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大赋发展与皇权变迁
1
作者 张艺馨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 文景时期赋的创作者主要集中在诸侯身边,显示了诸侯王本身的强大实力。武帝收回诸侯的权力之后将赋家招揽到了自己身边,要求他们用大赋彰显皇帝的权威,并以赋家作为安抚各地的代言人,以此达到通过文化渗透集中皇权的目的。宣帝时期大赋已成皇帝专用的颂赞式文章。成帝则因后宫乱序、频繁扰民而逐渐失去皇室在民间的威望,皇权开始衰落,故而此时大赋以讽谏为主题。西汉末王氏篡权,大赋也失去了政治功用,转而成为个人创作。可见西汉大赋的发展与当时皇权的变迁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大赋 皇权 贾谊 司马相如 扬雄
下载PDF
汉儒与王莽:评述西方汉学界的几项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启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76,共20页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 本人在《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史学集刊》2005年第4期),列举自己半个世纪以来论述汉儒的研著,这些研著大都严格地遵守了“学术研究应从理解贯通前人的研究著作成果开始”此基本原则。由于涉及到的一些西方研著在国内不易参阅,其学术成果有时甚至遭到歪曲,在此谨列其荦荦大者,如德效骞(HomerH.Dubs),《荀子:古代儒学的塑造者》(1927)和《前汉史》(三卷:1938,1944,1955);包德(DerkBodde)《中国的第一位统一者》(1938);毕汉思(HansBielenstein)《汉室复辟》(三卷,1954,1959,1967);《剑桥中国秦汉史》(1986,中译1992),和余英时的一些著述加以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儒 王莽 秦政 官僚主义 知识阶层 西方汉学
下载PDF
汉代的罪己诏:文体与文化 被引量:8
3
作者 郗文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2,共7页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灾异发生或政令失误时颁布的反省罪己文书,文化内涵丰富。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众多,这主要源于阴阳灾异说的盛行。从修辞层面看,罪己诏垄断了灾变解释权,限定了归罪资格,有助于巩固皇权,是政治修辞的重...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灾异发生或政令失误时颁布的反省罪己文书,文化内涵丰富。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众多,这主要源于阴阳灾异说的盛行。从修辞层面看,罪己诏垄断了灾变解释权,限定了归罪资格,有助于巩固皇权,是政治修辞的重要形式。在后世发展中,其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式的策略实施,日渐蜕变为取悦民众、缓和矛盾的统治权术。应该肯定的是,罪己诏显示君王自我反省精神,常伴有招贤纳士、延问得失、敦勉臣吏的作用,且附带救助优抚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修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罪己诏 灾异论 修辞策略 修政功能
下载PDF
贾谊政治思想的再发现 被引量:5
4
作者 邵金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134,共4页
贾谊的政治思想是与秦汉中央集权新体制紧密相连的。贾谊论秦之过的重点落在秦“不改暴政”上 ,暴政是由“弃礼义”造成的。因而 ,他为汉王朝制定了实施“仁义之政”和重建“礼制”的汉政和汉制。这正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也是贾谊为汉... 贾谊的政治思想是与秦汉中央集权新体制紧密相连的。贾谊论秦之过的重点落在秦“不改暴政”上 ,暴政是由“弃礼义”造成的。因而 ,他为汉王朝制定了实施“仁义之政”和重建“礼制”的汉政和汉制。这正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也是贾谊为汉王朝制定的“治安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政治思想家 西汉 中国 古代 政治思想史
下载PDF
“天高皇帝近”:一个重要的中国思想史命题——雷戈《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评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16,共12页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则和官吏的政治生活中,挖掘特定时期的政治思想共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扩大了思想史的资料范围;认为秦汉时期生成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近"的观念实存,实现了对人们思想的可控性,从此,思想成为皇权可以控制和规范的领域,达到了有效的思想专制。这是秦汉以降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该书在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开掘上,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 后战国时代 天高皇帝近 历史-思想研究法 皇权 文化专制主义
下载PDF
由“罪己诏”论西汉道统与政统之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魏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看法常与儒生相绌,此时多用"罪己诏"来调和彼此的矛盾,正体现出道统与政统的相互适应和不断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己诏 西汉 道统 政统
下载PDF
西汉初年陇西、北地、上郡治所考——以张家山汉简《秩律》所见各县等第为中心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孟龙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6-30,157,共16页
汉代郡治之县,在同郡属县中秩级最高。由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的各郡辖县秩级,可探知西汉初年某些郡的治所:陇西郡治所为上邽县;上郡治所为高奴县;北地郡治所为彭阳县。此外,西汉初年汉中、河东、河内三郡治所也可以凭... 汉代郡治之县,在同郡属县中秩级最高。由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的各郡辖县秩级,可探知西汉初年某些郡的治所:陇西郡治所为上邽县;上郡治所为高奴县;北地郡治所为彭阳县。此外,西汉初年汉中、河东、河内三郡治所也可以凭借《秩律》得到进一步限定。《秩律》在西汉初年郡治研究上的价值需要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 西汉政区地理 汉代郡治 汉代县邑等级
下载PDF
西汉时期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龙晓燕 鲁茸玉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9,共7页
