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pularising Chemistry in Secondary School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1
作者 Jack Holbrook 《化学教育》 CAS 2002年第12期11-14,33,共5页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 While chemistry is popular for children of primary school age, its popularity drops dramatic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 to recognise the need for greater relevance-relevance to the curriculum,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in the eyes of the students. The paper tries to puts forward a rethink of the philosophy for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belief that chemistry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The target is labell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STL). STL rejects the notion that chemistry is taught solely to acquire the abilities to be a scientist and supports the vision of a single curriculum goal, applicable to all students. Besides being a philosophy, STL is also a teaching approach. This approach is to initiate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topics, starting from a carefully chosen society perspective an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ual learning on a need-to-know basis. A limita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uggestion for overcoming this involve workshop on materials development. A concern is expressed in cases where teachers make use of ready-made teaching materials (a common practice), without first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e intended philosophy related to thes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在信息社会中架好科技新闻与大众的“沟通之桥” 被引量:1
2
作者 佘惠敏 《科技智囊》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网络时代科技新闻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的现实窘境与应对目标,试析新闻记者提高科技报道专业技能的三种... [研究目的]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提高网络时代科技新闻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探讨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的现实窘境与应对目标,试析新闻记者提高科技报道专业技能的三种沟通范式,并从四个维度浅析媒体平台提高科技新闻影响力的公众沟通策略。[研究结论]信息社会中科技新闻传播存在“一升两降”的现实窘境,即遏制谣言的难度提升、科技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下降、公众关注度和理解度下降。应对目标可以定位于对应的“一降两升”:降低遏制谣言的难度、提升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实现该应对目标,可从新闻记者和媒体平台两个层面来搭建与大众的沟通之桥、提升科技新闻影响力。在新闻记者层面,逻辑沟通之桥可以破除专业壁垒,互动沟通之桥可以消弭时空隔阂,共情沟通之桥可以拉近心理距离。而在媒体平台层面,从品牌维护、渠道拓展、技术进步、受众选择四大维度出发,采取相应的公众沟通策略,架好媒体平台与公众的沟通之桥,不断提升平台的美誉度和可信度,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才是提升科技新闻影响力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 科学素养 科普 网络谣言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问题研究
3
作者 王萍 刘晓岚 安立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推进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提高地震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反哺”地震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薄弱的问题,本文从“政策-投入-产出”的逻辑关系,界定地震科技资源科... 推进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提高地震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反哺”地震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研究薄弱的问题,本文从“政策-投入-产出”的逻辑关系,界定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其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对地震科技资源科普化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当前存在的困境和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科技资源 科普化
下载PDF
粮食安全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4
作者 苏国东 易能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8-12,50,共6页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在应对粮食安全问题上同等重要。文章阐述了粮食科技创新引领科学普及发展双向协同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协同发展意识不强、协同...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在应对粮食安全问题上同等重要。文章阐述了粮食科技创新引领科学普及发展双向协同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协同发展意识不强、协同发展机制不全、协同发展渠道不畅、协同发展人才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强化协同发展意识、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科普资源体系及加强科普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效率,助力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地方农林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实践
5
作者 饶元 王坦 张武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84-87,92,共5页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地方农林院校应着力提升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为区域数字农业农村、无人农场等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人才培...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地方农林院校应着力提升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为区域数字农业农村、无人农场等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安徽农业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初步实践及其效果,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融媒体背景下防震减灾新型科普模式探索与研究
6
作者 卢山 张鐘月 +2 位作者 邹博 滕藤 曾冠男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我国科普信息传播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融媒体时代为防震减灾科普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环境下,大众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我国科普信息传播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融媒体时代为防震减灾科普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环境下,大众对于地震科学普及的要求越来越高,防震减灾的科普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公众的需求分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地震科普传播的必然趋势,提高大众对防震减灾的认知,能够充分了解地震,具备避震和震后自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通过不断更新的传播媒介,探索与研究防震减灾新型科普宣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防震减灾 科普宣传 信息技术 科普模式
下载PDF
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基于CIPP-AHP的研究方法
7
作者 曾芳芳 胡延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6-120,共5页
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为背景,采用CIPP和AHP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计算权重,根据依此确立的指标体系指导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结论:应从确立以实践成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加强... 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为背景,采用CIPP和AHP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计算权重,根据依此确立的指标体系指导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结论:应从确立以实践成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加强基础条件建设、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提升实践运行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农林类专业 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 CIPP-AHP
