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Alishan Tsou Tribe in Different Pl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作者 Hsiao-Ming Chang Chiu-Hui Hung Han-Ming Lin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1年第4期458-468,共11页
After the Morakot disaster in 2009, the affected indigenous tribes suffered from the government’s use of permanent housing as a single reconstruction option, which forced the victims to leave their original land for ... After the Morakot disaster in 2009, the affected indigenous tribes suffered from the government’s use of permanent housing as a single reconstruction option, which forced the victims to leave their original land for a new life in a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mod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ays adopted by tribal residents to maintain their own culture and tribal life 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post 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post disaster adjustment. Veoveoana Village in Taiwan is an indigenous tribe that relocated after a disaster and was reconstruct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study performed the research b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on Veoveoana Villag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1)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can result in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post-disaster tribe and maintain the people’s incomes;2)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constantly assists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of tribal industry by various policies, the implementation cannot effectively continue and the outcome is insignificant;3) due to the gap between permanent prefabricated housing and original tribal cultural features, the residential rate is not high.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e government and privat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hould respect the intention of the majorit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addition, it shoul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manpower for the subsidized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yphoon Morakot Indigenous Tourism Veoveoana Village Tsou Culture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for Housing Provision in the Gaza Strip,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被引量:2
2
作者 Adnan Enshassi Tarik Chatat +1 位作者 Jason von Meding Giuseppe Forin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402-414,共13页
In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the Gaza Strip has suffered regular cycles of reconstruction due to systematic destruction during Israeli military operations, as in 2006, 2008–2009, 2012, and 2014. In this c... In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the Gaza Strip has suffered regular cycles of reconstruction due to systematic destruction during Israeli military operations, as in 2006, 2008–2009, 2012, and 2014. In this context of ongoing conflict this article aims to identify, rank, and discus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PDRPM) for housing in the Gaza Strip. A set of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DRPM were assembled as a result of a global literature review.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nd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relative importance index for each PDRPM factor.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six groups: housing approach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roject funding,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PDRPM context.