《汉书·西域传》将西域分为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西域。整个西汉时期,国家战略重点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同时也为了抵御匈奴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汉代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就由汉王朝与匈奴... 《汉书·西域传》将西域分为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西域。整个西汉时期,国家战略重点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同时也为了抵御匈奴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汉代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就由汉王朝与匈奴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及西北边疆民族为了自己的基本利益,左右于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三方博弈关系构成。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汉王朝与乌孙、车师、鄯善(楼兰)、渠犁等民族的关系较为友好且紧密。王莽新朝建立之后,其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匈奴势力再次进入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使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朝 匈奴 西北边疆 控制权 民族关系
下载PDF
略论西汉赀选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凤 吴鹏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赀选是西汉文帝、景帝重点推行的人才选举制度,其意义不仅在于选举人才,更在于贯彻重农抑商政策,稳定与控制地方社会。文景时期,赀选条件较高且又存在若干缺失,士人通过赀选进入仕途者极其有限。汉武帝时期,随着选举制度的逐步完善,加... 赀选是西汉文帝、景帝重点推行的人才选举制度,其意义不仅在于选举人才,更在于贯彻重农抑商政策,稳定与控制地方社会。文景时期,赀选条件较高且又存在若干缺失,士人通过赀选进入仕途者极其有限。汉武帝时期,随着选举制度的逐步完善,加上最高统治者为了攫取直接的经济利益和出于笼络工商业地主的政治考量,行以赀补官之政,使赀选最终遭到破坏。西汉中前期赀选之制的兴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皇朝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赀选 兴废 政治 经济
下载PDF
从公天下到“王命论”——论两汉之际儒生政治理念的变迁 被引量:4
10
作者 曲利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反而走向了"王命论",认为天下应为刘氏一家所有。儒生再没有勇气讨论"禅让"等公天下的理念了,此为中国思想史上一大变局。"王命论"在后汉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导致后汉学术走向平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之际 儒生 政治理念 道德理想主义 王命论
下载PDF
西汉儒家知识分子对皇权的抗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沈阳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6,共4页
西汉初年,儒家的总体趋势是为汉代大一统政权服务,也体现一定的抗争精神:发挥天下为公观念以批评皇位传子的事实,宣扬汤武革命的合理性以警告统治者。西汉中期,这一抗争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从哲学上对皇权作出限制和对统治者提出禅让的要... 西汉初年,儒家的总体趋势是为汉代大一统政权服务,也体现一定的抗争精神:发挥天下为公观念以批评皇位传子的事实,宣扬汤武革命的合理性以警告统治者。西汉中期,这一抗争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从哲学上对皇权作出限制和对统治者提出禅让的要求。西汉后期,儒家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公观念为依据,发挥天命无常的思想,对皇权提出猛烈的批评和严重的警告。西汉儒家知识分子对皇权的抗争,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儒家 知识分子 抗争
下载PDF
西汉德运考实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培健 《唐都学刊》 2015年第4期34-40,共7页
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西汉的五德实行状况尤为复杂多样,并非通常所说的仅是实行了水德或土德那样简单。西汉的五德大致存在三种类型:法定德运、政治合法性建构中的德运和政治制度中的德运,这三者的相互交织使西汉的五德真相变得极为模糊... 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西汉的五德实行状况尤为复杂多样,并非通常所说的仅是实行了水德或土德那样简单。西汉的五德大致存在三种类型:法定德运、政治合法性建构中的德运和政治制度中的德运,这三者的相互交织使西汉的五德真相变得极为模糊难辨。而认识到西汉五德实行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可为更好地了解传统政治中的五德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五德 法定德运 政治合法性建构中的德运 政治制度中的德运
下载PDF
道家思想与汉初政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斌 《唐都学刊》 2006年第2期5-9,共5页
道家思想主导了汉初“过秦”的思想论争。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提出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来统领治国思想的主张。道家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汉初提倡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代... 道家思想主导了汉初“过秦”的思想论争。陆贾、贾谊和司马迁等人提出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来统领治国思想的主张。道家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取代了法家思想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汉初提倡把道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于道家思想如何运用到解决汉初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这一理论创新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和解释,也体现了汉初道家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与传统道家的一致性。在道家无为而治政治理念的指导下,与民休息政策的得以实践。但是,随着汉政权君主专制集权的发展,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与君主专制集权的发展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表现出与君主专制集权的目的和方向、君主集天下权力于一身的个人特征相矛盾。最终,道家没有完成君权神化的历史使命,走下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汉初政治 君权神化
下载PDF
河南两汉文化区域变迁原因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满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河南两汉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区域不断地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郡国,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区域的变迁主要是由各郡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地... 河南两汉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区域不断地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郡国,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区域的变迁主要是由各郡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两汉 文化区域 地理环境 政治经济 文化传统 变迁