下载PDF
大学信息技术通识课程助力青少年科普教育
8
作者 周围 李清勇 张英俊 《软件导刊》 2024年第8期32-36,共5页
高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科普育人功能,大学信息技术通识课程的作用尤为显著。以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交通技术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例,介绍该科普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4个科普方向:无人驾驶、计算思维、未来交通技术和... 高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科普育人功能,大学信息技术通识课程的作用尤为显著。以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交通技术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例,介绍该科普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4个科普方向:无人驾驶、计算思维、未来交通技术和高铁轨道巡检(虚拟仿真);阐述大学信息技术通识课程体系在科普基地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围绕“智能、赋能”的实验教学发展举措。最后,以“无人驾驶系列实验”为例,介绍如何设计面向青少年的无人驾驶教育科普资源。这些资源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获得了较好效果,为大学信息技术通识课程助力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参考。今后,该科普教育基地将继续扎实、深入、有效、全面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信息技术通识课程 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青少年科普 科普资源建设
下载PDF
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三融三维”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
9
作者 曾芳芳 朱朝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耦合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原点,以丰富基于情景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重构基于思专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等三方面融合为方法,构建起具有服务... 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耦合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原点,以丰富基于情景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重构基于思专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等三方面融合为方法,构建起具有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培养体系,并从建立稳定运行机制、完善协同培养机制、健全师生激励机制、优化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构建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卓越农林人才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情景融合 产教融合 思专融合 卓越农林人才
下载PDF
大咖揭秘系列科普——车祸为什么会发生
10
作者 王雪松 焦钰钧 +2 位作者 黄世泽 郝伟伟 黄斐 《上海公路》 2024年第3期189-190,M0010,共3页
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使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巨大威胁。现通过解答公众关心的交通事故相关问题,科普专业的交通知识,揭开车祸发生的神秘面纱。首先深入剖析了涵盖人、车、路、环境四方面的车祸频发原因,其中的人为因素占比高达93%。针对红... 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使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巨大威胁。现通过解答公众关心的交通事故相关问题,科普专业的交通知识,揭开车祸发生的神秘面纱。首先深入剖析了涵盖人、车、路、环境四方面的车祸频发原因,其中的人为因素占比高达93%。针对红绿灯问题,强调了按其指示出行的重要性,但红绿灯并非绝对保障,同时也需要多观察周围环境。此外,还探讨了车速与安全的相对性,提出适宜的车速应依据道路条件而定,并警示感冒及服药后驾驶的潜在风险。最后讨论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影响,其虽有望减少人为失误,但仍尚存挑战。通过科普的形式,旨在提高公众对交通事故的科学认知,增强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红绿灯 驾驶速度 无人驾驶 科普
下载PDF
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于福建云霄杨桃科技小院案例的研究
11
作者 曾芳芳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背景下,高校与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所在的乡村和企业经营主体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搭建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服务“三农”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对福建云霄杨桃科技小院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 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背景下,高校与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所在的乡村和企业经营主体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搭建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服务“三农”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对福建云霄杨桃科技小院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并对实践成效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农林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企业与现代科技馆体系协同开展科普的对策研究
12
作者 唐罡 赵焕 闫卓远 《今日科苑》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现代科技馆体系是重要的科普载体和平台,企业科技创新为科普提供丰富的资源,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双方通过协同合作,将推动科普效能更好发挥,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科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现代科技馆体系是重要的科普载体和平台,企业科技创新为科普提供丰富的资源,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双方通过协同合作,将推动科普效能更好发挥,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本文基于协同学的系统理论和自组织原理,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分析企业与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对二者协同开展科普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发现,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正成为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平台;企业不同程度参与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拓展科普服务方式,但科普责任意识有待提升、科普组织建设有待健全完善、科普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参与科普工作缺乏必要外部激励。现代科技馆体系与企业开展科普的模式主要包括:合作建设科普展厅、联合举办科普品牌活动、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扩大影响力三类。综上,提出企业与科技馆体系协同推进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企业 科技馆体系 协同
下载PDF
关于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研究
13
作者 周雨濛 李寅秋 马一杏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的科技创新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主要农作物的科学普及还有待加强。文章分析了当前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我国及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的科技创新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主要农作物的科学普及还有待加强。文章分析了当前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培养科普人才、设立科普专项经费、创新传播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江苏省主要农作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主要农作物 水稻 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策略建议——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
14
