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城诗歌的精神建构与审美追求
1
作者 孙玉荣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当代诗人顾城的诗歌,清新脱俗,富含哲理,既有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界的深刻洞察,蕴含着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人文关怀等深刻的思想内涵。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作者创作心理的形成,阐述其精神建构、现代主义风格和审美追求,总结... 当代诗人顾城的诗歌,清新脱俗,富含哲理,既有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界的深刻洞察,蕴含着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人文关怀等深刻的思想内涵。笔者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作者创作心理的形成,阐述其精神建构、现代主义风格和审美追求,总结顾城诗歌童话风格的价值及诗人的悲剧命运给世人的警示,以更好地理解其创作理念,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心理 精神建构 审美追求 人文关怀 童话风格
下载PDF
探析宋代定瓷的美学特征及其当代审美价值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申 纪伟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39-41,共3页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其烧制的瓷器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成为宋代陶瓷的代表之一。文章对宋代定窑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其美学特征与宋代审美追求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作为五大名窑中的定窑,其烧制的瓷器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艺成为宋代陶瓷的代表之一。文章对宋代定窑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其美学特征与宋代审美追求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当代审美价值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定瓷 美学特征 审美价值 应用
下载PDF
审美文化在唐诗研究中的体现
3
作者 徐小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审美文化是美学与文化学跨学科交融而形成的概念,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增加以及审美文化的作用在研究领域的显现,审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方向。唐诗作为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近年学... 审美文化是美学与文化学跨学科交融而形成的概念,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增加以及审美文化的作用在研究领域的显现,审美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方向。唐诗作为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前景。近年学术界有关唐诗的研究也呈现出重视体现审美文化的趋势,并在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初步取得了成果。该文旨在探究审美文化在唐诗研究中的体现,以唐诗的研究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从唐诗研究的内容与视角出发,探析唐诗的审美特点、唐代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分析唐诗中的语言与韵律、意境与情感等方面审美文化的艺术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文化 唐诗研究 意境 审美追求 美学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民间艺术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尚竑 杨江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5-168,共4页
民间艺术在现代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遭遇了新的挑战,其表面的繁荣难以掩饰失去价值内核的危机,反思民间艺术的现代价值,成为民间艺术理论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民间艺术重视生活对于艺术的原初性意义,这对现代艺术强调审美的纯粹... 民间艺术在现代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遭遇了新的挑战,其表面的繁荣难以掩饰失去价值内核的危机,反思民间艺术的现代价值,成为民间艺术理论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民间艺术重视生活对于艺术的原初性意义,这对现代艺术强调审美的纯粹性是一个反拨,为现代社会贡献了生活美学的智慧;其次,民间艺术在手法方面仍然对现代艺术和文化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民间艺术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貌昭示了一种追求圆融和谐的审美理想,这对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弊端具有反拨和纠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现代价值 艺术手法 审美理想
下载PDF
诗话园林--用中国山水诗解码私家园林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舒扬 宋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6,共3页
私家园林和山水诗有着相似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审美特征包括色彩美、形式美、韵律美和含蓄美;审美追求有对精致细节的追求,对恢宏壮丽的追求,对平淡自然的追求。不同之处在于私家园林之美景需要游览者将客观实景中的"具象感... 私家园林和山水诗有着相似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审美特征包括色彩美、形式美、韵律美和含蓄美;审美追求有对精致细节的追求,对恢宏壮丽的追求,对平淡自然的追求。不同之处在于私家园林之美景需要游览者将客观实景中的"具象感观"转化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抽象心观";而山水诗则是作者的"心中之画",摆脱了客观丘壑具体形象的束缚,是表象、抒情、理念合而为一的有机整体。山水诗是私家园林这一古代文人精神家园的文字解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诗 私家园林 审美特征 审美追求 士文化
