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entin Skinner's "Rhetorical Turn" and the Chances for Political Thought
1
作者 Karl Palone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期9-22,共14页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Quentin Skinner's work since his turn to rhetoric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My thesis is that with this turn Skinner has invented another novelty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 by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 of debating pro et contra among political agents as sources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 exemplary institution for such debates is the Westminster Parliament, and Skinner extends the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culture of English Renaissance to studies on parliamentary debates. Here I am first comparing Skinner's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and Reason and Rhetoric in the Philosophy of Hobbes i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hetoric. Subsequently I discuss Skinner's comments on English parliamentary debates, including his recommendation to read Hobbes's Leviathan "as a speech in Parliament." Reason and Rhetoric has inspired valuable studies on English Renaissance political rhetoric, shortly discussed her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parliamentary variety of deliberative rhetoric, I refer to the formation of a specif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and to procedural tracts from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century Westminster, which among others create a parliamentary vocabulary and rules for conducting and regulating parliamentary debates. The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institutionalizes the principle of in utramque partem disputare, central in Skinner's rhetorical studies. By this manner we can re-activate the link between political thought and parliamentary studies as well as explicate a dissensual alternative to Jiirgen Habermas's views 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studies and parliamentary deb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tin Skinner political thought rhetorical studies English Renaissance rhetoric parliamentary rhetoric parliamentary procedure
下载PDF
蜕变与开端——《学问的进展》与现代政治哲学
2
作者 朱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学问的进展》是西方哲学从古典传统转向现代的关键文献。培根一方面质疑理性的绝对权威和哲人的沉思生活,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方法在哲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从而开启了哲学的现代蜕变。培根力促修辞学与哲学的合一,如此哲人与智术师的关... 《学问的进展》是西方哲学从古典传统转向现代的关键文献。培根一方面质疑理性的绝对权威和哲人的沉思生活,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方法在哲学/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从而开启了哲学的现代蜕变。培根力促修辞学与哲学的合一,如此哲人与智术师的关键区分便不再有效;当修辞学不再讲高贵的谎言,也就不再能服务于真理。修辞学与哲学的再度合一,意味着传统哲学与修辞学的退场、新的哲学与修辞学的诞生。哲学的蜕变化解了哲学与城邦的张力这一经典问题,从而消弭了古典政治哲学,开启了现代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的进展》 哲学 修辞学 蜕变 现代政治哲学
下载PDF
对“把法律作为一种修辞”命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阐释
3
作者 宋皓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陈金钊教授的“把法律作为一种修辞”理论的中心要义在于完善作为社会治理核心的“法治”本身的话语,尤其要避免在法律范畴内使用道德修辞、政治修辞等其他话语体系。在传统视角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途径... 陈金钊教授的“把法律作为一种修辞”理论的中心要义在于完善作为社会治理核心的“法治”本身的话语,尤其要避免在法律范畴内使用道德修辞、政治修辞等其他话语体系。在传统视角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途径,具有“规训”的性质,其往往采取政治的、道德的和伦理的修辞,而缺乏对于“法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构建。因此,如何将“法治”纳入具有意识形态规训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而在教育本身的意义上建构一种“把法治作为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训立场,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体系化、多面向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修辞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教育 规训 社会化
下载PDF
Politics and Salus Populi:Hobbes and the Sovereign as Physician of the State
4
作者 Raffaella Sant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0年第11期693-702,共10页
In his masterpiece Leviathan(1651),Thomas Hobbes used a series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order to persuade the English reader of the truth of his political theories and of his civil science.The first rhetorical device ... In his masterpiece Leviathan(1651),Thomas Hobbes used a series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order to persuade the English reader of the truth of his political theories and of his civil science.The first rhetorical device is the engraved frontispiece of the book,where the sword of justice held by the sovereign is also a powerful sword of rhetoric(as shown by the table depicting Rhetoric in a Martianus Capella’s manuscript owned by the Duke of Urbino).Moreover,Hobbes employs directly the metaphor of the state as a body politic and the analogy of the sovereign as the soul of the state and he also refers—though indirectly—to the Platonic analogy of the sovereign as physician of the state,evoking political thinkers,such as King James VI&I and Edward For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BBES PLATO Forset James VI&I rhetoric body politic diseases of the body politic physician of the body politic the safety of the people(salus populi)
