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POROUS PVDF-HFP-BASED POLYMER MEMBRANES FORMED FROM SUPERCRITICAL CO_2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Cao, Jian-hua Zhu, Bao-ku +2 位作者 Zuo, Dan-ying Xu, You-yi Li, Ji-di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21,共9页
Microporou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membranes following supercritical CO_2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were prepared using four solvents.The solid electrolytes of PVDF-HFP were f... Microporou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membranes following supercritical CO_2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were prepared using four solvents.The solid electrolytes of PVDF-HFP were formed by microporous PVDF-HFP membranes filled and swollen by a liquid electrolyte.The effect of the solvents on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electrolyte absorptions and lithium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activated membranes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approved that all the membrane had the simi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CONDUCTIVITY Supercritical CO_2
下载PDF
Effects of Additives and Coagulant Temperature on Fabr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PVDF/Pluronic F127 Blend Hollow Fiber Membranes via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Chun Heng Loh Ro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1-79,共9页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for membrane preparation via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NIPS) process. In this study, an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Pluro...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for membrane preparation via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NIPS) process. In this study, an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Pluronic F127, has been used as both a pore-former and a surface-modifier in the fabrication of PVDF hollow fibermembranes to enhance the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hydrophilicity. The effects of 2nd additive and coagulant temperature on the formation of PVDF/Pluronic F 127 membranes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The as-spun hollow 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cross-sectional morphology, pure water permeation (PWP),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cut-off (MWCO), membrane chemistry, and hydrolphilicity. It was obser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luronic F 127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WP of as-spun fibers, while the membrane contact angle was reduced. However, the size of macrovoids in the membranes was undesirably large. The addition of a 2nd additive, including lithium chloride (LiC1) and water, or an increase in coagulant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macrovoid for- mation in the Pluronic-containing membranes. In addition, the use of LiC1 as a 2nd additive also further enhanced the PWP and hydrophilicity of the membranes, while the surface pore size became smaller. PVDF hollow fiber with a PWP as high as 2330 L·m-2·h-1·MPa-1, a MWCO of 53000 and'a contact angle of 71 o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with 3% (by mass) of Pluronic F127 and 3% (by mass) of LiC1 at a coagulant temperature of 25 ℃, which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with most of PVDF hollow fiber membranes made by NIP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pore forming surface modifying additiv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hollow fiber membrane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VDF-HFP MICROPOROUS MEMBRANE BY TEMPLATE METHOD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又一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5-211,共7页
