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rganic Nanopore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n Marine Shal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Yangtze Region, South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LIANG Feng ZHANG Qin +4 位作者 CUI Huiying MENG Qingqiang MA Chao LIANG Pingping GUO 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047-1059,共13页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Lower Silurian Longmaxi and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shales are the major target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Although the two organic-rich shales share similar ...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Lower Silurian Longmaxi and the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shales are the major target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Although the two organic-rich shales share similar distribution ranges and thicknesses,they exhibit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ults.This work analyzed the nanopore structures of the shale reservoirs in this region.Pore development of 51 sha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formations and locations was compared using the petromineralogical,geochemical,structural geological and reservoir geological method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ervoir space in these shales is dominated by organic pores and the total pore volume of micropores,mesopores,macropores in different tectonic areas and formations show different trends with the increase of TOC.It is suggested that organic pores of shale can be well preserved in areas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suitable preservation conditions,and the shale with smaller maximum ancient burial depth and later hydrocarbongeneration-end-time is also more conducive to pore preservation.Organic pore evolution models are established,and they are as follows:①Organic matter pore development stage,②Early stage of organic matter pore destruction,and③late stage of organic matter pore destruction.The areas conducive to pore development are favorable for shale gas development.Research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avorable areas of shale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hale organic matter pores controlling factors pore evolution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s South China
下载PDF
Dragging 3D printing technique controls pore sizes of 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s to induce spontaneous cellular assembly
2
作者 Hun-Jin Jeong Hyoryung Nam +6 位作者 Jae-Seok Kim Sungkeon Cho Hyun-Ha Park Young-Sam Cho Hyungkook Jeon Jinah Jang Seung-Jae Lee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590-602,共13页
To date,several off-the-shelf products such as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grafts have been reported and clinically tested for small diameter vessel(SDV)replacement.However,conventional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grafts lack... To date,several off-the-shelf products such as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grafts have been reported and clinically tested for small diameter vessel(SDV)replacement.However,conventional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grafts lack endothelium and,thus,are not ideal for SDV transplantation as they can cause thrombosis.In addition,a suc-cessful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graft for SDV must have suffici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to withstand various external stresses.Here,we developed a spontaneous cellular assembly SDV(S-SDV)that develops without additional intervention.By improving the dragging 3D printing technique,SDV constructs with free-form,multilayers and controllable pore size can be fabricated at once.Then,The S-SDV filled in the natural poly-mer bioink contain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and human aorta smooth muscle cells(HAoSMCs).The endothelium can be induced by migration and self-assembly of endothelial cells through pores of the SDV construct.The antiplatelet adhesion of the formed endothelium on the luminal surface was also confirmed.In addition,this S-SDV had suffici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burst pressure,suture retention,leakage test)for transplantation.We believe that the S-SDV could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conventional SDVs:notably,endothelial 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In particular,the S-SDV can be designed simply as a free-form structure with a desired pore size.Since endothelial formation through the pore is easy even in free-form con-structs,it is expected to be useful for endothelial formation in vascular structures with branch or curve shapes,and in other tubular tissues such as the esopha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diameter vessel Dragging 3D printing pore control Spontaneous cellular assembly
