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u, Cd AND Cu:Cd MIXTURE ON TH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WO PENAEID SHRIMP POSTLARVAE
1
作者 苏永全 李少菁 洪丽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6-51,共6页
In two penaeid shrimp (Penaeus monodon and Penaeus penicillatus)postlarvae exposed to 10, 50, 500μg/L Cu, Cd and CuLCd(1:1) mixture respectively,the total carbohydrate(CHO), ash, lipid and moisturegradually decreased... In two penaeid shrimp (Penaeus monodon and Penaeus penicillatus)postlarvae exposed to 10, 50, 500μg/L Cu, Cd and CuLCd(1:1) mixture respectively,the total carbohydrate(CHO), ash, lipid and moisturegradually decreased to a little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without exposure to the twe metals as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ut the protein amount gradually increased to a little above that in the controls.Cu caused more reduction in CHO, ash, and lipid as compared to Cd. In contrast, reduction in total constituents was not notable in the case of exposure. to 1:1 mixture of both metals.There were negligiblechanges in all components at 10 μg/L exposure of each metal. Cu, like Zn, probably induced synthesis of specific metal binding proteins (metallothionine) causing increase in synthesis of proteins.In mixture,Cd had antagonistic effects on total composition of constituents in postlarv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AEID SHRIMP postlarvae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CU CD
下载PDF
TIDAL FRO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PRAWN POSTLARVAE IMMIGRATION IN ALBATROSS BAY, THE GULF OF CARPENTARIA, AUSTRALIA
2
作者 王小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Studies of dynamics in Albatross Bay, the Gulf of Carpentaria, Australia, show strong tides of which M<sub>2</sub>is the dominant constituent in the region. Tidal fronts are present and they can be modeled... Studies of dynamics in Albatross Bay, the Gulf of Carpentaria, Australia, show strong tides of which M<sub>2</sub>is the dominant constituent in the region. Tidal fronts are present and they can be modeled by a 2-Dtidal model. Density currents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wet or dry seas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s of these dynamics on the migration of prawn postlarvae in AlbatrossBay and its estuaries. It is found that through its vertical movement triggered by change of salinity theprawn postlarvae can be transported from the coast to the estuary by tides within 2.8 weeks. Howeverthi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may be destroyed by the tidal front in Albatross Bay. Densitycurrents may alter prawn postlarvae positions in Albatross Bay on a season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s PRAWN postlarvae MIGRATION ALBATROSS BAY
下载PD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survival of postlarvae tiger prawn <i>Penaeus monodon</i>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3
作者 Nilnaj Chaitanawisuti Wannanee Santhaweesuk Gullaya Wattayako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6期53-56,共4页
