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on rock pore structure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1
作者 Xiao Lei Chunpeng Zhao +2 位作者 Qiaoliang Zhang Panrong Wang Runfu Xiong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mercury pressure,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ore(wateroil)displacement,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i.e.water injection with high injected por... 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mercury pressure,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ore(wateroil)displacement,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i.e.water injection with high injected pore volume)on rock properties,pore structure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an oilfield in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permeability of rocks along with particle migration,an increase in the pore volume and the average pore throat radius,and enhanced heterogeneity after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Compared with normal water injection methods,a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The degree of recovery increases faster in the early stage du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swept area,and the transition from oil-wet to water-wet.The degree of recovery increases less in the late stage due to various factors,including the enhancement of heterogeneity in the rocks.Considering both the economic aspect and the production limit of water flooding,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other technologies to further enhance oil recovery after 300 PV water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Rock permeability pore structur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下载PDF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翔 张贵才 +2 位作者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体积波及系数计算方法,并以胜利油田3个试验区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满足指数方程,二者关系曲线呈上凸型;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驱油效率由最小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最大驱油效率;对驱油效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0%;水驱开发过程中体积波及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整体呈快升-缓升-近平台状演变趋势,计算结果能够指导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评价;3个试验区目前体积波及系数接近90%,波及区内存在大量剩余油,亟需开展波及区内主体剩余油的描述与启动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驱油效率 体积波及系数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煤层脉冲注水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祁云霞 连清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45,共10页
为了研究煤层脉冲注水技术的增湿机理及脉冲参数对煤体力学特征和煤体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脉冲注水几何模型,采用Rfpa软件和Comsol Multiphysics 5.4软件内置脉冲压力函数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定压注... 为了研究煤层脉冲注水技术的增湿机理及脉冲参数对煤体力学特征和煤体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脉冲注水几何模型,采用Rfpa软件和Comsol Multiphysics 5.4软件内置脉冲压力函数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定压注水,脉冲交变压力注水对煤层的“水楔劈裂”作用明显增强;随着脉冲时间的增加,煤体孔隙压力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上升的趋势;孔隙压力增加,煤体有效应力相应降低;脉冲压力和时间与煤体湿润半径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而脉冲角频率对湿润效果的影响甚微。在进行脉冲注水时可采用高压低频脉冲的注水方式并保证一定的注水时间,能起到较好的煤体增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脉冲注水 数值模拟 孔隙压力 湿润半径
下载PDF
注水开发中悬浮物粒径与储层孔隙结构匹配关系
4
作者 秦立峰 吴绍伟 +3 位作者 马雪琼 卢辰 白玉震 苏碧云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为了完善注水开发中悬浮物粒径中值指标制定方法,以南海西部涠洲油田群为例,在统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主力生产层位岩石孔隙结构参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R_(c)-K);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油田群原有注水指标进行优化,得出渗透率与粒... 为了完善注水开发中悬浮物粒径中值指标制定方法,以南海西部涠洲油田群为例,在统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主力生产层位岩石孔隙结构参数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R_(c)-K);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油田群原有注水指标进行优化,得出渗透率与粒径中值的关系(K-d);关联R_(c)-K方程以及K-d关系后,得到不同岩心级别下注入水悬浮物粒径中值与喉道直径的匹配关系(d/2Rc)。结果表明:以渗透率保留率80%为标准,K=(10~50)×10^(-3)μm^(2)时颗粒粒径中值与喉道直径比d/2R_(c)=1/6;K=(50~100)×10^(-3)μm^(2)时d/2R_(c)=1/5;K=(100~300)×10^(-3)μm^(2)时d/2R_(c)=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关系 悬浮物粒径中值 储层孔隙结构 岩心渗透率 注水水质
