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整合课程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乃峰 王尊宪 +3 位作者 庄凡 杨天竹 钟堂武 刘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4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医学整合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 目的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医学整合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医学整合课程融入课程思政,2组均完成3个月教学。比较2组学生的课程思政模块评分、教学质量评分、胜任能力指标量表得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爱国主义、医德医风、安全意识、职业担当、精益求精及言传身教模块评分[(89.87±7.18)分、(92.15±8.64)分、(91.43±8.14)分、(90.63±7.86)分、(92.23±7.77)分、(91.41±8.34)分]高于对照组[(74.38±7.11)分、(77.73±8.32)分、(79.43±7.63)分、(75.36±6.78)分、(78.93±6.51)分、(80.23±7.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学生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考核、师生评价、考试成绩及实习单位评价得分[(91.98±4.59)分、(90.35±4.52)分、(93.25±6.32)分、(90.14±4.34)分、(92.24±6.54)分]高于对照组[(84.34±4.11)分、(82.67±3.61)分、(86.78±5.41)分、(81.32±3.46)分、(88.71±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全球视野、态度包容、交流包容及价值取向评分[(21.21±3.57)分、(20.97±3.43)分、(21.53±3.74)分、(22.23±2.77)分]高于对照组[(17.53±3.15)分、(17.45±3.21)分、(17.28±3.21)分、(16.56±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3个月后的提高爱国主义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课程学习兴趣、提高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文关怀理念、增强沟通技巧、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德树人视域下基于医学整合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模块评分,提升教学质量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胜任能力,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医学整合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质量 胜任能力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大中小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学理价值、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
2
作者 雷浩 王丹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7-23,共7页
推进大中小教材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关键抓手。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实质,大中小教材一体化建设是以核心素养为逻辑主线,贯通教材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建设要素,... 推进大中小教材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关键抓手。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实质,大中小教材一体化建设是以核心素养为逻辑主线,贯通教材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建设要素,使各学段各学科教材形成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的整体的过程。大中小教材一体化建设应当以核心素养为育人纽带,统整大中小学段学科的教材目标体系;创设附着概念结构和学科思维的问题情境,整合大中小教材的内容组织;以课堂教学中的纵向任务进阶推动横向协作探究,延展大中小教材的使用方式;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评价教材的价值依据,贯通大中小教材的评价逻辑,最终凝聚合力建构高质量现代化的大中小教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教材一体化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素养培育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基于课程思政跨文化能力一体化培养模式
3
作者 申智奇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62-67,共6页
跨文化能力培养是培养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求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生态下,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有待继续探索。文本基于课程思政跨文化能力一体化培养模式,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从跨文化能力内涵... 跨文化能力培养是培养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求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生态下,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有待继续探索。文本基于课程思政跨文化能力一体化培养模式,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从跨文化能力内涵和教学必要性入手,依托网络智慧平台、智能文本反馈及数字态度调查手段等,构建思政为导向、跨文化能力为核心和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评一体化跨文化能力思政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能力培养 课程思政 教育信息化 教—学—评一体化
下载PDF
聚焦立德树人 突出思维考查 发挥导向作用——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
4
作者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0,共5页
2024年高考英语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高考内容改革要求,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深化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强化思维品质考查,服务国家人才选拔培养,加强教考衔接,发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向引导作用,助力教育高... 2024年高考英语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高考内容改革要求,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深化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考查,强化思维品质考查,服务国家人才选拔培养,加强教考衔接,发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向引导作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英语 立德树人 思维品质 人才选拔培养 教考衔接
下载PDF
立德树人导向下大中小学教材体系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馨若 张钰琦 王晰含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7,共7页
教材体系在教育改革中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是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主阵地。教材体系构建的内在实质与核心要义指向于立德树人,即为谁构建教材体系的价值问题、构建什么教材体系的首要问题以及怎样构建教材体系的实践问题。构建教材体... 教材体系在教育改革中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是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主阵地。教材体系构建的内在实质与核心要义指向于立德树人,即为谁构建教材体系的价值问题、构建什么教材体系的首要问题以及怎样构建教材体系的实践问题。构建教材体系应坚持系统观,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以课程标准为直接驱动、以系统开放为方法支撑。为此,立德树人导向下大中小学教材体系的构建要以必备品格目标与关键能力目标为教材建设的总体方位;以学分、资格等值转换为互通基础,以类型、文本关联为互通形式,建立互通的课程标准体系;处理好各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关系,促进"五育"在教材中的融合以及各学科(专业)教材的横向交叉,有序推进大中小学教材的上下贯通与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材体系 大中小学 核心素养 整体育人
下载PDF
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正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4-17,29,共5页
教师的幸福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幸福感 ,教师既要树立崇高的教... 教师的幸福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幸福感 ,教师既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又要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要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幸福感 师德修养
下载PDF
当前的舞蹈教学应强化素质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舒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素质教育应包括品德教育、才智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多年来舞蹈专业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舞蹈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对繁荣我国的舞蹈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品德教育 才智教育 德才兼备
下载PDF
坚持立德树人 践行核心素养——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题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肖燃 薄莹雷 《考试研究》 2020年第6期3-7,共5页
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题的命制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命题实践的全流程中。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关注最新科技发展,注重对基础和实验的考查,充分体现学... 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题的命制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命题实践的全流程中。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关注最新科技发展,注重对基础和实验的考查,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科渗透,突出试题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全面提升考试的育人功能和正面导向作用,利于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物理 立德树人 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PDF