A 3 x 4 two-factor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per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three temperatures viz., room temperature (29°C ± 1°C) and elevated temperat... A 3 x 4 two-factor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per treat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three temperatures viz., room temperature (29°C ± 1°C)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33°C and 35°C ± 0.5°C) and four salinities (25, 30, 33 and 35 ppt) on survival of postlarvae tiger prawn Penaeus monodon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survival of postlarvae P. monodon than salinity and low water temperature (29°C) gave better larval survival than higher water temperatures (33°C and 35°C). In addition, the PL1 had better tolerance to high temperatures than PL15. At the ter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 the best survival of PL1 was found at 29°C for all salinities tested with an average of 95.8%, while the best survival of PL15 was also found at 29°C for all salinities tested with an average of 70.6%. Based on survival at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tested, the best 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combination for the culture of P. monodon PL1 and PL15 were 29°C at 25, 30, 33 and 35 ppt, and 29°C at 25 and 30 ppt,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AEUS MONODON SALINITY Temperature postlarvae SURVIVAL
下载PDF
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亲虾人工感染及对子代影响的PCR检测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萍 ns.qd.sd.cn +4 位作者 孔杰 石拓 刘志鸿 李健 韩玲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1997年4月在山东海阳市近海捕获10尾中国对虾,采用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虾池中的病虾为毒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感染亲虾的胃、腮、卵巢,以及卵和各期幼体进行跟踪检测。对经人工感染的10尾亲虾... 1997年4月在山东海阳市近海捕获10尾中国对虾,采用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虾池中的病虾为毒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感染亲虾的胃、腮、卵巢,以及卵和各期幼体进行跟踪检测。对经人工感染的10尾亲虾组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6尾虾的胃样呈阳性,其中4尾为第1次检测出阳性;1尾虾的腮样呈阳性;2尾虾的卵巢样呈阳性,且其所产的卵子也呈阳性;每尾亲虾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各期幼体,经两次PCR检测均呈阴性。随着实验水温的上升,人工感染病毒的亲虾存活的时间缩短;卵子的孵化率随着对亲虾感染时间的增长而有大幅度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人工感染 亲虾 子代 PCR检测 中国对虾
下载PDF
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广锋 周世宁 +3 位作者 徐力文 王瑞旋 王江勇 陈毕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5-661,共7页
从“急性死亡脱落症”发病期的杂色鲍幼苗体内和病苗附着的薄膜上,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即NA0301、NA0302、NA0303和NA0304。经人工浸泡感染实验证明,从病幼苗体内和苗附着的薄膜上分离到的优势菌株NA0301和NA0302是杂色鲍幼苗的致病菌,... 从“急性死亡脱落症”发病期的杂色鲍幼苗体内和病苗附着的薄膜上,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即NA0301、NA0302、NA0303和NA0304。经人工浸泡感染实验证明,从病幼苗体内和苗附着的薄膜上分离到的优势菌株NA0301和NA0302是杂色鲍幼苗的致病菌,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NA0301和菌株NA0302分别鉴定为: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55-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幼苗 病原菌 鉴定 溶珊瑚弧菌 溶藻弧菌
下载PDF
日本对虾仔虾的温度适宜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润寅 陈介康 +2 位作者 姜洪亮 于深礼 王建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8,共2页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仔虾体全长 (11 7± 1 0 )mm ,分别置于 2 4,2 0 ,18,16 ,14 5 ,13℃水槽中培养 ,经 10d观察的结果 :仔虾成活率与水温呈负相关 ,依次为 0 12 ,0 2 8,0 39,0 5 3,0 5 3,0 6 0 ;长度增长率与水温...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仔虾体全长 (11 7± 1 0 )mm ,分别置于 2 4,2 0 ,18,16 ,14 5 ,13℃水槽中培养 ,经 10d观察的结果 :仔虾成活率与水温呈负相关 ,依次为 0 12 ,0 2 8,0 39,0 5 3,0 5 3,0 6 0 ;长度增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 ,依次为 0 2 7,0 19,0 12 ,0 0 9,0 0 4,0 0 1。认为仔虾放流海区水温应 >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成活率 生长率 温度适宜性 增养殖 放流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幼体和仔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江世贵 何建国 +3 位作者 马之明 陈怡飙 王维部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72-176,共5页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0 % ,样品经PCR二步法检测呈WSSV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白斑综合症病毒 蚤状幼体 糠虾 幼体 仔虾 致病性
