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Uniform Orogen-parallel Extension System of the Shear Zones in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Central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LIU Huan LIN Shoufa SONG Chuanz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56-567,共12页
Large-scale magmatism affected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during post-collisional lateral tectonic extension in the Cretaceous, which was suggested to account for the widespread deformation and migmatization in t... Large-scale magmatism affected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during post-collisional lateral tectonic extension in the Cretaceous, which was suggested to account for the widespread deformation and migmatization in the Tongbai-Dabie complexes. However, it cannot explain the most deformations in the shear zones. The northwest-southeast shear zones are developed around or wrapped the Tongbai-Dabie complexe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By a systematically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these shear zones, we found that the shear zones to the north dip NE and have a uniform sinistral shear sense, the shear zone to the south dips SW and has a uniform dextral shear sense, and the shear zones at the core are sub-horizontal and have a uniform top-to-NW sense of shear. Combining with the comparison of previous and our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we interpret these associations as indicating that these shear zones were originally a single, more flat-lying and sub- horizontal shear zone with a uniform top-to-NW shear sense before the folding-doming of the Tongbai- Dabie complexes and suggest that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experienced a uniform top-to-NW orogen-paraUel extension in the ductile lithosphere before the widespread magmatism in the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shear zone Tongbai complex Dabie complex orogen-parallel extension
下载PDF
Pal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 and Its Controlling on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
2
作者 Yang Zhongzhu, Chen Shuliang, Li Xiandong, Wang Zhongjiang, Qu Hongxiang and Gang Jiang (Suvery Insitute of Geological Mineral and Resources, Delian Branch. Liaoning, 116100 P. R. China) 《Global Geology》 2001年第1期71-80,共10页
The pala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 the 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 underwent sub-bedding ductile shear flowing deformation with metamorphism and magmatic emplacement. The reversal structure following the pro... The palaeoproterozoic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 the east of Liaoning Province underwent sub-bedding ductile shear flowing deformation with metamorphism and magmatic emplacement. The reversal structure following the processes con- structed the present framework of palaeoproterozoic orogenic belt. As a result of the ductile shearing along the layers, the gold in the Liaohe group was activated, migrated upward 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Dashiqiao rock formation, which was lower green schist facies and the Gaixian rock formation, so the gold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space of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as ductile-shear-zone-typed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onal structure ductile shear zone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 PALAEOPROTEROZOIC
