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收获蚁信息素的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跃 刘颖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0,共3页
利用色谱 质谱联机技术 ,在红收获蚁P .barbatus和P .maricopa的毒腺体样品中检测到召引信息素甲基吡嗪 (MP)、2 ,5 二甲基吡嗪 (DMP)、3 乙基 2 ,5 二甲基吡嗪 (EDMP)、和三甲基吡嗪 (TMP)。利用特征离子色谱技术 ,在P .barbatus样... 利用色谱 质谱联机技术 ,在红收获蚁P .barbatus和P .maricopa的毒腺体样品中检测到召引信息素甲基吡嗪 (MP)、2 ,5 二甲基吡嗪 (DMP)、3 乙基 2 ,5 二甲基吡嗪 (EDMP)、和三甲基吡嗪 (TMP)。利用特征离子色谱技术 ,在P .barbatus样品中还检测到了含 6个碳原子侧链烃基的吡嗪X。根据吡嗪X的质谱图推测其结构为 3 仲丁基 2 ,5 二甲基吡嗪 (BDMP)。P .barbatus中DMP ,TMP和EDMP的平均相对百分比分别为 6 0 .71、2 6 .4 9、12 .80 ;标准偏差分别为 6 .91、4 .92、5 .11;P .maricopa中平均相对百分比和标准偏差分别为 4 7.4 8、2 0 35、32 .17和 15 .0 5、4 .0 5、1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腺 色谱-质谱联机技术 烷基吡嗪 红收获蚁 化学信息素 鉴定
下载PDF
蜘蛛毒腺形态解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育发 颜亨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 本研究对蜘蛛目中几个科的代表种的毒腺形态特征及其位置进行了解剖观察。并在测量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其毒腺的形态度量参数与蜘蛛体长和体重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不同种类蜘蛛毒腺的解剖方法。结果表明:蜘蛛毒腺的位置和形态与蜘蛛的进化、生活方式和蛛体形态有一定关系,即低等及地下穴居种类(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等)的蜘蛛毒腺多前位(型)于螯基内;其余的多后位(型)于头胸部前段内。蜘蛛毒腺的重量与其体重之间为正相关,如大腹园蛛Araneusventricosus的相关系数rA1=0.9846(P<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38=0.9858(P+0.1829x;蜘蛛毒腺的长度与其头胸长之间为正相关,如穴居狼蛛Lycosasingoriensis的相关系数rc3<0.01),方程式为:y=-0.1641+0.5325x;蜘蛛毒腺的宽度与其头胸宽之间为负相关,如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的相关系数rD3=-0.9704(P<0.01),方程式为:y=0.2498-0.0072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毒腺 形态特征 位置 解剖 体长 体重 相关性
下载PDF
吸烟对女性内分泌腺功能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艳萍 宿鲁 +2 位作者 殷洪博 李光 任旭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 了解吸烟对女性内分泌腺功能及其微量元素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点状采集北方某市郊区连续居住 5年以上 ,至今连续吸烟 2年以上 ,未服避孕药的 30~ 4 0岁女性尿和血 ,测定甲状腺体积和游离甲状腺素 (FT4、FT3 )、促甲... 目的 了解吸烟对女性内分泌腺功能及其微量元素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点状采集北方某市郊区连续居住 5年以上 ,至今连续吸烟 2年以上 ,未服避孕药的 30~ 4 0岁女性尿和血 ,测定甲状腺体积和游离甲状腺素 (FT4、FT3 )、促甲状腺素 (TSH)和雌二醇 (E2 )等。结果 吸烟者FT4及E2 比对照减少 10 9%及 13 6 % (P均 <0 0 5 ) ;FT3 和TSH增加 34 4 % (P <0 0 1)及 10 9% (P <0 0 5 ) ,碘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GPx)及硒减少 11 6 %和15 7% (P均 <0 0 5 )及 2 2 4 % ,铅、镉及脂质过氧化物 (LPO)增加 2 5 4 %、16 0 2 %及 31 1% (P均 <0 0 1) ;铅与碘和硒的r =- 0 6 83和 - 0 5 37(P均 <0 0 1) ;硒与FT3 和GPx的r =- 0 6 88和 - 0 5 4 6 (P均 <0 0 1) ;LPO与E2 及GPx的r =- 0 4 4 6 (P <0 0 5 )和 - 0 6 5 9(P <0 0 1)。结论 吸烟可干扰女性内分泌腺之间的协调 ,与毒物产生的自由基和抑制有关微量营养素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女性内分泌腺 重金属毒物 过氧化损伤
下载PDF
镉亚慢性暴露对小鼠性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亚平 冯兆良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47-149,共3页
本文采用镉亚慢性经口投予方式,研究饮含镉15ppm和75ppm的饮水对雌、雄性小鼠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雄鼠睾丸有损伤作用,但未能引起精子数量、运动能力和形态的明显改变;镉对雄鼠附睾和雌鼠卵巢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小鼠 性腺 镉中毒
下载PDF
亚慢性镉中毒所致小鼠性腺损伤及海尔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覃淑云 韦启后 +2 位作者 黄永秩 雷菠 张树球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了解亚慢性镉中毒所致小鼠性腺损伤及海尔福保护作用。方法按雌雄各半随机将动物分为三组,染毒剂量为1.0mg/kg腹腔注射染毒,每日一次,每周5d,连续7周,建立亚慢性镉中毒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的同时给予1.5ml/只海尔福溶液... 目的了解亚慢性镉中毒所致小鼠性腺损伤及海尔福保护作用。方法按雌雄各半随机将动物分为三组,染毒剂量为1.0mg/kg腹腔注射染毒,每日一次,每周5d,连续7周,建立亚慢性镉中毒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的同时给予1.5ml/只海尔福溶液灌胃。实验设立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染毒20d起连续观测并记录动情周期。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睾丸、卵巢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卵巢、睾丸镉含量。结果中毒组睾丸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卵巢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但闭锁卵泡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卵巢、睾丸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动情周期与对照组比明显延长;治疗组睾丸组织损伤减轻,闭锁卵泡构成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卵巢、睾丸镉含量明显低于中毒组,动情周期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镉对性腺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海尔福对镉的生殖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慢性中毒 睾丸 卵巢 性腺