下载PDF
氯化钠和碱度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桂春 张兆琪 +2 位作者 董双林 陈兆波 张美昭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3-528,共6页
实验研究氯化钠、碱度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用概率单位法求出了其氯化钠2 4、4 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58、 5.32、 3.4 7、 2 .19g/ L;碱度的 2 4、4 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1.0 2、 37.0 7、 2 7.19、 2 1... 实验研究氯化钠、碱度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用概率单位法求出了其氯化钠2 4、4 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58、 5.32、 3.4 7、 2 .19g/ L;碱度的 2 4、4 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1.0 2、 37.0 7、 2 7.19、 2 1.54mmol/ L。对氯化钠和碱度混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 ,氯化钠和碱度对仔虾的死亡率影响显著 ,而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碱度 (AL K)与罗氏沼虾仔虾氯化钠 2 4、4 8h L C50 (S)关系式分别为 S=- 0 .12 78AL K+ 9.2 346 ,S=- 0 .0 715AL K +5.53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仔虾 氯化钠 碱度 半致死浓度 概率单位法
下载PDF
脊尾白虾的幼体发育 被引量:21
9
作者 梁象秋 李亚娟 周昭曼 《水产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当水温保持在22℃,饵料充足的情况下,幼体自卵孵出后,有规律的每二天蜕皮一次。溞状幼体共蜕皮6次,分六个溞状幼体期,约经12天,即变态为仔虾。本文对各期幼体形态结构的变...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当水温保持在22℃,饵料充足的情况下,幼体自卵孵出后,有规律的每二天蜕皮一次。溞状幼体共蜕皮6次,分六个溞状幼体期,约经12天,即变态为仔虾。本文对各期幼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作详细的描述,并有附图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幼体发育 蜕皮 仔虾 饵料 变态 水温 体形 形态结构 描述
下载PDF
四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46
10
作者 江敏 臧维玲 +2 位作者 姚庆祯 戴习林 朱正国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03-207,共5页
探讨了Cu、Zn、Cr、Cd四种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Cu2 + 、Zn2 + 、Cr(Ⅵ )、Cd2 + 对仔虾的 96hLC50 分别为 0 .46 2mg/L、0 .5 80mg/L、0 .114mg/L、0 .0 15mg/L ;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Cd2 + >Cr(... 探讨了Cu、Zn、Cr、Cd四种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Cu2 + 、Zn2 + 、Cr(Ⅵ )、Cd2 + 对仔虾的 96hLC50 分别为 0 .46 2mg/L、0 .5 80mg/L、0 .114mg/L、0 .0 15mg/L ;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Cd2 + >Cr(Ⅵ ) >Cu2 + >Zn2 + ;Cu2 + 和Zn2 + 、Zn2 + 和Cd2 + 对罗氏沼虾仔虾的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 ,Cu2 + 和Cd2 + 、Cu2 + 和Cr6+ 、Zn2 + 和Cr(Ⅵ )则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仔虾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渔业水质标准
下载PDF
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呼吸和排泄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凯 时翔 +1 位作者 徐晓群 朱小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49-154,共6页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沿海虾塘的主养品种,其对低盐和低溶解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研究急性盐度变化对凡纳滨对虾仔虾:(a)耐盐力;(b)呼吸和氨氮排泄代谢的影响;(c)涉及代谢底物的呼吸排泄氧氮原子比O/N;(d)培养于各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的含水量和特定生长率(SGR).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耐盐力随仔虾生长发育而增强,仔虾的耐盐力可作为虾苗质量或抗逆能力的指标;急性盐度驯化对早期仔虾耗氧率的影响尤为显著,急性驯化盐度梯度下仔虾耗氧率都高于原生存盐度下的,这是仔虾应急的能量消耗;急性盐度驯化对不同日龄与不同盐度梯度下的仔虾氨氮排泄率影响不大;无论是升高的或是降低的急性盐度驯化,仔虾的呼吸与氨氮排泄氧氮原子比(O/N)都高于仔虾原生存盐度下的.凡纳滨对虾仔虾渗透调节的可能机制是:属细胞外渗透调节,首先消耗能量丰富的脂储用于活跃的离子转运.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含水量随盐度升高而降低;测定的特定生长率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1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仔虾 急性盐度变化 呼吸代谢 排泄代谢 O/N
下载PDF
高盐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渗透调节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玉超 王仁杰 +5 位作者 沈敏 崔彦婷 王淑生 李玉全 付瑞江 张绍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3-840,共8页