毛泽东的干部路线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7-49,共13页
为了夺取政权,实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心中追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即毛泽东的干部路线。这是一条完整的干部路线,包括: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知人善任的干部政... 为了夺取政权,实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心中追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即毛泽东的干部路线。这是一条完整的干部路线,包括: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知人善任的干部政策;五湖四海全面团结干部的原则和通过学习培训及在实践中锻炼干部的途径。毛泽东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保证了党的任务的实现,有力地推进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路线 任人唯贤 德才兼备 知人善任 五湖四海 学习教育 实践锻炼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莉 《科教文汇》 2013年第31期15-16,共2页
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之下,德才兼备的高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广大的高职院校而言,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只... 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之下,德才兼备的高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广大的高职院校而言,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只有加强对其思想政治的教育,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挖掘出其自身巨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才兼备 思想政治 教育
下载PDF
试述素质教育对师德建设的要求
11
作者 李众 廖高会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师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素质教育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清二者的关系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且积极地身体力行 ,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 ,做到身正、心正、行正 ,提高自身综... 师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素质教育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清二者的关系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且积极地身体力行 ,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 ,做到身正、心正、行正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师德建设 为人师表 综合素质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解读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增为 杨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0,78,共8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对本课程所培育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按照“国家育人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程序,凝练出政治认同、道德修...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要求对本课程所培育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按照“国家育人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程序,凝练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确立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课程总目标,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制定了分学段课程目标,形成了学段间有序衔接的目标阶梯,有效落实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设计的要求,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积累连续性的德育经验和整体性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Situationism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13
作者 ZHANG K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8年第3期420-429,共10页
In section 1, I will describe how moral responsibility requires normative competence. In section 2, I will introduce an influential social psychology experiment and consider one of its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s, s... In section 1, I will describe how moral responsibility requires normative competence. In section 2, I will introduce an influential social psychology experiment and consider one of its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s, situationism. In section 3, I will discuss the possession response in defense of normative competence. This is an approach to save normative competence via possession, and in turn the concept of the morally responsible agent, by relinquishing the need for exercising normative competence. After discussing its pros and cons, section 4 will focus on the exercise response, which emphasizes each singular exercise of normative competence. Given these two responses, I will argue that we are faced with a dilemma. If we admit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morally responsible agent is grounded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normative competence, then the concept becomes useless in a practical sense, forcing us to embrace a concept that is tied to the exercise of normative competence. If we admit that the morally responsible agent is grounded in only the exercise of normative competence, the concept of the morally responsible agent no longer aligns with common s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UATIONISM moral responsibility normative competence possession response exercise response
原文传递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建敏 魏周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69-72,共4页
我国高校外语学界关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讨迄今为止已有三十余年,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理论模型的创建和课程改革的突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意味着外语学界当务之急... 我国高校外语学界关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讨迄今为止已有三十余年,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理论模型的创建和课程改革的突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出台意味着外语学界当务之急应思考如何将思辨能力与思政有机融合,培养以德为先,注重终身学习、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思辨能力的内涵应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辨能力不仅仅是一套可教可学的技能,还关乎德育。外语教师在教授语言、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德为先,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提升又将反作用于德行,使其得到升华,二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双螺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 课程思政 德育
下载PDF
何以培养“德才兼备”高从教意愿师范生——基于两所师范高校的调查分析
15
作者 李佳丽 黄烨 +1 位作者 徐雄伟 宁波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8-66,84,共10页
培养“德才兼备”并具有较高从教意愿的师范生对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和回归法,依据师范生的师德规范和专业能力对师范生进行分类,并探究培养高质量师范生和高从教意愿师范生的路径。... 培养“德才兼备”并具有较高从教意愿的师范生对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和回归法,依据师范生的师德规范和专业能力对师范生进行分类,并探究培养高质量师范生和高从教意愿师范生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师范生可聚类为四种类型,德才兼备23.56%、德中才中42.29%、德中才弱20.06%、德才兼弱14.1%。且师范生师德规范最优,教学知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居中,教学和管理等实践能力最弱,提高教学和管理等实践能力是培养德才兼备师范生的突破口。2.偏向学术和研究,且脱离中小学实践的前沿教学内容和策略,不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以及从教意愿。3.德才兼备的师范生从教意愿更高,但提高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和培养德才兼备师范生的路径存在差异,其中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经济支持、软性学校氛围匹配高质量课程和实习机会是培养德才兼备师范生的主要路径,而营造良好的软性学校氛围匹配高质量高校教师是提高师范生从教意愿的主要路径。4.培养德才兼备且有较高从教意愿师范生,则以营造良好的软性学术和学习氛围匹配高质量同伴学习共同体、同时做好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提高学生报考专业时的主观兴趣为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规范 专业能力 德才兼备 从教意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