下载PDF
低渗透性煤层注水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5
作者 祁云霞 连清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4模拟软件对不同煤体特征参数与注水工艺参数对低渗透性煤体的力学特性和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工程实际。模拟结果显示,注水压力越大,距钻孔距离越小,孔隙压力就越大,三者之间...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4模拟软件对不同煤体特征参数与注水工艺参数对低渗透性煤体的力学特性和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工程实际。模拟结果显示,注水压力越大,距钻孔距离越小,孔隙压力就越大,三者之间存在一定数学关系,注水压力对湿润半径呈指数式增长趋势;注水孔长度对湿润效果基本无影响;而孔隙度越大,煤体孔隙压力越小,煤体钻孔水质量流量和湿润半径越大,一定范围内煤体更加湿润。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对湿润半径进行预测可以对工程现场低渗透性煤层的注水工艺参数设计提供引导。现场应用发现煤体的湿润性及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显著,对粉尘的产生及控制均起到积极影响,有效改善了井下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煤层孔隙度 注水压力 注水孔长度 孔隙压力
下载PDF
水力耦合作用下煤变形及渗透率响应规律研究
6
作者 王智欣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8,共8页
煤层注水过程中,应力与水压产生耦合作用使煤体形变,影响煤岩渗流。为探究注水渗流过程中煤岩体积应变和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煤岩开展水力耦合渗流试验,得出应力对煤岩渗透率和体积应变特征的影响规律,从而探究水压... 煤层注水过程中,应力与水压产生耦合作用使煤体形变,影响煤岩渗流。为探究注水渗流过程中煤岩体积应变和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煤岩开展水力耦合渗流试验,得出应力对煤岩渗透率和体积应变特征的影响规律,从而探究水压影响下煤岩体积应变和渗透特性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率对于体积应变存在着明显的响应规律,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煤岩渗透率和体积应变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恒定水压试验中,煤岩渗透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此过程试件经历了由压缩到扩展的过程,在煤岩裂隙贯通后渗透率达到极大值;变水压试验过程中,煤岩裂隙在较少的水压循环次数下处于压密状态,渗透率波动下降,但随循环次数增加,裂隙扩张,煤岩渗透率在水力耦合作用下开始增加;相同应力条件下,高孔隙水压促进裂隙扩展,促进体积应变量的增加以及渗透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流固耦合 围岩应力 孔隙水压 体积应变 渗透率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distribu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Guoqing Feng MingLe Yu 《Petroleum》 201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is one of the factors for evaluating water flood effect in a water flood oil field.In previous study,there were limited lab studies for evaluat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is one of the factors for evaluating water flood effect in a water flood oil field.In previous study,there were limited lab studies for evaluat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A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and it is verified by a five-spot water flooding streamline simulation model.The logarithmic relation between pore volume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and water saturation is established by regression.An inflection point and limit point of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pore volume are identified.Current simulation model indicates inflection point appears after 2e5 pore volume(PV)injection,and limit point appears after 15e25 PV injection.Both inflection and limit point va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drive reservoir Cumulative water injection pore volume Numerical flow simulation Inflection point Limit point Recovery factor
原文传递
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对孔隙热储层中Cl^(-)运移影响
8
作者 赵丽 黄尚峥 +4 位作者 张庆 卢宇灿 金毅 王心义 邢明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9-197,共9页