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DRPM for housing provision in the Gaza Strip are related to issues associated with financial resources. It is critical that sufficient funding should be available in order to allow organizations to undertake housing projects in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way. Joint efforts are required from international donors and local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anage financial resources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improving PDRPM for housing prov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za strip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post-disaster housing post-disaster project management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HEC-RAS模型在分汊河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推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雯 陈婷婷 孙利敏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1-94,155,共5页
HEC-RAS一维数学模型可用于恒定流和非恒定流计算,常被应用于降雨径流、河流水动力、洪水过程分析等领域。以岷江航道(乐山段)灾后重建为例,根据河道实测地形,实测分流比以及实测水边线,采用HEC-RAS模型对该段河道水面线进行率定与分析... HEC-RAS一维数学模型可用于恒定流和非恒定流计算,常被应用于降雨径流、河流水动力、洪水过程分析等领域。以岷江航道(乐山段)灾后重建为例,根据河道实测地形,实测分流比以及实测水边线,采用HEC-RAS模型对该段河道水面线进行率定与分析计算,研究HEC-RAS模型在分汊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推求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HEC-RAS模型在研究区率定结果良好,有较好的适用性,且能为分汊河道的航道整治提供经济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灾后重建 航道整治 HEC-RAS模型
下载PDF
灾后社会景气变动趋势:基于后疫情期的考察
4
作者 颜烨 刘笑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2期118-128,F0002,共12页
灾后社会景气作为表征性因素,是实质性恢复重建工作中长期潜在的隐蔽公理,对于更好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原有文献中社会景气概念的修复性界定,指出它不仅仅是主观满意度和信心的问题,更涉及客观景象的整体状况。... 灾后社会景气作为表征性因素,是实质性恢复重建工作中长期潜在的隐蔽公理,对于更好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原有文献中社会景气概念的修复性界定,指出它不仅仅是主观满意度和信心的问题,更涉及客观景象的整体状况。基于后疫情期主客观社会景气的案例,通过实证比较分析进行具体考察,从而揭示疫灾过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和社会景气回升繁荣的艰难之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灾后社会景气研究和监测分析,着眼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景气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社会景气 客观景象 主观感受 恢复重建 后疫情期
下载PDF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及韧性建设研究
5
作者 赵亮 王伟 +1 位作者 孔锋 张磊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①结合灾区...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①结合灾区实际和数据局限性,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可依据恢复重建项目完工情况与投资完成情况来综合确定。评价得出绵阳市城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区项目恢复重建实施情况相对较差;②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模式等途径振兴旅游产业,但由于特色旅游资源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区域、灾后救援资源局限以及次生灾害影响促使恢复重建的效果降低。③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从旅游规划、结构韧性、防灾减灾、经济与生计、社会与心理、体制机制、法律规章、监测评估八个方面构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为实现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以便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带动灾区社会经济的改善,提升灾后重建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旅游产业 项目后评价 韧性发展 重建得更好
下载PDF
川西新型村庄规划探索--以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熊国平 王爱军 +3 位作者 盛楠 周梦蝶 吴文昕 何舒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96,共5页
结合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通过村民意愿调查,针对村民灾后重建关心的问题,从总体布局、抗震减灾、地方特色、生态建设、户型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四川灾区新型村庄的规划建设,以期对灾后重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 四川省 村庄规划 灾后重建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的理论创新与经验反思--以社会治理创新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选国 戚玉 周小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38-48,共11页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要议题,反思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与社会治理中的理论基础、行动逻辑和经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灾害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生计发展为背景,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重要议题,反思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与社会治理中的理论基础、行动逻辑和经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灾害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生计发展为背景,认为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进而构建了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路径和治理内容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分析框架,作为社会工作参与灾后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视角;继而从介入前提、组织载体、参与主体、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估五个方面呈现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农村社区生计发展的经验实践。最后,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创新 社区生计发展 灾后重建