下载PDF
铅中毒对小鼠颌小腺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6
作者 丁斐 陆璐 +4 位作者 曾铮 顾晓松 汪家政 余云开 范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291-292,共2页
为观察铅对小鼠颌小腺NG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地高辛素标记人β-NGFcDNA为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定量分析铅中毒小鼠颌下腺NGFmRNA的变化。给小鼠以0.5%醋酸铅经口染毒,造成小鼠实验性铅中毒模型。铅中毒后小鼠发育迟缓,体重下... 为观察铅对小鼠颌小腺NG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地高辛素标记人β-NGFcDNA为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定量分析铅中毒小鼠颌下腺NGFmRNA的变化。给小鼠以0.5%醋酸铅经口染毒,造成小鼠实验性铅中毒模型。铅中毒后小鼠发育迟缓,体重下降。病理切片的结果表明,铅中毒后颌下腺腺导管上皮变薄,腺体萎缩,原位杂交的结果显示:铅中毒后颌下腺颗粒曲管和纹状管的杂交信号减弱,即颌下腺中NGFmRNA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颌下腺 原位杂交 NGFMRNA NGF
下载PDF
东亚钳蝎毒腺组织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苏丽萍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0-51,共2页
制备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 ,发现蝎毒腺的腺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电镜下可见细胞游离端分布有九种颗粒。通过分析确定蝎毒腺上皮的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
关键词 东亚钳蝎 毒腺组织 分泌方式 顶浆分泌 电镜观察
下载PDF
食用猪甲状腺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8
作者 赵星海 高履冰 +4 位作者 程刚 王寒松 刘炜 孙丽萍 陈晖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2期94-95,9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用猪甲状腺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比较其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表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27例食用猪甲状腺中毒患者的心电图,与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及8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心电... 目的探讨食用猪甲状腺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比较其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表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27例食用猪甲状腺中毒患者的心电图,与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及8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中毒组患者心电图中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的发生率与甲亢组相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患者心电图改变均以窦速、ST-T改变为主。但两组与健康体检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用猪甲状腺中毒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其心电图存在明显异常。但食用猪甲状腺中毒患者心电图改变与甲亢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两者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中毒 心电图
下载PDF
中国和美国红火蚁毒腺生物碱组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官迪 廖晓兰 陈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目的】比较两个入侵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毒腺生物碱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地区间差异。【方法】以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和美国阿拉巴马州采集的红火蚁工蚁为材料,用正己烷溶剂浸提48h获得浸提液,将浸提液进行... 【目的】比较两个入侵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毒腺生物碱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地区间差异。【方法】以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和美国阿拉巴马州采集的红火蚁工蚁为材料,用正己烷溶剂浸提48h获得浸提液,将浸提液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所含的生物碱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红火蚁毒腺生物碱含顺式生物碱组分和反式生物碱组分。通过总离子图对比,得到了7种顺式生物碱、8种四氢吡啶和7种反式生物碱,并计算得到这些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论】中国广东省5个地区红火蚁生物碱组成无差别,相对含量略有差异,惠州种群和深圳种群差别最大,其他地区间没有差别。中美两国入侵地的红火蚁种群生物碱成分种类无差别,其各个组分之间相对含量略有差异,美国阿拉巴马州种群与中国深圳种群各组分相对含量差别最大,与中国广州种群差别最小。另外,在检测的中国广东样品中,只确认了红火蚁的存在,提示杂合蚁与黑火蚁还未传入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蚁 红火蚁 毒腺 生物碱 哌啶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切叶蚁亚科蚂蚁的防御性生物碱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茹 陈立 王文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5-886,共12页
