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净化效应及途径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孟白 王克勤 +3 位作者 宋娅丽 胡淳 王帅兵 赵昌彬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5,共14页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物各器官及其对应土壤的氮磷含量,分析其氮磷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的变化特点,深入探讨系统对不同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应及途径.结果表明:①生物沉砂塘对悬移质的沉积率范围为27.75%~55.00%,且逐级递减,系统对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在44.40%~78.87%之间,末端分区效果更为显著.②植物根区土壤作用(贡献率为59%~7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转化(贡献率为32%~42%)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在高污染负荷输入条件下悬移质削减率及污染物净化效应更优.③人工湿地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和株内迁移能力具有阶段性,氮、磷元素富集系数(分别为2.29~3.53、1.07~2.92)均大于1且向上迁移活跃,有利于修复环境污染.④单位面积氮磷去除速率均表现为表流湿地>潜流带状湿地,最优植物配置分别为再力花+旱伞草和香蒲+旱伞草.研究显示,合理调配土壤与植物比例及组合,高效利用不同植物配置路线对元素的敏感差异性,对入湿水体进行预处理和采用多功能、多塘系结合的人工湿地设计可稳定发挥水质净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态塘-潜表流串联模式 水质净化 面源污染 抚仙湖
下载PDF
塘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陈广亮 张棋斐 +1 位作者 吴志峰 黄晓峻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42,共11页
塘属于湿地地物类型的一种,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对改善人居环境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为了完善湿地监测体系与分类系统,为了保护我们所处的人居环境,文章收集整理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对塘这类长期被忽视的小型... 塘属于湿地地物类型的一种,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对改善人居环境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为了完善湿地监测体系与分类系统,为了保护我们所处的人居环境,文章收集整理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对塘这类长期被忽视的小型水体景观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总结描述,基于对塘景观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分别对塘的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论述,最后对塘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文章提倡相关部门应该要重视和保护塘这类特殊的湿地资源,使得塘能成为区域的“近自然”景观之一,促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人与生态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功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丽江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方案探究
3
作者 刘茜 沙剑斌 +5 位作者 郑进烜 吴婧 郑静楠 蒋丽华 秦燕 杨忠兴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退塘还湿、入湖河段生态修复以及破碎化湖滨带治理、外来物种防控等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候鸟栖息地、食源地得到修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优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退化沼泽湿地 退塘还湿 入湖河段 破碎化湖滨带 丽江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
下载PDF
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的净化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坤 邓伟明 范力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为探讨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去除效应及其应用前景,在流域原位构建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尾水进行了拦截净化,在分析流域雨季、旱季及全年3个时间段内系统进出水水质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 为探讨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去除效应及其应用前景,在流域原位构建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尾水进行了拦截净化,在分析流域雨季、旱季及全年3个时间段内系统进出水水质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及铵态氮(Ammoniumnitrogen,NH_(4)^(+)-N)浓度变化特征基础上,引入改进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和综合平均污染指数对系统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中TN、NH_(4)^(+)-N、TP和COD起到有效净化作用,全年对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5.20%~69.59%和4.46%~61.90%,出水最低浓度均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系统出水NH_(4)^(+)-N和TP全年平均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和Ⅲ类标准。系统在雨季和旱季2个时间段平均出水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和Ⅳ类标准,全年平均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系统对农田排水中TN和COD的去除是影响出水水质变化的重要因数。该研究表明,生态沟搭配库塘湿地能明显提高对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及COD去除效率,系统全年平均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同时具有运行稳定和环境经济效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生态沟 库塘湿地
下载PDF
近自然氧化塘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厂尾水复合污染物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星星 高松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由于城镇污水厂尾水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和流量波动大,因此净化工艺较为复杂,净化效果较差。研究泗洪县地形等概况与近自然氧化塘人工湿地净化机理,预估污水处理量,规定净化前后水质标准。考虑地形地势和水流设计湿地结构,采用化学需... 由于城镇污水厂尾水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和流量波动大,因此净化工艺较为复杂,净化效果较差。研究泗洪县地形等概况与近自然氧化塘人工湿地净化机理,预估污水处理量,规定净化前后水质标准。考虑地形地势和水流设计湿地结构,采用化学需氧量测试仪检测、稀释接种法等方法检测COD、BOD_(5)、NH_(3)-N、TN、TP等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净化城镇污水厂尾水复合污染物后,COD、BOD_(5)、NH_(3)-N、TN、TP的污染物浓度分别为8.0 mg/L、3.9 mg/L、5.0 mg/L、3.1 mg/L、4.4 mg/L,污染物去除率均超过50%。由此证明,该方法能够净化尾水中污染物,净化后的尾水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 氧化塘 人工湿地 污水厂尾水 复合污染物
