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Yan'an Period
1
作者 Hongwei YUA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12期59-62,共4页
From October 1935 when the Central Red Army arrived in northern Shaanxi to March 1948 when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rossed the Yellow River,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spired ordinary ... From October 1935 when the Central Red Army arrived in northern Shaanxi to March 1948 when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rossed the Yellow River,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spired ordinary party memb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through rectification and seeking the opinions of non-party individuals,and stimulated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of democracy activists through the special election to improve farmer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wareness,in order to form a unique " Yan'an democratic model",which greatly accelerated the victory of the resistance war and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for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an PERIO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ARMERS
下载PDF
论陈彦小说自然观念之变及其意义
2
作者 杨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以文学地理论,陈彦数部长篇小说中所敞开的世界,均可归入广义的“秦岭叙述”一并讨论。但作为深具地理、文化和精神意涵的“秦岭”,在不同作品中意义的重心并不相同。《西京故事》中罗天福一家所居之“塔云山”,远离城市,风景优美,且秉... 以文学地理论,陈彦数部长篇小说中所敞开的世界,均可归入广义的“秦岭叙述”一并讨论。但作为深具地理、文化和精神意涵的“秦岭”,在不同作品中意义的重心并不相同。《西京故事》中罗天福一家所居之“塔云山”,远离城市,风景优美,且秉有重要的精神意涵,却是主人公可以远望却难以生活于其间的所在。《装台》中叙述之“镇安”乡村之于韩梅的意义亦是如此。其间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颇为鲜明。《主角》视野更为阔大,从宁州到省秦,不独地理空间扩大,秦岭作为人物精神参照的意义更加丰富,也更具文化和精神意涵。至新作《星空与半棵树》,“人事”与“自然”交互影响所敞开之全新可能,已然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窠臼,包含着新时代乡村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内容。从“内在于人间世”到“内在于天地自然”,陈彦自然观念之变,乃是极为复杂的时代和现实议题的重要表征,远非文学观念的调适所能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彦 风景政治 社会主义实践 自然诗学 生态文明观
下载PDF
在“情”的层面对梁衡的阐释——从董岩《孤帆觅渡》一书谈起
3
作者 杨若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梁衡对于读、对于写、对于研的情感反应,均已达到“痴”的程度,产生了诸多新闻名作、散文名作以及新闻、文学新的理论,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与其他教材的《晋祠》《夏感》《青山不老》等达70多篇次。尤其在“政治散文”上独擎一帜,开创了散... 梁衡对于读、对于写、对于研的情感反应,均已达到“痴”的程度,产生了诸多新闻名作、散文名作以及新闻、文学新的理论,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与其他教材的《晋祠》《夏感》《青山不老》等达70多篇次。尤其在“政治散文”上独擎一帜,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渠道,《觅渡,觅渡,渡何处?》与理论之作《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兼谈文学与政治》等文引发了轰动。他待人以善、待人以诚的友情之健康、之纯净以及友情延伸到微观层面的职业情、乡土情,宏观层面的民众情、民族情、国家情等之浓郁,均有可赞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衡 政治散文 董岩 《孤帆觅渡》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角下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
4
作者 高杨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随着教育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共生理论为当前构建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目前开放大学思政课建设面临着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失衡、共生模式受限等生态性困境。运用共生理论,依托开放大学本身特色,从融合多元主... 随着教育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共生理论为当前构建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目前开放大学思政课建设面临着共生单元异化、共生环境失衡、共生模式受限等生态性困境。运用共生理论,依托开放大学本身特色,从融合多元主体的共生单元、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环境、打造互惠互利的共生模式等方面推进开放大学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开放大学 思政课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STEAM教育产学政研一体化系统:理据架构困厄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会庆 许亚锋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构建STEAM教育产学政研一体化系统,发挥主体适应性,对于促进STEAM教育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和价值合理性.目前STEAM教育产学政研一体化系统构建格局尚处于探索阶段,还缺乏系统性考量和整体协同性创新推进,存在诸多现实困厄.鉴于此,基于复... 构建STEAM教育产学政研一体化系统,发挥主体适应性,对于促进STEAM教育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和价值合理性.目前STEAM教育产学政研一体化系统构建格局尚处于探索阶段,还缺乏系统性考量和整体协同性创新推进,存在诸多现实困厄.鉴于此,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其构建理据、体系架构和现实困厄,提出破解之道在于整合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从理念、体制、机制和环境等4重维度上,促进系统各自适应性主体之间的“点线面体”有机结合、融合联动,同心协力推动STEAM教育高质量生态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STEAM教育 产学政研一体化 教育生态系统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生态协同及实现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嘉民 张彤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治学办校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针对当前的发展环境,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清晰界定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准确...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治学办校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针对当前的发展环境,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清晰界定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准确刻画其实现过程的运行要素,以期厘清立德树人目标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和建设路径。通过“教学链”价值增效机制、“一核两翼”优化提效机制、“两化”融合赋能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生态系统的中国思路,并形成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教学 高校体育 生态系统 机制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东北小延安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
7
作者 李悦琪 张军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6期18-22,共5页
