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lection of Liberal Values in the Georgian Press in 1918-1921
1
作者 Manana Shamilishvili Mari Tseretel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6年第5期341-352,共12页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values and orientation of Georgian social and political publications in the times of the Georgian Democratic Republic (1918-1921). It also shows how the press of that time reflected the ide...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values and orientation of Georgian social and political publications in the times of the Georgian Democratic Republic (1918-1921). It also shows how the press of that time reflected the idea of "Georgian Europeanism" based on liberal values that took shape as an anti-colonial concept in the journalism of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opposed dominant ideological projects of that era comprised on the one hand, National Democratic and Socialist Federalist parties that aspired to preserve national identity and carry out chang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ruling Social Democrats (who initially neglected national identity, but later shared the idea). This opposition was clearly reflected in the media discourse of that time, which implied the following righ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liberalism: freedom of conscience and expression, rule of law, personal independence, and individual rights. Other elements were added to this list later. The issue of religious tolerance also became topical. Journalist texts of the period reflected and rationalised the values recognised in today's democratic and liberal communities.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he archives of the periodicals of the aforementioned period (newspapers Sakhalkho Sakme, Sakartvelo, Ertoba, and Sakartvelos Respublika) by means of systematising and classifying retrieved materials and making a substantive and varietal analysis of individual media 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rgian journalism the Georgian Party Press in 1918-1921 the liberal values the idea of Georgian Europeanism
下载PDF
Plasma Post Oxidation of Plasma Nitrocarburized SKD 61 Steel 被引量:2
2
作者 Insup Lee Kwang-Ho Jeo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KD 61 steel.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12 h at 540℃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and ...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KD 61 steel.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12 h at 540℃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and methane atmosphere to produce theε-Fe-(2-3)(N,C) phase.The compound layer produced by plasma nitrocarburising was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ε-phase,with a small proportion ofγ′-Fe-4 (N,C) phase. The thickness of the compound layer and the diffusion layer are about 10μm and about 200μm,respectively. Plasma post oxid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nitrocarburized samples with various oxygen/hydrogen ratio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500℃for 1 h.The very thin magnetite (Fe-3O-4) layer of 1-2μm in thickness on top of the compound layer was obtained.Anodic polarization test revealed that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process contribu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KD 61 steel.However,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trocarburized compound layer was deteriorated by oxidation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post oxidation ε-Fe2-3(N C) γ′-Fe4(N C) Fe3O4
下载PDF
Plasma post oxidation of nitrocarburized AISI 4140 steel
3
作者 LEE Insup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2期267-271,共5页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ISI 4140 steel.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3 h at 570 ℃ 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and plasma oxidizing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ISI 4140 steel.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was conducted for 3 h at 570 ℃ in the nitrogen, hydrogen and methane atmosphere to produce the ε-Fe2-3(N,C) phas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und layer produced by plasma nitrocarburising was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 ε-phase, with a small proportion of γ′-Fe4(N,C) phase. The thickness of the compound layer was about 10 μm and the diffusion layer was about 300 μm in thickness, respectively. Plasma post oxid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nitrocarburized samples with various oxygen/hydrogen ratio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500 ℃ for 1 h. The very thin magnetite (Fe3O4) layer 1-2 μm in thickness on top of the compound layer was obtained by plasma post oxidation.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trocarburized compound layer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uperficial magnetite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nitrocarburizing post oxidation ε-Fe2-3(N C) γ′-Fe4(N C) Fe3O4
下载PDF
大数据、新文科与后批判——谈数字时代的文学教育
4
作者 唐诗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
当前时代,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学教育如何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的人文学科知识如何获得新的魅力,这是新兴的“数字人文”学科所要直面的问题。“数字人文”不同于之前的“人文计算”,它要超越以往将数字技术、网络科技视作... 当前时代,社会生活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学教育如何面对数字化变革,传统的人文学科知识如何获得新的魅力,这是新兴的“数字人文”学科所要直面的问题。“数字人文”不同于之前的“人文计算”,它要超越以往将数字技术、网络科技视作研究工具的一类思路,将人文之道和数字之术真正融合。发展“数字人文”学科,要培育的是既能把握数字时代技术规则、也能反思批判数字时代文化逻辑的人才,这也是新文科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新文科 后批判 数字人文
