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转向下审美体验的后现代演进
1
作者 朱丽雯 徐向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西方理论话语“空间转向”的出现将空间提升至显性的地位,逐渐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主要表征形式。空间的崛起颠覆了一直以时间性为主导的生存方式,人对空间的迷失感正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对空间的审美需求。与古代以自然空间为审美对象不同... 西方理论话语“空间转向”的出现将空间提升至显性的地位,逐渐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主要表征形式。空间的崛起颠覆了一直以时间性为主导的生存方式,人对空间的迷失感正在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对空间的审美需求。与古代以自然空间为审美对象不同,由于人的生产性实践的介入,自然空间变成了被生产的空间,作为审美对象的意象自我演化成以视觉为基础的生产性空间。但后现代中的空间体验与古代自然空间中审美体验的契合点在于空间美感的生成要求主体性的参与。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复归,才完成了空间审美体验的后现代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审美需要 审美体验 后现代文化
下载PDF
探索文明的进路——西方媒介社会学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3
2
作者 邵培仁 展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7-71,共15页
为更好地讨论和发展媒介社会学,赋予其更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文章为媒介社会学划定了一个大致的学科领域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方媒介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和十大理论成果,认为媒介社会学的发展应该超越单纯的传播学分支学科概念,成... 为更好地讨论和发展媒介社会学,赋予其更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文章为媒介社会学划定了一个大致的学科领域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方媒介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和十大理论成果,认为媒介社会学的发展应该超越单纯的传播学分支学科概念,成为理解传播现象和推进社会理论的潜在范式。同时指出,对于媒介符号充斥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组织方式的研究是媒介社会学的关注焦点,也引领着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社会学 学科范围 媒介 现代性 后现代转向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 被引量:73
3
作者 李蕾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3,共7页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在“后现代地理学”之后蓬勃发展起“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普遍的“空间转向”之后的学术互动产物,它与地理学以往的知识遗产包括传统的文化地理学既有联系也存在从研究议题、概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差别,是走向批评范式的人文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本文立足丰富庞杂的理论文献,全面综述和分析了新文化地理学的知识谱系和未来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后现代主义 文化转向 文化研究 批评范式 认识论
下载PDF
在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再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郑从金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证主义的态度上,在对学科分化的理解上,以及对价值倾向的偏好上,米尔斯都表现出很强的后现代转向。然而他对现代社会学的批判是立足于古典社会学传统之上的,并没有完全放弃现代性,这使他的思想有别于纯粹的后现代主义,处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这样,通过对《社会学的想像力》进行再解读,似乎可以把后现代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在逻辑上连接起来,表明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斯 社会学的想像力 后现代转向
下载PDF
旅游真实性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5
5
作者 郑中玉 李鹏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8-186,共9页
旅游真实性是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迄今学术界已形成大量理论观点。从认识论和研究者的角色立场来看,旅游真实性理论发展存在后现代转向的趋势:在认识论方面,从关注客体真实性转向消解客体真实性或关注主体及主体间性,从关... 旅游真实性是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迄今学术界已形成大量理论观点。从认识论和研究者的角色立场来看,旅游真实性理论发展存在后现代转向的趋势:在认识论方面,从关注客体真实性转向消解客体真实性或关注主体及主体间性,从关注单向的真实性转向关注互动的真实性;研究者的角色,经历了从批评旅游者行为正当性的“立法者”立场向承认和解释旅游行动者多元化选择正当性的“阐释者”立场的转变。当然,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并不是总体性的后现代理论定位,而是呈现为理论的多元并存。同时,这种转向并不是理论自身的运动,而是学者对旅游者选择多样性进行回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会学 真实性 后现代转向 立法者 阐释者
下载PDF
“教育的后现代转向”视域下开放大学的发展进路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4,共8页
后现代主义强调教育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以及对生命的理性关怀,这也深刻地阐释了开放大学建设的逻辑基点和深层目标定位——后现代属性。开放大学是具有后现代价值理性的教育形式,它与终身教育体系协同发展,反映出教育后现代转向的态势。... 后现代主义强调教育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以及对生命的理性关怀,这也深刻地阐释了开放大学建设的逻辑基点和深层目标定位——后现代属性。开放大学是具有后现代价值理性的教育形式,它与终身教育体系协同发展,反映出教育后现代转向的态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实际,形成了开放大学建设的现实性困境。开放大学如何从现有的体制形式渐进发展,过渡到未来的教育形态,弥合发展过程中落差,需要我们以后现代的教育观来加以审视,形成基于标准—平台—枢纽的生态治理架构,不断推动开放大学走向全新的具有后现代范式的远程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的后现代转向 开放大学 终身教育 教育生态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春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和本源,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多元化、个性化,反对普适化、宏观叙事和同一性。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语言学研究挑战了力图建立一个精确的语言系统的现代语言学,颠覆了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以及系统功能语言... 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和本源,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多元化、个性化,反对普适化、宏观叙事和同一性。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语言学研究挑战了力图建立一个精确的语言系统的现代语言学,颠覆了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等研究范式在现代语言学中的统治地位。语言学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向,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普适转向具体,从封闭转向开放,从静态转向动态的转向。在介绍后现代语言学范式之后,本文对它的利弊进行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言学 研究范式 转向
下载PDF