下载PDF
Political Reasoning and the Typology of Arguments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5
作者 Lukasz Perlikowsk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9期453-468,共16页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argumentation theor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ject concerns stud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ationality in the contex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initial phase of the project in the field of argumentation theor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ject concerns stud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ational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argumentation. Background consideration is the problem of incommensurability and incompatibility types of rationality i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disputes. The first step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ategory of argumentative potential as a criterion for the typology of argument, which will build a map of argument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a starting point for a discussion. Apart from demonstrating the disproportion of discourses, the conclusion of the argument is to prove the local character of ra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ology of argumentation argumentative potential political philosophy New rhetoric politicalreasoning universal audience verbalism Faustian Bargain
下载PDF
~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Discourse in Recent Decad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Inaugural Addresses
6
作者 Conchi Hernandez-Guerra 《Sociology Study》 2011年第6期407-414,共8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firstly, to make an analysis of what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global problems faced in recent decades as seen by American Presidents through their inaugural addres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firstly, to make an analysis of what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global problems faced in recent decades as seen by American Presidents through their inaugural addresses; and secondly, to consider how both parties have faced these problems. To do this, this paper will cover the period from the inaugural address by President Kennedy to that of President Obama. Although a president has repeated a term of government, only the first speech will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tical discourse inaugural address rhetoric
下载PDF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莎士比亚戏剧的讽刺类修辞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世坚 耿秋实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86-92,113,共8页
本文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视角,对《哈姆雷特》中的讽刺类修辞进行分析,探究戏剧人物语言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尝试探索戏剧文本中讽刺类修辞的美学价值。研究发现,讽刺类修辞往往会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中的一些准则,以实现人物情感... 本文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视角,对《哈姆雷特》中的讽刺类修辞进行分析,探究戏剧人物语言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尝试探索戏剧文本中讽刺类修辞的美学价值。研究发现,讽刺类修辞往往会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中的一些准则,以实现人物情感表达、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展现戏剧修辞审美效果。此外,在戏剧话语中,礼貌原则对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的解释力具有其局限性,这是由于戏剧角色违反合作原则有时并非是为了礼貌,而是受权势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讽刺类修辞
下载PDF
田汉现代歌诗中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
8
作者 王泽龙 王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50,共13页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直观的艺术家气质,通过诗歌、批评等形式,从情绪感受到歌诗生成显现出“诗人—革命家”的歌性转向现象。二是田汉对歌诗传统的切肤体认,使他在感应革命声音诗学浪潮时,能自觉穿越歌诗形式之辩回到歌诗语言的政治修辞深处,在语言意指与话语实践中释放左翼歌诗语言的政治诗学能量。三是田汉歌诗中歌性形象化的听觉文化转向,融通大众与音乐的诗学观、主体意识、身体政治美学等文化政治意涵,已超出静观诗学范畴在歌诗语言运动中显示意义。因此,田汉现代歌诗在歌性转向、政治修辞、文化政治等层面揭示出革命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象,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现代歌诗 歌性转向 政治修辞 文化政治 声音政治诗学