蚂蚁(蚁科)有显著的群居特性,个体间分工明确,并具有复杂的合作策略,以保护巢穴不受捕食者、病原微生物、蚂蚁竞争者的侵害,以及捕食猎物等。切叶蚁亚科是蚁科的最大类群,共有147个现生属,主要通过喷洒富含生物碱的毒液分泌物进行防御... 蚂蚁(蚁科)有显著的群居特性,个体间分工明确,并具有复杂的合作策略,以保护巢穴不受捕食者、病原微生物、蚂蚁竞争者的侵害,以及捕食猎物等。切叶蚁亚科是蚁科的最大类群,共有147个现生属,主要通过喷洒富含生物碱的毒液分泌物进行防御和捕猎。本文综述了该亚科防御性生物碱的组分及属种分布特征,其结构类型包括哌啶、吡啶、吡咯、吲哚里西啶、吡咯里西啶和脂肪胺等,并对其功能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和展望。哌啶类生物碱是火蚁属Solenopsis毒液的典型特征,而吡咯烷、吡咯啉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是小家蚁属Monomorium毒液的主要成分。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是脊红蚁属Myrmicaria蚂蚁和火蚁属贼蚁毒液的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脂肪胺也是小家蚁属蚂蚁的毒液成分。这些毒液生物碱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在农药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切叶蚁亚科 化学防御 毒腺 生物碱 毒液
下载PDF
后毒牙类毒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金荣 蓝海 +2 位作者 黄晓军 陈远辉 吴卯斌 《蛇志》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长期以来,人们仅把具有沟牙和管牙的蛇视为毒蛇,然而,近年来发现游蛇科中的虎斑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颈棱蛇、赤链蛇等既无管牙,也无沟牙,却频频发生这类蛇咬伤人后引起中毒的事例,甚至出现被咬伤致严重出血休克死亡的事件。经深入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仅把具有沟牙和管牙的蛇视为毒蛇,然而,近年来发现游蛇科中的虎斑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颈棱蛇、赤链蛇等既无管牙,也无沟牙,却频频发生这类蛇咬伤人后引起中毒的事例,甚至出现被咬伤致严重出血休克死亡的事件。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蛇虽没有沟牙和管牙,但却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这类蛇与毒腺的导管有联系的上颌牙明显粗大,上颌牙与上颌骨、横骨连接牢固,毒腺里的毒液可顺着粗大的上颌牙流入伤口,因此,应视为"后毒牙类毒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 蛇毒 毒腺 上颌骨 后毒牙
下载PDF
人工去除毒腺对舟山眼镜蛇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朱开明 傅祺 +1 位作者 胡明行 张斌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48-52,共5页
为探讨人工去除舟山眼镜蛇毒腺对其生长的影响,将30条舟山眼镜蛇幼蛇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去毒腺组和未去毒腺组,每组15条。其中去毒腺组幼蛇于出壳30 d左右实施去除毒腺手术。两组的饲养环境温度保持在27~30℃,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并... 为探讨人工去除舟山眼镜蛇毒腺对其生长的影响,将30条舟山眼镜蛇幼蛇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去毒腺组和未去毒腺组,每组15条。其中去毒腺组幼蛇于出壳30 d左右实施去除毒腺手术。两组的饲养环境温度保持在27~30℃,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并提供正常的食物和水源,去毒腺后饲养12个月;采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测量每组体重、体长,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去毒腺对舟山眼镜蛇幼蛇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饲养31~150 d期间,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重增长率和平均体长增长率分别比未去毒腺组的小107.18%和3.08%;在饲养211~390 d期间,去毒腺组的平均体重增长率和平均体长增长率分别比未去毒腺组的大8.66%和6.58%。本试验结果可为降低毒蛇人工养殖的风险和眼镜蛇分类养殖提供良好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眼镜蛇 去毒腺 人工饲养 生长
下载PDF
对大蟾蜍毒腺的扫描电镜观察
13
作者 袁仕取 王子浩 +2 位作者 马新民 莫随青 杨健雄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7-59,共3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中华大蟾蜍毒液腺进行观察,发现腺体内充满大小为1—2.5μm的球状颗粒,有助于对排毒机理的理解。
关键词 大蟾蜍 毒腺 扫描电镜
下载PDF
0.1%盐酸肾上腺素对小白鼠胰岛素中毒的试验
14
作者 王世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28-29,共2页
以小白鼠为试验动物,做了肾上腺素对胰岛素低血糖症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胰岛素0.08IU/g体重是引起小白鼠明显中毒的最低剂量。胰岛素明显中毒的小白鼠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后未见到症状缓解,并随肾上腺素的剂量增... 以小白鼠为试验动物,做了肾上腺素对胰岛素低血糖症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皮下注射胰岛素0.08IU/g体重是引起小白鼠明显中毒的最低剂量。胰岛素明显中毒的小白鼠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后未见到症状缓解,并随肾上腺素的剂量增加而加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胰岛素 中毒 剂量
下载PDF
Effect of gland extracts on digging and residing preferences of red imported fire ant workers (Hymenoptera" Formicidae) 被引量:1
15