下载PDF
输配电网同时故障下基于多时段安德森加速的协同恢复策略
8
作者 伊博宇 陈益广 +3 位作者 张少凡 王守相 赵倩宇 黄弈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9-170,共12页
极端灾害会对输配电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在故障发生后,合理的恢复策略有利于快速恢复供电,减少停电损失。针对极端灾害造成输配电网同时多重故障的场景,提出一种可以统筹输配电网资源的基于多时段安德森加速的... 极端灾害会对输配电网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在故障发生后,合理的恢复策略有利于快速恢复供电,减少停电损失。针对极端灾害造成输配电网同时多重故障的场景,提出一种可以统筹输配电网资源的基于多时段安德森加速的输配协同灾后恢复策略。以恢复过程中最小运行成本为目标函数,计及输电网的机组运行状态、故障修复顺序,并同时考虑配电网的灵活资源响应、故障修复顺序以及网架重构和孤岛划分策略,采用全并行目标级联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为了解决由网架拓扑变化带来的目标级联分析法内循环收敛性差的问题,将扩展到多时段的安德森加速法应用于求解过程。T30D2和T57D8算例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灾后恢复过程中的失电损失,还可以显著提高计算速度,并且对于接入多个主动配电网的大规模网架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网 配电网 灾后恢复 安德森加速 目标级联分析法 灵活性资源 网架重构
下载PDF
非常态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评价比较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升 吕志奎 罗桂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9-56,共8页
在对国家、省级政府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全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导向的政策执行评估模型,围绕受灾群众最需要但不太满意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保障等)进行梳理、归纳,设计相关问卷,并通过对千余户受灾家庭问卷调... 在对国家、省级政府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全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导向的政策执行评估模型,围绕受灾群众最需要但不太满意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保障等)进行梳理、归纳,设计相关问卷,并通过对千余户受灾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收集数据,研究灾后重建政策的执行情况、各类群体的评价差异。研究表明,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农房修改重建政策落实得较好,城镇住房修复重建政策、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得较差;受灾程度越大的群体对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越差。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改善非常态环境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政策执行 政策评价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县域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构建--以成都市大邑县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蓉 邱建 陈俞臻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1-65,共5页
以往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主要针对大中城市,建设实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但是,"5·12"汶川地震暴露出县域范围内的城镇特别是广大村镇抵御灾害的能力极其脆弱。为保障县域城镇的安全,以灾后重建工作为依托,成都市大... 以往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主要针对大中城市,建设实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但是,"5·12"汶川地震暴露出县域范围内的城镇特别是广大村镇抵御灾害的能力极其脆弱。为保障县域城镇的安全,以灾后重建工作为依托,成都市大邑县重点从行为分析、标准选择、场所体系构建、通道建设等方面就避难场所规划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城乡防灾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灾后重建 应急避难场所 成都市大邑县
下载PDF
基于灾后重建的乡镇防灾减灾规划探索——以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为例
11
作者 孟浩伟 夏晶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1期87-94,126,共9页
防灾减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4个阶段回顾了我国乡镇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历程,认为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镇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模式和技术标准尚不明确,新时期下乡镇防灾减灾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进一步以北京... 防灾减灾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4个阶段回顾了我国乡镇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历程,认为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镇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模式和技术标准尚不明确,新时期下乡镇防灾减灾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进一步以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灾后重建工作为案例,针对区域灾害评估存在数据缺失、防灾目标失衡的问题,灾后优化重建中安置需求、市政设施选址与强制性要素的冲突,以及整体统筹、组织实施面临的困境,坚持问题导向,以保障受灾群众近期生活生产、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和提升区域安全韧性为目标,在灾害评估、规划完善和实施保障等方面提出策略和建议,为乡镇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模式和技术标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防灾减灾 灾害评估 灾后重建 房山区河北镇