论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库恩范式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春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175,共6页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与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基本上是契合的,现代语言学的变迁线索,是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现在语言学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进入一个没有"常态"的"新时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转向,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一元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语言学 变迁 范式 转向 后现代
下载PDF
后现代之后重审法国启蒙运动 被引量:5
9
作者 庞冠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对于作为现代性基石的启蒙运动大加鞭挞,指责它具有欧洲中心论、帝国主义、反女性主义等倾向,甚至声称它应对20世纪的极权主义、环境危机等问题负责。等到世纪之交,一批较为熟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学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对于作为现代性基石的启蒙运动大加鞭挞,指责它具有欧洲中心论、帝国主义、反女性主义等倾向,甚至声称它应对20世纪的极权主义、环境危机等问题负责。等到世纪之交,一批较为熟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学者开始反驳后现代主义对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批判,并试图建构启蒙思想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21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研究不仅回应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同时也与新的史学潮流相结合。研究者从殖民帝国、奴隶制、种族问题、女性主义、环境主义等多个角度考察启蒙运动,大大拓展了启蒙运动史的研究视野。为了客观评价后现代主义对于启蒙哲人的指责,新的研究改变了社会文化史注重启蒙运动载体与底层文人的研究取向,重新关注启蒙大哲的思想文本。在此过程中,史学家们进一步发现了启蒙思想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后现代主义 启蒙方案 空间转向
下载PDF
西方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雒海潮 苗长虹 李国梁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8,共5页
在西方经济地理学宽泛的文化转向浪潮中文化因素从"常量"转而成为"变量",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地理学家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再强调镜射世界的... 在西方经济地理学宽泛的文化转向浪潮中文化因素从"常量"转而成为"变量",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此过程中,新经济地理学家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再强调镜射世界的能力,不再将"无视角视界"作为隐喻的蓝图,反而强调将自身置于作者地位的重要性,承认科学家的背景和它能影响其所知的及其诉说的内容,即"有视角视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认为科学家是以感兴趣的方式以社会环境限制的方式参与知识的理解、创造过程,新经济地理学受其影响强调探讨,认为理论一直是处于争论的状态,一直是处于探讨过程中的。新经济地理学不主张提出客观唯一的叙事,也难以做到,这也正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文化转向 可视性 解释学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后现代精神与教学论转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业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剔除其偏激的矫枉过正之弊 ,后现代主义有可取之处 :活用逆向发散和游变的思维 ,崇尚多元异质平等观 ,倡导关怀伦理观。它启示教学论向从终极的外在到儿童切实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切给定到一切创造生成 ,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 ,从刚... 剔除其偏激的矫枉过正之弊 ,后现代主义有可取之处 :活用逆向发散和游变的思维 ,崇尚多元异质平等观 ,倡导关怀伦理观。它启示教学论向从终极的外在到儿童切实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切给定到一切创造生成 ,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 ,从刚性评价到普遍关怀等方面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精神 教学论转向
下载PDF
回首“后现代转向”(二)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元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后现代研究几起几落,源于世界后现代理论与中国现实实践的时间差。今天从理论上对之再度叩问,是基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现代性文化变革的现实需求。本文再度叩问何为后现代,梳理了后现代的多种理论形态和不同的观点,以反思西方现代... 后现代研究几起几落,源于世界后现代理论与中国现实实践的时间差。今天从理论上对之再度叩问,是基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现代性文化变革的现实需求。本文再度叩问何为后现代,梳理了后现代的多种理论形态和不同的观点,以反思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和现代性的文化的困境及弊端,从中寻找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转向 后现代路径 解构的后现代 建构的后现代 怀疑论
下载PDF
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结构——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悦笛 许中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9,共5页
当代“审美泛化”已成为了“后现代”的美学特质,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种历史趋势都被直接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审美泛化”包涵着双重的逆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当代“审美泛化”已成为了“后现代”的美学特质,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种历史趋势都被直接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审美泛化”包涵着双重的逆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前者是就“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转向而言的,它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主要包括“表层审美化”与“深度审美化”两类;后者则主要是就“后现代艺术”的大致取向来说的,它力图去消抹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但这种趋势在前现代与现代主义艺术那里就已存在。由此观之,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图景,便在历史整体性上被呈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泛化 后现代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日常生活化
下载PDF
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14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3,共6页
出于对现代科学哲学缺乏批判意识、历史意识和实践意识的不满,激进的历史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推动科学哲学转向后现代阵营,建构了旨在消解合理性、经验基础、客观实在以及科学文化霸权的后现代科学形象。后现代科学哲学合理揭示了人文社会... 出于对现代科学哲学缺乏批判意识、历史意识和实践意识的不满,激进的历史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推动科学哲学转向后现代阵营,建构了旨在消解合理性、经验基础、客观实在以及科学文化霸权的后现代科学形象。后现代科学哲学合理揭示了人文社会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为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敞开了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激进的历史主义 新实用主义 后现代转向