下载PDF
数字衣橱与身体解放——探讨后人类主义下数字时尚艺术的角色
5
作者 崔岩 王璇 《纺织报告》 202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在一个逐渐由数字构建的世界里,时尚正经历一场革命—一场超越物理界限、触及人类深层自我认知与表达方式的革命。文章深入探索了如何通过后人类主义的镜头,将数字时尚艺术视为一种身体和精神的解放工具。在元宇宙背景下,人们将数字衣... 在一个逐渐由数字构建的世界里,时尚正经历一场革命—一场超越物理界限、触及人类深层自我认知与表达方式的革命。文章深入探索了如何通过后人类主义的镜头,将数字时尚艺术视为一种身体和精神的解放工具。在元宇宙背景下,人们将数字衣橱视为超越物理限制的自我表达工具,让个体在虚拟世界中探索多元身份,并分析相关案例,揭示这些数字创造如何推动个体探索和表达自我,同时也触及伦理文化的挑战,旨在为数字时代下的自我和社会互动提供新视角,鼓励对时尚、技术与身份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尚 后人类主义 身体解放 元宇宙 身份表达 伦理挑战 虚拟自我 文化影响
下载PDF
1950年代南昌工业的发展及其区域分布考察
6
作者 高博文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7-133,140,共8页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南昌的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探索时期的特征。南昌的工业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接管与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扶持与恢复生产、抗美援朝与民主改革等运动完成了迅速的恢复...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南昌的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工业发展与工业布局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探索时期的特征。南昌的工业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接管与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扶持与恢复生产、抗美援朝与民主改革等运动完成了迅速的恢复。到“一五计划”期间,又通过宣传与动员、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蓝图、对干部的提拔与培训等措施,完成了工业的全面恢复与发展。全市的冶金、机械、电力、轻工、二轻工、纺织服装鞋帽、化学、食品与建筑材料工业等9个主要工业门类得到了全面的重建与发展。解放初,东湖区、西湖区与青云谱区工厂分布最多,而湾里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与安义县则寥寥无几。全市工业分布具有“区域性”“集中性”与“零散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初期 南昌 工业 区域分布
下载PDF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新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7
作者 张昱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较弱等问题,提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通过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各类实践实训教学、以职...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较弱等问题,提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通过融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各类实践实训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打造“圆通制”科学工作能力实训中心,以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充实实践教学资源等措施,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让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得到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实践教学 职业岗位能力 科学工作能力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后殖民时代下《面纱》中女性身份觉醒的文化探究
8
作者 何水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5-9,72,共6页
该文探讨了《面纱》如何反映女性在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觉醒以及对女性解放事业的推动。通过详细分析小说主人公凯蒂的性格转变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觉醒过程,揭示了女性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权力... 该文探讨了《面纱》如何反映女性在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觉醒以及对女性解放事业的推动。通过详细分析小说主人公凯蒂的性格转变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觉醒过程,揭示了女性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权力斗争。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女权运动文学作品和解析凯蒂在中国文化熏陶下心理变化等,该文着重探讨了女性在殖民主义影响下的身份认同和觉醒问题、女权文学作品与女性教育在促进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实现方面的作用,以及环境心理学对于女性成长的推动,为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纱》 后殖民时代 身份觉醒 女性解放 中国传统文化 认知失调
下载PDF
“后MOOC”时代高校博雅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方兵 杨成 陈然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15年第3期48-52,共5页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迅速发展,它给高等教育及其教学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结合现有学者的相关研究,阐述"后MOOC"时代的缘起及特点。对高校博雅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探索"后MOOC"...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迅速发展,它给高等教育及其教学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结合现有学者的相关研究,阐述"后MOOC"时代的缘起及特点。对高校博雅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探索"后MOOC"时代高校博雅课程教学新模式。SPOC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一种典型在线学习新形态,它是对MOOC后续发展的完善和超越。分析高校典型SPOC教学案例及其得出的启示,具体围绕SPOC应用于博雅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后MOOC"时代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类型的开放教育资源,以适应学习者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特征,不断创新高校博雅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大学生博雅教育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MOOC 博雅课程 教学模式 SPOC
下载PDF
岩石峰后脆性对圆形巷道围岩破坏及能量释放影响的数值模拟——兼谈滑移线与分区破裂化现象的差别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学滨 张智慧 +1 位作者 潘一山 张春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7,共7页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岩石峰后脆性条件下圆形巷道围岩的破坏区分布及能量释放规律。在计算中,采用了应变软化本构关系及"先加载,后挖洞"方式。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峰后脆性的增加,围岩中发生破坏的单元变多,释放的弹性应变能总...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岩石峰后脆性条件下圆形巷道围岩的破坏区分布及能量释放规律。在计算中,采用了应变软化本构关系及"先加载,后挖洞"方式。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峰后脆性的增加,围岩中发生破坏的单元变多,释放的弹性应变能总量增加,巷道围岩越来越难于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尽管在一些算例中出现了沿环向发展的破坏区,但是不认为这与分区破裂化现象有关;难于采用二维的滑移线或破坏特征线解释分区破裂化现象。围岩分区破裂化现象的研究可从三维连续介质模型的空间局部化视角出发,亦可从二维颗粒体模型的颗粒相互作用机制视角出发,这两种思路都引入了二维连续介质模型中不具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峰后脆性 圆形巷道 能量释放 环向破坏区 分区破裂化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但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城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何谓正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其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大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1,共7页