原文传递
Cu-ZnO-ZrO_(2)催化剂孔结构调控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忠林 王禹皓 +5 位作者 郑燕娥 江磊 李志强 王春良 何伦 李孔斋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5-1248,共14页
采用胶质晶体模板法制备了不同孔径Cu-ZnO-ZrO_(2)(CZZ)催化剂,并对其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催化剂孔径可以实现ZnO粒径大小的调控,较小的粒径表现出更卓越的催化性能。其中,在孔径为55 nm的(CZZ-55)样品上... 采用胶质晶体模板法制备了不同孔径Cu-ZnO-ZrO_(2)(CZZ)催化剂,并对其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催化剂孔径可以实现ZnO粒径大小的调控,较小的粒径表现出更卓越的催化性能。其中,在孔径为55 nm的(CZZ-55)样品上,ZnO粒径为14.5 nm,CO_(2)转化率为14.83%,甲醇选择性为78.8%,甲醇产率可达345.8 g/(kg·h)。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CZZ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甲醇遵循甲酸盐路径,ZnO-ZrO_(2)界面是CO_(2)吸附和活化的活性位点,而三维有序大孔结构有助于形成更分散的ZnO-ZrO_(2)活性位,提高了CO_(2)转化率。并且孔径大小对中间体的转化具有一定影响,孔径越小,甲酸盐更容易转化为甲醇。此外,三维有序的大孔结构为产物(水汽和甲醇)快速扩散提供了“高速通道”,有效抑制CO_(2)加氢的副产物水汽对活性位的毒化作用,较大程度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在600 h内无明显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制甲醇 孔径调控 ZnO粒径 甲酸盐 稳定性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陆相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4
作者 王鹏威 申宝剑 +4 位作者 刘忠宝 李敏 李倩文 戎佳 王倩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9,共11页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发育一套典型的中高成熟度陆相页岩凝析油藏。针对处于凝析油阶段的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发育规律的研究比较薄弱,采用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测量等实验方法,...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发育一套典型的中高成熟度陆相页岩凝析油藏。针对处于凝析油阶段的页岩储层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发育规律的研究比较薄弱,采用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测量等实验方法,分析了复兴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成熟演化阶段(R_(o)=1.30%),凉高山组陆相页岩的原始有机质和固体沥青内部发育有机质孔隙,有机质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形状不规则,以蜂窝状聚集,局部连通形成微米级孔隙或微裂缝。有机显微组分类型是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发育的基础,相对高的有机质丰度及热演化程度是凉高山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多少的关键因素,无机矿物格架及成岩—生烃演化过程是有机质孔保存的最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主控因素 陆相页岩 凉高山组 中侏罗统 复兴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贵州西部打屋坝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孔隙结构控制因素
5
作者 苑坤 冯冰 +5 位作者 于继良 李龙 王胜 何新兵 刘松 王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6-238,共3页
垭都—紫云—罗甸裂陷槽位于贵州西南部地区,是在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经晚古生代再次裂陷形成的大陆边缘盆地,以台盆—斜坡—台地相沿北西方向间或狭长分布为特征。早石炭世时期,贵州西部威宁地区位于裂陷槽的西北端点,自此向东,打屋坝... 垭都—紫云—罗甸裂陷槽位于贵州西南部地区,是在早古生代褶皱基底上经晚古生代再次裂陷形成的大陆边缘盆地,以台盆—斜坡—台地相沿北西方向间或狭长分布为特征。早石炭世时期,贵州西部威宁地区位于裂陷槽的西北端点,自此向东,打屋坝组页岩沉积向东南方向呈伞状散开(苑坤等,2022)。特殊的沉积环境导致该地区的岩性组合与裂陷槽内其他地区显著不同。黔宁地1井作为研究区的典型页岩气钻井(图1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垭紫罗裂陷槽 下石炭统 页岩 孔隙结构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球形γ-Al_(2)O_(3)孔结构及其水热稳定性调控策略
6
作者 莫雨凡 李慧玉 +4 位作者 唐平贵 冯拥军 刘航 靳凤英 李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0-1876,共7页
负载型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重要领域,其中载体作用极为关键。多孔球形氧化铝载体具有晶型众多、孔结构优异、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在工业载体中所占份额最大,然而其性能与相应的孔结构及其水热稳定性息息相关。该文总... 负载型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重要领域,其中载体作用极为关键。多孔球形氧化铝载体具有晶型众多、孔结构优异、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在工业载体中所占份额最大,然而其性能与相应的孔结构及其水热稳定性息息相关。该文总结了国内外在球形γ-Al_(2)O_(3)孔结构及其水热稳定性调控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从球形γ-Al_(2)O_(3)前驱体、油氨柱成型过程及其后处理三方面分析了载体孔结构调控规律,从氧化铝孔结构水热稳定性调控机制及其增强手段,如表面羟基钝化和γ-Al_(2)O_(3)含量总结了其调控策略,对国内高端球形氧化铝工业载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氧化铝 孔结构 水热稳定性 调控策略 载体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7