下载PDF
胶东地区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均衡隆升:运动学涡度的指示
3
作者 吴晓冬 朱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9,共19页
在胶东半岛西北部,围绕着玲珑岩基所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属于独特的双向变质核杂岩。这一变质核杂岩的东、西边界上,分别发育了倾斜相背的招平与焦家伸展拆离剪切带。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是否也有均衡隆升的贡献,一直没有明确的认... 在胶东半岛西北部,围绕着玲珑岩基所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属于独特的双向变质核杂岩。这一变质核杂岩的东、西边界上,分别发育了倾斜相背的招平与焦家伸展拆离剪切带。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是否也有均衡隆升的贡献,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次工作以采自这两条边界拆离剪切带不同部位的糜棱岩样品为分析对象,分别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具体又分别使用了Wallis投图法和刚性颗粒网格法)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了运动学涡度测量。对于招平拆离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57~0.73,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80~0.93。对于焦家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58~0.74,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79~0.93。对于剪切带的同一样品,这两种测量方法给出的结果明显不同。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数据所获得这两条剪切带的减薄率,也明显高于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数据的计算结果。理论分析与实例表明,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所获得的涡度值代表了剪切带的早期变形,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所得结果指示了晚期变形。由此表明,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边界拆离剪切带演化中,伴随着纯剪组分的明显降低,指示了剪切带产状的变陡,为均衡隆升的结果。均衡隆升发生在核杂岩演化的晚阶段,是早白垩世郭家岭期同构造花岗闪长岩侵位的响应。本文结果指示,双向与不对称变质核杂岩具有相似的演化规律,都经历过晚阶段均衡隆升,对中—下地壳的剥露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拆离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一般剪切 均衡隆升 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早白垩世活动及其对北大别穹窿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勇生 魏鑫 +3 位作者 向必伟 朱光 牛漫兰 谢成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8-630,共13页
晓天-磨子潭剪切带是大别造山带内北大别杂岩带与北淮阳浅变质岩带的地表分界线,其构造演化特征可以为北大别穹窿的形成演化提供重要制约。本次由此韧性剪切带内4个未变形岩体的锆石样品进行LA-ICPMSU-Pb年龄测定得知,该韧性剪切带形成... 晓天-磨子潭剪切带是大别造山带内北大别杂岩带与北淮阳浅变质岩带的地表分界线,其构造演化特征可以为北大别穹窿的形成演化提供重要制约。本次由此韧性剪切带内4个未变形岩体的锆石样品进行LA-ICPMSU-Pb年龄测定得知,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早白垩世130~120Ma期间,为后造山伸展断层。构造分析表明,这条剪切带形成于北大别穹窿深处,为一条平缓韧性拆离剪切带。其形成指示北大别单元在早白垩世初的造山带重力垮塌中发生了深部地壳物质的韧性侧向流动,而该剪切带则是地壳物质韧性侧向流动的上部运动边界。在随后的大规模岩浆上升与浮力增加中,该剪切带与北大别穹窿一起发生隆升而变陡,并随着不均匀隆升而使剪切带出现现今的几何学特征。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演化显示北大别穹窿是由大别造山带晚造山伸展过程中形成的变质核杂岩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天-磨子潭剪切带 未变形岩体 U-Pb锆石定年 后造山伸展剪切带
下载PDF
大别山晚中生代剪切带特征及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20
5
作者 侯泉林 刘庆 +1 位作者 李俊 张宏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大别山的主要剪切带晚中生代时发生伸展拆离,整个构造体系以北大别变质杂岩为核心分为北部伸展构造体系和南部伸展构造体系。北部伸展体系中的晓天—磨子潭剪切带向北北东拆离;南部伸展体系中,水吼—五河剪切带和太湖—马庙剪切带向南... 大别山的主要剪切带晚中生代时发生伸展拆离,整个构造体系以北大别变质杂岩为核心分为北部伸展构造体系和南部伸展构造体系。北部伸展体系中的晓天—磨子潭剪切带向北北东拆离;南部伸展体系中,水吼—五河剪切带和太湖—马庙剪切带向南南东拆离,而宿松—清水河剪切带则向南西拆离。系统的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分析显示:晓天—磨子潭剪切带的剪切位移量至少为56km,宿松—清水河剪切带的剪切距离至少为12km。在南部伸展体系中,福林参数K值从北到南的变化指示从纯剪切逐渐过渡到简单剪切,显示了北大别的岩浆侵入作用在南部伸展拆离体系中的主动作用。对大别山的4条剪切带中黑云母、白云母和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表明,存在两组变形年龄,较早的一组年龄(约190Ma±)可能代表了造山带形成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冷却和折返的时间;较晚的一组年龄(约125Ma±)则可能代表了碰撞造山带作用之后的伸展拆离作用的时间。应变测量分析、年代学分析和铂族元素的特征均表明北大别杂岩中的岩浆侵入作用是大别山晚中生代伸展拆离作用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拆离构造 剪切带 ^40AR-^39AR年代学 晚中生代 大别山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韧性剪切带型浸染状铜矿石的特征及其矿床学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建忠 汪名杰 +9 位作者 王发清 姚鹏 梁鲸 唐高林 祝向平 马国桃 邹光富 沈战武 陈敏华 李贵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3-868,共16页