下载PDF
当代文化地产消费的后现代转向——以深圳第五园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乐为 《建筑与环境》 2007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本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结构面临转型以及消费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文化地产领域呈现出极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笔者因此提出了文化地产消费的后现代转向观点,试图来解释当前文化地产发生、发展中的诸多现象。本文从建筑体验方式以及建... 本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结构面临转型以及消费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文化地产领域呈现出极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笔者因此提出了文化地产消费的后现代转向观点,试图来解释当前文化地产发生、发展中的诸多现象。本文从建筑体验方式以及建筑设计手法的角度结合第五园的实例证实了文化地产的后现代化转向的诸多表现,并在结语表示了后现代文化可能对建筑文化生态性破坏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产 后现代转向 第五园 拼贴 文化生态性
下载PDF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后现代转向与主题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永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纳博科夫创造的独特的小说写作模式及其实验主义精神诠释着小说艺术的后现代写作特征,其作品中的元小说写作模式和道路小说范式折射出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后现代转向。纳博科夫试图在"文学枯竭论"的后现代论争中超越与建构,阐... 纳博科夫创造的独特的小说写作模式及其实验主义精神诠释着小说艺术的后现代写作特征,其作品中的元小说写作模式和道路小说范式折射出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后现代转向。纳博科夫试图在"文学枯竭论"的后现代论争中超越与建构,阐释着后现代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去观照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读者不难发现其小说试图建构的是审美愉悦背后的道德力量和深刻的伦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后现代转向 主题建构
下载PDF
回首“后现代转向”(一)
17
作者 金元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3-98,共6页
当代西方世界,后现代主义在经历了一段沉寂以后再度凸现出来,"后现代转向"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简略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发生的轨迹,再度叩问了何为后现代的问题。本文评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多种观点和多种分类,讨论... 当代西方世界,后现代主义在经历了一段沉寂以后再度凸现出来,"后现代转向"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简略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发生的轨迹,再度叩问了何为后现代的问题。本文评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多种观点和多种分类,讨论了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与前现代的关系,并探讨了后现代转向中学科间"去区隔"与"去界域"的必要与可能。本文认为,我们正处在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巨大转型中,处在全球化的现实语境之中,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实践问题,它启发我们反思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寻找科学发展的中国道路。本文是第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后现代 后现代轨迹 后现代转向
下载PDF
后现代时期太极文化海外传播的视觉转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琴 《湖北体育科技》 2018年第2期95-98,共4页
后现代时期的今天,视觉图像正取代文字逐渐占据传播符号的主导地位。由于视觉形象已大大超出艺术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视觉转向"成为后现代时期最重要的文化转向。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在视... 后现代时期的今天,视觉图像正取代文字逐渐占据传播符号的主导地位。由于视觉形象已大大超出艺术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视觉转向"成为后现代时期最重要的文化转向。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在视觉转向的当下,图片及影像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应当成为传承太极文化的重要考量。利用传播学模式分析太极文化海外传播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旨在新时期为更好地进行太极文化海外传播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太极文化 海外传播 视觉转向
下载PDF
个案辅导后现代转向的两个基本问题
19
作者 童敏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200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家庭治疗领域出现了具有明显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挑战传统的以实证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模式.这些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以现实主观构建思想为其哲学基础,仅仅质疑了实证主义的一个...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家庭治疗领域出现了具有明显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挑战传统的以实证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模式.这些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以现实主观构建思想为其哲学基础,仅仅质疑了实证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假设——外在世界的客观性.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大师拉康从主体间建构关系出发重新阐述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对实证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假设——意识的自明性提出了深刻的怀疑,同时也动摇了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的理论基础.但是,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与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一样以单项价值视角的主体间建构关系为基础,因此无法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日常对话为基础追求不同价值视角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新的个案辅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阐析——以杰姆逊的文化分期为内在线索
20
作者 李春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6-89,共4页
西方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学内涵。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也为考察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西方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学内涵。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也为考察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语言论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变化正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姆逊 语言论转向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