东北小延安文化作为东北地区红色文化瑰宝,凭借其深远的精神意蕴与多元化的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优质且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前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将这一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可通过构建理... 东北小延安文化作为东北地区红色文化瑰宝,凭借其深远的精神意蕴与多元化的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优质且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当前新媒体环境的背景下,将这一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可通过构建理论课程新格局、拓展文化融入新形式、深化育人新模式三大策略提升其实效性。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东北小延安文化创新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赋予红色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活力,更显著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力推动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东北小延安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灭刘氏者龚也”:南汉宦官政治新探
8
作者 傅绍磊 郑兴华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刘谦、刘隐出身岭南地方豪强,因为文化弱势而积极与士人合作,坚持士人政治。刘䶮在位期间一直没有解决权力合法性问题,难以改变相对于士人的文化弱势处境,从而对士人不满,质疑士人政治,逐渐以宦官制衡士人,终于在晚年形成宦官政治取代士... 刘谦、刘隐出身岭南地方豪强,因为文化弱势而积极与士人合作,坚持士人政治。刘䶮在位期间一直没有解决权力合法性问题,难以改变相对于士人的文化弱势处境,从而对士人不满,质疑士人政治,逐渐以宦官制衡士人,终于在晚年形成宦官政治取代士人政治的趋势。宦官在刘晟摆脱内忧外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刘晟的权力合法性问题,从而真正崛起,推动南汉正式形成宦官政治,导致士人在南汉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化,让士人产生强烈的政治离心倾向,为南汉政权的覆灭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汉 刘䶮 士人 士人政治 宦官 宦官政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9
作者 黄瑶 《教学研究》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探索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有助于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本质,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可持续动态平衡,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边界,根据扎根理... 探索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有助于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本质,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可持续动态平衡,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边界,根据扎根理论研究结果,构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并对其功能结构进行详细描述,结合X大学思政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实践案例,最终提出高等教育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系统 扎根理论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延安时期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历史条件、路向及贡献
10
作者 肖菊梅 陈泓睿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与艺术教育教员队伍三个方面,始终遵循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行的办学路径。这一时期艺术教育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培养大批革命文艺人才、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研究和总结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条件、路径与贡献,有助于深化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 艺术教育 思想政治
下载PDF
专业课程思政生态体系构建——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
11
作者 谷新辉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构建课程思政生态系统,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制度安排。课程思政生态体系的建设以00后大学生个体道德特征为抓手,以专业教师团队为基石,系统规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校内校... 构建课程思政生态系统,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制度安排。课程思政生态体系的建设以00后大学生个体道德特征为抓手,以专业教师团队为基石,系统规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规划建设紧盯专业相关热点的动态课程思政资源库,利用现代技术构建体现学生成长性的多元化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循环反馈,生生不息促进系统的有机融合、自我调控和正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态体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构建
下载PDF
董仲舒政治儒学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转化与提升
12
作者 田宝祥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秦汉以来,阴阳家作为学术流派不复存在,但是它的思想渗透到了以儒、道两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国文化添上浓厚的阴阳五行色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客观上奠定了儒学在中... 秦汉以来,阴阳家作为学术流派不复存在,但是它的思想渗透到了以儒、道两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国文化添上浓厚的阴阳五行色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客观上奠定了儒学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主干地位。董仲舒顺势而为,一方面承接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之思想资源,一方面转化阴阳家学派所推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从而构建了汉代政治儒学“天人感应”“大一统”的理论体系。从思想史、哲学史的角度讲,儒家思想在理论形态上、精神气象上得以开出新的面向,与董仲舒及其政治儒学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转化与提升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政治儒学 邹衍 阴阳家 阴阳五行
下载PDF
论汉初政论文对炎黄二帝的书写
13
作者 程丝雨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2,145,共5页
汉初政论散文以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淮南子》为代表,在这些政论文中炎黄二帝多以仁义、贤明的君主形象被援引和论述,作为一种“假托”来表达汉初政治家重农抑商、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这与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起有着十分... 汉初政论散文以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淮南子》为代表,在这些政论文中炎黄二帝多以仁义、贤明的君主形象被援引和论述,作为一种“假托”来表达汉初政治家重农抑商、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这与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表现了汉初特定时期的道家思想,也反映了汉初士人们的炎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政论散文 炎黄二帝
下载PDF
端砚艺术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融入策略
14
作者 吴闻 周锐涛 +2 位作者 黄玮 林钰莹 吴边 《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年第6期29-31,共3页