为探讨高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耐盐性和免疫响应,进行了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40、50、60、65),以盐度30为对照,称量实验起始和结束时仔虾的体质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实验结束时检测体内总ATPase、Na^+-K^+-ATPas... 为探讨高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耐盐性和免疫响应,进行了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实验设置4个盐度梯度(40、50、60、65),以盐度30为对照,称量实验起始和结束时仔虾的体质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实验结束时检测体内总ATPase、Na^+-K^+-ATPase、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溶菌酶(LZM)、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高盐能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日增重,盐度40、50、60、6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对照组的84.53%、60.99%、46.19%、27.71%;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显著降低。随着盐度的升高,仔虾体内Na^+-K^+-ATPase活性缓慢升高,盐度60后趋于稳定。总ATPase活性表现出先小幅下降后稳定的趋势,最终维持在1.4 U/mg prot左右。T-SOD和CAT活性随盐度升高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度50时达到峰值;ACP和AKP活性随盐度升高呈上升趋势,不同盐度间差异显著。此外,盐度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的MDA含量,对LZM含量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盐度越高,仔虾生长越缓慢,用于渗透调节的能量增加。在一定的盐度范围内,高盐能激发仔虾机体部分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以适应高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仔虾 高盐胁迫 渗透调节 酶活性
下载PDF
pH变化对日本囊对虾仔虾离子转运酶活力和存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林娟 潘鲁青 栾治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8-764,共7页
研究了pH变化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仔虾离子转运酶(ATPase、Na+-K+-ATPase、V-ATPase和HCO3--ATPase)活力和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7.1、7.6←8.1→8.6、9.1)变化对日本囊对虾仔虾离子转运酶活力和存活率、体... 研究了pH变化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仔虾离子转运酶(ATPase、Na+-K+-ATPase、V-ATPase和HCO3--ATPase)活力和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7.1、7.6←8.1→8.6、9.1)变化对日本囊对虾仔虾离子转运酶活力和存活率、体质量增重率的影响显著(F>F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处理组仔虾ATPase、Na+-K+-ATPase活力在72h内呈峰值变化,于24h时达到最大值,至72h后趋于稳定,稳定后ATPase活力和对照组差异显著,与pH值呈负相关,而Na+-K+-ATPase活力则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仔虾V-ATPase和HCO3--ATPase活力随着pH变化的增加而变化增大,24h后保持稳定,且与pH值呈负相关。在实验梯度范围内,pH7.6、8.6处理组与对照组仔虾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且pH8.6处理组仔虾体质量增重率与对照组也无明显差异。建议日本囊对虾仔虾pH变化范围不应大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日本囊对虾仔虾 离子转运酶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一种消除九孔鲍苗细菌性病原的无公害绿色生物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志萍 蔡俊鹏 +1 位作者 王志 韩韫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出4株蛭弧菌(Bdellovibriosp.),并对34株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苗细菌性病原进行了裂解试验。结果表明,Bh04-4、Bh04-41a、Bh04-A+和Bh04-1f等4株蛭弧菌分别可裂解11株、13株、22株和28株病原菌,裂解率为32.4%、... 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出4株蛭弧菌(Bdellovibriosp.),并对34株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苗细菌性病原进行了裂解试验。结果表明,Bh04-4、Bh04-41a、Bh04-A+和Bh04-1f等4株蛭弧菌分别可裂解11株、13株、22株和28株病原菌,裂解率为32.4%、38.2%、64.7%和87.5%;4株共同作用,则可裂解32株病原菌,裂解率高达94.1%。研究结果展示了应用蛭弧菌控制九孔鲍苗细菌性病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弧菌(Bdellovibrio sp.) 裂解率 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eolor)苗 细菌性病原菌 无公害绿色生物方法
下载PDF
海水中Co^(2+)对中国对虾仔虾生长及体内AKP和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存岐 王安利 +1 位作者 王维娜 刘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23-126,共4页