作者 Jian Chen Guangmei Zhan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56-466,共11页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nt-derived chemical stimuli are involved in regulat- ing the digging behavior in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However, the source gland(s) and chemistry of such stimuli have never been reveale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nt-derived chemical stimuli are involved in regulat- ing the digging behavior in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However, the source gland(s) and chemistry of such stimuli have never been revealed. In this study, extracts of mandibular, Dufour's, postpharyngeal, and poison gla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effect on ant digging and residing preferences of S. invicta workers from three colonies. In the intracolonial bioassays, workers showed significant digging preferences to mandibular gland extracts in 2 of 3 colonies and significant residing preferences in 1 of 3 colonies; significant digging preferences to Dufour's gland extracts in 1 of 3 colonies and significant residing preferences in 2 of 3 colonies. No digging and residing preferences were found for postpharyngeal and poison gland extracts. In intercolonial bioassays, significant digging and residing prefer- ences were found for mandibular gland extracts in 3 of 6 colony combinations. Significant digging preferences to Dufour's gland extracts were found in 4 of 6 colony combinations and significant residing preferences in all 6 colony combinations. For postpharyngeal gland extracts, significant digging preferences were found only in 1 of 6 colonial combinations and no significant residing preferences were found. For poison gland extracts, no signif- icant digging preferences were found; significant residing preferences were found in 1 of 6 colony combinations. However, a significant residing deterrence (negative residing preference index) was found for 2 of 6 colony combinations. Statistical analyses using data pooled from all colonies showed that mandibular and Dufour's gland extracts caused sig- nificant digging and residing preferences in both intracolonial and intercolonial bioassays but not postpharyngeal and poison gland extracts. By analyzing the data pooled from the same three colonies used for gland extract bioassays, it was found that, in no cases, workers showed significant digging and residing preferences to 2-ethyl-3,6-dimethylpyrazine, an alarm pheromone component from mandibular g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ging preference Dufour's gland mandibular gland poison gland postpharyngeal gland residing preference
原文传递
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斐 陆璐 +2 位作者 曹铮 仲齐庆 顾晓松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的毒性作用及对神经生长因子基因(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实验性铅中毒模型,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颌下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应用地高辛标记的人NGFD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定量分析铅对小... 目的探讨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的毒性作用及对神经生长因子基因(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实验性铅中毒模型,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颌下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应用地高辛标记的人NGFD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定量分析铅对小鼠颌下腺N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性铅中毒小鼠体重下降,血铅浓度升高,颌下腺铅含量增加。光镜和电镜结果呈现铅中毒小鼠颌下腺腺叶萎缩,纤维增生,腺间质血管扩张,腺间隙增加。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铅中毒小鼠颌下腺纹状管和颗粒曲管直径减小。原位杂交的结果显示,铅中毒小鼠颌下腺颗粒曲管和纹状管的杂交信号显著减弱,颌下腺组织中NGFmRNA表达减少。结论铅对小鼠颌下腺具有毒性作用,影响颌下腺NGF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颌下腺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氟对大鼠甲状腺形态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红 才琪 王丹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氟过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结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及TPO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分别饮用含氟0.4... 