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MORPHOLOGY OF POLYVINYL CHLORIDE/POLYSTYRENE BLENDS BY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1
作者 Zheng-ping Fang Gen-lin Wang +2 位作者 Guo-ping Cai Cheng-wei Xu Jie Qian Institute of Polymer Composit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37-441,共5页
The morphology of polyvinyl chloride/polystyrene (PVC/PS) blen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mass ratios, prepared by means of solution casting and melt mixing, have been successfully examined by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 The morphology of polyvinyl chloride/polystyrene (PVC/PS) blen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mass ratios, prepared by means of solution casting and melt mixing, have been successfully examined by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EMP). This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ttached to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ze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was also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ble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VC and PS are incompatible and the blends have sea-islands phase structures. Blends prepared via melt mixing have finer phase-dispersion than those prepared via solution ca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polyvinyl chloride/polystyrene blends MORPHOLOGY
下载PDF
SYNERGISTIC MODIFICATION OF EPDM AND CROSSLINKING AGENT IN IMMISCIBLE BLENDS OF POLYVINYL CHLORIDE WITH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2
作者 方征平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The synergism of 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copolymer (EPDM) and dicumyl peroxide (DCP, a crosslinking agent) in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poly(vinyl chloride) (PVC) blends was investigated. When... The synergism of ethylene-propylene-diene monomer copolymer (EPDM) and dicumyl peroxide (DCP, a crosslinking agent) in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poly(vinyl chloride) (PVC) blends was investigated. When EDPM and DCP are added to the blends simultaneously, the tensile properties could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for the blends with LDPE matrix. For example, incorporation of 10/1 (mass ratio) EPDM/DCP improve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LDPE/PVC (mass ratio 80/20) blend from 7.9 MPa to 8.5 MPa and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from 25% to 503%. Results from selective extraction,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and thermal analysis reveal that the improvement i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with LDPE matrix is principally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fine crosslinking network of the LDPE and EPDM phase. The outstanding modification effect of EPDM is explained by its dual functions: molecular entanglement with LDPE and the enhanced efficiency of DCP in the ble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 chloride POLYETHYLENE EPDM blend CROSSLINKING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VC/ELNR-30 Blends
3
作者 Owen Egharevba Felix Ebhodaghe Okieimen +1 位作者 Uzoma Ndubuisi Okwu Dosu Malomo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olution-cast blends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and Epoxidized Liquid Natural Rubber having 30 mole % epoxidation (ELNR-30) have been examined using Zwick materials testing ma...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olution-cast blends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and Epoxidized Liquid Natural Rubber having 30 mole % epoxidation (ELNR-30) have been examined using Zwick materials testing machine and heating in air circulating oven (200°C)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respectively. The ELNR was prepared by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natural rubber latex using Phenylhydrazine/Oxygen system and subsequent epoxidation with formic acid and 30% H2O2. Tensile strength of unblended PVC was 26.5 ± 0.5 MPa. The blends had lower tensile strength which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blend ratio of ELNR-30. Experimental data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greater homogeneity in the PVC/ELNR-30 (80/20) compared with PVC/ELNR-30 (90/10). The PVC/ELNR-30 (80/20) also showed superior elongation at maximum (%) than the unblended PVC and PVC/ELNR-30 (90/10) in that order. Thermal stability decreased in the order PVC, PVC/ELNR-30 (90/10), PVC/ELNR-30 (8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 chloride (PVC) EPOXIDATION Liquid NATURAL RUBBER (LNR) blends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下载PDF