Porou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PVDF-HFP) membran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using dibutyl phthalate (DBP),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K30), polyethylene glycol 200 (PEG200) as temp... Porous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PVDF-HFP) membran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using dibutyl phthalate (DBP),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K30), polyethylene glycol 200 (PEG200) as templates. SEM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y of the PVDF-HFP porous membranes.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membranes have an asymmetric structure and the blends of PVDF-HFP/DBP formed nanoporous membranes, whereas the blends of PVDF- HFP/PVP-K30 formed "sponge-like" and microporous membranes. Moreover, the average pore size and porosity was about 0.3 μm and 48.7%, respectively. The crystallinity,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DSC, TGA and stress-strain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mbranes are a crystals with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It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regulate por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VDF-HFP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hexafluoropropylene) polyVINYLPYRROLIDONE TEMPLATE microporous membrane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涂覆聚烯烃隔膜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辛煜 许远远 +3 位作者 吴于松 郑怡磊 朱伟伟 罗霞 《浙江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7-14,共8页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LIB)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容量、循环、耐久性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有较大影响。聚烯烃微孔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高、低成本、高孔隙率和适当的热关断性能,,被广泛用作LIB隔膜。但聚烯烃微孔膜...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LIB)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容量、循环、耐久性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有较大影响。聚烯烃微孔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高、低成本、高孔隙率和适当的热关断性能,,被广泛用作LIB隔膜。但聚烯烃微孔膜存在高温热收缩和电解液润湿性差等问题,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加工性能、介电性能等,通过在聚烯烃隔膜上涂覆PVDF及其共聚物,可显著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和润湿性能。本文综述了PVDF及其共聚物涂覆聚烯烃隔膜的研究进展,并对PVDF及其共聚物涂覆聚烯烃隔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聚烯烃微孔膜 聚偏氟乙烯 共聚物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炜 朱宝库 +1 位作者 徐又一 徐志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简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制备原理、平板式和中空纤维式两类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展望其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微孔膜 改性 应用 研究进展 膜分离
下载PDF
减压膜蒸馏分离含Cr(VI)水溶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杜军 刘作华 +3 位作者 陶长元 张胜涛 徐楚韶 汤忠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17,22,共5页
采用标称孔径为 0 .2 2 μm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对减压膜蒸馏法分离Cr(VI)水溶液进行了实验研究 ,探讨了进料浓度和pH值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冷侧真空度 0 .0 96MPa、进料温度 6 0℃、进料流速 6 0L/h .在该工... 采用标称孔径为 0 .2 2 μm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 ,对减压膜蒸馏法分离Cr(VI)水溶液进行了实验研究 ,探讨了进料浓度和pH值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冷侧真空度 0 .0 96MPa、进料温度 6 0℃、进料流速 6 0L/h .在该工艺条件下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 ,此时 ,膜通量为 34.52kg/ (m2 ·h) ,截留率为 99.2 5% .结果表明 ,Cr(VI)水溶液经减压膜蒸馏技术处理后 ,能达到 0 .5mg/L的国家Cr(VI)控制浓度排放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微孔膜 减压膜 蒸馏 分离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亲和膜分离γ-球蛋白的研究(Ⅰ)——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虞骥 甘宏宇 +2 位作者 何奕 袁骏 陈欢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5-939,共5页
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亲水化处理,再经活化、偶联制得了带有苯丙氨酸(Phe)的PVDF中空纤维亲和膜.制备过程中以光电子能谱(XPS)及红外光谱分析膜表面基团的变化,经亲水化处理及活化偶联后,膜表面的O和N含量分别从5.6%和... 对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亲水化处理,再经活化、偶联制得了带有苯丙氨酸(Phe)的PVDF中空纤维亲和膜.制备过程中以光电子能谱(XPS)及红外光谱分析膜表面基团的变化,经亲水化处理及活化偶联后,膜表面的O和N含量分别从5.6%和0.6%增加到16.5%和3.0%,而F含量由38.3%降低为23.0%,将该亲和膜用于室温下血浆中γ-球蛋白的分离实验,在pH=7.4,离子强度I=0.18的缓冲液体系及进料质量浓度为1.0mg/mL条件下,该亲和膜对γ-球蛋白的吸附量可达到5.85mg/g膜;与市售γ-球蛋白相比,血浆中提取纯度可达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中空纤维亲和膜 膜分离 γ-球蛋白 吸附性能 制备 纯化 亲和吸附
下载PDF
膜法提溴过程的研究与对比 被引量:13
8
作者 郝福锦 吕晓龙 +1 位作者 王国强 张慧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7-932,共6页
利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及组件,对膜吸收法浓海水提溴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膜丝寿命,结果表明,浓海水浸泡123天后,膜的孔径和强度未变,透水压力未降低。将该膜应用于浓海水提溴过程,并比较了直接接触式膜吸收法(DC... 利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及组件,对膜吸收法浓海水提溴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膜丝寿命,结果表明,浓海水浸泡123天后,膜的孔径和强度未变,透水压力未降低。将该膜应用于浓海水提溴过程,并比较了直接接触式膜吸收法(DCMA)、减压膜吸收法(VMA)和鼓气膜吸收法(ABMA)的提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BMA中溴脱出速率最快,且设备简单;DCMA操作方便,易于控制;VMA中溴的脱出最慢。因此,探讨了ABMA浓海水提溴系统中鼓气强度、吸收液浓度、吸收液温度、吸收液高度和吸收液附加鼓气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溴 鼓气膜吸收 中空纤维膜 聚偏氟乙烯
下载PDF
