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Ganglion: Case Report
1
作者 Kosei Ishigaki Hideyuki Aoki +5 位作者 Yoshiyasu Miyazaki Takashi Saito Taisei Sako Ayaka Kuzuhara Kazuaki Tsuchiya Takashi Nakamura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Intra-articular ganglion of the knee is uncommon and it shows non-specific symptoms.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for a treatment of the ganglion arising from the PCL and the mechanism of pain. The case is a 33-year-old... Intra-articular ganglion of the knee is uncommon and it shows non-specific symptoms.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for a treatment of the ganglion arising from the PCL and the mechanism of pain. The case is a 33-year-old male with pain in his left knee. On presentation, he had no history of locking or giving way of the knee, but had pain on standing. At the first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his knee was full, with no loss of extension, and there was no effusion or swelling, but the terminal knee flexion was painful. McMurray’s test was negative, and the collateral and cruciate ligaments were clinically stable. On MRI, ganglion cysts droved from PCL appear as well-defined cystic multiloculated masses. The patient underwent arthroscopy through the standard anteromedial and anterolateral portals. Consequently, it was diagnosed as a ganglion cyst. The pain disappeared completely after the surgery and neither PCL ganglion nor symptoms recurred up to 9 months post-surgery. The intra-articular ganglion of the knee often is asymptomatic and discovered incidentally. But the reports of ganglion cysts of the knee have been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and use of MRI. We consider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the pain due to ganglion in the cruciate ligament was stimulation of the synovial nerve terminal. One key point for consideration in this study is that arthroscopy should be performed through posterior portal to observe the whole of the PCL and ganglion cysts because it was difficult to observe both the PCL and ganglion cysts with anterior portal. While arthroscopy did not confirm continuity of the ACL and meniscu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ganglion cysts developed in the PCL because of the continuity with the P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ganglion
下载PDF
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射频消融术的手术体位护理
2
作者 黄蘋 董春英 +1 位作者 黄立荣 高希春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分析“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住院接受经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住院接受经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侧俯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每组各31例。侧俯卧位组采用患侧抬高约30°的侧俯卧位手术,俯卧位组采用标准俯卧位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体位相关并发症及术者对术野显露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出血、感染、下肢麻痹加重神经损伤、脏器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患者发生眼压增高、臂丛损伤、压疮等体位相关并发症。侧俯卧位组手术时间(60.65±12.45)min,俯卧位组手术时间(70.58±10.2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9,P=0.001)。术者对侧俯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术野侧显露总满意度分别为93.55%和7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结论侧俯卧位MRI引导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做好手术体位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体位护理 侧俯卧位 射频消融 核磁共振 脊神经后根神经节
下载PDF
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桂英 赵新成 +4 位作者 郭培 陈秋燕 吴国良 李国平 封洪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目的】阐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辨识各组成部分的神经节解剖结构及其形态,计算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结构体积大小、解析其空间分布关系以及连接模式。【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使用突触蛋白抗体对绿盲蝽... 【目的】阐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辨识各组成部分的神经节解剖结构及其形态,计算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结构体积大小、解析其空间分布关系以及连接模式。【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使用突触蛋白抗体对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髓进行染色标记,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获取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数码图像,使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对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并构建三维模型。【结果】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从前往后分别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前胸神经节和后部神经节组成。脑、咽下神经节和前胸神经节3个神经节融合在一块,形成脑-咽下神经节-前胸神经节复合体,并通过长的神经连索与后部神经节相连,从外观上看似由2个大的神经节构成,这种神经节愈合形式尚未在昆虫中发现过。前胸神经节与后部神经节分离,二者由长的神经连索连接起来。除前胸神经节由单独的神经原节构成外,其他3个神经节又由多个神经原节融合而成。脑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3部分。咽下神经节包括上颚神经节、下颚神经节和下唇神经节。后部神经节包括中胸、后胸和腹部神经节3部分。【结论】明确了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节构成,发现了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的高度融合特性。该项研究结果为研究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重塑和系统演化奠定了形态学基础,为研究中枢神经元形态、分布以及其对昆虫生理和行为的功能调控机制提供了结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咽下神经节 前胸神经节 后部神经节 解剖结构 三维模型
下载PDF
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杰 李文金( 指导)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168-169,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治疗急性带状疮疹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围刺法梅花针火罐法联合应用(联合组,n=36)及单纯围刺法(对照组,n=27)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痊愈率52.78%(n=19),无效率19.44%(n=7),总有...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治疗急性带状疮疹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围刺法梅花针火罐法联合应用(联合组,n=36)及单纯围刺法(对照组,n=27)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痊愈率52.78%(n=19),无效率19.44%(n=7),总有效率达80.56%;而对照组分别为22.22%(n=6),25.93%(n=7)和74.07%。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治疗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述两种方法对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均有效,但联合组,即围刺法梅花针及火罐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带状疮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单纯围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刺法 梅花针 火罐 急性带状疮疹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异常综合征(临床14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平生 郭文荣 +2 位作者 林国叶 何向阳 阮雄星 《颈腰痛杂志》 1998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报道临床所见腰骶神经根异常综合征。