下载PDF
西方民主中的修辞两面性以韦伯和阿伦特为例
9
作者 沈垚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110,共27页
在讨论民主政治的修辞时,韦伯和阿伦特都对照西方古代政治思想来论证各自对现代问题的诊断。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面对修辞的典型立场,也就西方的民主困境给出了基于各自时代语境的答案。韦伯的贡献在于,他指出了政治修辞与现代社会整体... 在讨论民主政治的修辞时,韦伯和阿伦特都对照西方古代政治思想来论证各自对现代问题的诊断。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面对修辞的典型立场,也就西方的民主困境给出了基于各自时代语境的答案。韦伯的贡献在于,他指出了政治修辞与现代社会整体危机之间的关系,即民主官僚制下的政治冷漠和大众参与缺失。在此基础上韦伯提出了两个具体的解决之道,即卡里斯玛领袖的引导以及代表型议会制。但韦伯将修辞作为一种手段的处理未能将其与合法性建立联系。阿伦特则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遮蔽了自古希腊以来人作为一种言说和行动的存在。她补充了修辞的另一面,即共识的形成。阿伦特更看重修辞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组织形式,看重言说对具体主体的揭示及其与合法性权力之间的关系。韦伯和阿伦特面对修辞的立场有各自的时代语境与局限,但对这一主题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修辞 真理 意见 政治煽动
下载PDF
修辞在政治话语中的应用与翻译——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10
作者 张坤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1期165-168,共4页
在政治话语中使用修辞,不仅可以增加讲话的语言魅力,而且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排比与隐喻是政治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就其在二十大报告中的应用和翻译而言,排比的应用增加了表达的美感和力度,其翻译策略包括保留排... 在政治话语中使用修辞,不仅可以增加讲话的语言魅力,而且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排比与隐喻是政治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就其在二十大报告中的应用和翻译而言,排比的应用增加了表达的美感和力度,其翻译策略包括保留排比结构、打破排比结构、内容忠实大于形式忠实;隐喻的应用则增加了文本的生动性,其翻译策略包括保留意象、替换意象、意译意象。无论采取哪种翻译策略,其主旨都是再现原文的语言魅力、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政治话语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关羽谥号隐喻:旧皇朝执政合法性和稳定性的符号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虹倩 胡范铸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1-170,共10页
中国封建旧皇朝多被视为由“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构成,即所谓“官/民对立”;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皇/民对立”。关羽谥号从侯爵到帝王,从武将到武圣人,从凡人到神祇,这一壇变之所以得以发生,不仅因为关羽是“忠勇仁义礼智信... 中国封建旧皇朝多被视为由“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构成,即所谓“官/民对立”;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皇/民对立”。关羽谥号从侯爵到帝王,从武将到武圣人,从凡人到神祇,这一壇变之所以得以发生,不仅因为关羽是“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化身,更因为其承载了特殊的政治动因:旧皇朝社会实由两大集团构成,即皇权集团(皇帝和潜在的继位者)与非皇权集团(官吏和平民)。官/民之间存在“互转”关系,但皇/民之间除非暴力推翻皇权集团,否则绝不允许民包括为官的民加入到皇权争夺中。在这里,皇权集团极其需要非皇权集团的拥护和认同,但又必须断了非皇权集团争夺皇权的任何念想。由此产生两条规则:一是皇帝与臣下(刘关张)可结为“异姓兄弟”;二是“异姓不得为王”(遑论皇位)。关羽谥号的衍化正是这一政治动因的符号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 政治修辞 符号化 话语实践
下载PDF
幽默语言、谎言、法律语言、机构形象修辞、实验修辞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的思考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范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64,共9页
有效的研究范式应该是目标、问题、方法的统一。据此,当"修辞"重新定义为"一切使用语言实现自己意图的过程",则"修辞学的根本目标"便应该设定为"以对言语行为的分析入手,有效地推进人的个体的社会... 有效的研究范式应该是目标、问题、方法的统一。据此,当"修辞"重新定义为"一切使用语言实现自己意图的过程",则"修辞学的根本目标"便应该设定为"以对言语行为的分析入手,有效地推进人的个体的社会化、群体的互动性、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由此,修辞学的核心问题便是:当代生活中,人与人、机构与机构、人与机构的语言交往如何现代化?而要回答这一核心问题,最有效的核心概念就是:(新)言语行为。而相关的工具性范畴"主体类型""意图结构""语篇过程""语境参数""媒介""关联度""行为类型""案例分析""规则系统"(构成性规则/策略性规则)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而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命题如"法律/政治/新闻……言语行为如何分析?""案例库修辞学何以必要?""实验修辞学何以展开?"等等也就拥有了理论建构的可能。这便是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的修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新言语行为分析 机构形象修辞学 案例库修辞学 政治语言学 法律语言学 谎言研究 幽默语言学
下载PDF
论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文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在政治过程中实现政治说服的技术和能力。在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政治修辞是重要的普遍的政治现象,并发挥着诸多政治功能。政治修辞诸多政治功能的发挥是政治修辞基本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完... 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在政治过程中实现政治说服的技术和能力。在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政治修辞是重要的普遍的政治现象,并发挥着诸多政治功能。政治修辞诸多政治功能的发挥是政治修辞基本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完整的政治修辞过程来看,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修辞的主体、政治修辞的情景、政治修辞的受众、政治修辞的主题、政治修辞的论证以及政治修辞的效果。换句话说,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关注的是:谁说,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如何说,说的效果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修辞 政治主体 政治情景 受众
下载PDF
汉语反问句在会话交际中的信息调节功能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文贤 乐耀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以不同的事件信息类型(A、B-events),即交际双方对信息的认识状态的不同为出发点,可以更好地对汉语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写,能够分析反问句如何协调共同背景从而推进信息的交流。基于不同事件信息类型的反问句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在... 以不同的事件信息类型(A、B-events),即交际双方对信息的认识状态的不同为出发点,可以更好地对汉语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写,能够分析反问句如何协调共同背景从而推进信息的交流。基于不同事件信息类型的反问句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在使用时显现出的特点,也可以判断反问句是否有疑,如果是基于Bevents的反问句,可能会有疑,而其他类型的反问句则无疑。另外,反问句在交际互动中呈现出礼貌程度的等级差异,其中基于AB-events的反问句礼貌程度最高,而基于O-events的礼貌程度最低。文章强调,对反问句的研究离不开它所处的真实言谈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 信息交流 立场表达 礼貌等级 会话互动