下载PDF
多水塘活水链人工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及影响因子--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
6
作者 耿显双 何云峰 +4 位作者 孙天一 李典鹏 傅海峰 冷欣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十八联圩是巢湖的重要河口湿地。采用多水塘活水链工艺进行规划建设,以其中4个表流湿地单元为对象,2023年3月和7月调查其水质物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多水塘活水链湿地能够有效去除营养污染物,但冬季、夏季水质差异较大... 十八联圩是巢湖的重要河口湿地。采用多水塘活水链工艺进行规划建设,以其中4个表流湿地单元为对象,2023年3月和7月调查其水质物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多水塘活水链湿地能够有效去除营养污染物,但冬季、夏季水质差异较大。冬季和夏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27种和8门213种,夏季主要以蓝藻门浮游植物为优势物种,而冬季硅藻门优势种数量更多,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在两个季节均为优势物种,其在食物网中可能处于关键位置。冬夏季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冬季氮元素和DO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最大,夏季COD、NO_(3)-N和TP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最大。浮游植物的长期监测能够为巢湖及周边流域生态健康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联圩 多水塘活水链 浮游植物 人工湿地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体系研究
7
作者 陈义浦 张少卿 +2 位作者 陈亮 张力 周明耀 《江苏水利》 2024年第9期51-57,共7页
研究结合太湖常熟市常福村示范田,提出了“深蓄减排、浅湿控灌、水肥耦合、渗滤控排、塘堰湿地”的农田径流氮磷高效去除模式,并通过技术集成示范,对TN、TP、NO3-N、NH4+-N等的拦截效果进行了研究。示范区建成后,水稻作物产量平均增加3.... 研究结合太湖常熟市常福村示范田,提出了“深蓄减排、浅湿控灌、水肥耦合、渗滤控排、塘堰湿地”的农田径流氮磷高效去除模式,并通过技术集成示范,对TN、TP、NO3-N、NH4+-N等的拦截效果进行了研究。示范区建成后,水稻作物产量平均增加3.08 kg/hm2,生态系统对农田排水中TN、TP、NO3-N、NH4+-N去除率介于52.2%~67.1%之间,拦截效果均较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田径流面源污染防治及高标准农田生态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及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排水 农田径流污染 氮磷拦截 塘堰湿地 水肥耦合
下载PDF
库塘湿地净化效果与植被分布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杨蕾霖 黄中情 +4 位作者 熊雨院 字建婷 那近霞 李炜 刘德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4,共8页
该研究以洱海流域263座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库塘湿地对氮、磷和有机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对库塘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尾水、污水尾水和河流异位净化型库塘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率高于COD,且3种功能类型库塘... 该研究以洱海流域263座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库塘湿地对氮、磷和有机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对库塘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尾水、污水尾水和河流异位净化型库塘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率高于COD,且3种功能类型库塘湿地对TN、TP和COD的净化效果表现为旱季高于雨季。库塘湿地植被种类单一,挺水植被是主要植被,超70%的库塘湿地挺水植被覆盖度范围为25%~75%,入侵植被分布广泛,总覆盖度超11%。物种数和覆盖度均与净化效果正相关,且物种数和覆盖度对TP的影响大于TN,覆盖度对TN、TP去除率的影响大于物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库塘湿地 净化效果 植被分布
下载PDF
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小洋 赵树达 王政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90-91,115,共3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发展,生活、工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水环境问题正变得愈发突出。近几年,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水处理工艺,被逐渐应用于城市水环境的修复研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发展,生活、工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城市水环境问题正变得愈发突出。近几年,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水处理工艺,被逐渐应用于城市水环境的修复研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生物浮岛,人工湿地、稳定塘等技术,并进一步总结了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工程技术要点,讨论了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最后对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呼吁城市水环境管理中更加重视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物浮岛 人工湿地 稳定塘 脱氮除磷
下载PDF
城市智能池塘的设计及应用
10
作者 武毛妮 陈瑞 +2 位作者 罗敏 巨雨琛 荣雨婷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采用“人工湿地技术手段+自然生态恢复”方法,结合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设计一种智能池塘,该池塘功能上兼具净化水质、收纳雨水、补充地下水、增加亲水性等特点;植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观测水量、水质及生态健康情况;智能池塘... 采用“人工湿地技术手段+自然生态恢复”方法,结合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设计一种智能池塘,该池塘功能上兼具净化水质、收纳雨水、补充地下水、增加亲水性等特点;植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观测水量、水质及生态健康情况;智能池塘模块化设计,一体化集成,安装简便,运行可视化操作。智能池塘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现状,浅池小水星罗棋布,能够填补城市小水面空白,为解决当下城市环境问题增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池塘 人工湿地 模块化设计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Human Impacts on Bartlett Pond Ecosystem, Laredo, Southern Texas, USA, through Empirical Modeling