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海水中添不同浓度的Co2 +进行养殖实验 .结果表明 :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仔虾对Co2 +最佳需要量为 2 0 μg/L .低浓度的Co2 +对AKP和ATPase都有激活作用 ,高浓度的Co2 +对AKP和ATPase有抑制作用 .由于AKP和ATP... 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海水中添不同浓度的Co2 +进行养殖实验 .结果表明 :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仔虾对Co2 +最佳需要量为 2 0 μg/L .低浓度的Co2 +对AKP和ATPase都有激活作用 ,高浓度的Co2 +对AKP和ATPase有抑制作用 .由于AKP和ATPase活性的高低与中国对虾仔虾生长状况相一致 ,因此AKP和ATPase活性可作为检测水中Co2 +浓度是否适合中国对虾仔虾存活和生长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 仔虾 Co2+ 碱性磷酸酶(AKP) 腺苷酸三磷酸酶(ATPase)
下载PDF
不同单胞藻饵料培养九孔鲍早期稚贝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峰 柯才焕 周时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大菱形藻。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宜的底栖硅藻种类对鲍早期稚贝阶段生长和存活的重要性。个体小或者胞外产物量大的藻类很可能对九孔鲍早期稚贝的培养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稚贝 底栖硅藻 亚心形扁藻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仔虾造血组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战文斌 王姝 +1 位作者 张利峰 张志栋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4-57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仔虾 造血组织分布
下载PDF
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消化酶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静 秦帮勇 +1 位作者 于朝磊 常青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43,共9页
通过投喂经蛋氨酸及裂壶藻强化的卤虫,研究其对半滑舌鳎稚鱼(初始体长1.67±0.14cm)生长性能、主要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胆囊收缩素(CCK)、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浓度... 通过投喂经蛋氨酸及裂壶藻强化的卤虫,研究其对半滑舌鳎稚鱼(初始体长1.67±0.14cm)生长性能、主要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胆囊收缩素(CCK)、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试验设3个实验组(蛋氨酸组、裂壶藻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分别投喂经蛋氨酸、裂壶藻及蛋氨酸+裂壶藻强化的卤虫,对照组投喂未经强化的卤虫。试验进行16d,每4d取样1次。结果显示,裂壶藻组的体长和体重在试验结束时处于最高水平,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长在12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裂壶藻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在16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和对照组,类胰蛋白酶活力在16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含量在12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及对照组,T4水平在12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氨酸加裂壶藻组淀粉酶活力在12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P<0.05)。对照组的CCK含量在4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P<0.05),12d显著高于3个实验组,16d时显著高于裂壶藻组(P<0.05)。蛋氨酸组的皮质醇含量在4d时显著低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8d和16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蛋氨酸加裂壶藻组(P<0.05)。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活力及T4和T3水平在试验前期都较高,说明蛋氨酸强化的卤虫投喂对半滑舌鳎稚鱼的生长及激素水平有较微弱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卤虫无节幼体含有的蛋氨酸基本可以满足鱼体生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半滑舌鳎 稚鱼 消化酶 胆囊收缩素
下载PDF
引起南方九孔鲍苗大规模死亡的一株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蔡俊鹏 刘江涛 王志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34-337,共4页
从汕尾一鲍鱼场的变白掉板九孔鲍苗中分离到一批菌株,对其中的21号菌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回归感染试验证明其为病原菌,API条带分析表明该菌为副溶血弧菌,药敏试验揭示该菌对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四环素、新生霉素、新霉素有抗药性,但... 从汕尾一鲍鱼场的变白掉板九孔鲍苗中分离到一批菌株,对其中的21号菌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回归感染试验证明其为病原菌,API条带分析表明该菌为副溶血弧菌,药敏试验揭示该菌对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四环素、新生霉素、新霉素有抗药性,但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霉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苗种 病原菌 副溶血弧菌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试验
下载PDF
稚幼鱼的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春芳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稚鱼 营养 活饵料 饲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