作者 杨美琴 张俊彦 +5 位作者 于笑天 孙晋枫 李锋 倪明 王朝晖 丁媛媛 《出版与印刷》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了解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举措,以强化学术期刊的科普责任,助力国家科普战略。文章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已经开展科普... 了解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举措,以强化学术期刊的科普责任,助力国家科普战略。文章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已经开展科普工作的期刊占比较低,且多为近几年开始;开展科普工作的路径单一,受众相对局限;科普作品的创作主体多样,审定流程不规范。进一步分析了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包括内容创作能力总体较弱、编辑投入科普工作的热情不高、科普工作传播范围有限等。提出搭建“医学学术期刊多学科多维度科普内容生产合作平台”,实现集期刊平台、新媒体、大众媒体的科普作品多途径协同传播,健全并完善医学学术期刊健康知识传播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等,使得医学学术期刊成为提升公众医学科学素养的主力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期刊 科普工作 学术期刊 科技创新
下载PDF
Some Thought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
15
作者 MEI Xiuying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P. R. China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年第4期12-18,共7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romot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measur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romot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in China, the paper presents the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cluding the change in evaluation subjec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ified evalu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like non-standardiz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 incomplete evaluation system and unsound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SYSTEM
原文传递
Review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16
作者 ZHANG Dahua MEI Xiuying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年第2期54-61,共8页
This essay reviews and sums up about the major achievement of forestry sciences-and technology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from 8 fields including hereditary breeding of forest, silviculture, forest ecology, forest... This essay reviews and sums up about the major achievement of forestry sciences-and technology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from 8 fields including hereditary breeding of forest, silviculture, forest ecology,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protectio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wood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nd forestry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forestr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17
作者 韦立权 沈伟航 +3 位作者 韩锋 宁攸凉 刘亚 胡冬冬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09-413,共5页
为科学测算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分析和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和基于要素份额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并对2006—2020年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林业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已... 为科学测算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分析和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经验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和基于要素份额法的增长核算模型,并对2006—2020年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林业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已由超高速增长转向较高速增长;基于要素份额法的增长核算模型更适用于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4.19%、46.94%和55.97%,总体呈增长态势;“十三五”期间,广西林业经济增长超过一半的贡献来自林业科技进步,广西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评价 科技进步贡献率 增长核算模型 林业 广西
下载PDF
科技叙事的生成式变革: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互构与平衡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慎 房曼琳 陈蔚浩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在科学传播领域,如何有效地将晦涩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形式,达成科学严谨性和艺术展现力的精妙平衡,始终是一个挑战。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使这种平衡不再只是一种创意追求,而是转化为... 在科学传播领域,如何有效地将晦涩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形式,达成科学严谨性和艺术展现力的精妙平衡,始终是一个挑战。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使这种平衡不再只是一种创意追求,而是转化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双向互动的技术工程问题。本文以大科学装置科普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前沿科技资源在科普化进程中如何运用生成式AI工具开展科学性保障和艺术性加工创作,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得以双重实现,并激发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科学对话和理解。生成式科技叙事将在科学传播中扮演越来越多元及重要的角色,其未来将向交互沉浸化、专业垂类化、教育方法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科技叙事 科学传播 大科学装置 数字艺术 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 AIGC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药科普集成平台构建策略
19
作者 王思佳 张乐 《智能物联技术》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拓宽公众获取健康医疗信息的渠道,提高医疗知识的普及率。然而,面对信息的泛滥与不均衡,构建一个集成化、高效且用户友好的医药科普平台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这样的平台不仅需要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还要针对医... 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拓宽公众获取健康医疗信息的渠道,提高医疗知识的普及率。然而,面对信息的泛滥与不均衡,构建一个集成化、高效且用户友好的医药科普平台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这样的平台不仅需要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还要针对医药科普的特点进行特别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基于此,详细阐述互联网技术在医药科普领域的应用,并提出构建医药科普集成平台的具体策略,旨在通过技术整合增强医药信息的可访问性和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医药科普 集成平台构建 信息化
下载PDF
学会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研究——以参与科普职称情况为例
20
作者 黄荣丽 曹晶 +2 位作者 闫进芳 沈丹 李红林 《今日科苑》 2024年第3期7-17,共11页
学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及发展期待关系到学会发展质量和发展持续性。通过对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调查及访谈发现,学会工作人员职称发展通道不畅、以科普专业职称为代表的社会化职称评审未能有效解决学会工作人员发展现实等问题... 学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及发展期待关系到学会发展质量和发展持续性。通过对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调查及访谈发现,学会工作人员职称发展通道不畅、以科普专业职称为代表的社会化职称评审未能有效解决学会工作人员发展现实等问题仍然存在。“合理的晋升途径”“职称评审评聘问题”“良好的工作待遇”及“获得科普工作支持”是学会工作人员的主要诉求。为此,建议主管部门、各学会及工作人员自身三个主体共同发力: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培训宣传;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健全激励培训机制;做好自身规划,积极提升个人能力,以有效助力学会工作人员的职业提升,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工作人员队伍,推动学会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会 职业发展 科普职称 科普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