2022—2023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I):通用塑料
4
作者 唐茂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
收集了2022年7月—2023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2—2023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苯乙烯系共聚物... 收集了2022年7月—2023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2—2023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下载PDF
污泥和聚氯乙烯共热解三相产物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佳琪 黄亚继 +5 位作者 李志远 丁雪宇 祁帅杰 张煜尧 刘俊 高嘉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2129,共8页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扩张,生活污泥和废塑料的处置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热解作为一种资源化处置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手段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开展生活污泥(SS)和废聚氯乙烯塑料(PVC)在500~900℃共热解实验,探究了温度和PVC掺混比对热解三...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扩张,生活污泥和废塑料的处置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热解作为一种资源化处置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手段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开展生活污泥(SS)和废聚氯乙烯塑料(PVC)在500~900℃共热解实验,探究了温度和PVC掺混比对热解三相产物分布及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温度的升高,热解的固相产率下降,气相产率上升,液相产率先上升后下降;与此同时,热解气中的CH_(4)和CO含量上升,CO_(2)的含量下降;热解油中有机物含碳数减小,烃类和芳香类有机物比例增大;热解炭表面孔隙结构变得不规则,官能团减少。与污泥单独热解相比,PVC的加入会在降低产炭率的同时提高产气率,且高温下将抑制液相产物的产生。除此之外,PVC有利于提升热解气品质,提高高温热解油中重质组分的含量,并在增大热解炭表面不规则程度的同时使其含氧官能团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聚氯乙烯 共热解 三相产物 掺混比
下载PDF
海洋微塑料对海水青鳉毒性效应研究进展分析
6
作者 马健 李友训 +5 位作者 于道德 赵中华 田敬云 谭训刚 吕淑果 王先磊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7期48-55,共8页
海水青鳉是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物毒理作用的理想模式生物。文章围绕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中毒性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已发表文献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所用微塑料种类、颗粒大小和实验浓度、暴露时间和方式以... 海水青鳉是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物毒理作用的理想模式生物。文章围绕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中毒性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已发表文献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所用微塑料种类、颗粒大小和实验浓度、暴露时间和方式以及不同生长阶段海水青鳉实验对象选择,总结归纳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体内代谢、肠道损伤、生长和发育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以及对其他海洋污染物的放大或缓解效应6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建议在后期研究海洋微塑料对海水青鳉毒性效应,应重点考虑实验时间长短、实验材料选择和实验设计、毒理作用机制分析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微塑料 毒性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下载PDF
反应控制相转化法制备PVDF/SMA-g-PEG共混超滤膜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贾旭莹 Christine N.Matindi +1 位作者 崔振宇 李建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2,共9页
本文依据Schneier混合焓变理论计算预测、Flory-Huggins理论系统分析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VDF/SMA共混质量比>88/12或<20/80时,体系为完全相容系统.此外,以m_(PVDF)∶m_(SMA)... 本文依据Schneier混合焓变理论计算预测、Flory-Huggins理论系统分析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VDF/SMA共混质量比>88/12或<20/80时,体系为完全相容系统.此外,以m_(PVDF)∶m_(SMA)=88∶12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量为20000)为致孔剂和反应物,配制出均相聚合物溶液(50℃).根据酯化反应进程,终止反应,视反应体系为铸膜液,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超滤膜.随着SMA与PEG之间发生酯化反应和接枝聚合物SMA-g-PEG的合成,溶液黏度从最初的780 mPa·s增至6580mPa·s(64 h),并出现凝胶化.以反应时间为48 h的铸膜液所制得的超滤膜,其纯水渗透率高达4807 L/(m^(2)·h·MPa),BSA截留率为96.6%,通量恢复率为78.9%,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和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聚乙二醇 反应-控制相转化法 共混超滤膜
下载PDF
2021—2022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Ⅰ):通用塑料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共18页
收集了2021年7月—2022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1—2022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销售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苯乙烯系共聚物... 收集了2021年7月—2022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1—2022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销售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销售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下载PDF
碳酸钙和滑石粉对硬质PVC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娜 栾晓波 《聚氯乙烯》 CAS 2023年第7期11-13,共3页
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PVC/碳酸钙/滑石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滑石粉和碳酸钙对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碳酸钙与滑石粉复配可明显提高硬质PVC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并能降低PVC复合材料的成本。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滑石粉 碳酸钙 复配 共混改性