下载PDF
可折叠式灾后临时交通路面搭设机器人设计与受力分析
12
作者 肖志玲 周奇 +5 位作者 周星宇 刘博 张玉浩 李建涛 王浩 张莉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灾后重建是灾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应对灾后重建环境复杂、装备需求量大、任务紧迫、危险性高、持续时间长、道路中断无法运输的问题,加快灾后建设速度,设计了一款用于在灾后重建作业中搭设临时交通路面的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 灾后重建是灾后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应对灾后重建环境复杂、装备需求量大、任务紧迫、危险性高、持续时间长、道路中断无法运输的问题,加快灾后建设速度,设计了一款用于在灾后重建作业中搭设临时交通路面的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在坍塌、沟壑、积水等各种灾后复杂地形中,快速搭设供作业人员和车辆快速通过的交通路面。首先,设计机器人的整体结构,针对复杂工况设计相应功能,使机器人能够在多种复杂路况下应用,并具备探测周围环境和初步判断情况的能力。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机器人的关键零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分析其在特定工况下的刚度和强度需求。最后,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出关键零件的试验模型,验证设计的可行性,以期为同类机器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临时交通 路面搭设机器人 结构设计 静力学分析 增材制造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地震损失和经济恢复的评估
13
作者 叶倩 佟歆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0期249-252,共4页
地震灾害及其灾后重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地震间接经济损失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复苏政策,也关系到国家层面的经济援助。由于经济活动的跨区域性和数据获取的难度,间接经济损失调查难以覆盖所有经济活动。然而,一个地区的夜间灯光(Ni... 地震灾害及其灾后重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地震间接经济损失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复苏政策,也关系到国家层面的经济援助。由于经济活动的跨区域性和数据获取的难度,间接经济损失调查难以覆盖所有经济活动。然而,一个地区的夜间灯光(Nighttime Light,NTL)可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活动。重点介绍2023年土耳其哈塔伊省地震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以及基于夜间光图像的恢复重建进展评价。首先,基于震前数据,建立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夜间灯光参数的函数关系。其次,通过地震后灾区夜间光衰减来评估地震的间接损失对比直接损失,计算各个地区损失经济。最后,对以灯光亮度损失为特征的灾害损失、经济损失、人口影响区进行统计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经济损失 人口影响 灾后重建
下载PDF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应用
14
作者 梁亮 刘玉磊 《移动信息》 2024年第9期237-239,共3页
文中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中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具体方案,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研究成果对促进防... 文中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在灾害监测、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中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具体方案,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该研究成果对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防灾减灾 灾害监测 应急救援 灾后重建
下载PDF
韧性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业恢复力分析——以北京市Q镇旅游业灾后重建为例
15
作者 李泽朔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89-93,96,共6页
以2023年7月31日北京市特大洪灾后Q镇乡村旅游业灾后重建行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Q镇涉及旅游业的村庄灾后重建中的不同行为措施,分析了影响不同主体经营的旅游业恢复力差异的因素,包括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影响主体救灾意愿,产业投资规模和... 以2023年7月31日北京市特大洪灾后Q镇乡村旅游业灾后重建行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Q镇涉及旅游业的村庄灾后重建中的不同行为措施,分析了影响不同主体经营的旅游业恢复力差异的因素,包括主体间的利益联结影响主体救灾意愿,产业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影响主体救灾意愿,主体救灾能力影响灾后重建速度。并站在韧性理论的视角,提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产业韧性,需要建立健全多主体协同救灾的体制机制,合理分配利益,加强村企合作等建议。研究结论对其他乡村旅游业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乡村旅游业 韧性理论 恢复力
下载PDF
“重建得更好”目标下灾后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以四川长宁Ms 6.0地震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师满江 宁志中 曹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基于民众需求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提升重建满意度的有效举措。但民众需求是否达到“重建得更好”的目标,尚缺乏实践验证。以四川长宁Ms 6.0地震为例,结合“重建得更好”和灾后需求评估方法,构建恢复重建需求指标体系,通过田野调查... 基于民众需求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提升重建满意度的有效举措。但民众需求是否达到“重建得更好”的目标,尚缺乏实践验证。以四川长宁Ms 6.0地震为例,结合“重建得更好”和灾后需求评估方法,构建恢复重建需求指标体系,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民众需求特征及对“重建得更好”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民众需求侧重灾后短期生活、生产恢复,忽视长期的社区重建、降低风险和提升韧性等的需求内容;职业、家庭、社区类型的差异性导致了民众需求在恢复重建时序、空间上的差异性。灾后恢复重建需求在内容、重建时序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均影响对“重建得更好”目标的落实。鉴于此,提出建立动态化需求评估机制和多元化目标的恢复重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得更好 灾后恢复重建 灾后需求评估 优化策略 长宁Ms 6.0地震