11
作者 Maya P. Bhatt Amede Rubio +6 位作者 Ganesh B. Malla Cristobal Lopez Virginia Morales Erick Vazquez Cano David Marquez Orlando Berumen Alvarez Alfred Addo-Mensa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第4期497-526,共30页
The trace elements chemistry of Bartlett Pond, a small shallow wetland pond in Laredo, Southern Texas, was sampled to evaluate the dynamics of trace elements impacts on water quality and ecosystems ecology of the pond... The trace elements chemistry of Bartlett Pond, a small shallow wetland pond in Laredo, Southern Texas, was sampled to evaluate the dynamics of trace elements impacts on water quality and ecosystems ecology of the pond. Two types of fish (bass and tilapia) were also sampled to see the trace element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ir bod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in water samples were foun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Fe &Gt;Sb > Pb > As &Gt;Co > Tl > Cr > Cd within Bartlett Pond. Overall,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pond is unacceptable for drinking and any other purposes as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e.g. As, Cd, Co, Cr, Pb, Fe, Sb and Tl) are exceedingly higher (several fold) than the WHO and US EPA guidelines. Predictive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trace elements exhibit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m indicating the same anthropogenic sources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regulate these trace elements within the pond. Distributions of the trace elements in water exhibit different shapes mostly as positively skewed distribution for As, Cd, Co, Cr, and Tl,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for Fe and almost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for Pb and Sb. Concentrations of As, Co and Tl accumulated much higher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ass than Tilapia fish.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Tl, Co, and Sb appea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dy of both Bass and Tilapia than the maximum SRM certified values. Accumulation of these contaminants in fish tissues pose increased health risks to humans who consume these contaminated fish although fishing is prohibite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 primarily degrade the whole pond ecosystem ecology of the Bartlett Pond and waters of this pond to be not recommended for any use. These findings may be useful fo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concerned authoritie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se precious natural resources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ecosystem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Bartlett Pond Laredo Southern Texas WETLANDS Ecosystem Ecology
下载PDF
莱阳市蚬河人工湿地设计及运行分析
12
作者 李文达 周金兰 +2 位作者 赵贤 时露 杨佳林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8期266-269,共4页
五龙河是胶东第一大河流,流经栖霞市、莱阳市后注入黄海,蚬河是其重要支流。作为北方季节性河流,蚬河在非雨季的主要水源为莱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但是,该尾水属于劣Ⅴ类微污染水,仍然对五龙河流域乃至海湾水质安全构成威胁。蚬河... 五龙河是胶东第一大河流,流经栖霞市、莱阳市后注入黄海,蚬河是其重要支流。作为北方季节性河流,蚬河在非雨季的主要水源为莱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但是,该尾水属于劣Ⅴ类微污染水,仍然对五龙河流域乃至海湾水质安全构成威胁。蚬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工程采用“多级表流湿地+生态塘岛”组合工艺,对蚬河微污染水进行生态净化,实现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优于Ⅴ类的净化目标。该项目通过挺水植物带、基底修复、人工水草、生物滞留塘和沉水植物塘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蚬河退化的生态系统。该项目利用城市河道构建水质净化型人工湿地,并对河道生态进行修复,为用地紧张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设计 运行 微污染水 表流湿地 生态塘岛 蚬河
下载PDF
基于复合人工湿地处理集中连片养殖池塘尾水案例分享
13
作者 赵艳红 陈建飞 安蕾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146-150,共5页