四川省黑牛洞铜矿赋存于中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中,含矿变质火山-沉积岩可能形成于扬子地台西缘大陆被动边缘裂谷带,经历了至少2次韧性变形,变质达到角闪岩相〔泥质原岩:十字石+铁铝榴石(蓝晶石),变基性火山岩: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铁铝... 四川省黑牛洞铜矿赋存于中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岩中,含矿变质火山-沉积岩可能形成于扬子地台西缘大陆被动边缘裂谷带,经历了至少2次韧性变形,变质达到角闪岩相〔泥质原岩:十字石+铁铝榴石(蓝晶石),变基性火山岩: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铁铝榴石〕。一方面,经构造动力作用(韧性剪切变形),原矿石经过改造形成韧性剪切带型浸染状矿石或矿化岩(简称剪切型矿石);另一方面,活化、迁移形成的含矿热液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淀积成块状、准块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等矿石,形成以块状、准块状和角砾状硫化物为主的铜矿床。剪切型矿石的特征为:①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与围岩片理的产状基本一致,发育大量剪切条带、石英不对称透镜体和石香肠、不协调褶皱;②矿物晶体或集合体一般呈他形、透镜状;在平行片理的面(∥AB面,⊥C)上,矿石矿物集合体呈浸染状、斑点状和薄片状;在垂直片理走向的面(∥AC面,⊥B)上,则呈细条状、透镜状,甚至无根钩状,发育S∧C组构,与围岩变形特征相同;③石英动态重结晶颗粒、对称透镜体、布丁、条带和S∧C组构发育,矿石矿物集合体条带、对称透镜体、无根褶皱,以及与活化、迁移有关的溶蚀结构十分发育。研究结果表明,黑牛洞矿区发育的剪切型矿石和非剪切型矿石是同一构造过程的不同变形阶段,在不同的成矿作用和不同的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大陆被动边缘裂谷 韧性正剪切带 剪切带型浸染状矿石 构造改造矿床 黑牛洞铜矿床
下载PDF
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形成的构造体制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桂林 梁金城 +1 位作者 冯佐海 黄志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片麻状花岗岩带主体是一条由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复合糜棱岩带,包括早期高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片麻岩和晚期低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高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和低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具有基本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片麻状花岗岩带主体是一条由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复合糜棱岩带,包括早期高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片麻岩和晚期低绿片岩相条件下形成的糜棱岩。高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和低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具有基本一致的运动学性质,为滑脱型韧性剪切带,总体为在向NWW缓倾的糜棱面理上向SW方向滑动,并在平面上表现为左旋效应。根据构造对比研究,认为越城岭西侧滑脱型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伸展构造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城岭 花岗岩体 滑脱型韧性剪切带 构造体制
下载PDF
胶南地区的伸展作用——以胶南—诸城一带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建新 杨天南 +1 位作者 许志琴 卢建成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胶南地区的胶南—诸城一带存在两期不同方向的伸展构造。早期以形成近EN向的拉伸线理为特征,并在不同构造层次上显示出不同的变形。出露于研究区中部桃林尚庄隆起的含榴辉岩片麻岩中,主要以LS的组构为特征,显示出早期伸展作... 胶南地区的胶南—诸城一带存在两期不同方向的伸展构造。早期以形成近EN向的拉伸线理为特征,并在不同构造层次上显示出不同的变形。出露于研究区中部桃林尚庄隆起的含榴辉岩片麻岩中,主要以LS的组构为特征,显示出早期伸展作用下地壳岩石的垂直轴缩短、EW向拉伸的共轴应变;而在把下地壳含榴辉岩片麻岩与以变沉积岩为主的中上地壳岩石分开的韧性滑脱带上,此期伸展作用则表现为从东向西剪切的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具有近水平的拉伸线理及近水平的EW向剪切褶皱和鞘褶皱枢纽。晚期伸展作用表现为近SN的伸展垮塌作用,形成向北和向南倾斜的两条韧性正剪切带,且遭受低角闪岩高绿片岩相条件下的透入性均匀简单剪切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伸展作用 胶南地区 剪切带 造山运动
下载PDF
小秦岭地质构造新认识 被引量:39
9
作者 胡正国 钱壮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9-295,共7页
本文初步厘定了小秦岭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背景。将小秦岭划分为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北部基底岩系上隆区(太华台拱)及南部盖层沉积区(金堆-卢氏台凹)。北侧紧邻渭河断凹。两者之间为一套古老糜棱岩代表的韧性剪切带所分隔。自中、新生... 本文初步厘定了小秦岭区域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背景。将小秦岭划分为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北部基底岩系上隆区(太华台拱)及南部盖层沉积区(金堆-卢氏台凹)。北侧紧邻渭河断凹。两者之间为一套古老糜棱岩代表的韧性剪切带所分隔。自中、新生代以来,该区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中南部(金堆-卢氏台凹)、北部(渭河断凹)为多期拆离构造,中部(太华台拱)抬升,形成了“拆离-变质杂岩核”构造,该构造控制着本区的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 地质构造 剪切带 杂岩构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新生界伸展构造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31