下载PDF
文物建筑恢复重建的原真性再思--以独克宗古城夏举岗达老宅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天依 胡康榆 翟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5期27-32,共6页
2014年"1·11火灾"使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核心区受灾严重,其中8栋文物保护建筑大面积受损,夏举岗达老宅是其中一栋被毁坏的传统藏式民居。在甄别了其原真性以后,复原工作旨在原址恢复其2005年整体格局与风貌,然而在政府与... 2014年"1·11火灾"使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核心区受灾严重,其中8栋文物保护建筑大面积受损,夏举岗达老宅是其中一栋被毁坏的传统藏式民居。在甄别了其原真性以后,复原工作旨在原址恢复其2005年整体格局与风貌,然而在政府与户主利益的博弈中,重建未能达到如期效果。通过对夏举岗达老宅"灾损评估—重建设计—建造过程—投入使用"的全程参与记录,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总结文物在恢复重建中的要点与方法,并反思其成果的不足,提出适宜的文物重建之法必须采用科学的修复方法动态地、主动地加以保护,并激励民众的集体荣誉感,采取介入的最小化原则与适当介入原则相结合,并改变重建模式,由居民主导转为集权专业团队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克宗 藏式 文物灾后重建 原真性
下载PDF
佤族社区灾后重建中的利益博弈与文化重构--以沧源县芒卡镇莱片村“3·01”地震为例
18
作者 杜香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4期44-53,153,154,共12页
佤族作为山区民族在长期的搬迁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依托于民族文化建构的官方主导与民众参与的“互嵌式”地域灾害文化逻辑。2015年发生于芒卡镇佤族社区莱片村的“3·01”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灾后搬迁、村寨选址、房屋建筑以及公共基... 佤族作为山区民族在长期的搬迁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依托于民族文化建构的官方主导与民众参与的“互嵌式”地域灾害文化逻辑。2015年发生于芒卡镇佤族社区莱片村的“3·01”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灾后搬迁、村寨选址、房屋建筑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当地佤族民众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地方政府与村寨民众、村寨与村寨之间,甚至是村寨内部之间存在诸多利益博弈,这种博弈决定着村寨内部社会、经济、文化的正常运转,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并对以文化为载体的一套世俗理念进行协调。深入理解佤族内部文化逻辑的重构,有利于全面认识边疆民族地区灾后重建及异地搬迁过程的复杂性、递进性,对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防灾减灾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灾后重建 文化重构 莱片村 “3·01”地震
下载PDF
基于ARIO的灾后区域经济模拟与重建资金分配研究——以湖北省2016年洪灾为例
19
作者 刘高峰 宁思雨 王慧敏 《水利经济》 2023年第4期82-87,101,105,106,共9页
为解决灾后重建资金在各产业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基于ARIO模型构建了灾后区域经济模拟模型,设置了均衡投入、高贡献产业优先、灾损弥补与高贡献产业优先相结合共3种重建资金分配方案,并以湖北省2016年洪灾为例,分析了重建资金分配对灾后... 为解决灾后重建资金在各产业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基于ARIO模型构建了灾后区域经济模拟模型,设置了均衡投入、高贡献产业优先、灾损弥补与高贡献产业优先相结合共3种重建资金分配方案,并以湖北省2016年洪灾为例,分析了重建资金分配对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从受到灾害冲击到恢复灾前平衡状态,历经生产骤减损失不断扩大、生产快速回到灾前生产水平、生产持续增加、生产回到灾前的平衡状态4个阶段;灾后区域经济恢复时间与重建资金呈指数关系,随着重建资金投入的增加,灾后经济恢复时间不断减少,但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将重建资金首先用于弥补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后分配在对国民经济贡献较大的产业,能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提高灾后重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适应性投入产出模型 灾后重建 重建资金分配 经济恢复时间
下载PDF
考虑社工介入的灾后重建多元主体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海霞 曲国华 米俊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中治理主体的功能性发挥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灾后重建治理主体的发展形势,提出社工主体介入的多元主体灾后重建治理系统模型,并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Brusselator模型给出系统成为耗散结构的判据,实证分析模型的合理... 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中治理主体的功能性发挥问题,并结合我国当前灾后重建治理主体的发展形势,提出社工主体介入的多元主体灾后重建治理系统模型,并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Brusselator模型给出系统成为耗散结构的判据,实证分析模型的合理性。首先,通过调研S省A市、B市相应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传统多元主体”和“社工多元主体”两大主体共同构成的灾后重建多元主体系统;其次,分析灾后重建多元主体系统运转机理和演化逻辑的四阶段,即多元主体自主发展阶段、多元主体双重排斥阶段、多元主体信任合作阶段、多元主体互嵌与共生阶段;最后,从宣传灾后重建工作、引导灾民“助人自助”、培育灾区社区新文化、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提升弱势群体的灾害复原力等五个方面提出多元主体介入灾后重建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BRUSSELATOR模型 多元主体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