作者 李亚婷 童长兵 +3 位作者 韩进 师良 钟高润 赵帮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3,共10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储层流体分布差异显著、孔隙结构复杂、渗流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选取研究区5块典型岩样开展测试分析,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SEM)、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XRD)、恒速压汞实验,对可动流体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储层流体分布差异显著、孔隙结构复杂、渗流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选取研究区5块典型岩样开展测试分析,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SEM)、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XRD)、恒速压汞实验,对可动流体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中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6.31%~50.61%,平均值为35.15%;可动流体孔喉半径为0.10~0.50μm;T_(2)截止值为6.69~49.90 ms,可动流体最小孔喉半径为0.16~0.36μm。储层渗透率较孔隙度对可动流体的控制更强;中值半径、最大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与可动流体均具有正相关性,中值半径影响较大;长石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长石溶孔,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I类和Ⅱ类储层中高岭石含量较高,呈分散质点式填充孔隙,Ⅲ类储层中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含量较高,呈搭桥式分割孔隙,是堵塞孔喉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喉 可动流体 核磁共振 致密砂岩 主控因素 鄂尔多地盆地
下载PDF
Novel process for facile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based 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pore structure from coal fly ash Author links open overlay panel
8
作者 Jian-ming Gao Zhen Li +2 位作者 Shujia Ma Yuanyuan Zhang Fangqin Cheng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28-137,共10页
Extraction of silica from fly ash to produce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tilization approaches.Mesoporous silica could not be synthesized on a large-scale by conventional sol-gel method.I... Extraction of silica from fly ash to produce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tilization approaches.Mesoporous silica could not be synthesized on a large-scale by conventional sol-gel method.In this paper,facile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 with controllable pore structure from fly ash by the template-free process via two steps of mineral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selective acid etching was proposed.The influence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acid etching degree on structure of as-synthesized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was revealed,as well as mechanism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pore structure form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lite and quartz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cid-soluble kaliophilite when fly ash reacted with K_(2)CO_(3)at temperature of 800-1100℃.The hexagonal kaliophilite w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orthorhombic KAlSiO_(4)-O1 phase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at 1100℃.Mesoporous silica wit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475.93 m^(2)/g and 642.57 m^(2)/g could be synthesized from activated fly ash with kaliophilite and KAlSiO_(4)-O1 phase crystalline structure.By controlling the degree of acid etching,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 can be obtained.This paper provides a cost-effective and large-scal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with controllable pore structure from solid waste fly 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 ash Mesoporous silica Crystal transformation Acid etching controllable por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电动汽车锂离子铝壳激光焊接气孔控制方法
9
作者 钱辉 黄爱维 朱磊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3-217,共5页
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铝壳激光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焊接区域内的气体容易转化为蒸汽,从而形成气孔。为此,提出电动汽车锂离子铝壳激光焊接气孔控制方法。分析激光焊接线能量、脉冲频率以及激光占空比对焊缝气孔的影响。利用多输出... 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铝壳激光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焊接区域内的气体容易转化为蒸汽,从而形成气孔。为此,提出电动汽车锂离子铝壳激光焊接气孔控制方法。分析激光焊接线能量、脉冲频率以及激光占空比对焊缝气孔的影响。利用多输出高斯过程,求取模型的近似函数,以此构建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铝壳激光焊接气孔控制参数模型。基于直接学习机制,采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该模型,获取焊接工艺参数的最优解,实现对焊接气孔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350 s时的脉冲频率为47 Hz,且运行时间仅为20.97 s,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和稳定性,能够实现电动汽车锂离子铝壳激光焊接气孔控制,具有较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铝壳 激光焊接 气孔控制 改进蚁群算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与大安寨段页岩储层特征对比研究:海相与湖相的差异分析
10
作者 辛利伟 李虎 +3 位作者 王晓蕾 张芝龙 侯守康 何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3-1017,共15页