下载PDF
服色文化与君臣权斗——汉初服色“外黑内赤”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方浪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2期65-72,127,共9页
秦始皇统一六国,服色"上黑";汉王刘邦王巴蜀、汉中,色"上赤",最早至高祖五年袭秦德"色上黑"。文帝前元十四年改为"外黑内赤",这不仅是秦、楚集团调和的产物,更蕴含新兴皇权与秦、楚集团的博弈... 秦始皇统一六国,服色"上黑";汉王刘邦王巴蜀、汉中,色"上赤",最早至高祖五年袭秦德"色上黑"。文帝前元十四年改为"外黑内赤",这不仅是秦、楚集团调和的产物,更蕴含新兴皇权与秦、楚集团的博弈;至武帝定服色"上黄",汉代服色基本定谳,皇权成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汉初服色改易过程虽然隐含着秦、楚集团博弈与调和,但更多体现的则是新兴皇权与旧有权贵间的权力争夺;服色的变化与选择旨在建立强大皇权和维护皇权正统性,服色改易的过程同时也是臣权衰退、皇权强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外黑内赤” 服色改易 君臣权斗
下载PDF
论西汉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过程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家华 罗立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9,共5页
自孔子以后,儒学的发展除强调个人心性修养的内圣之学外,还十分重视经世致用的外王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西汉前期,经过几代儒生的不懈努力,儒学的政治效用逐渐增强,经世色彩日益鲜明,最终在汉武帝时期走到政治前台,成为国家主导意... 自孔子以后,儒学的发展除强调个人心性修养的内圣之学外,还十分重视经世致用的外王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西汉前期,经过几代儒生的不懈努力,儒学的政治效用逐渐增强,经世色彩日益鲜明,最终在汉武帝时期走到政治前台,成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通过对儒学独尊过程的清晰论述,回答了儒学如何走向政治,以及何以能走到政治的前台等问题,考察了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2个深层原因:西汉儒生对儒学内容的自觉改造;最高统治者对儒学的自觉选择和政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儒学 儒学独尊 政治效用
下载PDF
西汉政论文风论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35-140,共6页
西汉政论文是"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 西汉政论文是"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而论道、凝重典雅。三变于元、成、哀之世,以引经据典、雍容温润为特点。这些都体现了西汉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政论文 雄直激切 坐而论道 雍容温润
下载PDF
西周方伯发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共3页
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拥有部分对其控制地区小诸侯的政治统治权。西周存在方伯这种介于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地方势力类型,由于方伯的存在,天子与诸侯的统治关系被部分阻隔。方伯的存在对西周的政治制度有重要影响,关系到西周中央权力对地方... 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拥有部分对其控制地区小诸侯的政治统治权。西周存在方伯这种介于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地方势力类型,由于方伯的存在,天子与诸侯的统治关系被部分阻隔。方伯的存在对西周的政治制度有重要影响,关系到西周中央权力对地方控制的实际程度。西周方伯主要有周初的"三监"、齐、鲁、卫、楚、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方伯 地方势力 特点
下载PDF
浅议西汉妇女的地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颖飞 高伟洁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1-84,共4页
西汉时期已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随着西汉礼制的不断加强 ,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深刻影响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在家庭婚姻中处于被支配、被主宰的地位 ,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在政治生活中 ,社会... 西汉时期已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随着西汉礼制的不断加强 ,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深刻影响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在家庭婚姻中处于被支配、被主宰的地位 ,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在政治生活中 ,社会不仅没有赋予她们独立的社会地位 ,而且剥夺了她们的政治权力 ,他们不能独立地、直接地参与政治事务 ,最多只能通过依附于丈夫或儿子对政局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妇女 家庭婚姻地位 社会政治地位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西汉文人的政治情结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周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16,共7页
Thanks to their ardent love and serious concern for the state,scholar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d a political complex strong enough for them to always keep up high political enthusiasm and firm political stand eve... Thanks to their ardent love and serious concern for the state,scholar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d a political complex strong enough for them to always keep up high political enthusiasm and firm political stand even if frustrated in their career or even after having complained that their talents remained unrecognized,thus initiating a glorious tradition under a unified system in which they concerned themselves actively in political aff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文人 政治情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