10
作者 赵岩 李曰俊 +5 位作者 孙龙德 郑多明 刘亚雷 王道轩 魏红兴 管文胜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57-2568,共12页
中-新生代伸展构造一直是中亚地区地质研究的薄弱环节。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也不例外。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大量中-新生代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 中-新生代伸展构造一直是中亚地区地质研究的薄弱环节。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也不例外。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大量中-新生代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正断层组成。这些小型正断层往往构成左阶或右阶式雁列束,平面上,组成多条张扭性正断层带;剖面组合形态则是小型堑-垒构造或阶梯状正断层束。根据伸展构造的空间展布、构造样式、组合关系、形成演化时间和成因分析,可以划分出侏罗纪-白垩纪早期和白垩纪晚期-新近纪两期伸展构造。前者是南天山碰撞造山后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后者的成因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作用远程效应引起的塔里木相对于南天山向东偏南方向的构造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新生代伸展构造 张扭性断层带 侏罗纪-白垩纪早期 白垩纪晚期-新近纪 造山后应力松弛 构造逃逸 地震剖面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被引量:177
11
作者 张岳桥 董树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1-1390,共20页
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 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①转换走滑阶段(240-220Ma),其走滑活动局限在大别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之间。这个阶段的陆-陆深俯冲作用使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向西韧性挤出,导致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发育。②左旋平移走滑阶段(220-190Ma),徐淮弧形构造带向南错移了约145km,并被大别山以北地区的东西向逆冲系统所吸收。左旋走滑扩展使郯庐断裂带贯穿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二运动时期对应于中、晚侏罗世至古新世时期的"燕山运动",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东亚活动陆缘的演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经历了③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挤压走滑活动,伴随着华北东部地区岩石圈、地壳增厚和郯庐左旋走滑断裂系的发育。④早白垩世以地壳伸展和陆内裂谷断陷作用为主,使早期增厚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垮塌和减薄。⑤晚白垩世—古新世以右旋走滑为主,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发育一系列拉分盆地。系统地阐述了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发育过程与地质特征,及其在东亚大陆演化历史中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系 中生代 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 徐淮弧形构造 走滑构造 伸展构造
下载PDF
四川九龙县江浪铜矿田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光富 汪名杰 +3 位作者 李建忠 姚鹏 唐高林 李贵鸿 《矿冶》 CAS 2008年第4期91-99,共9页
江浪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至今已发现里伍、黑牛洞等中、小型铜矿床7处,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对江浪铜矿田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控矿因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浪铜矿田的铜矿... 江浪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至今已发现里伍、黑牛洞等中、小型铜矿床7处,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对江浪铜矿田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控矿因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浪铜矿田的铜矿床受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的多层次韧性剪切滑脱带控制,铜矿化、矿体主要赋存在韧性剪切滑脱带中。该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铜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矿床为中高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过程与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和区域找矿方向,为本区找矿有新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浪铜矿田 矿床地质特征 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 多层次韧性剪切滑脱带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对郯庐断裂带的制约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强 吴礼彬 +5 位作者 杜建国 胡召齐 施珂 孙明明 赵先超 高曙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39-1652,共14页