储集特征是湖相页岩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为了对比分析海相、陆相页岩储层差异,为下阶段湖相页岩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借鉴,对川东南龙马溪组一亚段页岩及川北地区大安寨二亚段湖相页岩开展有机地化实验、全岩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 储集特征是湖相页岩研究的重点及难点。为了对比分析海相、陆相页岩储层差异,为下阶段湖相页岩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借鉴,对川东南龙马溪组一亚段页岩及川北地区大安寨二亚段湖相页岩开展有机地化实验、全岩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比分析了湖相、海相页岩有机地化、储层特征参数、孔隙结构及主控因素等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龙马溪组页岩相比,湖相大安寨段页岩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少量Ⅲ型,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矿物组成上具有更低的硅质矿物与更高的黏土矿物含量;黏土矿物类型以伊利石及伊/蒙混层为主,介壳化石造成钙质成分较高;孔隙组成上龙马溪组以有机孔发育为主,大安寨段以黏土矿物间孔发育为主,占孔隙的70%以上,有机孔次之;微裂缝主要为黏土层间缝及矿物边缘缝,孔径分布以2~50 nm的介孔为主,在4 nm及20 nm两个区间形成“双峰态”。大安寨段湖相页岩优势储集空间主要受控于黏土矿物含量成分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组成的有效空间耦合为油气黏土间孔赋存提供了良好条件。湖相页岩纹层发育带具有高孔隙度、高TOC、高含气性及微裂缝发育的特点,有利于压裂造缝,是优质储层发育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大安寨段 海相页岩 湖相页岩 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活性炭二次活化工艺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泽兵 张会涛 +4 位作者 雷彭 冷新宇 王德周 王学明 郭军军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活性炭二次活化是指对已经完成活化的活性炭进行再活化的过程。活性炭二次活化技术作为一种活性炭孔隙调控手段,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使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为发达,并且使孔径分布更为集中,从而赋予活性炭特异性功能。综述了二次活化... 活性炭二次活化是指对已经完成活化的活性炭进行再活化的过程。活性炭二次活化技术作为一种活性炭孔隙调控手段,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使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更为发达,并且使孔径分布更为集中,从而赋予活性炭特异性功能。综述了二次活化工艺在活性炭孔隙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途径,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高性能活性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二次活化 孔隙调控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下载PDF
C9PR加氢催化剂孔道要求及其制备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彩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综述了适合于C9石油树脂(C9PR)加氢催化剂孔道结构的要求、孔道结构的制备及调节方法,并提出需加快对C9PR加氢催化剂孔道结构的研究。
关键词 碳九石油树脂 贯通有序大孔催化剂 孔径调节
下载PDF
轧钢线材提速增效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保和 王俊辉 +2 位作者 付正恩 彭建斌 王浩宇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5期128-130,共3页
六钢轧钢技术创新团队在充分利用现有工艺装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及生产工艺路线优化,突破原始设备与产能不匹配的约束,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对设备进行综合性能开发,使轧制速度平均提高5 m/s,产能得到更大地释放,实现“提速增产... 六钢轧钢技术创新团队在充分利用现有工艺装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及生产工艺路线优化,突破原始设备与产能不匹配的约束,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对设备进行综合性能开发,使轧制速度平均提高5 m/s,产能得到更大地释放,实现“提速增产,降本增效”的目的。本项目的实施与应用,是对线材前沿生产技术的实践,还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很大的裨益,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型系统 工艺路线 温度控制 工艺参数 导卫配置 风冷线参数
下载PDF
堆弃排土场边坡降雨渗流特性及潜在危害治理
14
作者 赵旭林 刘杨 +3 位作者 刘立顺 赵勇 王海军 苗勇刚 《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495-502,524,共9页
某堆弃排土场临近河流,其边坡的整体高度及台阶高度均较高,受降雨渗流的影响明显更大,在降雨作用下存在潜在危害。结合排土场的堆排情况与周边环境,研究了该排土场在降雨条件下的渗流特性,分析了排土场边坡的潜在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 某堆弃排土场临近河流,其边坡的整体高度及台阶高度均较高,受降雨渗流的影响明显更大,在降雨作用下存在潜在危害。结合排土场的堆排情况与周边环境,研究了该排土场在降雨条件下的渗流特性,分析了排土场边坡的潜在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持续,排土场坡体表面会出现暂态饱和区,并不断向坡体内部扩展;降雨过程中,坡面的孔隙水压力先迅速升为正值,后逐渐趋于稳定,坡面达到饱和状态;在降雨作用下,排土场边坡的相对稳定关系为:坡底>坡顶>坡中,其潜在危害部位为+85 m平台至+170 m平台位置;通过增设安全平台、减缓坡面角的治理方法,可有效控制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渗流特性 孔隙水压力 危害治理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储层主控因素分析——以石盒子组储层为例
15
作者 侯杰 田浩年 +2 位作者 孙俊义 张颂颂 朱波宁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1期88-95,102,共9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沉积相特征和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依据测录井资料,测井相结合地震相明确了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相类型,细分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3种沉积微相。在明确...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沉积相特征和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依据测录井资料,测井相结合地震相明确了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相类型,细分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间3种沉积微相。在明确储层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岩石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全岩衍射数据发现,自生黏土矿物或者杂基的胶结作用对孔隙有充填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填隙物含量少,对应储层渗透性好;岩石粒度受区域沉积演化控制作用明显,同时矿物成分石英含量与储层物性的好坏成正比,也是储层的主控因素之一。对岩心、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孔隙类型中粒间—粒内溶孔对应成熟度高的优质储层;利用最大似然法预测微裂缝平面发育区,与地质甜点区具有一致性,揭示了微裂缝发育是地质甜点形成和储量富集的主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沉积相 岩石类型 孔隙类型 微裂缝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控油及收缩毛孔机理及功效研究
16
作者 宋阳 吕永博 +1 位作者 任晗堃 彭娇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73,共8页