PVDF-SiO_2中空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俞丽芸 许振良 韩灵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二氧化硅(SiO2)中空纤维复合膜,讨论了纳米SiO2粒子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分析、材料试验、接触角测量和超滤实验分别对不同膜的微观结构、化学组...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二氧化硅(SiO2)中空纤维复合膜,讨论了纳米SiO2粒子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分析、材料试验、接触角测量和超滤实验分别对不同膜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亲水性以及分离性能、抗污染能力进行了联合表征。结果表明:添加SiO2粒子有利于PVDF由α相向β相转变,复合膜的性能与纯PVDF膜相比有明显改善。当w(SiO2)=3%时,纳米颗粒分散较均匀,膜断裂强度为纯PVDF膜的2.7倍,纯水通量由81.6 L/(h.m2)提高到160.0 L/(h.m2),热稳定性、亲水性和抗污染性显著提高;但过高的SiO2含量(w>3%)会引起纳米颗粒团聚而导致膜的各项指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二氧化硅 中空纤维复合膜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纳米TiO_2复配添加剂对PVDF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春刚 张召才 +4 位作者 李雪梅 李浩 李晓明 刘国昌 吕经烈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67-71,共5页
该文将纳米二氧化钛(TiO2)粒子与高分子致孔剂、非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4类制膜添加剂复配处理,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TiO2复合中空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能谱、拉伸试验、接触角测定和截留... 该文将纳米二氧化钛(TiO2)粒子与高分子致孔剂、非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4类制膜添加剂复配处理,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TiO2复合中空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能谱、拉伸试验、接触角测定和截留试验分别对复合膜的微观孔结构、晶相结构、Ti元素分布、机械性能、亲水性、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纳米TiO2粒子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复配添加剂中TiO2粒子的含量,可以有效调控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当复配添加剂中w(TiO2)为2%(占PVDF固含量的质量分数w%)时,纯水通量由216 L/m2.h提高至402 L/m2.h,牛血清蛋白截留率由95%降低至90%,复合膜整体性能较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复合中空纤维膜 PVDF 相转化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永国 苏仪 +1 位作者 陈翠仙 李继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十二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为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测试了不同体系的固-液相分离温度,研究了稀释剂、冷却条件、聚合物浓度对膜断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聚偏氟乙烯 微孔膜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一步法亲水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左丹英 刘富 +1 位作者 朱宝库 徐又一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5,50,共6页
采用高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的方法,研究了液相丙烯酸(AAc)和苯乙烯磺酸钠(SSS)双元混合体系对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接枝改性,用一步法直接制备了含有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强亲水性PVDF微孔膜.考察了辐照剂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采用高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的方法,研究了液相丙烯酸(AAc)和苯乙烯磺酸钠(SSS)双元混合体系对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接枝改性,用一步法直接制备了含有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强亲水性PVDF微孔膜.考察了辐照剂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以及反应溶液pH值等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FT-IR、接触角和水通量表征改性前后的膜表面性质和膜性能.结果表明,接枝改性后膜的亲水性增强,接触角随接枝率的增加而降低,水通量随接枝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高接枝率时膜表面和膜孔被接枝链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束 预辐照接枝 聚偏氟乙烯 亲水化改性 微孔膜
下载PDF
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晓宇 肖长发 +1 位作者 安树林 王照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00,共4页
采用熔体纺丝后拉伸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研究了拉伸对共混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水通量随透膜压力的变化讨论了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的压力响应性能,并对不同拉伸倍数所得膜压力响应性能差异... 采用熔体纺丝后拉伸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研究了拉伸对共混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水通量随透膜压力的变化讨论了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的压力响应性能,并对不同拉伸倍数所得膜压力响应性能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拉伸过程增大了聚合物间界面微孔的通透性,有效地提高了膜的水通量;且随拉伸倍数的提高,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界面微孔的回复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中空纤维膜 聚氨酯 聚偏氟乙烯 压力响应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蒸馏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刚 武春瑞 吕晓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3,32,共5页
采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以3.5%的NaCl水溶液为测试液,进行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脱盐过程研究。考察了盐水温度、流速、PVDF膜的壁厚、内径、组件长度及封装分率等因素对DCMD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水温度、流... 采用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以3.5%的NaCl水溶液为测试液,进行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脱盐过程研究。考察了盐水温度、流速、PVDF膜的壁厚、内径、组件长度及封装分率等因素对DCMD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水温度、流速提高都有利于提高DCMD过程的通量;随中空纤维膜壁厚增加,通量逐渐降低;内径从0.5mm增加到1.0mm,通量略有提高,且壁厚较薄的膜,内径变化对通量的影响较明显;膜组件长度、装填分率增加,产水通量降低但组件产水总量提高。截留率受操作条件、膜和组件结构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在99.99%,产水电导率<4μ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 聚偏氟乙烯(PVDF) 中空纤维膜 疏水微孔膜 脱盐
