曲线方程确定的条件疲劳强度比后者普遍偏小。为工程应用中进行疲劳设计时,对S-N曲线方程拟合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疲劳曲线 表达形式 处理方法
下载PDF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与中国现代诗歌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泽龙 倪贝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8,共9页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人对不同人称代词的取舍,反映出人称意识、体物视角、言说方式、诗意建构的差异性。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入诗与多样化表现,打破了古代格律诗歌长期以来隐藏主体或主体缺位的含混状态,使现代诗歌的内涵趋于多义且具有了多重发声的可能性,对现代诗歌的句法、诗体结构及音节节奏等一系列形式变革带来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人称代词 人称意识 言说方式 诗体形式
下载PDF
论张衡在诗赋形制表现上的创新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建勋 李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2,共5页
东汉中期的张衡,在诗赋的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实验,从而给这两种文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诗歌方面,其《四愁诗》等作,利用并改造楚骚句式,创作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七言诗体,而屈原以"香草美人"隐喻政... 东汉中期的张衡,在诗赋的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实验,从而给这两种文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诗歌方面,其《四愁诗》等作,利用并改造楚骚句式,创作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七言诗体,而屈原以"香草美人"隐喻政治关系的表现手法,经由张衡的运用与发挥,形成一种重要的诗歌表达模式;辞赋方面,其赋作在句式、结构布局上的创变,以及在题材、小品化、语言风格、结构立意上的新探索,一改传统赋风,深深影响着汉末魏晋的辞赋创作;"七"体方面,其《七辩》与傅毅《七激》改传统"问疾"主旨为"招隐",在主题、风格和形式上都对此后的"七"体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诗赋 形制表现 创新
下载PDF
苏轼思想与宋词关系发微 被引量:4
4
作者 祁光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6,共5页
苏轼对词的历史性的锻炼和完善 ,除了他具有超常的智慧和渊博的才学外 ,还与他独特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儒家的执著专注、佛家的空幻虚无、道家的率性自然 ,均奇妙地统一在苏轼的生命实践中 。
关键词 苏轼思想 宋词 艺术网格 逻辑关系
下载PDF
凉山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及调式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瑞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凉山彝族民歌是在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与彝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金沙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有关,是彝族人豪迈硬朗性格的艺术化反映。凉山各地彝族民歌既有区域差异,也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表演特征,其歌词内容丰富,与... 凉山彝族民歌是在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与彝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金沙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有关,是彝族人豪迈硬朗性格的艺术化反映。凉山各地彝族民歌既有区域差异,也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表演特征,其歌词内容丰富,与日常语言之间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且调式转换和调式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彝族民歌 表现形式 调式特点
下载PDF
稼轩词中的对话描写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晓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稼轩词数量之多、题材之广、风格之多样堪称宋词之冠。他善于创造性地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稼轩词雅俗相济、灵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其中对话方式的巧妙运用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文章... 稼轩词数量之多、题材之广、风格之多样堪称宋词之冠。他善于创造性地融汇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稼轩词雅俗相济、灵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其中对话方式的巧妙运用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文章拟用语言分析的方法对稼轩词中的对话描写及其表达功能进行初步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 对话描写 表达功能
下载PDF
“起承转合”译,“传神达意”宜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 陶渊明诗文的朴真与恬淡通过其诗中的"神"字与"意"字跃然纸上。无论是陶渊明诗文中的"神"字,还是其中的"意"字,与译者而言,都是中古文化"神意"不可违的翻译对象。汪榕培教授运"起承转合"之译笔,使陶渊明之"神"、"意"历久弥新,"传神与达意"比肩而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神”与“意” “起承转合”译 “传神达意”宜
下载PDF
图形诗:穿梭于诗画之间的视觉游戏——视觉符号与英语儿童图形诗歌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葛艳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0-76,共7页
运用图形象似性的相关理论和视觉符号的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视觉符号在英语儿童图形诗歌中建构意义时"形意关联"的四种方式,尝试将图象符号作为象似构形的重要因素纳入到图形象似作用的符号体系中,同时指出儿童图形诗歌的意... 运用图形象似性的相关理论和视觉符号的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视觉符号在英语儿童图形诗歌中建构意义时"形意关联"的四种方式,尝试将图象符号作为象似构形的重要因素纳入到图形象似作用的符号体系中,同时指出儿童图形诗歌的意义建构本质上依托于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灌注"和儿童阅读时的"情感参与"。图形诗歌和儿童思维特征之间的高度契合性决定了儿童读者在阅读图形诗歌时能够自如穿梭于自然生命和诗歌形式交错的视觉游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图形诗歌 视觉符号 形意关联 情感参与 视觉游戏
下载PDF
80年代诗歌潮流的演进方式
9
作者 张立群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80年代文学"由于世纪交替的眼光以及自身辉煌的态势,越来越为研究界所瞩目,并逐渐深入到文学的各个分支。这里,主要选择诗歌潮流的演进方式为线索。在明确"80年代诗歌"的生成及其生存状况后,从论争、创作主体、艺... "80年代文学"由于世纪交替的眼光以及自身辉煌的态势,越来越为研究界所瞩目,并逐渐深入到文学的各个分支。这里,主要选择诗歌潮流的演进方式为线索。在明确"80年代诗歌"的生成及其生存状况后,从论争、创作主体、艺术演变以及多元格局的形成等几方面介入历史,正是廓清诸多复杂问题的逻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诗歌 潮流 演进方式
下载PDF
诗经《关雎》英汉对比分析
10
作者 黄顺红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2-93,共2页
