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苏汝堃 刘兴漠 +2 位作者 邓颖辉 潘滔 李佛保 《广州医药》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同时还对22例应用髂骨钉行腰骶骨盆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腰骶骨盆间固定 生物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后路腰骶骨盆重建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聂燕 李娇俊 +1 位作者 张凌 叶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2期931-932,共2页
关键词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 后路腰骶骨盆重建术 内固定 腰骶椎结核 护理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影像解剖学定位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顺利 尤兆雄 +2 位作者 李筱贺 乔建业 李志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3,307,共4页
目的为诊治腰背部疼痛及麻醉定位提供腰神经后支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成年30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范围T12-S1),将原始数据导入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突根点旁开距离L1-L5分别为(20.86±6... 目的为诊治腰背部疼痛及麻醉定位提供腰神经后支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成年30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范围T12-S1),将原始数据导入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突根点旁开距离L1-L5分别为(20.86±6.00)mm,(21.19±4.71)mm,(22.86±4.53)mm,(24.56±5.10)mm,(26.68±5.98)mm;横突根点深L1-L5分别为(27.55±4.42)mm,(29.02±5.39)mm,(32.64±5.03)mm,(33.92±4.74)mm,(35.65±4.89)mm;横突根点高L1-L5分别为(8.12±5.84)mm,(8.22±4.87)mm,(8.61±4.60)mm,(8.40±6.13)mm,(8.49±4.67)mm;L1-L5横突、横突根点旁开距离及深度等观测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三维重建,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腰椎相关结构指标和变化规律,为腰段麻醉定位、腰背痛疾患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后支综合征 脊柱腰段 棘突 横突 三维重建测量
下载PDF
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465-1467,1472,共4页
目的:探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16例,骨折分型DenisⅢ型,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记录病人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16例,骨折分型DenisⅢ型,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记录病人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神经功能Gibbons评分,参照Majeed功能评分评价综合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耗时(172.34±43.23)min,出血量(670.98±98.34)mL,住院时间(25.76±6.45)d,骨折愈合时间(4.21±0.43)个月。病人末次随访时Gibbon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Majeed评分明显升高(P<0.01);末次随访Majeed评分综合疗效优7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68.75%(11/16);术后切口感染2例,压疮1例,均无钢板、连接杆断裂、骨折再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能重建创伤性骶骨骨折合并脊柱-骨盆分离病人骨盆环及脊柱稳定性,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脊柱-骨盆分离 骶管减压术 腰椎-骨盆固定术
下载PDF
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波 俞霆钧 +1 位作者 徐婷 刘双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传统横向固定治疗,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感染、骨盆环不稳定、骨折不愈合及术后慢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维持骨盆后环纵向稳定性,降低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 骨盆后环纵向骨折 不稳定骶骨骨折 腰骶髂钉棒系统
下载PDF
髂骨钉置入深度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辉 于滨生 +4 位作者 郑召民 吕游 张奎渤 刘辉 李佛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比较髂骨长钉和短钉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7具成年防腐尸体L3-骨盆标本用于实验。使用脊柱椎弓根钉后路系统对L4~S1椎间活动度进行固定,并将这一状态定义为骶髂关节完整状态。完整状态测试后,将骶骨全部切除... 目的比较髂骨长钉和短钉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7具成年防腐尸体L3-骨盆标本用于实验。使用脊柱椎弓根钉后路系统对L4~S1椎间活动度进行固定,并将这一状态定义为骶髂关节完整状态。完整状态测试后,将骶骨全部切除,联合髂骨钉行L4-L5-骨盆的稳定重建。根据髂骨钉置入长度顺序分为短钉组和长钉组。其中短钉长度定义为过坐骨切迹水平2mm,长钉长度定义为穿透髂前下棘前方皮质2mm。在858型MTS材料实验机上,给标本施加800N轴向压缩和7Nm轴向旋转载荷后,行髂骨钉轴向拔出实验,记录压缩和旋转刚度、最大拔出力,并加以分析。结果髂骨短钉和长钉的置入长度分别为(70±2)mm和(138±4)mm。髂骨短钉和长钉的重建结构,在压缩实验中分别获得脊柱-骨盆间初始刚度的53.3%±13.6%和57.6%±16.2%;在旋转实验中,分别恢复脊柱.骨盆间初始刚度的55.1%±11.9%和62.5%±9.2%;长钉和短钉结构间的压缩和旋转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者的轴向压缩及旋转刚度均显著低于完整状态组(P〈0.05)。髂骨长钉的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髂骨短钉(P〈0.05)。结论在生理载荷下,髂骨短钉的脊柱-骨盆重建结构可获得与髂骨长钉同等的力学稳定性;髂骨短钉的置入深度仅为长钉的一半,可降低置入的风险。但是,无论髂骨长钉或短钉的脊柱-骨盆重建装置均难以恢复局部的初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骶骨切除 脊柱-骨盆重建 髂骨钉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苏汝堃 李佛保 +1 位作者 潘滔 刘兴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①髂骨钉(B组);②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③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D组)。将上述三组分别与... 目的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取6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①髂骨钉(B组);②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③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D组)。将上述三组分别与无固定组(A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D组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在6.4Nm力矩下的三维运动度为:旋转(1.07±0.86)°、侧弯(0.95±0.47)°、前屈(1.22±0.67)°、后伸(1.80±0.73)°;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钉 腰骶骨盆间固定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髂骨螺钉在成人腰椎骨盆固定术中的置钉路径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臧振华 金昌洙 张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融合术中髂骨螺钉入路。方法随机抽调进行过CT骨盆扫描的男女成年患者图像各20份,将其64排CT薄层图像重建转换为三维立体图像。选取可以进钉的螺钉入点O,从O点分别向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髋臼上缘最高点处切割骨盆,得出...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融合术中髂骨螺钉入路。方法随机抽调进行过CT骨盆扫描的男女成年患者图像各20份,将其64排CT薄层图像重建转换为三维立体图像。选取可以进钉的螺钉入点O,从O点分别向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髋臼上缘最高点处切割骨盆,得出3个切割平面(OX、OY、OZ),测量每个平面的钉道长度及宽度。结果 3个切割平面(OX、OY、OZ)在最窄横径超过7 mm的条件下,均可以置入髂骨钉。钉长范围为:男性OX平面为(101.0±22)mm,OY平面为(122.3±6.5)mm,OZ平面为(110.8±9.0)mm;女性OX平面为(92.9±23.9)mm,OY平面为(113.0±11.7)mm,OZ平面为(110.6±11.2)mm。统计结果同时表明,螺钉钉道的尾向偏角及外向偏角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通过骨盆的3个切割平面(OX、OY、OZ)均可以置入髂骨钉;通过进钉点"O"指向髂前下棘走向的骨盆平面(OY)是理论上稳固性较好的腰椎骨盆固定术置入髂骨螺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三维重建 髂骨钉 腰椎骨盆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