下载PDF
透明PVC/MBS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莹 郝海涓 +2 位作者 郝广杰 宋谋道 张邦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1,共5页
本文对不同型号的PVC与MBS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冲击、应力应变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PVC/MBS共混体系的性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MBS改性PVC既能有... 本文对不同型号的PVC与MBS进行共混改性,通过冲击、应力应变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PVC/MBS共混体系的性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MBS改性PVC既能有效地提高共混物的韧性,又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MBS 增韧 共混物 改性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在过氧化物作用下的交联和降解问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征平 汪根林 +1 位作者 许承威 申屠宝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流变实验和共混物中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测定发现 ,在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对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 (PS) /丁腈橡胶 (NBR) (质量比 4 6/ 4 6/ 8)共混体系实施原位交联时 ,PS在自由基引发下发生降解 ,且随着 DCP含量的增加 ,其降... 通过流变实验和共混物中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测定发现 ,在用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对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 (PS) /丁腈橡胶 (NBR) (质量比 4 6/ 4 6/ 8)共混体系实施原位交联时 ,PS在自由基引发下发生降解 ,且随着 DCP含量的增加 ,其降解程度随之增加。在适中的 DCP含量 (0 .15 % )时 ,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佳。在上述体系中加入苯乙烯时 ,苯乙烯单体在均聚的同时还与 NBR和 PVC发生接枝反应 ,从而起增容作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共混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共混物 过氧化物 降解 交联
下载PDF
腰果酚基乙酸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其增塑聚氯乙烯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洁 李小英 +4 位作者 王义刚 黄金瑞 李科 聂小安 蒋剑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03-308,共6页
为了进一步利用农林剩余物资源替代石化原料,该研究以腰果酚为原料,通过对其酚羟基进行酯化改性,制备腰果酚基乙酸酯(cardanol acetate,CA)增塑剂。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uclear ... 为了进一步利用农林剩余物资源替代石化原料,该研究以腰果酚为原料,通过对其酚羟基进行酯化改性,制备腰果酚基乙酸酯(cardanol acetate,CA)增塑剂。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力学性能(dynamic thermo mechanical analysis,DMA),拉伸性能测试,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以及与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共混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方法,评价腰果酚基乙酸酯作为辅助增塑剂应用于软质聚氯乙烯的增塑效果,并与商业增塑剂对苯二甲二辛酯(bis(2-ethylhexyl)benzene-1,4-dicarboxylate,DOTP)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m(DOTP)∶m(CA)=4∶6为较佳配伍比例,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41.52℃降低至35.93℃,断裂伸长率由244.75%增加到了302.13%,热稳定性及相容性均得到有效改善,因此腰果酚基乙酸酯可用作聚氯乙烯的优良辅助增塑剂。研究结果为腰果酚在增塑剂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性能 近红外光谱 环保增塑剂 腰果酚 聚氯乙烯
下载PDF
豆油基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与聚氯乙烯共混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普友 薄采颖 +2 位作者 张猛 胡立红 周永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14-320,共7页
为了进一步利用可再生资源植物油代替石油合成化学品,该研究使用豆油和甘油在230℃下合成了豆油单甘脂,将其作为合成聚酯的二元醇组分,与马来酸酐反应,并以异辛醇为封端剂控制分子量,经过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豆油基聚酯增塑剂。... 为了进一步利用可再生资源植物油代替石油合成化学品,该研究使用豆油和甘油在230℃下合成了豆油单甘脂,将其作为合成聚酯的二元醇组分,与马来酸酐反应,并以异辛醇为封端剂控制分子量,经过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豆油基聚酯增塑剂。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该豆油基聚酯产品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将其与聚氯乙烯热塑共混成型,使用转矩流变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万能拉力试验机对共混物的扭矩、相容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通过单甘脂与马来酸酐酯化缩合反应合成了分子量范围为3000~3500的聚酯产品,该聚酯产品与邻苯类增塑剂复配使用增塑聚氯乙烯,增塑聚氯乙烯在热塑过程中的扭矩从13.4 N·m降低到10.1 N·m;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聚酯增塑剂较好地改善了聚氯乙烯和填料的相容性;增塑聚氯乙烯的热降解温度由254.7℃提高到255.6℃,玻璃化转变温度由55℃降低到42℃;拉伸强度由16.9 MPa降低到9.6 MPa,断裂伸长率由179.6%增加到269.3%,因此该产品可以作为聚氯乙烯的优良增塑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共混 性能 豆油 聚氯乙烯
下载PDF
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景喜林 梁天珍 +1 位作者 刘志才 刘鹏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探讨了丁腈橡胶(NBR)中的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NBR/聚氯乙烯(PVC)(质量比,下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PVC聚合度对NBR/PVC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NBR/低聚合度PVC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BR中结... 探讨了丁腈橡胶(NBR)中的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NBR/聚氯乙烯(PVC)(质量比,下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PVC聚合度对NBR/PVC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NBR/低聚合度PVC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BR中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的增加,NBR/PVC共混胶的耐油性能明显增强,力学性能也相应有所改善;NBR/PVC为80/20~60/40时,NBR/PVC共混胶的综合性能较好;DOP用量对NBR/PVC共混胶性能的影响不大;聚合度为700的PVC更适合于生产NBR/PVC共混胶,其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耐老化性能与德国Bayer公司生产的牌号为Perbunan NT/VC 3470 B的NBR/PVC共混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聚氯乙烯 共混 力学性能 流动性能 耐油性能 耐老化性能