下载PDF
论政治修辞与政治传播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亚云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9-12,共4页
政治修辞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规劝说、认同说和认知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修辞包括五种理论范式:情景修辞、运动修辞、制度修辞、首脑修辞和反修辞。政治修辞是政治传播的手段,服务于政治传播的价值基础。没有恰当的修辞,政治传播就难以有... 政治修辞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规劝说、认同说和认知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修辞包括五种理论范式:情景修辞、运动修辞、制度修辞、首脑修辞和反修辞。政治修辞是政治传播的手段,服务于政治传播的价值基础。没有恰当的修辞,政治传播就难以有效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修辞 政治传播 规劝说 认同说 认知说
下载PDF
政治传播与修辞说服——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剖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骐 常燕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3,共6页
电视公开辩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传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话语来实现其说服性功能。亚里斯多德把修辞划分为三类 ,其中就包括以说服为核心的商讨辩论的修辞。通过分析作为实证案例的2 0 0 0年美国大选中戈尔与小布什的... 电视公开辩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传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话语来实现其说服性功能。亚里斯多德把修辞划分为三类 ,其中就包括以说服为核心的商讨辩论的修辞。通过分析作为实证案例的2 0 0 0年美国大选中戈尔与小布什的三场电视公开辩论 ,我们具体探讨两位修选人如何通过情绪法来进行说服 ,从而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修辞 说服 辩论 情绪
下载PDF
身体修辞与中国电影史学研究的空间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吉德 张海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209,共8页
从身体修辞的角度介入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能为"重写中国电影史"增添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可以揭开中国电影所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信息,进而发现个人与时代、审美与政治、艺术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身体修辞的角度介入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能为"重写中国电影史"增添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可以揭开中国电影所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信息,进而发现个人与时代、审美与政治、艺术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该研究还是对身体研究热潮的一种呼应,并且能提升该学科与现实对话的能力。具体研究思路有两种:一是把百余年的中国电影史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纵向考察;二是每个阶段的身体修辞分为具体的专题,进行横向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修辞 身体政治 中国电影史研究 空间建构
下载PDF
缅甸佛教极端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其当代展演--入世传统、民族主义与政治修辞 被引量:13
18
作者 钟小鑫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36-47,共12页
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不断深入,一股佛教极端主义浪潮随之高涨,成为社会冲突与局势动荡的催化剂。缅甸佛教极端主义是缅甸现代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主义恐惧症",其作为一种政治修辞成为执政者建构统治合法... 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不断深入,一股佛教极端主义浪潮随之高涨,成为社会冲突与局势动荡的催化剂。缅甸佛教极端主义是缅甸现代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主义恐惧症",其作为一种政治修辞成为执政者建构统治合法性的工具。但这一现代性宗教现象并非凭空出世,缅甸佛教悠久的入世传统是其根源与土壤。本文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角来解读缅甸佛教极端主义,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其踪迹,并在现代缅甸政治转型的场域中探讨其发生学的动力与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佛教极端主义 入世传统 民族主义 政治修辞 政治转型
下载PDF
从“V+什么+V”看汉语表达的礼貌级别 被引量:22
19
作者 晏宗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共4页
本文主要考察汉语反问句中的一个下位类型 :V +什么 +V。文章从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指出它和“V +什么”句式的差异。最后从汉语表达的礼貌级别的角度阐释相关句式 ,说明语言表达的间接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到... 本文主要考察汉语反问句中的一个下位类型 :V +什么 +V。文章从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功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指出它和“V +什么”句式的差异。最后从汉语表达的礼貌级别的角度阐释相关句式 ,说明语言表达的间接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话语的礼貌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句 V+什么+V 言外之义 礼貌级别
下载PDF
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中修辞劝说理论的介入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添羽 宇文刚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6-61,共6页
为了从不同理论视角去探究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依据修辞学劝说理论着重分析修辞劝说理论介入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理论依据以及有效实现途径.研究指出,修辞劝说理论中的修辞诉诸三模式、以受众为关注点、以"劝说"和"认可&qu... 为了从不同理论视角去探究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依据修辞学劝说理论着重分析修辞劝说理论介入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理论依据以及有效实现途径.研究指出,修辞劝说理论中的修辞诉诸三模式、以受众为关注点、以"劝说"和"认可"为修辞目标等理论观点与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目标有诸多契合点,这为今后进一步运用修辞劝说理论探索新的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劝说 修辞诉诸 政治文献 外宣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