张八岭隆起广泛分布的平缓韧性剪切带与郯庐断裂带平移作用形成的陡立韧性剪切带明显不同。通过对平缓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结合早白垩世盆地特征、中国东部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断层和同构造岩浆岩同位素定年结果,厘定出张八... 张八岭隆起广泛分布的平缓韧性剪切带与郯庐断裂带平移作用形成的陡立韧性剪切带明显不同。通过对平缓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结合早白垩世盆地特征、中国东部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断层和同构造岩浆岩同位素定年结果,厘定出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该变质核杂岩上盘由南华纪—奥陶纪沉积地层和早白垩世盆地组成,下盘为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变海相火山岩(基底)以及早白垩世侵入岩,上下盘之间被一条主伸展拆离断层所分隔。变质核杂岩长轴为NE-SW向,指示构造反映上盘向SE剪切滑动,与中国东部变质核杂岩的伸展方向完全一致。通过本次变质核杂岩的厘定,结合野外地质事实,笔者认为管店—马厂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是对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末第三次左行平移的响应。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构造-岩浆-成矿关系模型,揭示了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经历了早期伸展(变质核杂岩阶段)-挤压走滑(管店—马厂断裂形成阶段)—晚期伸展(闪长质脉岩侵位阶段)3个构造阶段,多期构造、岩浆的叠加作用下,形成了本区的金多金属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拆离断层 韧性剪切带 变质核杂岩 早白垩世 郯庐断裂带 构造-岩浆-成矿 地质调查工程 中国东部
下载PDF
伸展褶劈理(C’面理)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剪切带面理(S面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泉林 刘宏伟 郭谦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45-3655,共11页
伸展褶劈理(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简称C’面理)作为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面理之一,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是否旋转以及其如何影响剪切带面理(S面理)是尚未解决的构造地质前沿问题。本文统计了不同剪切带中C’面理、S面理和C面... 伸展褶劈理(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简称C’面理)作为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面理之一,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是否旋转以及其如何影响剪切带面理(S面理)是尚未解决的构造地质前沿问题。本文统计了不同剪切带中C’面理、S面理和C面理(糜棱岩面理)的夹角。结果发现,从剪切带边缘向中心随着应变逐渐增大,C’面理与剪切平面(C面理)的夹角(α)呈近正态单峰式分布,表明C’面理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不旋转。在C’面理发育的情况下,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β)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即S面理在C’面理形成后发生反向旋转,因此原用于计算剪应变的公式:tan 2β=2γ失效。强弱互层材料的应变分配结果显示,一般剪切条件下,粘性分层与剪切平面的夹角(β)减小到20°时,强硬层的运动学涡度接近于0,即表现为纯剪切,而软弱层表现为近简单剪切;β小于10°时,强硬层发生反向旋转。由此可见,伸展褶劈理是不均匀岩层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应变分配(strain partitioning)的结果。随着递进变形的进行,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逐渐减小,强硬层被分配以更多的纯剪切而布丁化,随后内部产生微型剪切条带并扩展形成C’面理,承担应变分配的简单剪切。至此,随着应变分配的完成,C面理上的剪切作用自行停止,因此C’面理不发生旋转,而S面理在C’面理的制约下开始反向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伸展褶劈理(C’面理) 递进变形 剪切带面理(S面理) 应变分配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永高 李应栩 +4 位作者 韩飞 贾小川 杨学俊 严刚 杨青松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717,共6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乡一带厘定出一条走向NEE,倾向NNW,倾角30°~55°的左行滑覆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呈平行带状展布,出露长约30 km,宽...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念青唐古拉山西缘拉布普乡一带厘定出一条走向NEE,倾向NNW,倾角30°~55°的左行滑覆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呈平行带状展布,出露长约30 km,宽约2 km。强变形带内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书斜构造、S-C组构及旋转碎斑系等构造发育。卷入该剪切带的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 096±0. 072 Ma,该年龄代表了念青唐古拉山西缘二长花岗岩体的结晶年龄,同时限定了韧性剪切作用时代的下限。基于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拉布普韧性剪切带是念青唐古拉山北剪切带西段的构造形迹,形成于中新世之后,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伸展构造的产物。拉布普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及高原隆升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布普韧性剪切带 晚新生代 伸展构造 念青唐古拉山