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水产品需求量日渐增加,水产养殖也由粗放式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为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高密度、集... 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水产品需求量日渐增加,水产养殖也由粗放式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为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基本能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然而其也对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与问题。常见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生态法。其中生态法由于其单位水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运维方便而被广泛地应用,基于此,梳理了以复合人工湿地为主体工艺处理某集中连片养殖池塘尾水的设计思路及预期实施效果,以期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 养殖池塘 复合人工湿地 设计思路
下载PDF
“三池一坝一湿地”工艺在集中连片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以邓金渔场养殖尾水处理项目为例
14
作者 徐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23-25,共3页
以邓金渔场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集中成片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的有效路径。实践表明,应用“三池一坝一湿地”工艺,不引入化学类絮凝剂,水产养殖尾水经物理分离和生物作用,其中的悬浮物总量、TN、TP、CODMn等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淡水... 以邓金渔场养殖尾水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集中成片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的有效路径。实践表明,应用“三池一坝一湿地”工艺,不引入化学类絮凝剂,水产养殖尾水经物理分离和生物作用,其中的悬浮物总量、TN、TP、CODMn等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可实现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三池一坝一湿地” 物理分离 生物作用
下载PDF
生物生态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案例分析
15
作者 沈媛 柏义生 高玮 《上海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采用生物生态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将“化粪池+调节池+跌水复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应用于河南省灵宝市某村生活污水处理。连续运行中发现,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NH_(3)-N、TP等主要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 采用生物生态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将“化粪池+调节池+跌水复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应用于河南省灵宝市某村生活污水处理。连续运行中发现,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NH_(3)-N、TP等主要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8%、58.2%、55.1%,出水水质满足《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1820-2019)二级标准,经处理的污水进入稳定塘暂存,并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外排。本工程可为相似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选择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生态技术 生活污水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跌水复氧 稳定塘
下载PDF
传统养殖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颡鱼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温蓉 安玥琦 +4 位作者 陶玲 温利 刘茹 李谷 熊善柏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4,共11页
为比较传统养殖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品质差异,该研究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评价的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分析了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及传统池塘养殖黄颡鱼的表观及质地... 为比较传统养殖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品质差异,该研究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评价的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分析了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及传统池塘养殖黄颡鱼的表观及质地品质、营养品质、风味品质。结果表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池塘水质污染程度较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减缓且其中养殖的黄颡鱼肌肉空壳率、亮度及白度值显著高于传统组,肌肉的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湿地组黄颡鱼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40.4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78.67%,肌肉氨基酸组成更符合FAO/WT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湿地组黄颡鱼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及Omega-6脂肪酸含量分别为传统组的3.78倍、2.64倍以及3.25倍。湿地组黄颡鱼中呈油脂味等异味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含量下降,且呈苦味及酸味的氨基酸总占比下降,呈鲜味及甜味的氨基酸总占比上升,呈鲜味的IMP含量为传统组的3.16倍,呈苦味的HxR及Hx含量较传统组下降了17.00%及17.57%。综上,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黄颡鱼可食用部分占比更高,肉质更为白亮,肌肉营养组成更优、风味品质更佳。该研究可为黄颡鱼品质的提升及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质地品质 营养品质 风味品质 传统养殖 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
下载PDF
多水塘活水链技术在沙家浜湿地公园小微湿地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戈萍燕 杨棠武 +5 位作者 许信 杨宇挺 蒋星 俞晓磊 傅海峰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63-66,共4页
小微湿地在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沙家浜国家级湿地公园内的小微湿地群为例,研究了多水塘活水链技术在小微湿地群改造中的应用。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植被恢复、水生动物恢复和藻类恢复工程,将多个小微湿地串联... 小微湿地在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沙家浜国家级湿地公园内的小微湿地群为例,研究了多水塘活水链技术在小微湿地群改造中的应用。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植被恢复、水生动物恢复和藻类恢复工程,将多个小微湿地串联起来,实现水质净化和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双重目标,为长江中下游小微湿地群的改造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湿地 多水塘活水链 湿地修复