下载PDF
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美学追求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汝成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6,共6页
乔伊斯的主要美学思想和艺术追求是通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人物的对话表达出来的,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艺术的“静态平衡”原则;艺术本质论;“非个性化”和“作家退出小说”理论;艺术美的三个特征:“完整”、“和谐”、“光彩”... 乔伊斯的主要美学思想和艺术追求是通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人物的对话表达出来的,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艺术的“静态平衡”原则;艺术本质论;“非个性化”和“作家退出小说”理论;艺术美的三个特征:“完整”、“和谐”、“光彩”;艺术的三种形式:“抒情的”、“史诗的”、“戏剧的”。其中,“非个性化”和“作家退出小说”是乔伊斯美学思想的核心,这是他对传统的小说理论的反拨和颠覆,也是他对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的重大贡献。像《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样,乔伊斯的美学思想也是传统和现代兼有,既有对传统小说理论的继承,又有对传统小说理论的超越,而他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和价值都体现在这超越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美学追求 非个性化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小说理论 美学思想 现代主义 乔伊斯 静态平衡 “和谐”
下载PDF
汉代漆器包装与化妆品“后”包装设计的审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傅兴 董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在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联系与传承。方法分析传统漆器和现代化妆品"后"包装设计在精神与审美等多层面之间的联系。结果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有着诸多的审美趋同性,可以为现代化妆... 目的研究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在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联系与传承。方法分析传统漆器和现代化妆品"后"包装设计在精神与审美等多层面之间的联系。结果传统漆器包装与现代化妆品包装有着诸多的审美趋同性,可以为现代化妆品包装设计提供借鉴。结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针对特定品牌与目标人群展开设计,是提升现代化妆品包装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漆器包装 化妆品“后”包装 内在精神 审美追求
下载PDF
论曹禺戏剧的光色艺术及其剧场性追求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家思 刘桂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29,122,159,F0003,共10页
曹禺的戏剧创作非常重视光色的运用,它不光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营造了强烈的剧场性。在曹禺的戏剧中,无论是开放性场景的光色运用还是封闭性场景光色的运用,都非常真实精细,但以开放性场景的光色为主。曹禺善于把握光与色、明与暗... 曹禺的戏剧创作非常重视光色的运用,它不光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营造了强烈的剧场性。在曹禺的戏剧中,无论是开放性场景的光色运用还是封闭性场景光色的运用,都非常真实精细,但以开放性场景的光色为主。曹禺善于把握光与色、明与暗、强与弱的效度,从灯光的运用到日光等自然光的采用,灵活运用内外结合的方式,通过色调变化和光线强弱的对比组合,巧妙把握和发挥光色变化的效能,优化了戏剧效果,显示了自己的审美追求。曹禺总是从整个戏的艺术表现与排演要求出发进行光色配置,充分利用光色的动态变化、亮度强弱、色调调配来凸显思想意蕴、深化人物描写、表现戏剧转场和推进情节发展,显示了突出的审美功能,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戏剧 光色预设 艺术追求 审美功能
下载PDF
漫谈老舍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中树 郝长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老舍的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老舍的创作非常注意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注意故事的曲折生动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中国市民社会中的人物形象;老舍一生坚持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民大... 老舍的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老舍的创作非常注意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注意故事的曲折生动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中国市民社会中的人物形象;老舍一生坚持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民大众的通俗生动的口语进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情愫和民族特色;致力于通俗的大众文艺创作,力图抹去大众文艺与非大众文艺的界限,使所有的文艺都成为大众的,是老舍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另一个突出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民族化大众化 艺术风格 美学追求
下载PDF
茅盾与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贫困叙事 被引量:3
10