方法:523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手术治疗中发现14例为腰骶神经根变异而致病,(占268%)。予以手术治疗。结果:通过手术所见,腰骶神经根变异,解剖上可分为:1腰骶神经... 目的:报道临床所见腰骶神经根异常综合征。方法:523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手术治疗中发现14例为腰骶神经根变异而致病,(占268%)。予以手术治疗。结果:通过手术所见,腰骶神经根变异,解剖上可分为:1腰骶神经根畸形,2腰骶神经后根节异位。结论:腰骶神经根异常综合征,临床不多见,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术中应注意去除一切对异常神经根造成嵌压的因素,包括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内聚、增生、黄韧带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畸形 后根节异位 减压 治疗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祥瑞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5年第5期308-310,共3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指争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累及皮肤和神经纤维所致持续性疼痛。本文讨论PHN的临床特征,发生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机制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东旭 李凤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9-95,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机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2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机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2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A组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B组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观察组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空白对照组除口服阿司匹林外不再采用其他治疗。比较4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血循环指标[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与脑血管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并比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4组患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46a(miR-146a)mRNA相对表达量并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A组(68.75%)、对照B组(65.63%)及空白对照组(43.75%)(P<0.05);疗程结束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空白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ICA、VA、BA血流速度,SOD、CAT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空白对照组(P<0.05),脑血管阻力、血清MDA、miR-21、miR-146a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改善患者脑血循环与神经功能,抑制氧化应激,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丁苯酞软胶囊 针刺星状神经节 氧化应激 MICRORNA-21 microRNA-146a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的方法
8
作者 张泽云 张谦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的方法。方法治疗痤疮43例,观察其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全组病例共43例,其总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72.2%,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是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的方法。方法治疗痤疮43例,观察其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全组病例共43例,其总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72.2%,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是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且简便易行的科学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后路穿刺 痤疮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的方法
9
作者 张泽云 张谦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716-717,共2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的方法。方法治疗痤疮43例,观察其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全组病例共43例,其总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72.2%,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是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的方法。方法治疗痤疮43例,观察其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全组病例共43例,其总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72.2%,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后路穿刺治疗痤疮是一种新的、更为安全的、且简便易行的科学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后路穿刺 痤疮
下载PDF
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甘文权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2月接收的142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治疗,治疗7~8天后,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2月接收的142例带状疱疹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治疗,治疗7~8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相同时间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约为91.54%,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约为39.44%,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结合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素荣 陈翠荣 +2 位作者 杨杰 卢懿 魏冉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2135-2138,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的影响,以探讨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方法选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4),试验组采用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以及普... 目的观察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的影响,以探讨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方法选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4),试验组采用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以及普瑞巴林胶囊和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普瑞巴林胶囊及泛昔洛韦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疱疹持续时间及患者发病60 d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在治疗1、2、3个疗程后VAS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皮疹持续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发病60 d试验组较对照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可以明显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缩短皮疹持续时间,且可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发病率
下载PDF