中国古诗崇尚含蓄、凝炼、简洁,讲究音韵与节奏的和谐,但在英译时难以兼顾这种美的传递,往往是难表其形,难达其意,从诗经《关雎》的英汉比较中可见一斑。
关键词 诗歌 语际翻译 形式 意境
下载PDF
论《唐诗品汇》的诗体正变观
11
作者 申东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8-84,共7页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品汇 诗体正变 影响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画融合的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
12
作者 王晓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绘画与诗歌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却日益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其诗画融合的生成机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实相生:诗与画的相似相容;二是艺术语言的不同:诗与画的相异相吸;三是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 绘画与诗歌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却日益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其诗画融合的生成机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实相生:诗与画的相似相容;二是艺术语言的不同:诗与画的相异相吸;三是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审美观。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则表现为诗意画(以诗为画)、题画诗(以画为诗)、诗画合一(诗画一体)和图像诗等四类。古代画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中国当代画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融合 发展历程 生成机理 表现形式 现代启示
下载PDF
曹植、傅玄咏物赋的话语趋同性
13
作者 申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7-91,共5页
魏晋咏物赋个人创作数量以曹植和傅玄为最多。二人在创作思想、创作取向、创作技法上有趋同性。这和作者性格、时代风气有关。傅玄生活在西晋,但他的咏物赋明显地承继了曹植赋体诗意化的路子,与西晋其他作家的轻绮繁缛大不同,有建安遗风。
关键词 曹植 傅玄 咏物赋 赋体诗意化
下载PDF
万物花开 诗心绽放——论21世纪初女性诗歌写作的物性向度
14
作者 秦俭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 进入21世纪,女性诗歌写作之翼“一再沉降”,紧贴着此岸世界行而下的世事万物与世俗生活,又能向着彼岸世界的理想与梦想抽身而出;既俯首委身于消费时代的物质文化,又君临超度在主体意识渐趋成熟的精神王国;不仅表现出女诗人对物品、物事、物象、物态的高度敏感和兴致,而且表现出她们向着物质与精神同构、鱼与熊掌兼得、玫瑰与诗心共赴的自信与努力,使女性诗歌在抒写女性经验、张扬主体意识、澄明人性本真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富有活力的写作策略和艺术表现力———物性抒写,映现出女性诗歌以其特有的艺术张力呼应并推动着消费文化,显示出一种新的女性诗歌写作场域的拓展和审美向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21世纪 物性向度 消费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新诗内在形式的不可共感性
15
作者 雷斌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在于它的形式或者说诗体。新诗中的自我表现值得关注,其中主体的凸现与消隐,使得新诗艺术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可理喻和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出现了以形式的随意甚至抛弃形式的任意性表达为特征的倾... 中国新诗合法性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在于它的形式或者说诗体。新诗中的自我表现值得关注,其中主体的凸现与消隐,使得新诗艺术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可理喻和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出现了以形式的随意甚至抛弃形式的任意性表达为特征的倾向,从而带来了诗歌艺术感觉与艺术形式的不可共感性。诗体的缺失,不仅使诗人感到新诗诗体缺乏审美表现力,也使读者感到新诗诗体缺乏审美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内在形式 自我表现 任意性表达 不可共感性
下载PDF
借丹心做诗情 燃生命成韵律——路翎晚年诗歌浅析
16
作者 邓姿 《云梦学刊》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对路翎晚年诗歌的悲观估价是不切实际的,他虽经历人生的磨难与挣扎,却未泯一颗赤子之心,他仍热情沤歌美好事物和新的生活,书写沉重、辛酸的人生和历史,在他的诗歌中呈现出对生命的特殊体认,对生活的独异感悟。
关键词 路翎 晚年诗歌 咏和抒怀 日常生活
下载PDF
直面人生与诗意表达——论尤今小说的审美价值
17
作者 谢永新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新加坡华文作家尤今的小说有着直面真实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达方式上,又闪烁出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神韵,这正是其小说的审美价值所在。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新华华文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直面人生 诗意表达 尤今小说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中英文诗歌共性管窥
18
作者 胡其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中英文诗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具体表现在形式的审美追求、"情味"的表达方式以及意象的创造手法等方面。
关键词 中英文诗歌 相似性 形式审美追求 “情味”表达方式 意象创造手法
下载PDF
《文选》隐逸诗及其“逆反式抒情”
19
作者 黄伦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2-75,共4页
"逆反式抒情"是汉魏六朝诗坛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时代浸濡的产物。《文选》招隐诗类和反招隐诗类都是典型的隐逸诗,其手法多运用了"逆反式抒情"。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并揆诸文本,可以看出其对"逆反... "逆反式抒情"是汉魏六朝诗坛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时代浸濡的产物。《文选》招隐诗类和反招隐诗类都是典型的隐逸诗,其手法多运用了"逆反式抒情"。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并揆诸文本,可以看出其对"逆反式抒情"手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隐逸诗 逆反式抒情
下载PDF
李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赏析
20
作者 劳丽蕊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词以娴熟和美的音律,自然平淡的语言,清新深邃的意境,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塑造而称誉后世。其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特点有用喻新颖,传情至妙,达意至深。注重锤词炼字,词章功夫毕现;运用叠字叠句,描写...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词以娴熟和美的音律,自然平淡的语言,清新深邃的意境,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塑造而称誉后世。其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特点有用喻新颖,传情至妙,达意至深。注重锤词炼字,词章功夫毕现;运用叠字叠句,描写层层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词 修辞手法 比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