下载PDF
五台山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宏 王安建 李晓峰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在五台山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中存在两种类型韧性剪切带,即逆冲型和伸展型剪切带。除变质程度不同外,南部和北部构造片体中的角闪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与中部构造片体中的绿片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同的变形特征,它们形成于同... 在五台山早前寒武纪碰撞造山带中存在两种类型韧性剪切带,即逆冲型和伸展型剪切带。除变质程度不同外,南部和北部构造片体中的角闪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与中部构造片体中的绿片岩相逆冲型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同的变形特征,它们形成于同一变形过程中,是造山作用早期地壳拼合阶段的产物。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在整个造山带都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造山带 大地构造意义 早前寒武纪
下载PDF
造山带岩浆活动与构造运动关系研究综述
17
作者 王强 王人镜 邱家骧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44,共6页
熔体(或岩浆)及其活动在造山带的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熔体活动改变了地壳应力作用方式而诱发形成剪切带或断层;熔体活动调整块体间的位移而影响造山带的变形;熔体活动影响变形机制而诱发造山带的迅速脉动隆升或伸展滑塌。另外,... 熔体(或岩浆)及其活动在造山带的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熔体活动改变了地壳应力作用方式而诱发形成剪切带或断层;熔体活动调整块体间的位移而影响造山带的变形;熔体活动影响变形机制而诱发造山带的迅速脉动隆升或伸展滑塌。另外,熔体的上侵也可使造山带的山根部分被消耗掉。因此,造山带中的熔体及其活动会强烈改变地壳岩石的流变学特性,使其强度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活动 造山带 剪切带 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桂东南射广嶂伸展滑脱韧性剪切带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覃小锋 《广西地质》 2000年第2期11-16,共6页
文章介绍了在桂东南 1∶5万长山幅、那卜幅区调过程中 ,首次在射广嶂一带识别出 4条规模较大的伸展滑脱型韧性剪切带和一系列小型顺层韧性剪切带 ,这是该地区地质研究的重要突破。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 ,详细叙述了这些韧性剪切... 文章介绍了在桂东南 1∶5万长山幅、那卜幅区调过程中 ,首次在射广嶂一带识别出 4条规模较大的伸展滑脱型韧性剪切带和一系列小型顺层韧性剪切带 ,这是该地区地质研究的重要突破。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 ,详细叙述了这些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岩石组合、显微组构以及韧性变形过程中的岩石转变等 ,初步探讨了韧性剪切带的应变、形成环境和变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伸展滑脱 变形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胶东半岛乳山地区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志宣 金超 +2 位作者 田忠华 李同宇 文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60,共18页
大规模伸展构造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重要表现形式。部分低角度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伸展变形后所展现的构造形式。本文研究了王格庄韧性剪切带的岩石学、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显示:韧性剪切带走向近南北向,剪切带断层面倾向多变(... 大规模伸展构造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重要表现形式。部分低角度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伸展变形后所展现的构造形式。本文研究了王格庄韧性剪切带的岩石学、几何学、运动学等特征显示:韧性剪切带走向近南北向,剪切带断层面倾向多变(倾向西、西南、西北方向)。大部分区域面理低角度倾向西,矿物拉伸线理近东西向,不对称旋转碎斑及S-C组构指示顶端指向西的剪切特征。结合研究区西侧与伸展构造相匹配的半地堑伸展盆地证据:本研究认为伸展构造的形成可能与西太平洋板块的后撤相关,即大规模伸展构造作用引发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地壳减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角度韧性剪切带 伸展构造 锆石U-PB定年 苏鲁构造混杂带 板块后撤
下载PDF
武功山北缘剥离断层、近水平韧性剪切带与伸展构造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兆松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结构完整,系由以脆性变形的上拆离盘及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体所组成。上拆离盘组成于一系列的北倾犁式正断层系及拉张断陷盆地;变质核杂岩体的岩石以舌状—饼状褶皱、片理化、拉伸线理及条带状糜... 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结构完整,系由以脆性变形的上拆离盘及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体所组成。上拆离盘组成于一系列的北倾犁式正断层系及拉张断陷盆地;变质核杂岩体的岩石以舌状—饼状褶皱、片理化、拉伸线理及条带状糜棱岩等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变形为其特征。根据由伸展构造所控制的拉伸断陷盆地的沉积物时代来推测,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可能发生于印支运动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剥离断层 近水平韧性剪切带 武功山北缘 变质核杂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