迄今为止,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对溶质在深层承压地热水中的运移规律影响研究少有报道。通过模拟35℃的低温地热环境,开展了注入时间1,2,3,4,5 h以及静水压力0,6,9 MPa条件下Cl^(-)的运移柱模拟试验。采用CXTFIT 2.1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 迄今为止,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对溶质在深层承压地热水中的运移规律影响研究少有报道。通过模拟35℃的低温地热环境,开展了注入时间1,2,3,4,5 h以及静水压力0,6,9 MPa条件下Cl^(-)的运移柱模拟试验。采用CXTFIT 2.1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孔隙型热储砂土中Cl^(-)的运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模拟的低温孔隙型热储层中,不同注入时间和静水压力下,Cl^(-)的运移曲线均呈正态对称分布,一维对流弥散(CDE)模型也可较好地表征其穿透曲线,因此溶质扩散过程符合菲克定律。注入时间的不同,会引起Cl^(-)的穿透曲线、运移参数发生变化,这与不同注入时间条件下溶质注入总量、柱内溶质浓度差以及分子扩散能力不同有关。在不同静水压力条件下,弥散系数从0 MPa的25.22 cm^(2)/h增加到9MPa的36.13 cm^(2)/h,分子扩散系数、机械弥散系数以及弥散度也随之增大,因此溶质的弥散作用随静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强。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地下水的溶质运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孔隙地热水 注入时间 静水压力 氯离子 运移规律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天然气驱储集层孔喉动用下限 被引量:4
9
作者 白振强 王清华 宋文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依据核磁共振原理,推导岩心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关系,结合岩心高压压汞孔喉半径分布,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和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同步逐渐降低... 依据核磁共振原理,推导岩心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关系,结合岩心高压压汞孔喉半径分布,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和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同步逐渐降低的规律,分析不同注气速度、注气压力和位置下不同孔喉半径的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变化,确定不同开发方式下的孔喉动用下限。研究表明,微米级孔隙中的原油是水驱采收率的主要贡献者,低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4μm,高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1μm;注气压力由5.0 MPa升高到17.0 MPa时,孔喉动用下限从0.05μm下降到0.01μm;注气压力较高时,岩心整体孔喉动用较均匀;随着注气压力的升高,主要动用半径小于0.01μm孔隙内的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驱 水驱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孔喉半径 动用下限 注气速度 注气压力
下载PDF
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段永伟 何慧 +5 位作者 于雪盟 刘洪霞 索彧 冯福平 呼布钦 苏显蘅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在注CO_(2)与注水两种开发方式下,均会出现泥岩层段的套管剪切损坏加剧的现象。为了明确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的影响,将室内实验所得储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现场实际区块的井网资料相结合,建立了泥岩层剪切滑移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通... 在注CO_(2)与注水两种开发方式下,均会出现泥岩层段的套管剪切损坏加剧的现象。为了明确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的影响,将室内实验所得储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与现场实际区块的井网资料相结合,建立了泥岩层剪切滑移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分析了不同注入介质在一定注入速度条件下生产3年过程中的孔隙压力、油层变形量和泥岩层滑移量的分布与变化情况。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由于水和CO_(2)黏度与密度的差异,导致开发初期注CO_(2)井周围孔隙压力高于注水井。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注CO_(2)井孔隙压力降低速率大于注水井,在生产3年后,注CO_(2)油层整体孔隙压力高于注水油层,使注CO_(2)油层整体均匀上抬,但注水油层高低差更大,导致油层变形更加集中。油层变形量的不同引起了泥岩层滑移量的差异,注CO_(2)泥岩层滑移量小于注水泥岩层滑移量。基于不同注入介质对泥岩层滑移量的影响分析,给出了合理的注入方案,为防治油田套损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剪切 注水 注气 地层滑移 孔隙压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陈宇家 冯昆明 +8 位作者 熊志明 贾彬红 王凯 魏涛 任利剑 王巍 刘林玉 陈大友 周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5,共12页
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弄清储层渗流机理,为该区域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吴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可视化微观水驱油实验、岩心多相渗流实验... 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弄清储层渗流机理,为该区域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吴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可视化微观水驱油实验、岩心多相渗流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研究区长10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水驱油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长10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和沸石溶孔次之,喉道类型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结构可分为Ⅰ、Ⅱ、Ⅲ三类,不同类别孔隙结构的储层,其水驱油在储层孔道的驱替方式主体为活塞式驱替,非活塞式驱替比较少见;不同类别孔隙结构储层,注入水在孔隙网络中的驱替特征差异较大,Ⅰ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均匀状驱替和网状-均匀状驱替,Ⅱ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网状驱替,Ⅲ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指状驱替和网状-指状驱替。水驱油渗流特征及驱替效率主要受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和驱替压力、注水倍数等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储层从Ⅰ类至Ⅲ类,储层物性与孔喉结构依次变差,孔隙网络中水驱油方式由均匀状→网状→指状变化,水驱油效率依次降低;该类储层喉道的大小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储层喉道半径越大,驱油效率越高;提高驱替压力与注水倍数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孔喉结构 渗流特征 驱替压力 注水倍数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煤体微观渗流特征及宏观破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国良 陈曦 +1 位作者 范超男 葛少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9-1788,共10页