作者 阎浩然 阎浩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业危机和乡村急剧贫困化,茅盾小说与同时期其他作家包括左翼作家的描述有诸多不同之处:它以国际、国内全局视野来认识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不仅仅归咎于土地制度,也不仅仅归咎于地主的个人品德。他认为农... 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业危机和乡村急剧贫困化,茅盾小说与同时期其他作家包括左翼作家的描述有诸多不同之处:它以国际、国内全局视野来认识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不仅仅归咎于土地制度,也不仅仅归咎于地主的个人品德。他认为农业破产、农民贫困化只是近年之事,因而并非封建土地制度的直接结果,外国资本的入侵才是其主因。在茅盾笔下,地主不等于恶霸,地主与农民的关系未必截然对立,地主、富农和小商人同样是农业危机的受害者。这些叙事特点源自茅盾独特的小说美学追求:与其他左翼作家追求直接宣传鼓动效果不同,茅盾更将小说创作看作一项探求真理、追寻社会现实背后潜在规律,最后以"精进和圆熟"的"艺术手腕"予以表达的过程,看作一种"求真"活动。他既强调理性认识,也倚重感性经验。茅盾不同于其他左翼作家的创作方法,还表现在他其他小说的叙事聚焦选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小说 乡村贫困叙事 美学追求
下载PDF
从文化与审美的视角看英语学习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吉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2,共6页
就语言学习的本质而言,仅对语言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予以关注是不够的,还应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与创造语言的美,这样才能领略到语言的真正"风采",学到其最本质的东西。因此,要学深学透一种语言,不仅要关注其知识与文化的表层,... 就语言学习的本质而言,仅对语言知识及其相关的文化予以关注是不够的,还应从审美的角度来感受与创造语言的美,这样才能领略到语言的真正"风采",学到其最本质的东西。因此,要学深学透一种语言,不仅要关注其知识与文化的表层,还要尽量发现语言的美,这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与传承的价值所在。在英语学习与运用中必须具有知识学习、文化吸收与审美追求的意识,只有这样,学习中的"瓶颈"方能得以突破,学习即可向前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 文化吸收 审美追求
下载PDF
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工艺技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铁军 黄凯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2-75,共4页
作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木雕有着深厚的历史、独特的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然而长期以来隐于徽州木雕的锋芒之下,其未能得到较好的重视和开发利用。文章通过追寻皖南木雕的历史脉络,发掘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以重新... 作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木雕有着深厚的历史、独特的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然而长期以来隐于徽州木雕的锋芒之下,其未能得到较好的重视和开发利用。文章通过追寻皖南木雕的历史脉络,发掘皖南木雕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以重新审视和定位当代皖南木雕的艺术表现;通过系统展现皖南木雕的工艺流程、"手工平凿拉丝法"等手工制作绝活,记述其现代传承人,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这一宣城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木雕技艺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木雕 历史脉络 审美追求 工艺特色 传承
下载PDF
追求新的民族艺术个性——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生贵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2,共5页
由于地域的、历史的以及文化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 ,包括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文化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中 ,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文化落差 ,因而便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与调适。一个民族的艺术 ,以至整个文化 ,只有它... 由于地域的、历史的以及文化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 ,包括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文化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中 ,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文化落差 ,因而便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与调适。一个民族的艺术 ,以至整个文化 ,只有它是可增长的 ,才可能是有生命力的 ;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必须以美学品质的提高为标志 ,而要真正实现美学品质的提高 ,则必须以内在的文化积累与发展为依托。新的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 ,整体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民族艺术 美学追求 新的民族个性
下载PDF
论唐人咏松的审美变化及士人的精神追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翠 兰玲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8,共6页
松以其四时常绿的秉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受士人重视。松所象征的正直内涵在先秦文化中已经出现。唐前士人对于松的审美意义开发,在其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上都围绕君子的各种品德而展开。在唐代,由于时代环境造成士人精神追求兴趣的转移... 松以其四时常绿的秉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受士人重视。松所象征的正直内涵在先秦文化中已经出现。唐前士人对于松的审美意义开发,在其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上都围绕君子的各种品德而展开。在唐代,由于时代环境造成士人精神追求兴趣的转移,初盛唐和中晚唐士人对松的审美及热情出现明显的差异。初盛唐士人对松的态度比较淡然,咏松诗作较少,即使咏画松,也多数注重画面形象的逼真,对松的文化象征意义关注不多。中晚唐士人咏画松的诗作,审美标准已由前期的崇尚逼真,开始转向追求画外的神韵,将松丰富的文化蕴涵与士子们的人格品性关联发扬到极致。他们对松的这种审美取向是其日常生活中喜爱松树时尚的体现。在崇尚直道、气节、以圣贤自期的中晚唐士人心中,松树成为他们寄托人格精神的最好自然物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审美文化 精神追求