MRI对膝关节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梦烨 谢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2115-2117,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膝关节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临床表现和MRI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41例中,3例为双膝同时发病,38例为单膝发病。MRI...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膝关节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交叉韧带腱鞘囊肿的临床表现和MRI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41例中,3例为双膝同时发病,38例为单膝发病。MRI表现交叉韧带腱鞘囊肿呈圆形、椭圆形、条带形及纺锤形的均匀长T 1、长T 2信号,PDWI-FS序列呈高信号,其内可伴有出血,导致信号不均匀。结论MRI能够清晰的显示交叉韧带囊肿的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信号改变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RI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腱鞘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疼痛的护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黎明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3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性疼痛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对86例住院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疼痛、心理、用药和皮肤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86例患者皮损痊愈,显效70例(81.4%),有效15例(15.1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周后出院...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性疼痛综合护理的疗效。方法对86例住院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疼痛、心理、用药和皮肤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86例患者皮损痊愈,显效70例(81.4%),有效15例(15.1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周后出院。1例病情重伴发糖尿病效果不显。结论合理有效的治疗配合恰当的综合护理,可以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神经痛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疼痛 护理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8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A组30例和治疗B组30例。结果治疗B组患者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水疱干...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A组30例和治疗B组30例。结果治疗B组患者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皮损完全结痂时间均明显优于治疗A组,治疗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A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
下载PDF
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达宏 杨静嫦 +1 位作者 漆冬梅 梅刚 《山西中医》 2010年第9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消炎痛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疗法。7天为1疗... 目的:探讨夹脊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消炎痛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疗法。7天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夹脊穴穴位注射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夹脊穴 穴位注射 围刺
下载PDF
红蓝光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妙文智 李列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红蓝光配合更昔洛韦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4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5 mg/kg,1次/d,干扰素凝胶涂抹患... 目的探讨红蓝光配合更昔洛韦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4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5 mg/kg,1次/d,干扰素凝胶涂抹患处,2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红光、蓝光分别照射10 min,1次/d。持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有效率、症状综合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综合评分为(3.08±0.56)分,对照组为(7.43±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为80.85%(38/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 d及第14 d,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患者,红蓝光照射联合抗病毒药物能够通过抗病毒、抗炎等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更昔洛韦 红蓝光照射 症状评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88例有效性分析
17
作者 蔡民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124-125,共2页
报道了应用针灸和中药治疗带状疱疹88例的临床过程,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针灸 中药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带状疱疹误诊急性心肌梗死分析
18
作者 杨育生 陈新东 林翰逊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析,总结误诊原因,为其他临床医生提供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3例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研究相关病例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由于... 目的:探讨临床上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分析,总结误诊原因,为其他临床医生提供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3例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研究相关病例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由于3例患者出现疱疹和水痘时间出现在疼痛发作3~4d,医生对疾病分析满足已有经验,对新病症缺乏细致观察导致误诊。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胸病的判断,不能将胸疼直接判断为心脏疾病,应充分考虑其他症状类似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急性心肌梗死 误诊
下载PDF
针刺星状神经节对后循环缺血的疗效研究及对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凡 原筝 +3 位作者 杨海涛 唐明 陆子玑 萧婷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1-745,共5页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补法;对照组实证取风池、百会、内关、...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补法;对照组实证取风池、百会、内关、太冲,用泻法,虚证取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和补法,两组均3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P<0.05);治疗后,除了对照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型Vp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其余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包括血管痉挛或狭窄型和血流速度减慢型)的V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其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其中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满意,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星状神经节 针刺疗法 血压
原文传递
半导体激光与药物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燕平 《现代医学》 201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与阿昔洛韦及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7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5例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5 g.次-1,2次.d-1)、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500μg.次-1,1次.d-1);治疗...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与阿昔洛韦及维生素B1、B12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7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5例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5 g.次-1,2次.d-1)、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500μg.次-1,1次.d-1);治疗组8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每日2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率为97.8%(8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6/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6.7%(6/89),对照为5.9%(5/8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半导体激光 阿昔洛韦 维生素B1 维生素B1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