端砚作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丰富的图案设计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端砚艺术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随着... 端砚作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丰富的图案设计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端砚艺术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基于此,将端砚艺术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创新。本文通过对端砚艺术融入策略的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思政教育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砚艺术 高校思政课程 融入策略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延安时期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瑞儒 梁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十分重视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创办干部教育、拓展社会教育、扩大学校教育,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体系精简系统、育人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丰富普适、教学模式手段灵活多样、教...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十分重视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创办干部教育、拓展社会教育、扩大学校教育,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课程体系精简系统、育人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丰富普适、教学模式手段灵活多样、教学主体平等广泛,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带来深刻启示:课程建设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要相辅相成,教学内容要将思政题材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思政元素案例与课程内容的匹配度;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增加课程思政体验度;扩大思政教育授课范围,强化课程思政学习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高等教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脊椎动物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长海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为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依附的思政内涵,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以延安大学专业课程“脊椎动物学”为例,结合野生动物及动物学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和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观,将思政元素紧密附着于... 为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依附的思政内涵,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以延安大学专业课程“脊椎动物学”为例,结合野生动物及动物学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和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观,将思政元素紧密附着于一个个知识点并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构建以“脊椎动物学”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思政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学 课程思政 生态文明观 延安精神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策略
17
作者 宋瑞超 毛龙生 黄维铭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8-43,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其核心是要明确系统的要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优化其发挥的作用,促进其功能的整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平衡。阐释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其核心是要明确系统的要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优化其发挥的作用,促进其功能的整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平衡。阐释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4个要素,分析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系统 优化
下载PDF
重庆红岩文化数字思政的价值意蕴及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茂华 谢嘉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26-34,共9页
红岩文化是重庆本土发源的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政课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数字化技术能够让红岩文化思政课程“活”起来、“传”起来、“记”起来、“新”起来,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开展,推动思政课... 红岩文化是重庆本土发源的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政课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数字化技术能够让红岩文化思政课程“活”起来、“传”起来、“记”起来、“新”起来,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更好地开展,推动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发展。数字化技术赋能红岩文化思政的平台建设可以利用搭建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增加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功能、丰富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内容、强化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宣传、加强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监管、优化红岩文化思政学习平台评价机制等方式,让红岩文化思政课程增加传播性与记忆点,更好地发挥出重要的思政育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红岩文化 数字化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育人
下载PDF
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的互促融合研究
19
作者 张曦 张雪芹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教师与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两大重要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指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存在个体生态及个体生态间的关系失衡、群体生态失衡、系统内外部环境失衡等问题,并从立德树人的根... 教师与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两大重要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指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存在个体生态及个体生态间的关系失衡、群体生态失衡、系统内外部环境失衡等问题,并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强调通过关注个体需要、强化交互关系、优化内外部生态系统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系统讨论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的互促融合,有助于推动教师与学生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系统 教师思政 学生思政 互促融合
下载PDF
中小学思政课程生态系统:特征、挑战与路径
20
作者 雷园园 王昀 +1 位作者 封红艳 段慧敏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2-77,共6页
从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探讨了中小学思政课生态系统的特征、面临的挑战、建设原则和建设路径,以期为中小学思政课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中小学思政课 生态系统 建设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