下载PDF
德国古典美学的逻辑进程——兼论席勒《论美书简》的美学史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161,共13页
德国古典美学由康德至黑格尔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在近代西欧"思想气候"即"确然性寻求"的知识观背景下,从审美心理结构的哲学分析进展到审美对象的哲学思辨、从批判美学进展到艺术哲学的演进历程。席勒1793年的《论美... 德国古典美学由康德至黑格尔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在近代西欧"思想气候"即"确然性寻求"的知识观背景下,从审美心理结构的哲学分析进展到审美对象的哲学思辨、从批判美学进展到艺术哲学的演进历程。席勒1793年的《论美书简》通过穷举"美的研究法"而贯通了这一进程,成为德国古典美学历史进程的关键和中介,其"美学史意义"就此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逻辑进程 席勒 《论美书简》 确然性寻求
下载PDF
脱贫攻坚题材小说的美学追求与反思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腊生 张振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1-168,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变了乡村生活的状态,也带来了乡土小说人物建构、叙事伦理等层面的突破。这些脱贫攻坚题材小说中,人物表现既有时代话语的建构,又富有个体生命的质感。乡土日常的生活图景呈现诗意化和乡愁化。小说沉入乡村生活的...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变了乡村生活的状态,也带来了乡土小说人物建构、叙事伦理等层面的突破。这些脱贫攻坚题材小说中,人物表现既有时代话语的建构,又富有个体生命的质感。乡土日常的生活图景呈现诗意化和乡愁化。小说沉入乡村生活的内在肌理,在城乡互融的视野中深度开掘乡村精神的现场,体现了叙述话语的多重建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乡村脱贫攻坚题材的创作,由于融入主流话语的迫切与功利,在书写新时代乡村生活巨变中,也表现出一些美学层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美学追求 反思
下载PDF
现代诗歌中的“列锦”及其审美追求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礼权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列锦"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已有它的踪影。随后历代诗歌(包括其变体词、曲)都有运用,并在结构形式上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到了现代诗歌中,"列锦"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常见。不仅结构形式... "列锦"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已有它的踪影。随后历代诗歌(包括其变体词、曲)都有运用,并在结构形式上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到了现代诗歌中,"列锦"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常见。不仅结构形式与古代大有差异,而且在审美追求上也有所差异。这既与诗体的演变有关,也与现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受到西方影响的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锦 诗歌 修辞手法 审美追求
下载PDF
数字艺术的技术偏好与审美追求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3-676,共4页
在数字艺术极为活跃的今天,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新效果激起创作者和观众的巨大兴趣和热烈追逐。通过分析其内在原因,可以看出对技术的热衷现象有其必然性。而审美追求是艺术的根本,技术偏好挤压审美追求的空间是暂时性的。当数字技术逐... 在数字艺术极为活跃的今天,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新效果激起创作者和观众的巨大兴趣和热烈追逐。通过分析其内在原因,可以看出对技术的热衷现象有其必然性。而审美追求是艺术的根本,技术偏好挤压审美追求的空间是暂时性的。当数字技术逐渐成熟,终将被纳入到创作和欣赏的体系之中,并赋予艺术活动更大的自由。数字技术与审美追求将长期处于矛盾的张力之中,推动数字艺术在审美观念的震荡变化之中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数字技术 审美追求 审美观念
下载PDF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燕红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0-184,共5页
有清一代,词派纷呈,词学极盛。纳兰性德虽未开宗立派,标举词张,但散见于他的诗词作品、杂识笔记、书信序文中的词论观点是清代词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可以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尊词体、重寄托;主情致、崇境界;... 有清一代,词派纷呈,词学极盛。纳兰性德虽未开宗立派,标举词张,但散见于他的诗词作品、杂识笔记、书信序文中的词论观点是清代词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可以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尊词体、重寄托;主情致、崇境界;显个性、求独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词学思想 美学追求
下载PDF
余光中散文的美学追求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0-93,共4页
余光中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 ,追求文学思绪的广大空间和包容意义。他以语言的“质”感为大自然抒情 ,把游览山水的艺术感触化为如雷如电的扫描 ,来表现一种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所以他多选用音调高、幅度宽、气势猛的阳性词 ,... 余光中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 ,追求文学思绪的广大空间和包容意义。他以语言的“质”感为大自然抒情 ,把游览山水的艺术感触化为如雷如电的扫描 ,来表现一种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所以他多选用音调高、幅度宽、气势猛的阳性词 ,节奏如霆如雷。这种葆有“大气度文学”品格的散文追求 ,一扫中国传统散文的暮气风尘 ,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游记散文 大气度文学 美学追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