下载PDF
自然因子驱动下的库塘湿地公园景观演变特征——以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18
作者 吴建芳 冀泓宇 +3 位作者 吴丽君 刘恋 刘金燕 丁国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5,共9页
为揭示库塘型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类型时空演变特征在自然因子上的变化与驱动因素,以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型变化为基础,运用连续多影像数据解译出的景观类型图与地形、地形起伏度、集水区域3大自然因子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分布指... 为揭示库塘型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类型时空演变特征在自然因子上的变化与驱动因素,以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型变化为基础,运用连续多影像数据解译出的景观类型图与地形、地形起伏度、集水区域3大自然因子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分布指数变化情况,结合S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最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景观类型以稳定型为主,持续变化型体现在草地、建设用地与裸土地的不断变化中,且3类景观类型的转入率与转出率在2012—2020年间均下降;2012—2020年间裸土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裸土地的地形位逐渐向中地形位发展,地势增加至低地势,可能会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S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引起景观类型不断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降雨侵蚀力,其他驱动因子较弱但也不可轻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演变特征 自然因子 分布指数 驱动力 库塘型湿地
下载PDF
辽河口生态修复区CH_(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研究
19
作者 邢庆会 程浩 +4 位作者 刘思琪 徐雪梅 陈虹 韩建波 杜金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23-6131,共9页
为探究盐沼湿地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大气界面CH_(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涡度相关法,利用2016~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的CH_(4)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区域CH_(4)通量四季平均日变化特点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 为探究盐沼湿地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大气界面CH_(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采用涡度相关法,利用2016~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的CH_(4)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区域CH_(4)通量四季平均日变化特点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河口“退塘还湿”生态修复区域,不同季节CH_(4)通量值的平均日变化波动趋势和范围不同.夏、秋和冬季白天CH_(4)通量值在零左右波动,四季CH_(4)排放平均日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05:30、01:30、02:30和09:00,整体上表现为12:00之前为CH_(4)源,12:00之后为弱CH_(4)汇或CH_(4)源/汇功能不明显.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四季CH_(4)通量平均日变化振幅大小和日平均值均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修复区CH_(4)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和风速(WS).其中,春季Ta与CH_(4)通量显著负相关,WS与CH_(4)通量显著正相关,两变量共解释43.8%的CH_(4)通量变动;夏季PAR与CH_(4)通量显著负相关;冬季,Ta与CH_(4)通量显著负相关,PAR与CH_(4)通量显著正相关.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多年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大气界面的CH_(4)通量范围为−60.9~155nmol/(m^(2)·s),CH_(4)通量平均值为14.05nmol/(m^(2)·s),多年CH_(4)平均净释放量为5.32gC/(m^(2)·a),即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表现为CH_(4)的源,单位面积百年增温潜势为198.46g CO_(2)-eq/m^(2).本研究对充分认识滨海盐沼湿地碳源/汇功能和合理评估湿地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CH_(4)通量 池塘养殖 退塘还湿 滨海蓝碳
下载PDF
大黄堡湿地缓冲区池塘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生态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鑫鑫 杜辉 +2 位作者 陈璇 张达娟 张树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共11页
【目的】为了解大黄堡湿地缓冲区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为大黄堡湿地池塘水环境保护、修复及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09-15至2021-10-15和2022-05-15至2022-08-30在缓冲区池塘,采... 【目的】为了解大黄堡湿地缓冲区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为大黄堡湿地池塘水环境保护、修复及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09-15至2021-10-15和2022-05-15至2022-08-30在缓冲区池塘,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鉴定浮游植物种类、测定水质理化指标,分析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116种(属),主要以绿藻门为主,占其总数的39.70%;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2.63×108ind./L,以蓝藻门为主,占总丰度的76.83%;常见优势种为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和蹄形藻(Krichneriella sp.)等;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72、0.36、1.39,湿地池塘水体处于中污染水平。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变化与水体pH、氧化还原电位、总氮和悬浮物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黄堡湿地缓冲区池塘水质总体为Ⅴ类水,浮游植物以蓝藻门种类为主,总体呈极富营养水平,应及时控制该池塘氮、磷等化合物的污染,达到对蓝藻的防治,避免水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池塘 水质 浮游植物 水生态环境监测 污染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