下载PDF
温敏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向 赵义平 +2 位作者 陈莉 冯霞 张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6,共3页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共聚物(PVDF-g-PNIPAAm),进而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首次纺制出温敏PVDF-g-PNIPAAm中空纤维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等对中空... 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共聚物(PVDF-g-PNIPAAm),进而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首次纺制出温敏PVDF-g-PNIPAAm中空纤维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等对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和PVDF中空纤维膜相比,PVDF-g-PNIPAAm中空纤维膜具有相同的晶型结构,但结晶度明显降低,导致熔融峰值温度降低;由于亲水性的增加,PVDF-g-PNIPAAm接枝共聚物纤维膜形成较大的指状孔结构和粗糙的内外表面,且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N-异丙基丙烯酰胺 温度敏感 中空纤维膜
下载PDF
鼓气强化循环气扫式膜蒸馏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薇 于文静 +1 位作者 武春瑞 吕晓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99,104,共5页
在传统气扫式膜蒸馏的基础上,设计了鼓气强化循环气扫式膜蒸馏过程。在循环流动的原液中鼓入低压压缩空气,在膜内腔形成气液两相流,以强化膜蒸馏传质换热;在冷侧将吹扫气循环利用。研究了原液流速以及温度、浓度、气液体积比,冷侧吹扫... 在传统气扫式膜蒸馏的基础上,设计了鼓气强化循环气扫式膜蒸馏过程。在循环流动的原液中鼓入低压压缩空气,在膜内腔形成气液两相流,以强化膜蒸馏传质换热;在冷侧将吹扫气循环利用。研究了原液流速以及温度、浓度、气液体积比,冷侧吹扫气流速等因素对过程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程通量随原液温度、流速及冷侧吹扫气流速的提高而增加;原液浓度较高时,鼓气强化对膜蒸馏过程通量的促进作用明显,3.5%的NaCl溶液浓缩2.5倍以后,鼓气强化气扫式膜蒸馏过程通量比未施加鼓气强化的通量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气强化循环气扫式膜蒸馏 气液两相流 聚偏氟乙烯 中空纤维膜 疏水膜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会军 刘振 周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3,46,共3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膜材料和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不同混合体系的固-液相分离温度,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研究了稀释剂、冷却条...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膜材料和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不同混合体系的固-液相分离温度,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研究了稀释剂、冷却条件、聚合物浓度对膜断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热致相分离法 微孔膜 稀释剂
下载PDF
PVDF-HFP/SiNPs疏水复合膜电纺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献军 林帝出 +2 位作者 侯得印 李魁岭 王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75,共5页
以筛孔75μm涤纶网为基衬,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混合溶剂(质量比8:2),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HFP/Si NPs疏水复合膜,考察了疏水气相纳米Si O2颗粒(Si NPs)对纳米纤维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液中Si NPs含量的增加... 以筛孔75μm涤纶网为基衬,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为混合溶剂(质量比8:2),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HFP/Si NPs疏水复合膜,考察了疏水气相纳米Si O2颗粒(Si NPs)对纳米纤维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液中Si NPs含量的增加,其红外特征吸收峰将愈发明显;膜厚度上升,而孔隙率却随之降低;尽管加入Si NPs后,膜的平均孔径变大,但膜表面疏水性的提高则保障了复合膜在膜蒸馏过程中仍可保持优异的截留性能。以质量浓度35 g/L的Na Cl溶液为进料液进行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脱盐实验,当进料温度和渗透温度分别为53℃和20℃时,各复合膜盐截留率均能达到99.99%以上,膜通量可达12.0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膜蒸馏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会军 刘振 周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38,共4页
热致相分离法是一种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的有效方法。介绍了聚合物初始浓度、稀释剂、降温速率、成核剂、萃取剂等因素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材料的影响,并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进... 热致相分离法是一种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的有效方法。介绍了聚合物初始浓度、稀释剂、降温速率、成核剂、萃取剂等因素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材料的影响,并对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 微孔膜 聚偏氟乙烯
下载PDF
LiCl添加剂对超临界CO2诱导相转化所形成的PVDF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师荣 吴国忠 曾虹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3,共6页
研究了无机盐添加剂LiCl对超临界CO2诱导相转化所制得的微孔PVDF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不含盐的体系,PVDF膜显示出液-液分相和结晶作用两种过程的形貌特性,即由互相连接的PVDF粒状微晶包围的蜂窝状孔结构.而对含盐体系,PVDF膜内... 研究了无机盐添加剂LiCl对超临界CO2诱导相转化所制得的微孔PVDF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对不含盐的体系,PVDF膜显示出液-液分相和结晶作用两种过程的形貌特性,即由互相连接的PVDF粒状微晶包围的蜂窝状孔结构.而对含盐体系,PVDF膜内部形成了大孔结构.随着LiCl加入量的增加,大孔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宽角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由不含盐体系所制得的膜中PVDF晶体结构为α型(Ⅱ型),而由含盐体系所制得的膜中PVDF晶体结构则为β型(I型).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表明,约16%~22%的LiCl仍然残留在PVDF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锂 聚偏氟乙烯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微孔膜 大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