为探究煤体在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的微观渗流特征,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基于煤体微观结构的双介质渗流模型,并设计了恒定速度加载(LP1)、常规脉动加载(LP2)和强加载缓卸载加载(LP3)3种水力荷载路径,进行了在不同循环荷载路径下的煤... 为探究煤体在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的微观渗流特征,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基于煤体微观结构的双介质渗流模型,并设计了恒定速度加载(LP1)、常规脉动加载(LP2)和强加载缓卸载加载(LP3)3种水力荷载路径,进行了在不同循环荷载路径下的煤体注水渗流数值模拟试验。另外利用自行搭建的煤体注水装置,探究了3种荷载路径下的宏观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联通裂隙占孔裂隙结构的73.49%,是影响煤体渗流的主要因素,而孔径为9~23μm的孔隙是孤立孔隙中的主要部分,数量和体积占比均超过了50%;煤体内部孔裂隙结构和荷载路径对渗流速度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LP1沿注入方向平均渗流速度的波动较大,LP3则抑制效果明显,且LP3路径较LP1和LP2随时间有较大跨度。LP3的荷载路径相对于LP1具有脉动荷载的疲劳损伤效果,并且造成的损伤程度强于LP2。该研究可为煤体微观结构研究和煤层注水技术参数优化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渗流特征 煤层注水 孔裂隙结构 强加载缓卸载
下载PDF
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 被引量:86
13
作者 纪淑红 田昌炳 +3 位作者 石成方 叶继根 张祖波 傅秀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5,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从影响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内在和外在因素出发,分析高含水阶段水驱油效率变化的可能性。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尤其是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润湿性等;外在因素主要为水驱条件,包括注水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及油水黏度比等。根据水驱油效率的定义、实验室测定及矿场应用情况,尝试分析水驱油效率变化的机理,提出了高含水阶段储集层润湿性及孔隙结构变化将导致临界毛管数的降低,使残余油饱和度减小,进而提高水驱油效率。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应加强对水驱油效率的关注,从3个层次加深对水驱油效率的研究,首先是水驱油效率的实验取值,其次要研究不同储集层水驱油效率的经济界限,最后要从毛管数出发,着眼于经济有效地提高水驱油效率的技术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效率 高含水阶段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临界毛管数 润湿性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56
14
作者 林玉保 张江 +1 位作者 刘先贵 周洪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低效、无效循环注水开发状况,利用恒速压汞和恒压压汞法研究了喇嘛甸油田储集层岩样水驱前后的孔隙结构特征。恒速压汞分析表明,岩样经过长期水驱后流体主要渗流通道喉道半径增大,对渗流的贡献率增加,水驱... 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低效、无效循环注水开发状况,利用恒速压汞和恒压压汞法研究了喇嘛甸油田储集层岩样水驱前后的孔隙结构特征。恒速压汞分析表明,岩样经过长期水驱后流体主要渗流通道喉道半径增大,对渗流的贡献率增加,水驱前后孔隙半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喇嘛甸油田储集层控制渗流特征的主要是喉道特征,而不是孔隙特征。恒压压汞分析表明,经过长期水驱后,喇嘛甸油田储集层砂岩孔喉尺寸明显变化,孔喉半径中值增大,最大孔喉半径增大,渗透能力增强;水驱后大孔喉数量增加,对应的分布频率、孔喉渗透率贡献率增加。两种方法均表明,岩样在长期水驱后孔喉增大,大孔喉是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长期注水 孔隙结构特征 孔喉 恒速压汞分析 恒压压汞分析
下载PDF
结合孔隙结构分析注水对煤体瓦斯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赵东 赵阳升 冯增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6-692,共7页
为了研究煤体瓦斯的解吸特性受高压注水影响的机制,结合压汞试验测定的煤的沟通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规律以及煤样注水后水残留在煤样中的质量,对不同煤种一定吸附瓦斯压力在注入不同压力水的条件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了研究煤体瓦斯的解吸特性受高压注水影响的机制,结合压汞试验测定的煤的沟通孔隙率和孔径分布规律以及煤样注水后水残留在煤样中的质量,对不同煤种一定吸附瓦斯压力在注入不同压力水的条件下,煤体瓦斯解吸规律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煤种在同等吸附瓦斯压力条件下,沟通孔隙率越大,煤体瓦斯解吸能力越强;(2)相同煤种煤体瓦斯的解吸能力与吸附瓦斯压力大小有关,吸附压力越大,解吸能力越强;(3)根据煤的孔径分布规律和注水后煤中水的含量,计算出不同注水压力下水进入到煤体的临界孔隙尺度,该值直接影响煤体瓦斯的解吸能力,即临界孔隙尺度越小,解吸率越低;(4)通过数据拟合得出煤体瓦斯的解吸率与水进入到煤体的临界孔隙尺度符合Langmuir型规律的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煤孔隙结构 瓦斯解吸 注水 临界孔隙尺度
下载PDF
多重复合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尹洪军 付春权 +2 位作者 万贵春 杨知盛 梁文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0-74,共5页