西方政治哲学关于正义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正义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自由主义,它在西方处于主导地位。第二个部分是社群主义,它是自由主义的挑战者。所有其他派别的参与者可以通称为&... 西方政治哲学关于正义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并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正义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自由主义,它在西方处于主导地位。第二个部分是社群主义,它是自由主义的挑战者。所有其他派别的参与者可以通称为"第三势力",其中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和共和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共和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论后危机时代西方国家的新社会运动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亚雄 秦丽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全球推广和不合理的社会政策的影响,西方当代社会危机更加突出,与此相伴随的新社会运动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走势。其表现在区域性分布广泛,政治性诉求更加突出,参与面更大,组织性也更强。西方... 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全球推广和不合理的社会政策的影响,西方当代社会危机更加突出,与此相伴随的新社会运动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走势。其表现在区域性分布广泛,政治性诉求更加突出,参与面更大,组织性也更强。西方国家未来新社会运动的发展频率将更高,范围将更广,政治诉求也将更加突出,反映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所蕴含的危机认识更加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新社会运动 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下)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70,共8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话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恩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后专业主义视域下的学科更新及新文科建设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俊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如果我们将新文科建设视为一种广义的学科更新运动,就必须将其置于专业主义与后专业主义交互作用的特殊背景下来加以考察。在大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的深度发展,固然可以形成专业化、理论化的学术体系,使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获得... 如果我们将新文科建设视为一种广义的学科更新运动,就必须将其置于专业主义与后专业主义交互作用的特殊背景下来加以考察。在大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的深度发展,固然可以形成专业化、理论化的学术体系,使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获得空前的拓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因循于现有的学科领域、理论范式、思维框架而缺少及时的更新,形成“学科壁垒”和专业严重固化的现象,对大学学科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滞阻效应。在此意义上,后专业主义的观点试图在肯定专业体系存在价值的前提下,努力打破学科专业的局限、区隔及固化状态,对固有的学科桎梏着力实施“学问结构改革”,寻找新的学科提升契机,建构起超越学科体制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作为专业主义矫正者而登场的后专业主义,在学科更新和发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新文科建设的展开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主义 后专业主义 学科更新 新文科建设
下载PDF
课程全球化的四种哲学观评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邬志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课程全球化是使课程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改革趋势。由于世界各国在全球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所持的课程变革的哲学基础也大相径庭。概括而言,课程全球化变革的哲学基础主要有四类,即新全球主义课程观、新自由主义课程观、后... 课程全球化是使课程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改革趋势。由于世界各国在全球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所持的课程变革的哲学基础也大相径庭。概括而言,课程全球化变革的哲学基础主要有四类,即新全球主义课程观、新自由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反全球主义课程观。走出课程全球化哲学丛林的唯一选择就是"文化自觉"、"平等对话"和"文化互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全球化 新全球主义 新自由主义 后现代主义 反全球主义
下载PDF
华盛顿共识向后华盛顿共识的转变——兼论跨国资本家阶层意识形态的变革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延军 白云真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的内涵以及运行方式等,对华盛顿共识和后华盛顿共识进行比较研究而认为二者的差异就在于策略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关键词 华盛顿共识 后华盛顿共识 新自由主义 跨国资本家阶层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中)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8,共8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 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 进行了...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 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 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 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城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 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已的理论规划属 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不同的理论论城中自有它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 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 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它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兵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68-74,共7页
本文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民主主义及相应的法学思想是反垄断的三大思想理论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贯穿在竞争理论中 ,竞争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过程。经济民主主义呼唤民主与自由 ,强调机会平等... 本文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民主主义及相应的法学思想是反垄断的三大思想理论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贯穿在竞争理论中 ,竞争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过程。经济民主主义呼唤民主与自由 ,强调机会平等与权利平等 ,对反垄断的影响较晚。从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 ,单个企业的利益要服从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既促进了反垄断法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断 竞争 经济自由 经济民主 有效竞争 '后民法'理论
下载PDF
约翰·格雷的“权宜之计”及其局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旭鹏 王樱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约翰·格雷作为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一方面梳理了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察觉到自由主义在解决现代性问题时的困局。约翰·格雷认为自由主义内部始终存在着两种面孔,一种充满着对理性共识的追求,另一种则主张多元价值... 约翰·格雷作为一位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一方面梳理了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察觉到自由主义在解决现代性问题时的困局。约翰·格雷认为自由主义内部始终存在着两种面孔,一种充满着对理性共识的追求,另一种则主张多元价值的共存。约翰·格雷站在后者的立场,他认为追求"理性共识"的自由主义已经无法解决现代性难题,只有顺应价值多元的现实采取一种后自由主义的"权宜之计",才是自由主义未来的正确出路。然而,约翰·格雷以"权宜之计"为核心的后自由主义设计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权宜之计"由于过分强调价值多元,极容易滑向价值相对主义的泥潭,从而使这一理论根本无法有效地解决价值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格雷 权宜之计 后自由主义 局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