目的观察长期氟过量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结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及TPO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分别饮用含氟0.40(普通自来水)、15.00、30.00、60.00mg/L的自来水,均食用普通粮食配制的饲料。喂养180d后,将大鼠麻醉,取甲状腺组织。在400倍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改良愈创木酚法测定TPO活性;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TPO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对照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多为单层柱状或立方状,滤泡腔内充满粉红色胶质;低氟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中氟组滤泡增大,滤泡腔内充满深染、黏稠的胶质滤泡;高氟组滤泡上皮细胞明显扁平,滤泡胶质过度浓集.少量滤泡腔甚至有融合,形成巨形滤泡或囊腔。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和高氟组甲状腺细胞TPO活性[(1.572±0.046)、(1.414±0.086)、(1.322±0.049)、(0.960±0.083)U/L]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PO蛋白表达水平(0.335±0.011、0.156±0.027、0.084±0.020、0.045±0.002)依次下降,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可抑制甲状腺TPO活性和TPO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甲状腺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中毒 大鼠 甲状腺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Toxin variation among salamander populations:discussing potential caus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18
作者 Gilles DE MEESTER EminaŠUNJE +2 位作者 Els PRINSEN Erik VERBRUGGEN Raoul VANDAMME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336-353,共18页
Amphibians produce defensive chemicals which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both predators and infections.Within species,populations can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 composition and amount of these chemical defenses.Studyin... Amphibians produce defensive chemicals which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both predators and infections.Within species,populations can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 composition and amount of these chemical defenses.Studying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toxins and linking it to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may help us to identify the selective drivers of toxin evolution,such as predation pressure and infection risk.Recently,there has been a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unique toxins produced by salamanders from the genus Salamandra:the samandarines.Despite this attention,intraspecific variation has largely been ignored within Salamandra-speci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rofiles of samandarines exists,by sampling 4 populations of Salamandra atra over its range in the Dinaric Alps.In addition,we preliminary explored whether potential variat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predation(counting the number of snake species)and infection risk(cultivation and genomic analyses of collected soil samples).Salamanders from the 4 populations differed in toxin composition and in the size of their poison glands,although not in overall toxin quantity.Nor predation nor infection risk could explain this variation,as populations barely differed in these variables.Sampling over a much broader geographic range,using better estimators for predation and infection risk,will contribute to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how environment may shape variation in chemical defenses.Nevertheless,as the 4 populations of S.atra did differ in their toxin profiles,we propose that this species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opportunity for further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n amphibian tox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an toxins geographic variation poison glands Salamandra atra samandarin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