将药用层孔菌和乳酸菌进行双向发酵得到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检测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和药用层孔菌水提液的活性成分含量,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人体等方面研究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在控油和收缩毛孔等方面的功效作用,结果表明,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具... 将药用层孔菌和乳酸菌进行双向发酵得到药用层孔菌发酵液,检测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和药用层孔菌水提液的活性成分含量,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人体等方面研究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在控油和收缩毛孔等方面的功效作用,结果表明,药用层孔菌发酵液具有更高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减少ABTS自由基的生成、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调控5α还原酶活性、减少皮肤油脂分泌、促进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具有收缩毛孔的趋势,具备成为具有控油和收缩毛孔功效的化妆品原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层孔菌 化妆品原料 发酵技术 控油功效 收缩毛孔
下载PDF
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控制因素及孔隙定量演化
17
作者 刘濮毓 龚承林 +4 位作者 彭旸 黄晓波 王启明 李东伟 王海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8,共15页
渤中凹陷南部渐新统东二下段处于深水湖盆沉积环境,优质湖相烃源岩和大规模湖底扇广泛发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基于录测井数据、岩石粒度、显微薄片、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开展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特征与储... 渤中凹陷南部渐新统东二下段处于深水湖盆沉积环境,优质湖相烃源岩和大规模湖底扇广泛发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基于录测井数据、岩石粒度、显微薄片、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开展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特征与储层主控因素研究,建立孔隙定量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二下段湖底扇储层岩性以中—细粒岩屑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孔隙以溶蚀孔为主;湖底扇朵叶复合体内部的朵叶核部、分支水道等有利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持续的压实作用和早晚两期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不断损失的主因;有机酸溶蚀和异常高压保孔促溶是改善储层质量的关键。在埋藏过程中储层孔隙演化经历了早成岩A期快速压实减孔、早成岩B期快速压实-胶结减孔、中成岩A1期缓慢压实减孔-有机酸溶蚀增孔和中成岩A2期缓慢压实-胶结作用减孔等4个阶段,其中压实减孔总量为13.64%,早期胶结减孔量为8.24%,溶蚀增孔量为9.55%,尤其是发生在中成岩A1期末油气开始充注成藏之后的晚期胶结减孔量为7.12%,造成储层孔隙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砂岩 成岩作用 储层控制因素 孔隙定量演化 渐新统 渤中凹陷南部
下载PDF
预制桩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
18
作者 付鑫国 叶宏林 +1 位作者 张笑 许铭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4期103-106,共4页
为厘清沉桩过程中因挤土效应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距离沉桩位置越近,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随地层深度越深,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联系地层变化发... 为厘清沉桩过程中因挤土效应造成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距离沉桩位置越近,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随地层深度越深,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越大,消散越慢;联系地层变化发现,位于砂层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速度较其他土层更快。并针对以上规律,提出合适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控制措施和监测方式,为指导实践、保障施工安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超孔隙水压力 挤土效应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柳赞油田多层砂岩优势渗流通道特征及喉道体积
19
作者 曹同锋 高东华 +2 位作者 李占东 王天杨 姜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陆相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油井快速水淹,驱油效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以柳赞油田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分析测井岩电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注采特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等,描述柳赞油田多... 陆相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油井快速水淹,驱油效率降低,开发效果变差。以柳赞油田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为例,综合分析测井岩电响应、储集层非均质性、注采特征、储集层孔隙特征等,描述柳赞油田多层砂岩优势渗流通道特征,确定了该区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条件,通过建立优势渗流通道喉道体积的计算方法,明确了油藏下一步调驱剂用量,达到了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油田下一步稳油控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赞油田 沙河街组 砂岩 优势渗流通道 孔隙特征 孔喉半径 喉道体积 稳油控水
下载PDF
《黄帝内经》治水三法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20
作者 岳冰洁 王建伟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中医称其为消渴目病,多由肺脾肾阳虚不能治水,聚于黄斑所致,可影响患者视力。《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追本溯源,认为五脏阳气衰弱,水液聚集,充斥形体,发为水肿,并针对水肿病提出“开...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中医称其为消渴目病,多由肺脾肾阳虚不能治水,聚于黄斑所致,可影响患者视力。《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追本溯源,认为五脏阳气衰弱,水液聚集,充斥形体,发为水肿,并针对水肿病提出“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治水三法。DME属眼底水肿病变,运用治水三法治疗该病,可温阳利水,通过消散水邪,畅通阳气,达到气血调达、水消目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治水三法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开鬼门 洁净府 去菀陈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