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造巴别塔-关于世界/全球建筑史写作的初步分析 |
周鸣浩
卢叶炅
|
《建筑师》
CSSCI
|
2023 |
0 |
|
2
|
外语教育中的“思辨+思政”路径探索 |
张凤梅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如何以第三世界为方法?——后殖民批评之弊与非洲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殖民 |
姚峰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4
|
“他者”的多副面孔 |
胡亚敏
肖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6
|
|
5
|
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林树明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28
|
|
6
|
《简·爱》和《苍海茫茫》中的殖民主义话语 |
谷红丽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21
|
|
7
|
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象 |
马红旗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16
|
|
8
|
近十年中国后殖民批评综述 |
周兴杰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
9
|
后殖民文化批判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
阎孟伟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0
|
当代音乐批评中后殖民话语评析 |
李诗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组二元对立模式 |
李曦珍
何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2
|
族群政治、性别政治和阶级政治的三维空间——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简析 |
刘莉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13
|
华裔女性主体形象的积极建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华女阿五”的独特魅力 |
刘慧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4
|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观与女性批评 |
唐晓忠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4
|
|
15
|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争”论评(下) |
居其宏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6
|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与后殖民主义批评 |
王军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9
|
|
17
|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上)——“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争”论评 |
居其宏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8
|
后殖民主义与批判教育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批判精神 |
钟玲
|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5 |
4
|
|
19
|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义诗学观——聚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 |
崔丹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2 |
4
|
|
20
|
谈“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
蓝国华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