低渗透油藏岩性发育不均匀 ,常表现为多重复合油藏特征。这一特点难以从油井测试资料中观察到 ,而在水井测试资料却有所反映。水井测试资料曲线往往存在后期多次上翘现象 ,而显示出油水井间的地层特点。但是 ,对这些资料的解释具有一定... 低渗透油藏岩性发育不均匀 ,常表现为多重复合油藏特征。这一特点难以从油井测试资料中观察到 ,而在水井测试资料却有所反映。水井测试资料曲线往往存在后期多次上翘现象 ,而显示出油水井间的地层特点。但是 ,对这些资料的解释具有一定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 3] ,建立了多重复合油藏试井理论模型 ,研制出理论图版 ,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文中列举出油水井对应测试的分析实例 ,以此说明加强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压力动态分析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复合油藏 低渗透油藏 注水井 试井分析 压力
下载PDF
软土中结合水与固结、蠕变行为 被引量:17
17
作者 肖树芳 房后国 王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1-535,共5页
采用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文探讨了饱和软土中结合水对其固结、蠕变的影响。首先,采用SEM、压汞及最大吸水量等量测技术,对各级荷载下软土的孔隙级配进行了分析,并对淤泥土固结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特征进... 采用宏观力学行为和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文探讨了饱和软土中结合水对其固结、蠕变的影响。首先,采用SEM、压汞及最大吸水量等量测技术,对各级荷载下软土的孔隙级配进行了分析,并对淤泥土固结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伴随着结构强度逐渐丧失和固结过程中不同类型孔隙水的排出,并对软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及结合水进行了划分。其次,通过高压固结试验发现软土的固结过程明显存在两个阶段,前者主要与自由水有关,而后者则与结合水的行为有关。通过蠕变试验,分析了软土的黏滞系数η与结合水膜的厚度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孔隙水 SEM 压汞
下载PDF
水驱油田采收率与注入孔隙体积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增林 张贵才 +3 位作者 靳彦欣 裴海华 史树彬 蒋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0,共7页
采收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标准。通过对胜利油区不同油田多块岩心驱替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采收率ER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nPV存在定量关系,从丙型水驱曲线出发结合注采关系和驱替试验数据得出E_(R)-n_(PV)关系式,并分析E_(R)-n_(PV)... 采收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标准。通过对胜利油区不同油田多块岩心驱替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采收率ER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nPV存在定量关系,从丙型水驱曲线出发结合注采关系和驱替试验数据得出E_(R)-n_(PV)关系式,并分析E_(R)-n_(PV)关系式中系数的物理意义。对岩心驱替试验与现场生产数据回归曲线以及孤岛试验区聚合物驱前后E_(R)-n_(PV)回归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储层低含水阶段水驱采收率明显低于岩心试验的水驱采收率,而在中后期差距逐渐减小,计算值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度高;注聚开发可有效地提高采收率,且注聚开发前计算的波及体积大于实际波及体积,证明聚合物驱有效提高了波及体积;E_(R)-n_(PV)关系式能应用于水驱油田采收率预测,并对提高采收率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水驱油藏 采收率 注入孔隙体积 丙型水驱曲线
下载PDF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周期分质注聚合物技术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文敏 刘同敬 +3 位作者 秦积舜 雷占祥 吴蔚 吕爱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9-451,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针对不同渗透率地层,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与地层孔喉半径的配伍关系,结合周期注水原理,形成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周期注入技术。在考虑聚合物井筒炮眼剪切降黏作用下,地层平均渗透率为35&#...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针对不同渗透率地层,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与地层孔喉半径的配伍关系,结合周期注水原理,形成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周期注入技术。在考虑聚合物井筒炮眼剪切降黏作用下,地层平均渗透率为35×10-3μm2时,应选用800×104分子量聚合物;平均渗透率为100×10-3μm2时,应选用1 200×104分子量聚合物;渗透率大于300×10-3μm2时,应选用2 500×104以上分子量聚合物;分质注聚合物半周期控制在约3个月为最佳。相比传统笼统注聚合物方法,周期分质注聚合物技术可以综合聚合物驱及周期注水技术,更为有效地提高石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质注聚合物技术 孔喉半径 聚合物 周期注水 渗透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马岭油田长期注水对油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林光荣 陈付星 +1 位作者 邵创国 张富田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3-35,共3页
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现场资料的分析 ,对油层经长期注水冲刷后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马岭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 ,油层水洗后油层物性明显变差 ,渗透率平均下降了1 2 .96 % ,孔隙度下降了 0 .44% .引起水洗油层变化的主... 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现场资料的分析 ,对油层经长期注水冲刷后孔隙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马岭油田经长期注水开发 ,油层水洗后油层物性明显变差 ,渗透率平均下降了1 2 .96 % ,孔隙度下降了 0 .44% .引起水洗油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油层含有敏感性矿物 ,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以及外来流体矿化度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水洗油层 孔隙结构 冲刷试验 非均质性 马岭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