下载PDF
PVC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东升 朱光明 《塑料科技》 CAS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阐述了近年来对PVC的共混改性研究工作,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VC的机理。并讨论了部分PVC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改性效果。
关键词 PVC 共混改性 研究进展 聚氯乙烯 弹性体 塑料 无机刚性粒子 增韧 相容性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的结构及其增韧CPVC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秋生 汪波 +2 位作者 费彬 闫溥 张玉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6,共4页
采用FTIR、SEM、TEM、索氏萃取等对新型改性剂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S1046)进行表征并对其增韧改性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将S1046与CPE、MBS等对CPVC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1046粒子粒径较大、颗粒内部聚... 采用FTIR、SEM、TEM、索氏萃取等对新型改性剂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S1046)进行表征并对其增韧改性氯化聚氯乙烯(CPVC)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将S1046与CPE、MBS等对CPVC改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1046粒子粒径较大、颗粒内部聚丙烯酸酯与有机硅之间形成化学键相连的均匀结构,在CPVC基体中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CPVC中添加S1046可显著提高CPVC的抗冲性能,尤其是在与MBS或CPE并用时具有协同效应,增韧效果优于单一品种增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丙烯酸酯弹性体 弹性粒子 氯化聚氯乙烯 共混 增韧改性
下载PDF
高聚合度PVC与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7
17
作者 任强 孙春燕 +2 位作者 代振宇 刘伟 周涵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68,80,共5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链单元和丁腈橡胶(NBR)中的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以及HPVC/NBR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HPVC链单元与NBR中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基本相似,这是NBR与PVC相容性较...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链单元和丁腈橡胶(NBR)中的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以及HPVC/NBR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HPVC链单元与NBR中丙烯腈单元的结构尺寸、电荷分布基本相似,这是NBR与PVC相容性较好的内在原因;NBR在共混物中的形态随着其用量的增加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共混物经剪切后出现明显的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丁腈橡胶 高聚合度 分子模拟 共混物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流化床焚烧塑料垃圾多环芳烃的生成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尤孝方 李晓东 +2 位作者 严建华 倪明江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研究了典型塑料垃圾PVC、PE和PS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分析了多环芳烃生成量随燃烧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PS燃烧产生多环芳烃随温度呈现单峰变化,800℃时最高;PVC则随温度呈指数减少的趋势;PE变化较为复杂.从总量看... 研究了典型塑料垃圾PVC、PE和PS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特性,分析了多环芳烃生成量随燃烧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PS燃烧产生多环芳烃随温度呈现单峰变化,800℃时最高;PVC则随温度呈指数减少的趋势;PE变化较为复杂.从总量看,多环芳烃生成量大小顺序为PS>PVC>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垃圾 流化床燃烧 多环芳烃 温度
下载PDF
聚氯乙烯共混改性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材料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秦岩 屈爽 黄志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105,共4页
采用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共混改性氯化丁基橡胶(CIIR)方法,制备了一种在60~120℃阻尼效果良好的改性橡胶材料,以解决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温域较低的缺陷.DMTA测试表明:单纯的PVC糊树脂共混CIIR材料在高温段阻尼峰较窄,通过邻苯... 采用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共混改性氯化丁基橡胶(CIIR)方法,制备了一种在60~120℃阻尼效果良好的改性橡胶材料,以解决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温域较低的缺陷.DMTA测试表明:单纯的PVC糊树脂共混CIIR材料在高温段阻尼峰较窄,通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PVC糊树脂形成塑溶胶再共混CIIR可以拓宽阻尼温域,60~120℃材料的阻尼因子tanδ〉0.15.SEM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PVC解决了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提高了界面结合性能.FTIR分析表明:塑溶胶现成、共混与硫化过程未产生接枝与共聚.力学性能测试则表明:共混材料柔韧性提高,阻尼材料的拉伸性能与表面硬度随PVC塑溶胶含量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丁基橡胶 共混 阻尼性能 改性橡胶
下载PDF
固相法CPE增容PVC/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培新 肖卫东 +2 位作者 邹从炎 程时远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3-87,共5页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PE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VC/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且低温氯化制得的CPE的改善效果优于两段氯化制得的CPE。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增容剂增加了共混体系相间相互作用或相界面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共混物 增容剂 固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